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M访谈|政纯办:我们在我中存在

政纯办作品,《做同一件好事》 2014 单频影像 8′00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坪山美术馆正在展出的“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系列展览是一项持续的跨界合作试验。它邀请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三方联名创作,形成9个全新类型的展览。这项集体艺术创作何以实现?这项试验如何型塑或延伸参与者的实践经验,最终使展览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呈现?围绕“九层塔”系列展览,坪山美术馆特别推出系列专访,向各合作创作者提问,以解开更多展览背后的故事。


本文系艺术小组政纯办的专访,由甘嘉馨采访,毕竞、于文佳、刘伊芬对问题编撰亦有贡献。





序言


当跨界已经成为一种熟悉的风尚,它的概念和所指代的方式不再新潮得让人陌生,尽管如此,在坪山美术馆年末刚刚开展的“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我们仍然希望称之为一场跨界实践项目。既是实践,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它区别于已成定式的套路搬运,坚持用专业的对话,保持对新事物的期待,以每场单独展览的行动来检验对艺术、设计和建筑的理解。


政纯办作品,图书馆,2008,装置,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当政纯办以艺术小组的身份参与到“九层塔”项目开篇的首个展览中,特殊和惊喜之处在于,他们长期在团队内部的“合作”与艺术建筑设计向外的“跨界”中发生着同频碰撞,这样的碰撞提供了一个巧妙的机会,来开启一个关于合作和跨界的对话。


布展,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我们向艺术小组政纯办的五位艺术家提出了一些问题,邀请他们以局中人的体验出发,以回望这次的试探和实验。有趣的是,就像是《政先生》这幅作品一样,他们的回答也秉承着一贯的创作方式,五位艺术家分别就问题进行回答,但答者的对应关系并不明确,答案也不尽相同,每个回答都代表了政纯办。


展览开幕式现场,右侧倚墙者为政纯办成员艺术家洪浩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虽说都置于一个协同工作的大框架之下,“跨界和合作”这两个概念及工作方式在他们看来也是有些差异的。在这个特殊的展览项目中,“我”和“我们”有了多重指代的含义,“我”既是政纯办中的一人,又是政纯办小组自身;“我们”既是政纯办艺术小组,又是这个展览所署名的共同作者。


假设强调合作和跨界的前提是在守着所谓个体的定义和边界,那关于“跨界和合作”的讨论,也逃不开对每一个流动常变的、普罗透斯式的个体的思考。那在这些碰撞的交叉领域里,维持距离是为了保有专业独立性,而尝试遇见界限外的新世界亦需要亲近容纳的勇气,辅以对话和宽容,个体在这之间徘徊和努力着,既求同存异,也去尝试全新的可能性。


“我”的一缕灵思融进了“我们”之中,相比于完整的“我们”来说,“我”隐身了;相比于个体的“我”来说,也在“我们”中寻得了新的存在。






“团结就是力量”画廊展厅与走廊,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专访



每个问题都会有五个回答,回答不尽相同,每个回答都代表政纯办。——政纯办”


PAM:请问您是希望以您个人角度来接受采访还是希望以“政纯办”的身份来回答?


答:政纯办。

答:嗯,肯定是以政纯办的身份来回答喽,因为你在采访政纯办。

答:我们是我的特色,每个个体的表述也是政纯办的表述。

答:个体与集体之间。

答:我觉得很难分辨出来是哪个身份在回答你的问题。



PSFO 政纯办-5 2007-2020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当您接到这个展览邀请时,有没有产生对您来说不太一样的线索去呈现作品?


答:没有想过。好象是被幸运选择。我们还不用动脑筋我们的工作就会被发展和延伸了。

答:感觉会有。

答:政纯办的工作方式是一贯的,他有自己的一个行为习惯和方向,这次展览是被选择的,我们没有特别的应对方式。

答:没有。

答:是一个有别以往的试验。



PSFO 政纯办-6 2007-2020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这么多年在国内以团体形式坚持下来的艺术小组并不算多,您的作品一直是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能让你们在十多年间,保持这种合作和集体持久创作的动力是什么?


答:无目的无利益的精神内核需求。

答:回到人的基本的需求就自然获得了持久创作的动力了。

答:在一起享受快乐的需求与期待。

答:我个人的作品在政纯办的作品表达里边并没有直接呈现。我相信一个完整的个人,有的时候需要一种隐身的方式去发挥影响。比如无记名投票。

答:没有“坚持”这两个字,如果用“坚持”的方式,政纯办将不复存在。动力源自内心彼此的需要。去中心化,与功利保持距离,保持与万物的距离感,可形成聚集的能量。



PSFO 政纯办-11 2007-2020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五位老师作为独立艺术家和政纯办小组中的一员的身份差异,在艺术、创作或是生活中的视角和立场是否有不同?不同身份会对工作方式、创作的思维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吗?



答:保持我和我们的差异共存,给“我”和“我们”以最大的自由公约数。

答:所有的方式形态都在一个“大容器”中去面对。

答:是根据不同一个人的不同需求产生的不同的方式在处理自我以及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答:有同和不同,都让小组的艺术面貌变得富有层次。

答:当然有很多的不同,甚至生活习性都大相径庭。当艺术家作为个人的时候,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有差异才会被选进去。



展览现场的观众,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希望在这次展览中向观众传达什么?


答:这次展览,我们都没有特别想向观众传达什么,如果传达了什么特殊的东西,也是组织者通过我们传达出来了,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答:你的吃喝玩乐就是艺术。

答:整个过程中的包容性。

答:我们没有增加什么。我们只是去发现和找寻大家都应该具有的东西。

答:一种精神的维度和对它的享受。



展览现场图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艺术小组的内部是合作,展览与外部设计师也是合作。您觉得这两种合作有什么异同吗?您对于跨界是如何理解的?


答:把展览做成一件作品。相同的都是合作,不同的和小组在一起吃喝玩乐得更多。跨界是对自己边界的扩展,不是到别人的界里去做与别人相同的事。

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小组的工作方式更接近有意识的相互融合和妥协,看看会出现什么,就像把不同的化学元素放在一起融合看他们会产生什么新东西,并且必须是于我们每个个体有所不同的东西才会被生产出来。而这次展览的组织架构是合作方互相不干扰,相互独断乾坤的猜测的结果。也是很独特的事情。跨界是个伪命题,时尚的需要。有的东西对空气有影响有的对水有需求,有的离不开土壤。有什么可跨界的。

答:世界本无界,跨界自扰之。

答:无法进行比较。跨界是人为设定的。

答:能够在吃、喝、玩、乐上发展合作或者是在合作上发展吃、喝、玩、乐才是重要的。



PSFO 政纯办-5 2007-2020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艺术、建筑、设计属于三个职业维度,您认为他们彼此对话的界面是什么?


答:应该没有界限,只是某些才能被应用到了一块。

答:在一起吃饭。

答:无论中外,古的时候这三个职业是同一种身份。

答:无界。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也是力量。

答:形成一个交叉点需要空间及宽容度。




平面设计(海报及折页),刘治治,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如果您给另外两位合作者各提一个问题,您会问什么?


答:不知所措。

答:什么时候能让我说一声「谢谢」?

答:参与这次展览工作的兴趣是什么?

答:吃过了么?

答:如何是佛?


PSFO 政纯办-18 2007-2020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在真正见到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的成品前,您对两位设计师的工作成果有想象过吗?现在看到完成的成品状态,您觉得跟您最开始想的有什么异同吗?


答:没有。感谢两位出色的表达。

答:都是自由的行为及思考,无法想象。超出了想象空间。

答:没有想过。关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接受」。

答:尽量不想象,因为想象是一种设定,可能会障碍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

答:没有想象,我很欣赏两位大腕级的工作。




政纯办作品“政先生”画像展厅,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PAM: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两件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吗?


答:我隐身了。

答:隐喻是现阶段的显学。

答:展览的各种元素形成了一个整体形态。

答:略。

答:政先生像是我们的小组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体现:我们是我,我是我们。



坪山美术馆外墙悬挂的“九层塔”系列展览海报


PAM:最后,送给坪山美术馆的一句话


答:感谢坪山美术馆的工作,给中国当代艺术增添了一块新的沃土。

答:坪山美术馆你是最棒的。

答:山上出坪,登高望远,起点至顶,居寒处以观天下。

答:祝深圳坪山美术馆在当代艺术的平台越搭越大。

答:祝坪山美术馆发展顺利。




 相关阅读 


探索“九层塔 ”系列展览①“团结就是力量”




*政纯办是“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简称,是由洪浩、萧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在2005年创立“政治纯形式”概念,并以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工作。



采访|甘嘉馨

编辑|李超群

策划|郭琳

审校|李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