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中友谊万岁!”不错,但把法国看成“欧洲最后的希望”就太肤浅了

作者枫叶君 枫叶君评 2023-09-26
阅读本文前,请先关注下边的公众号,读者可添加微信 hongx72,阅读朋友圈好文作者丨枫叶君来源丨枫叶君评(fengyejunping)转载丨加微信:hongx72
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国内面临一脑门子官司,但刚刚结束的中国之行显然让他满意,这很符合那句话:堤内损失堤外补。
高规格接待,广州的热情,大学生的笑脸,让马克龙按耐不住激动,在推文中用法英中三种文字高喊:法中友谊万岁!

“万岁”这个词特别适合中法。法国人有激情燃烧的传统,中国人有四处寻找“万岁”的习惯,可以说一拍即合。
光马克龙自己兴奋吗?中国人也感动得一塌糊涂。

从疫情开始,到一年前乌克兰战争爆发,中国太需要一个有内容也有形式的外交活动,而年富力强、一会儿一个主意的马克龙无疑是最佳人选。
论地位,法国是欧盟经济大国,更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论脾气,欧洲即便都和中国闹翻了,法国也是最可能突破的环节。论领导,马克龙自认为是西方和非西方大国之间独一无二的沟通桥梁:战争爆发之前,他勇挑重担跑莫斯科;现在战争胶着,他又带团来到北京。
对于马克龙这次访华,中国媒体给予高度评价。有官媒说,“这里来到中国,马克龙不由发出这两个感慨”。也有自媒体说,“法国是欧洲最后的希望”。

“感慨”也就算了,如此高规格接待,还有商业大单,马克龙不感慨都不正常。但说到“最后的希望”,我就不由得惊诧了:如果说法国是欧洲最后的希望,那还不如说,以后吃饺子不蘸醋,可以改蘸红糖水了。
马克龙作为欧洲大国总统访华,中国人奉上好话,这不奇怪。问题是,很多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和看重法国?
的确,法国是重要国家,有实力,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定话语权,中法之间也有广泛合作。但是,这些东西不只属于法国,英国有,德国有,美国更有。可是,法国就是显得与众不同——这个“众”,主要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更具体说,是指美国、英国,以及和美英保持亲密关系的主要发达国家。而“不同”,是指法国强调“独立性”,不喜欢被指手画脚,很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体意识。
马克龙在北京说了这样的话:法方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反对搞对立分裂,反对搞阵营对抗。法国不会选边站队,而是主张团结合作,大国关系保持稳定。

官媒由此引申:马克龙的意思是,我们法国和你们中国,大概有相同的脾气。
网上也有人说,现在欧洲只能靠法国和德国支撑了,德国受美国牵制较大,法国是希望。如果法国不能摆脱美国,其他欧洲国家就更没戏了。法国军事实力强,摆脱华盛顿后,法国可以为欧洲提供军事保护。
看了这样的官方和民间说辞,别说马克龙,连我都感动了。但感动之余,看法却有两点:一是,马克龙是否真和我们“脾气相同”,二是,法国是否心有余而力不足。

“脾气”或许有,但它终究有些虚,最重要的是要服从于现实。站在中国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法国和中国有共通的地方,比如,对美国的态度,但是却必须清楚,法国首先是欧洲的法国,西方的法国,在此之后,才是西方世界中,和中国有较多共同语言的法国。
马克龙这次是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起来的。他不可能只顾法中友谊而不考虑自己的欧盟成员身份,否则,他就没有必要和主席女士手拉手来北京。
法国身为北约一员,它也不会只站在法国的角度和中国商讨乌克兰问题。北约是有集体立场的,马克龙如果不考虑这个立场,它到中国来谈乌克兰,那就不是促和,而会变成“捣乱”。有人甚至猜测,说不定马克龙在从巴黎启程之前,已经和华盛顿通了气。
应当说,法国之所以特别喜欢充当西方与中俄之间的桥梁,与其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有直接关系。
  
点击下方标题,小编精选好物1.德国进口酣睡糖,倒头就睡,酣睡整晚
4.灰指甲折磨了20年用她还你漂亮指甲
5.耳鸣不要惊慌,按这个穴位几天消
6.螨虫集体自杀比太阳暴晒强10000倍7.解密!80岁老牙医的护牙秘方,再不补牙
因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法国总有一种被疏离的感觉。虽然在安理会五常中占一席,但众所周知,美国和英国在二战中是何种角色,法国在战争中又是怎么熬过来的。所以,它能得到今天这样一个地位是一种幸运。
既然关系没有英美之间那么铁,法国就总想搞出一种显示自己特色的独立性。如,上世纪60年代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按中国官媒所说,这是因为法国“看不惯美国的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可是,为什么在2009年4月又吃回头草了呢?因为在外面,可以获得某种自由,做做法国的大国梦,但也同时失去了决策权,在欧洲防务问题上插不上话了。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中,北约的介入让法国看到了自身力量的有限后,法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布鲁塞尔的关系,最终在萨科齐政府的第二年重返北约。

很多人只欣赏法国当年的“志气”,却不愿谈它后来的归队:要说“志气”,中国人当初也不差,关起门来搞,也是红红火火。可结果呢?法国人当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是因为心怀大国梦。后来回来,是发现梦可以有,但当大国需要实力。

至于说法国为欧洲提供军事保护,那就更是笑话。如果没有北约,欧盟就是一块肉,法国和德国都没这个能力,更别说担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久前在采访中坦陈,没有美国的支持,乌克兰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

法国在哪里?泽连斯基没有提。而事实上,乌克兰对法国的很多观点不认同,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泽连斯基针对马克龙的绥靖苗头给予了毫不客气的批评。
马克龙在战争爆发之前飞到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对一会谈。可是,他什么也没得到。现在,马克龙又完成了对北京的访问,人们也没有多少期待。
这说明什么?说明身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别人不抱希望的时候,他还想拿到些什么。可是,当别的政治家已经愈来愈成熟时,马克龙还是保持了难得的天真——即便长条桌也没改变初心。

结束北京之行回到巴黎后,马克龙接受了法国《回声报》采访。在被问道“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转向美国以求确保自身安全”时,马克龙说,战略自主是欧洲的一场战斗,欧洲应当在美中两极之外,成为世界的第三极。

然而,马克龙没有说,中小欧洲国家为社么会这样做?因为法国,以及德国,不光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担当。如果说有个欧洲国家特别爱给伙伴指引方向,却又缺乏胆识和责任,那这个国家一定是法国。同其他西方大国相比,马克龙口中的“欧洲战略自主”无疑最顺中国人的耳朵。
可是,“自主”是否也要看内涵?在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后,它是否就成为“附庸”而失去“自主”?在大事大非面前要不要坚持原则?因为坚持原则而导致的对抗,是否和“分裂”是同义词?“选边”从何时起成了贬义词,而和稀泥又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团结合作”的代名词?

法国人因为其有别于英美的民族性而受到很多中国人的青睐。然而,欧洲人知道法国的成色,所以,任凭马克龙这样的政治家再说得天花乱坠,大多数国家也都是把船系在北约的码头上,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安全。
2017年,马克龙首次当选法国总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以老干部的口吻说:“我是毛主义者……行之有效的政治方案才是好的。”不仅如此,马克龙还用“长征”做比喻,熟练应用毛泽东、邓小平语录,就连他那本类似竞选宣言的书也取名《革命》。
这样的素质在英美有吗?是美国总统行,还是英国首相行?像马克龙这样的人,在中国有个专用名词,叫“进步青年”。
中国人喜欢马克龙,是因为他很法国;中国欣赏法国,是因为它总会催生出很多“马克龙”:过去有签署《慕尼黑协定》而在战争爆发后被德军囚禁的总理达拉第,将来也会有马克龙的接棒者。但是,就像二战时欧洲解放的希望不在法国人身上一样,未来欧洲的明路同样无法靠法国来指引。


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