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十八)(台山台城话)
广海卫城
前言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Condition
前言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上文讲到明清时期广海卫城的姓氏情况,那么这次讲讲明清时期广海书院的基本情况。
第十回
蜕变:清代(三)
台山官办四大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与学术研究机构,源自唐代,多为著名学者创建或者主持,分为官办与私立,书院设立山长(主管教学、兼管院务),官办书院由地方官员礼聘山长,私立书院自聘山长并呈报官署备案,生员名额无定。书院以自由研习为主,集众讲授为辅,山长或者名师无定期讲学。由于晚清改革教育制度,书院逐渐停废或者改为学堂。
清政府规定县以上建制都需设置书院,台山官办四大书院(宁阳书院、文海书院、广海书院、潭洲书院)随即相继建立,分布台山不同地区,方便学子就读。其中,广海书院是广海乃至台山南部地区的“文脉”所在。
广海书院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台山知县康基田(字仲耕,号茂园,山西兴县人,清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在广海卫城十字街东设立广海书院。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于日久摧颓,广海书院迁至广海卫城西北麒麟山麓今址,名为“溽海义学”,后改“广海书院”。
义学,又称“义塾”,是指中国古代依靠官款、地方公款或者地租设立的启蒙学校,由北宋名臣范仲淹创立,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因而免费上学,教学内容大多只是识文断字,未有太过高深的内容。由于近代以来西学的冲击与教育制度的改革,义学逐渐停废或者改为其他教育机构。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书院聘请台山斗山浮石举人赵天锡担任山长,在此讲学,倡议捐款重修与扩建书院,扩建前堂、后堂、文昌阁与观海亭。
广海书院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祠堂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原来学舍只有正座三进与副座一进,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正院一连三进,背有后座与魁星阁,每进以木柱梁椽支撑,进与进之间隔有天井,旁有走廊。第一进左右两边各建一室,第二进是讲学之舍,第三进供奉五夫子(道教具有护持文运职能的五位神祇: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之神座,后座是报功祠(供奉捐款人之神主牌)。两边勒石碑文,记录捐款人之芳名。魁星阁楼高两层,是藏经之室。第一进正门前有石阶四级,门额上悬有红地金字木匾,上刻“广海书院”四字,落款“吴丹桂书”。门有石刻对联“广南衣冠气,海滨邹鲁风”。院宇花檐绿瓦,门檐梁椽刻有浮雕,甚是壮观。正院右边是副院,一共五进,用作学生宿舍。后座西侧高处,建有四柱凉亭,名曰“观海亭”。亭内设有石桌,提供学生课余活动。院外周围建有围墙,正门前有一株古榕,配合新种之花草树木,成为门前之花园。
广海中学
近代以来,广海书院历经“溽海义学”、“广海书院”、“景星黉舍(景星学校)”、“县立第三小学”与“国民中心学校(百姓中间黉舍)”五个办学阶段。广海书院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为广海乃至全国各地培养莘莘学子。1949年,广海书院改为广海中学。
广海陈氏
下回彩蛋
下回,继续讲讲近代以来广海卫城的发展变化。
广海今貌
欲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本期音频 | 马国元
本期编辑 | 马国元
本期审读 | 杨欢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图片 | 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方言点 |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镇
投稿邮箱| 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十七)(台山台城话)
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十六)(台山台城话)
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十五)(台山台城话)
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十四)(台山台城话)
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十三)(台山台城话)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更不容易,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易,很多读者没有打赏的习惯,提倡每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