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女演员告上法庭的鬼才,却用这片吊打主流

轻年力量 轻年力量 2022-05-18

B站、豆瓣、微博用户

欢迎订阅“轻年力量”同名账号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说:“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休。”

听完今村发言,隔壁的韩国有人所见略同。他的镜头下,主角们大多是游离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不但题材非主流,他的电影还涉及大量挑战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其中不乏乱伦、出轨、虐恋这类敏感元素。

因为过分叛逆,在韩国本土,有人曾将其称作“娼妓导演”(暗讽其“妓女三部曲”)

他,就是毁誉参半的金基德

>>>金基德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金狮

虽然被本国观众Diss到飞起,但他在海外却颇负盛名。有媒体评价,金基德是一位“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审视生活、反思人类本性”的导演。可反思着反思着,金基德就让女人反思到他床上去。

从2017年开始,金基德陆续受到韩国女演员指控,称其曾多次在片场施暴,并强迫对方拍摄剧本没有的床戏。为此,他一度被起诉,乃至被法院立案调查。

众多负面报道中,尤以18年一档时政节目的内容最为劲爆。节目分别采访了当时和导演有过合作的三位女演员,她们在节目中详细阐述了金基德实施性骚扰和性侵的过程。接连不断的指控,让这位享誉国际的韩国导演,至此声誉大跌。


虽然私底下人品堪忧,但作为导演的金基德,确有其过人的美学品味和电影表达。

为了纪念这位去年因新冠客死他乡的导演,北影节今年公布的“致敬影人”片单中,还特别收录了他的成名作之一《春夏秋冬又一春》

这是影片自2003年公映以来,首次以4K修复的形式和内地观众见面。时隔多年,影迷不但能在大银幕重新认识这位韩国导演,同时也能通过影片深邃而简练的镜头语言,再次感受他极富洞见的东方哲思。


生与死,爱与恨


说起《春夏秋冬又一春》(以下简称《春夏》),很难不将它与另一部韩国电影《达摩为何东渡?》(以下简称《达摩》)联系在一块。

两部电影有着某种巧合的雷同。比如,故事都发生在深山里的一座寺庙,且庙里和尚极少,仅老少二人,《达摩》甚至还多出一位,加了个青年和尚。

又比如,两部电影都涉及对哲学乃至佛学的探讨,并加入动物来深化某一主题。

>>>《达摩为何东渡?》

不过细究起来,金基德和《达摩》导演裵鏞均讲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他们在大方向上一致,内核却天差地别。

《达摩》长达两个多小时,但台词量极少(这一点《春夏》也很像),影片主要讲一个青年和尚因逐渐对佛门教义产生怀疑,而犹豫要不要重返尘世。期间,师父的死让他体悟到生死奥义,并做出了最终抉择。


影片采用《玩偶之家》似的开放式结局,青年和尚最后离开了佛庵,没人知道他将去哪。可他的离开,又变相回应了师傅那句“离开即到达,到达即离开”。

青年和尚没有约束自我,把自己锁在深山,去寻求所谓的六根清净,而是毅然选择出山问道。这看似叛逆,却未尝不是他亲眼见证死亡过后的觉悟。

死亡是师父的结束,却是徒弟的开始,原本的“道”,以如此方式完成传承,其间的辩证和东方式轮回,在金基德的作品中亦有体现。


若干年后,《春夏》不但补完了青年和尚离开深山可能面临的困境(杀人)。金基德还将原本戏份不多的小和尚与青年和尚合二为一,让徒弟成为一个更完整,同时也更具解读空间的角色。

同样是为情所困,《春夏》里的小和尚烦恼的不再是与亲人的羁绊,而是烦恼该如何向师父隐瞒他与妙龄女子的禁忌之恋。师父虽慈悲为怀,但也看穿了这段感情的结局。

为斩断孽缘,他好心送走女子,却依旧无法阻止爱徒私奔。

>>>《春夏秋冬又一春》

尝到俗世甜头的小和尚放弃了修行,决定追随女子,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几年后女人便另结新欢,令到痴情的小和尚气急败坏,一怒之下杀掉爱人,踏上被警方通缉的不归路。

多年后,刑满释放的小和尚重回寺庙。此时的寺庙因为师父离世早已物是人非。已经成年的小和尚接替师父衣钵,成为新一代住持。

>>>导演亲自客串饰演成年的小和尚

期间,他接待了一位蒙面妇人送来的弃婴。弃婴长大后虽然剃发为僧,却重复犯下小和尚童年犯过的错误,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到这里,可以看出《春夏》的视点虽然比《达摩》微观,但指向的目标却与后者无出其右,即都探讨了因果间存在的某种循环——

《春夏》中,如果当初小和尚没有和女人私奔,他一定不会犯下杀人之祸,也不会因为看破红尘二度折返寺庙继续修行,继而遇到弃婴,并让对方在深山老林重复自己的错误。

《达摩》中,青年和尚如不是目睹师父死亡,就不会理解死亡和到达的关系,也断然不会因此悟道而选择出离深山,去别处继续自己的和尚生涯。

结构上的相似,让《春夏》的确存在“取经”之嫌。


不过比起前辈对终极命题的向往,金基德显然更懂大众爱看什么,所以他挑了通俗易懂的男女情爱,来阐释他心目中的佛和禅。

如果说“月光占据你内心的哪个部位?我行程中的师傅又在哪?”的抽象与宏大注定了《达摩》的曲高寡和,那金基德的电影,则更善于从原始而激烈两性关系,观察人“狗改不了吃屎”的悲剧性延续。

经过一段失败的感情,你仿佛能感受到老金底子里对人性的悲观,和对人类命运的彷徨。而这,是《达摩》中未曾抵达的部分。


四季更替,循环依旧


弃婴犯下的错较之小和尚“有过之无不及”,小和尚过去都做过什么?

恶作剧心理作祟,小和尚曾将抓来的动物依次套上绳索,并拴上石头,任其自生自灭。

躲在一旁暗中观察的师父为教导徒弟不可肆意杀生,当晚即给他绑上一块岩石,并让小和尚尽快找到被他虐待的动物,放其自由。

后果当然可想而知,动物是脆弱的,等到小和尚找到他们时,它们大都已经死了。这给小和尚上了生动的一课,他背负的岩石,也成为师父预言的负担。

这个负担是必要的,是小和尚为杀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小和尚虽然吸取了教训,但对弃婴来说,他依然未被教化,故而缺乏对万物的怜悯与敬畏。所以,他干脆放弃绳索,直接选择让动物吞食石块。

为了强调这种无法避免的循环,金基德甚至连弃婴形象,和被他虐待的动物都设计得和小和尚童年时一模一样。

虽然这样的设计充满宿命论的味道,但也间接传达了金基德本人对人类前途及命运的担忧。


人类历史上的矛盾,与其说是利益上的纠葛,倒不如套用佛家用语,看作是“我执”和“我执”之间的碰撞

身处不同的意识形态,人们因各自信仰身处不同阵营。从过去的十字军东征,到如今弥漫全球的大分裂,我们似乎并没有随着技术和知识的积累变得团结,反而更加对立。

过去我们期待人类能摆脱战争重拾和平与稳定,却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在局部冲突中变得越发动荡和不安。

人类吸取教训了嘛?没有。


整体如此,个体亦然。从小和尚和弃婴的故事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种悲剧性的矛盾和必然。

小和尚无法阻止弃婴重复他犯过的错误,因为新生儿需要时间去学习。可弃婴终究无法完全习得前任的全部教训,因此,重复犯错又成为必然。

在这种因果往复中,金基德设置的四季,乍一看是对不同人生阶段的写照,但其实也不妨视作为对人类的集体隐喻


春天阶段的人类尚处幼稚阶段,因为无知,他们会犯错,但尚有被教化与纠正的可能。

来到夏天,人类进入发育阶段,一些认知会随着个体经历的不同慢慢成型,并产生分歧。片中小和尚在出世和入世间的挣扎,就可看作是人类在此过程中经历的分化和改变。

进入秋天,夏天种下的因,在秋天得到对应的果,而秋天的果实为何,又直接决定人在冬天的去向。

象征大彻大悟的凛冬,代表着已经成熟的人。看破红尘的小和尚选择再次遁入空门,面对进屋取暖的蛇,他也能泰然与之相处。

蛇在西方宗教典故中代表诱惑和邪恶,这处设计揭示了小和尚的内心世界:他已经彻底斩断尘世牵挂,成为一心问道的僧。这是他历经前面一系列“因”后所得之“果”。


但这个“果”终究是局限的,正如之前所讲,他的清醒无法替代弃婴的贪嗔痴,所以,金基德最终只能把解开死节的关键寄托于宗教。

在一个居高临下的视角下,小和尚和弃婴所在的寺庙被其尽收眼底,它见证过小和尚的过去,也默默注视着弃婴的所作所为,但它依旧默默不语。

那一刻,佛像更像是一种道德的外化。它静静审视着人类的所作所为,直到其中一部分人感受到它的存在,要么知错就改,要么继续堕落。


讽刺的是,参悟此道的金基德能对外说教,却无法管住自己的下半身,人的矛盾和卑劣,大抵如此。

如今,金基德和他的电影已随着他的离世成为过去。他生前的争议,和电影中对人性至暗面的无情批判,仍将成为影迷不定时讨论的谈资。毫无疑问,金基德的离开是韩国电影的损失,因为今后很难再看到这样一位持续为底层发声,并勇敢揭露现状的人。

但金基德也注定无法到达期许的彼岸,因为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无法丢弃杂念的普通人。


作者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End-



往期精选


影视2.0时代,内容生产者的坚守与创新


IP之外,好莱坞商业片的开发圣经


赵喜娜道歉,也救不了《速激9》


当我们与“不老骑士”互为镜像


撤档,太明智!


不靠大数据,《赘婿》凭什么成了爆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