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俯瞰京都

末夫 末夫的公众号 2023-10-29

人习惯于平视,但到了高处,又免不了往下看,面对平日里不常见的景致,就会惊叹,颂赞这高远与广阔。实在里,去到高处,总免不了疲累,或爬山或登楼。现在不仅高楼,许多山川名胜也有了直达电梯,更不必说坐飞机比鹰鸟飞得更高了。


这次去京都,原先因为看了一个关于将军塚青莲院的纪录片,那里有个气势恢宏的将军大舞台,可以俯瞰整个京都,就将此地纳入行程。而其他的,因为不了解,也就没有安排。


到京都的第二天,按计划行程去了清水寺,先是五年坂的坡道,再是层层的台阶,到达三重塔下,回头一样,惊呆了,这里也可以眺望京都全景呢。


也许是京都没有摩天大楼,有些高楼也只十几层的样子,重重叠叠,动画片似的。





当时也没有想过回来写个游记,更没有想过写这个俯瞰京都的主题,游走间,照片拍得有些随意,光顾了借景,却忘记了天高地广的意境,场景显得有点逼仄。




看见前方的建筑物,觉得古朴,房前又有几株枫树,便用长焦推进,整个画面有些散乱,前景的大钟煞了风景,而远处的京都塔语焉不详地立在远山下。



拉到广角,这才好看吧。那天风很大,这滚动的白云,和它们投在建筑物上变动的光影,完全可以拍一辑眺望京都的延时摄影。后悔。



*   *   *


我们终于去了将军塚。汽车到达山顶的时候,司机示意这里有个瞭望台,可以俯瞰京都。我们下车后直奔而去,上了台阶,到了悬崖平台,视野的确开阔,整个京都尽收眼底。可是这个平台场地狭小,并不是我们纪录片中所见的宏大宽阔,那个被叫做将军塚大舞台的呢?





用长焦望出去,京都的房子不高,但很耐看,也许是日本人骨子里喜欢清冷的色彩,错落有致,色彩有对比,却不浓墨重彩,建筑形态各异,却少见张牙舞爪划破天际线的。



更远处,京都塔伫立其间,以现在的眼光,不摩登,但是淡雅清秀,亭亭玉立,如同京都的女子。



我们离开平台往山路上刚才看见的青莲院走去,果然,寺庙门口有一个售票处,门票500円。





进入寺院还不觉得什么,找到大日堂右侧的甬道走出去,眼前豁然开朗,这500円很值呢。据说大舞台的木地板走在上面会发出黄鹂般的鸣叫,可是我听见的只是嘎吱作响,再次证明我只是个凡夫俗子。





这时候天空有些阴了,不过层次丰富的云拍出来也蛮好看。从平台望出去,虽有些迷离,但还可以看见左侧的京都御所,右侧的南禅寺,前方的下鸭神社。再极目远眺,还可以看见鸭川





从大日堂的东边出去,就是将军塚。公元8世纪的时候,恒武天皇从奈良前度到京都南方的长岗,但是连连发生变故。后来高官和气清麻吕邀请天皇登上东山山顶,一边眺望京都盆地,一边向天皇解释京都东西南北的风水关系,劝诱天皇京都才是适宜建都的地方。于是,天皇迁都于京都,并建造直径20米高2.5米的将军塚来镇守此地。所以,将军塚可谓是京都的发源地。






*   *   *


伏见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国三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总社本宫,也是京都市内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始建于8世 纪。从江户时代起,前来此地许愿的人们以竖立一座鸟居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使得伏见稻荷大社的范围内竖有数量惊人的大小鸟居,沿着山路行程绵延数公里的红色甬道。 千本鸟居作为京都的象征,闻名世界。






这些亮橙色成千上万的鸟 居,多为个人或企业捐赠,花费不菲。如果跟团旅游,顶多在山脚看几个鸟居便会折回,绝对不会上山的。要沿着鸟居的甬道爬到山顶,来回起码两个多小时,而且需要足够的体力。在半山和山顶俯瞰京都,那是极其美妙的体验,在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壮丽的日落。



在黄昏金色的光线里,一个个鸟居连接形成的甬道,仿佛给人一种信仰的绝志,有什么能替代人以这样单纯的建筑来敬仰神。每一个行走其间的人,无论你的信仰,都会被日本国民这样的执着所感动。





到达山顶远眺京都,感叹着凡世俗界在神的庇护下繁荣兴旺,神与人就这样彼此从不同的角度观望。俯瞰与敬仰,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关照,所以,任何一个和平美好的地方,都是人与神的和谐。



由于时间与地点的不同,在稻荷山顶俯瞰京都,与在将军塚看到的截然不同,在将军塚看见的是昔日皇权的京都,而在稻荷山顶看见的是芸芸众生的京都。




下山的道路与上山时不同,在岔路口有向导指路,依然有许多的鸟居,但多与民居混杂,如果上山的路是对神的敬拜,那么下山的路就是沐浴在神的关爱里的安居乐业了。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