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朱少媛:涵江车鼓(福建莆田涵江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涵江车鼓
01
涵江车鼓,原名“镲锣鼓”,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传统音乐,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涵江车鼓在民间流传已久,传说从宋代“菩萨乞草”开始,每年腊月二十四,小孩打锣击鼓乞柴草为菩萨烘脚起烙,预示来年生活更红火。明代时,“草锣鼓”发展壮大,鼓点规划统一,形成一定乐器配套,称为“镲锣鼓”。直到清末,鼓面越来越大,需要两个人抬。新中国成立后,道路越来越宽,把鼓装在车上更为方便,改称“车鼓”。
02
涵江车鼓布列有序,气势磅礴。击打时,由大鼓指挥,钹、锣配合。鼓点打在鼓心声音洪亮,打在旁边声音低沉,变化有异,富有节奏感。钹声铿锵,锣声清脆。鼓、钹、锣配合默契,和谐悦耳。车鼓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行进间表演,即在前进中表演,还有伴随节奏变化穿插舞蹈动作;二是广场表演,即钹手边击打边舞蹈,随着节奏的起伏组成种种造型,把车鼓的虎劲、猛劲、狂劲充分地体现出来。
涵江车鼓有男子队和女子队两种表演队伍。男子车鼓更勇猛刚烈,声音宏亮、清脆;女子车鼓别具风韵,柔情奔放,抑扬顿挫。她们对传统车鼓进行发掘整理,提炼加工,再融入舞蹈动作,穿梭插花,变换队形,富有戏曲性与歌舞性。将车鼓的虎劲、猛劲及狂劲的特殊表现融入优美精湛的舞姿之中。
涵江车鼓历史悠久,是一项带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艺术,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期编辑 | 朱少媛
本期音频 | 朱少媛
本期审读 | 彭悦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方言与民俗(音频)|崔秋玲:年例——年年有例(茂名电白黎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