方言与景点(音频)丨黄俊杰:水下的古代神话——涪陵白鹤梁(重庆涪陵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水下的古代神话——涪陵白鹤梁
FULINGBAIHELIANG01水下碑林
白鹤梁以14.5度北倾江心,傍水而存,随波而卧。这道天然石梁由坚硬的砂岩和软质的页岩交互叠压,220米长的中段岩面成为题刻的最佳选点,于是便产生了洋洋大观的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上共有各类题刻165段,计有文字1万余字,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石鱼共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题刻分布于石梁的不同位置,常年淹没于水位线下,只有冬季江水枯落时才显露水面。白鹤梁题刻留下了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一千多年的字迹,由于常年处于水下,虽经数百年乃至近千年仍字迹清晰。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楷、草诸书皆备,如楷书“吴缜题记”,草书“刘镕经题诗”,篆书“姚瑾元题记”,隶书“冯和叔等题铭”,尤以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行书题刻“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字迹之外,“张八歹石鱼”“李宽双鱼”“董维祺石鱼”“白鹤时鸣图”等图像也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故而白鹤梁题刻也被称作“水下碑林”,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困扰当地多年的洪灾问题,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但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可能将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后续投入2亿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岸边,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33平方米。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保存有白鹤梁题刻165段,共1万余字,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另有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主要文物有白鹤梁和双鲤。
应邀出席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跨文化委员会主席阿马尔·加拉先生,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后赞不绝口:“设计和建设都非常有创意,体现了中国在文化保护方面的高超能力。” 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三峡工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我国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程,共涉及1087项考古研究、科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支专业队伍,经历了十几个寒暑的奋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既使这些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本体得到了妥善保护,又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还为这一地区奉献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白鹤梁得名有着很多优美的传说,其中之一是:白鹤梁的形成等于是在长江边上树起了一道天然的阻澜隔浪的屏障,使距离涪陵城100米以内的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时水波不兴,明澈如镜,故有“鉴湖”之称,从涪陵城的八个景观中,有“鉴湖渔笛”,“白鹤时鸣”两景,就因此处常有渔舟活动,白鹤嬉戏于石梁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也曾对白鹤梁得名有过记录:“白鹤滩,尔朱真人修炼于此,乘鹤仙去。”民间传说在合川有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卖给普通百姓10文一个,可卖给当时合州的太守却要价100文,得罪了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竹笼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遂结为了好友,一日在江边饮酒后,两人乘白鹤化仙而去,便是白鹤梁之由来。
-END-
本期编辑|黄俊杰
本期音频|黄俊杰
本期审读|陈佳慧
责任编辑|甘于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方言与景点(音频)| 付乙浪:“六养圣地宜居潼南”(重庆潼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