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钱伤害你,年轻要懂得这样用钱——索达吉堪布谈正确的财富观

2017-07-20 妙音故事集锦

佛教一向不主张奢侈,因为太奢侈会败坏心灵、浪费资源;我们也不认为一定要过贫穷的日子,因为太贫穷了,也无法做真正的修行。佛教最提倡的,就是积累无形的内在财富,这才是快乐之源,很难估出一个明确的价值。




缺乏内在财富导致的错



缺乏内在财富的人,就会看重外在财富,从而导致攀比,甚至争夺——小则争夺,大则发动战争进行掠夺。当你有了攀比心,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和宁静,这就是大多数人不快乐的原因。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万元,周围的人都只有千把元,你会觉得还不错,但如果他们有几十万、几百万,你就很难平衡,“一万元太少,别人那么富。”其实,就算你有一千万也是一个道理,问题不在钱多少,而在我们心里会比较,这个摆脱不掉。我们一直追求,以为完成某个数字就快乐了,但是21世纪不缺可以比的人,你不知足,就不会幸福。


如果攀比是给自己带来痛苦,那么争夺就是给他人带来痛苦。为了争夺财富、地位,人类犯下了不少错误。


21世纪是相对自由、和平、民主的时代,但回顾历史,20世纪最大的错误,就是一战和二战。一战中有一千多万人丧生,波及15亿人,总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战中有五千五百多万人丧生,波及20亿人,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而那些国家70%的国民经济,都用在了军事上。


我们想想,这些历史悲剧是什么造成的?贪婪。


冯小刚的《1942》反映了很多东西。我不喜欢看电影,但这种历史性题材的电影偶尔也会看,那些饥荒和死亡场景是令人悲伤的,虽然是电影,但背后确实有这样的事实。和那段日子里的人们相比,今天的年轻人是有福的,我们可以享受和平,享受物质带来的便利。但我们也要留意自己的内心,要知道,欲望这个东西,在你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一直都会有,死前还是会有没有满足的欲望。


所以,请大家记住佛陀的教导:知足少欲。




中道



知足少欲不是让我们不要工作、不要做生意。佛陀在世时,出家人为了僧众或众生的利益,适当做些商业或贸易是开许的,更何况在家人?因此,佛教提倡的是中道。


有人认为,既然佛教说看破,那就不能碰金钱。其实不是这样。佛教所说的看破,并不是反对合理运用金钱。依据《毗奈耶经》——一部讲授僧人行为准则的根本经典,一个出家人在不损害众生的情况下,以福报感召,即使住在豪华的高楼大厦,穿着高档服饰,享用精美饮食,也是开许的。


十六阿罗汉是戒律最清净的圣者,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迎请他们在夏天三个月里安居,供养承事。临返回时,皇帝特意赠送了非常庄严的服饰,在藏传佛教的唐卡中,就细致呈现了当时他们穿着盛装的优雅形象。由此可见,不是非得穿得破破烂烂,像济公和尚一样,才是出家人。


佛教对钱财的态度是中道,为遮止贪婪,很多教义中说金钱如毒蛇;而为了启发利他的修行,也说这是善财,以此鼓励佛教徒上供下施、慈悲济世。


总之,钱财本身无害,关键看你怎么用。




不要让钱伤害你




不过通常情况下,钱是惯于伤人的,它的字形透露了这一特殊因缘:“金”字边,加上二人挥刀相争,这就是“钱”。


钱伤人,最重要的是伤害人的性灵。人有了钱就会傲慢起来,不循规蹈矩,让好端端的家庭不和睦,让社会不安定,处处散发贪婪与腐败气息。当人们善念殆尽、行为失去准则的时候,整个社会就被恶行感染,漏洞百出。


所以,佛教里常常教诫,一定要用智慧和善心来驾驭钱,否则,钱的可怕有甚于毒蛇。身体被毒蛇咬了还可以治,但心灵一旦被钱毒害,可能永远都无法弥补了。


读书时就要认识这个道理。我建议那些有钱的父母,也不要给孩子太多钱,年轻人若什么都有,就不肯读书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但例子很多,严重的还会显露出各种丑恶面目,不像个学生。钱少点反而好,就像许多农牧民的子女,知道读书不易,因而肯努力,成绩也优秀。


总之,钱是有利有弊,它的确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如果认为“有了钱,一切快乐就都有了”,也是幼稚的。年轻时要懂得善于用钱,或至少知道,如何不让它伤害你。




快乐家园



在这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初步阶段,人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钱上。20年前我去美国时,他们的状况与现在的中国类似,也是拼命赚钱,以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但等到了某个顶点,回头一看时,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钱并没有带来一切。于是,人们开始回归,寻找真正的快乐家园。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找到这个家园呢?生长在偏僻地方的人向往城市,觉得在这里生活是天大的快乐,而城里人喜欢藏地,认为那才是一片乐土。说起来都是快乐,但哪里更快乐呢?可能这跟经历有关。


没经历过的,比如久居北京的人,他对郊外的寂静生活满怀憧憬,一旦抛下城里的嘈杂来到高原,便仿佛进入了天堂,奔跑、呼喊,充满喜悦。而在寂静地方长大的人,又感觉生活太平淡,他们喜欢城市,“北京人多、车多、楼多,能在那里过一辈子,肯定胜过天人。”当然,这在北京人看来可能是相反的,“北京有什么好,人杂、车堵、房价又高,空气不好、压力这么大……”早就感到厌倦了。


可见,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


我想你们也一样,没上大学之前,可能觉得到这里读书是多么荣耀、快乐,可是来了以后,两三天还可以,但日子一久,严格的管理和竞争的压力就把快乐冲淡了。对于将来,可能你们会想象各种美好,然而经验又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苦和乐是交替的,不是只有乐。佛教甚至说:人生是苦。


佛教并非不承认快乐。唱歌跳舞,这在当下是一种快乐,但快乐会逝去的,变成痛苦,这才是佛教要提醒的无常之苦。


了解无常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当你透过无常,看清世人所追求的快乐是那么短暂,甚至在享乐的同时还会造下罪业,导致将来的痛苦,你就会信赖佛陀所教导的真理,从而投入善的事业,追求永恒的、生生世世的快乐。


这种对于真理的认识和信仰一旦形成,将会带给我们随时可以回归的宁静,这才是快乐家园——在心里。


敬摘录《佛教的经济观


弟子规另解:索达吉堪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03h26cze&width=500&height=375&auto=0

索达吉堪布佛教的经济观》中央财经大学-第1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247ix7c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索达吉堪布佛教的经济观》中央财经大学-第2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12wqwl0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往期精彩回顾--传播正能量  共沾法益


南怀瑾老师:对一个修行的人而言,什么是财富?

净空法师:财是灾祸的根源

陈大惠:钱财分两种,吉财和凶财

净空老法师:人家命里头为什么会有财?

“钱”的法(宣化上人)

懂得节俭是有智慧的人,而节俭到留了一堆钱给子孙,则叫不智

净空老法师:为什么人有了钱,什么疾病都来了?

如果你把钱的问题搞清楚了,这辈子世俗的烦恼几乎能减少到零。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佛教不是迷信,是智慧教育!(上海木鱼论坛上的讲话)

王阳明心学4大惊人智慧:百病不侵,逆转命运(罕见)

经典: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三大教子之道,教孩子成大器,道尽大智慧!

厉害了,传统文化!陈大惠老师答记者问,全体记者鞠躬致谢!

『视频』陈大惠专访:挣钱为什么?做好事(很震撼)陈大惠:要清醒地认识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讲堂】重新认识传统文化(陈大惠视频)】

蔡礼旭老师:人生如何逢凶化吉?一定要及时行善

蔡礼旭:不埋怨任何一件事、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索达吉堪布在清华解梦:《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

索达吉堪布:不知道人死后还有来世,也不为来世作准备,这就是众生的可悲之处!

【索达吉堪布】居士们应该承担起弘扬佛法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买卖或毁坏佛像佛经佛塔 罪过极其严重

想长寿,就要先把生命给别人——索达吉堪布劝修“长寿法门”

索达吉堪布:结婚喜宴杀生多

《黑客帝国》基努里维斯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慈诚罗珠堪布带你读电影《黑客帝国》)

生死轮回真是太苦了!请看这个真实的轮回故事!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欢迎关注【妙音故事集锦】微信平台

微信号:mygsjj 

微信名:妙音故事集锦


妙音故事集锦,是免费的公益佛学、修行、传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学平台。让您天天亲近佛菩萨,学习善知识,积累福报,让生命充满慈悲与智慧!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家人朋友,带去您的祝福!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皆解脱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网络电视—华藏净宗弘化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