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方”向可见,“言”说未来——疫情后首个地理语言学论坛侧记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方”向可见,“言”说未来
——疫情后首个地理语言学论坛侧记
摘要:2023年12月23日星期六,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与广东省地图出版社主办,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地理语言学研究所协办的《广东粤方言地图集》首发式暨地理语言学论坛在暨南大学校友楼及第一文科楼召开。
23日上午,开幕式及《广东粤方言地图集》新书发布暨赠书仪式圆满完成后,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学者在彭小川老师的主持下,以“地理语言学”为重点进行了主题报告。报告学者与报告题目如下:
学者及其单位 | 题目 |
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 | 从“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略说中国地理语言学(线上) |
张维佳(北京师范大学) | 以语言史为研究目标的语言地理学——读柴田武《语言地理学方法》 |
顾黔(南京大学) | 交界地带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线上) |
伍巍(暨南大学)、李立林(广东财经大学) | 论语言流播与地理文化的关系 |
邓玉荣(贺州学院)、刘宗艳(贺州学院 | 《桂东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构想与实践 |
严修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闽西多方言接触地带“嘴巴”的地理差异 |
张盛开([日本]静冈大学) | 湖南“南瓜”的地理分布 |
学者风采: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3日下午,大会报告与专题研讨环节在伍巍与邵慧君老师的主持下于第一文科楼历史系会议室进行,多位学者在大会上汇报了近期在语言学方面独特的研究与发现,并进行了友好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气氛热烈融洽。
大会报告学者及题目如下:
学者及其单位 | 题目 |
罗自群(中央民族大学) | 广东粤方言“著”类完成体、进行体标记地理分布特点 |
辛永芬(河南大学) | 河南浚县方言的反身代词 |
桑宇红(河北师范大学) | 基于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京津冀汉语方言“去分阴阳”现象研究 |
冯法强(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八所军话新、老派声调系统的循环演变 |
曾昭聪(暨南大学) | 清末民国方言辞书中的异形词的形成原因 |
温昌衍(嘉应学院) | 两岸客家话的词汇异同——基于计量比较研究的结果 |
秦绿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州粤方言止摄 i 元音韵母裂变的地理分布与类型研究 |
专题研讨学者及题目如下:
学者及其单位 | 题目 |
钟奇(暨南大学) | 长沙话地名的轻重格 |
袁丹(华东师范大学) | 宣州片吴语“阴低阳高”型入声的性质及其舒化音变研究 |
刘倩(山东大学) | 浙江九姓渔民方言声调的变异与演化 |
吴芳、纪淑芳(深圳大学) | 方言接触下的惠城博罗片闽南方言唇音声母类型 |
罗琭昕(华南农业大学) | 南昌方言互动语气词“哈”“嗬”研究 |
梁晓静(深圳大学) | “静态空间功能”相关的身体部位跨语言表达——兼论身体部位词库及其类型学意义探索 |
林宸昇、甘于恩(暨南大学) | 闽南方言中三组同音词成因的个案研究——地理语言学视角 |
吴南开(暨南大学) | 汉语方言的语音、音韵和地理集成平台构想 |
毕原浩(中山大学) | 玉林沿线粤语三维量词格局的历史来源及成因 |
李晨源(广西民族大学) | “大三角”与地理语言学交叉视阈下的“管”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 |
何晓晴(西南民族大学) | 广东怀集下坊话助词“紧”的用法及语法化 |
谈日星(华南师范大学) | 汉语方言亲属称谓的女称男化 |
董一博(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省黄河沿岸方言的声调格局 |
学者风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下午六时许,在与会专家学者进行热烈的探讨交流后,甘于恩教授做总结发言,他高度赞赏与会者的参会热情,指出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作为方言学研究的重镇,既要推动岭南的地理语言学的开展,也有义务为中国地理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次活动既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又预示了新阶段的开始,希望各位朋友继续支持暨大的语言学,继续为岭南的地理语言学出谋献策。在热烈掌声中,他宣布《广东粤方言地图集》首发式暨地理语言学论坛顺利落下帷幕。
(记者:刘琪)
END
本期文字:郑 燕
本期排版:郑 燕
本期审读:郑 燕
责任编辑:甘于恩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书评 | 方舒雅等:中国地理语言学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广东粤方言地图集》
报道 | 地理语言学的硕果——《广东粤方言地图集》问世【转发】
快讯 | 《广东粤方言地图集》首发式暨地理语言学论坛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