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凭什么看不起郭沫若?

点击蓝字关注👉 经世通鉴 2021-07-30


点击上方“经世通鉴”免费订阅公众号

推荐一个兄弟号——《草堂醒语》

欢迎订阅,感知正义,与我们携手前行!




今天,郭沫若的名字早已随他的时代烟消云散,偶尔有人谈起他,也大多是一副轻薄、鄙夷的语气,常常在他的名字前加上“无耻文人” “文化流氓” “马屁精” “变色龙”等一类侮辱和丑化的定语。这类词如果用于在世者,足以按诽谤罪起诉,但作为历史人物的郭沫若,其名誉权不再受现行法律的保护,似乎也只能任人辱骂和诋毁了。



然而,41年前,邓小平对郭沫若的评价是这样的:
“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这句话,出自在郭沫若追悼会上致的悼词,显然代表了官方对郭沫若先生的权威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20年代郭沫若已经是民国著名的诗人和学者,蒋介石曾以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职位拉拢郭沫若,郭沫若傲然拒绝,但是郭沫若却与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毛泽东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平时两人书信往来,毛泽东总是称比他大一岁的郭沫若为“沫若兄”,年事渐高后,毛泽东对别人提起郭沫若时还尊称为“郭老”。



01 四一二蒋介石如日中天,郭沫若硬杠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郭沫若奋笔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战斗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1927年5月10日,蒋介石发出了《通知军政长官请通缉趋附共产之郭沫若函》,指责郭“甘心背叛,开去党籍,并通电严缉归案惩办”。



5月21日,蒋又以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国颁发通缉令《电令所属一体严密缉拿郭沫若,务获归案惩办》。


被蒋介石指名道姓连番严令捉拿,获此“殊荣”的还有朱毛。


全国五万共产党员中,很多人被杀害,有的叛变投蒋,有的颓唐逍遥,真是“万花纷谢一时稀”,郭沫若在这“杀人如草不闻声”的白色恐怖中参加反蒋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主席团成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郭沫若在周恩来安排下被迫流亡日本。


郭沫若 前排右二


02 “十年别泪知多少,不知相逢泪更多”


1937年5月18日,南京政府致电郁达夫,谓蒋公对郭沫若“有所借重,乞速归”。


郁达夫喜不自禁,一面致信南京,要求先取消通缉,多汇旅费。一面致信郭沫若:
“强邻压迫不已,国命危在旦夕,大团结以御外患,当系目下之天经地义”,“万望即日整装,先行回国一走。


郭沫若长年处于日本军警的严密监视之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7月15日,郭沫若留下遗嘱交给金祖同:
“临到国家需要子民效力的时候,不幸我已经被帝国主义拘留起来。但我绝不怕死辱及国家,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惟有以铁血来对付他。我们在物质上牺牲当然是很大,不过我们有的是人,我们可以重新建筑起来。精神的胜利可以说是绝对有把握的,努力吧,祖国的同胞!

1937年7月25日,凌晨四点。郭沫若告别安娜和熟睡的孩子。郭沫若化名杨伯勉,于当天晚上六点登船回国抗战。


8月2日,在中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和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郭沫若在答谢后说道:
“此次别妇抛儿专程返国,系下绝大决心,盖国势危殆至此,舍全民族一致精诚团结、对敌抗战外,实无他道。沫若为赴国难而来,当为祖国而牺牲,谨以近作七律一首聊表寸衷。


接着朗诵了一首步鲁迅的诗作: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8月6日,国民政府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令。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8月24日,郭沫若来到抗日最前线。作了《抗战时期青年的任务》的演讲,整个演讲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演讲完毕,青年们起立热情鼓掌表示感谢。郭沫若挥笔题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并签上了名,表达了其“为赴国难而来,当为祖国而牺牲”的精神。


1937年10月初,郭沫若赴第八集团军司令部与张发奎会面。


看看下图,叶挺,张发奎,都要请郭沫若站C位!



10月6日,《救亡日报》头版头条登载了郭沫若张发奎并肩而立的合影。正在苦战的上海抗日军民,看到大文豪郭沫若居然在抗战最前线,军心民心一时盛极。


1937年淞沪抗战,整个战役期间,郭沫若坚持战斗在最前线。由于郭沫若的知名度,北伐战争中他又是中将。所以,日本人曾经认为郭沫若是淞沪会战的重要指挥官之一,并认为郭沫若至少指挥了5万国军抗战。并因此在1937年10月逮捕了安娜,严刑拷打,关了一个月。


1937年11月上旬,郭沫若得知安娜被日本军警严刑拷打。


1937年11月20日,郭沫若写下《遥寄安娜》:
相隔仅差三日路,居然浑似万重天,怜卿无故遭笞挞,愧我违情绝救援。虽得一身离虎穴,奈何六口委骊渊,两全家国殊难事,此恨将教万世绵。


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失败。1937年11月27日,郭沫若撤离上海。


田汉曾经如此评价郭沫若在淞沪会战的伟大作用:
“在前期的上海战役中,沫若的贡献实无可否认地大。


杭州沦陷后,武汉警备司令陈诚致电郭沫若:
“有要事奉商,望即命驾。


郭沫若不理他,去长沙找田汉。在周恩来劝说下,郭沫若答应出任三厅厅长。


1938年4月1日,郭沫若出任三厅厅长。再次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和郭沫若一起被授予中将的共党有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彭德怀、林彪、叶剑英等总共10人。


从左至右:周恩来、彭德怀、郭沫若、叶剑英


1938年6月11日,武汉会战爆发。10月27日,武汉沦陷。


1938年10月27日晨,郭沫若中将作为最高级将领,最后一个撤离武汉。


同一时期,胡适在干什么?胡适在劝蒋公同日本和谈!劝蒋公承认“伪满洲国”!劝蒋公“放弃东三省,可继续剿共50年”!


同一时期,沈从文在干什么?沈从文在公开污蔑郭沫若的三厅浪费了国民政府大笔资金。而实际上在长沙会战前,国民政府根本没有给三厅厅长郭沫若任何资金。武汉会战,三厅运转,几乎全靠中共和郭沫若及武汉民众的捐款维持。


青年郭沫若


现在胡适、沈从文这种伪君子最受欢迎,一会民主,一会自由,实际上就是为了他自己,郭沫若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与千百万民众共命运,是真正的爷们!
  
03 这不是他的耻辱,而是光荣


解放后,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8年参观中国科学院研究成就展览。前排左起为:张劲夫、吴有训、毛泽东、郭沫若。


1965年冬天,为了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郭沫若亲率中科院的专家们,奔赴大寨参观、学习、支持。他来到大寨后,与全国劳动模范、大寨村的当家人陈永贵一起搬石造田,参加劳动,并与大寨人结下了很深的“阶级感情”。


郭沫若离开大寨时,大寨人依依不舍,郭沫若郑重承诺:
“等有空了,一定再到大寨来看看。” 


后来,由于事务缠身,他一直没能实现重返大寨的诺言。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与世长辞,留下遗嘱“将部分骨灰撒在大寨的大地上”,以兑现他对大寨人的承诺,将骨灰撒在大寨的梯田中。


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


80年代后,一股反思文革、贬低郭沫若的时代思潮席卷而来,资产阶级自由派通过伪造书信、回忆录等材料,将郭沫若在政治上塑造成阿谀奉承、表里不一的佞臣,在文化上塑造成态度粗暴、致人死地的酷吏,在道德上塑造成始乱终弃、玩弄女性的流氓,从而通过对郭沫若革命理念和行为的妖魔化和庸俗化,以达到将革命收编进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目的。


譬如,自由派们在对郭沫若进行政治清算和道德审判时,却对属于自己阵营的钱钟书在巴黎留学期间“嫖宿站街妓女”视而不见,同理,对季羡林在日记中写道“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非但不予指责,反而以“真特么有个性”倍加欣赏,这与他们长期针对郭沫若“不堪”私生活的口诛笔伐,形成了鲜明对比。类似的“双重标准”,在当下文化界也屡见不鲜。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郭沫若这样一位复杂而重要的历史人物?说到底,郭去世后遭受的中伤和诋毁,不单是他个人的“厄运”,而且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经受重大挫折的一种普遍症候。



冷战结束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苏联文豪高尔基等人,无一例外地遭受了猛烈的攻击和诽谤,范围从私人生活到学术思想及政治实践,手段包括造谣、污蔑、谩骂、构陷等等,无所不用其极。至于毛泽东,几十年来更是成为了“自由派”集中攻击和诋毁的首选目标。


可以说,郭沫若终其一生都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和践行者,直到去世,他没有按规格将骨灰安放到八宝山公墓,而是撒到了被毛泽东树为中国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典型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梯田中。



作为“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成了资产阶级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这不过是共产主义运动从高峰跌入深谷之后的一种“多米诺效应”。


我想,对于郭沫若,这不是他的耻辱,而是光荣。


编辑:湖北毛泽东文化工作室

毛 泽 东:一位令中华民族起死回生的神医!

毛主席提拔当副总理的两个企业工人,现在怎么样了?

想搞乱香港?是时候给国人看看这个视频了

戳这里得机密:最著名的15个叛徒,人人喊打,你知不知道?

推荐一个兄弟号——《坐观天下事》


戳这里,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