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边评测】旗舰大耳奥义——ZMF Caldera平板耳机深度体验

閑雲散人 耳边事 2024-03-19




散人按:

旗舰耳机之所以为“旗舰”,除了声音中有强大的素质为底以外,往往还凝聚了品牌及其主理人对于声音之美高层次的理解和追求。美国耳机品牌ZMF旗舰型号Caldera平板耳机正是个中代表:从整体素质,到声音音色,再到内在风格,Caldera在展现出旗舰应有的硬实力的同时,还蕴藏调音者的一些独特巧思。

-耳机外壳木头加工工艺细腻,颜值出众;重量较轻、耳罩贴合度高,佩戴体验友好;

-声音综合素质达到顶级头戴大耳的水准,尤其以密度见长;

-三频基本均衡,下潜较深的低频表现特色鲜明;

-安定感和纯净度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旗舰审美







何谓“旗舰”?当然是指代一个品牌旗下声音最强悍,售价可能也是最昂贵的一款器材。这些年来,HiFi圈内旗舰器材的价格持续水涨船高,但旗舰对“高级”声音的追求也从未停滞。

日新月异的好声音,将我们的口味逐渐养得刁钻了。如果论旗舰耳机对比定位相对较低的耳机有什么不同,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绕不开“素质超强”“技术创新”这样的描述。诚然,这是旗舰耳机的“高级”易于为人感知之处。但除此以外,“高级”更蕴含了更上一层的调音理念。张扬与内敛,热情或冷静,欢快和稳重,这些耳机“性格”取向的差异,能够把同一首乐曲演绎出完全不同的风味与美感。这,或许是音乐的审美与器材的审美之间一种微妙平衡与融汇。

不少成名已久的品牌在推出新产品时,我们可以顺着同一产品线过往的表现去摸到一些脉络,感受到大致上趋同的调音理念。而美国耳机品牌ZMF,路子稍微有些不一样。相比于一些传统品牌,ZMF在保证声音素质底线的前提下,声音的风格更为多变。

我对ZMF的认识源自前年和朋友的一次交流,试听了他手头的一副头戴大耳。我最初是被耳机木头外壳的颜值所吸引,经过介绍才知道ZMF这个品牌。仔细想来,ZMF那会儿在国内几乎没怎么在展会之类的线下场合出现,没听说过倒也正常;及至我搜索线上的一些新闻,才发现这个有着十余年历史的品牌在国内外老烧群体当中知名度相当高。

ZMF过往被烧友们频繁讨论、获得赞誉较多的型号,比如Vérité Open/Closed、Atrium等等,声学路线并不相同,仅从声音表现来看,差别也相当大。尽管如此,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在素质实力过硬的基础上,各自具备了较强的个性,并且都有符合主流审美特征的风格。正因如此,烧友们对ZMF旗下不同耳机的评论五花八门,但似乎总能找到契合自己审美的一款。

去年年底,我听说ZMF公布了新品旗舰平板振膜耳机Caldera的信息;在今年上半年的线下展会中,我不止一次在其国代Endgame和其他高端台机品牌的展位上看到Caldera的身影。尽管每次试听都只是匆匆掠过,但从外观到声音,Caldera给我的印象都很深刻。

我自觉这种短暂的试听机会,可能难以摸透这款售价高达29000元的耳机的奥秘。于是我干脆找代理借了一副样机,仔细把玩了一番。








木色斑斓







提到“木碗”,相信大部分烧友首先想到的会是铁三角、天龙、歌德等等这几个“家具厂”的名字。实际上,如果往前看ZMF过往推出过的器材,各种样式的木头外壳带给我们观感上的享受丝毫不亚于这些老牌厂商,包括黑檀、黄檀、铁木、豹纹木等等十多种颜色和纹理各异的木头外壳都曾惊艳发烧圈。

Caldera自然也继承了ZMF的“木碗”传统。我手上的这副Caldera,黄金樟(camphor burl)条状的深浅褐色纹理交错,仔细看还能发现木头横断面上经过抛光处理之后所留下的木质纤维形成的轮廓;木头表面覆盖上一层薄蜡,不仅让表面变得十分油亮,条纹的颜色也呈现出油润的效果。采用了开放式设计的Caldera将木头中间刨空,嵌入一块圆形的金属栅格,纯铜金属面板和木头的颜色融为一体,相当融洽。

其实,ZMF过往一些型号的“木碗”耳机外观更炫目,比如用了稳定木的Vérité Closed就是其中的翘楚。Caldera颜值不可谓不高,虽然没有艳丽的“骚气”,但以我个人的喜好而言,原木的色彩大气耐看,更符合旗舰的定位。据闻,Caldera也有稳定木与树脂木版本可选,但都是限量发售,似乎不容易买到。

除了腔体外壳部分之外,Caldera各处细节的打磨都相当圆融。整副耳机的重量比过往我把玩过的平板大耳要轻盈许多,倒是和一些动圈旗舰耳机比较接近。整体的结构和ZMF过往的型号相似,铜制转轴转动时顺滑,调节高度时手感略有点糙。头梁弹力大,不佩戴的状态下收得比较紧。

ZMF向来有给每个不同型号量身定制耳罩的“优良传统”,不同耳罩的用料、尺寸、开孔都有所不同。有经验的烧友应该对耳罩的玩法不陌生——大耳机的耳罩与小耳塞的耳套作用类似,除了影响佩戴舒适度之外,不同的材质、结构、造型,乃至细微的孔洞设计,对声音都会产生大幅度的影响。ZMF给不同耳机分别搭配不同耳罩方案,相当于从官方的角度出发,给烧友提供若干种声音上的选择,使得耳机可玩性大大提升。

这次我拿到手的Caldera所装上的是皮质厚耳罩,皮面开了诸多细密的气孔,中央呈椭圆形,靠后一边留出来的位置较宽,且这一边的厚度要大于靠前一侧。这种立体裁剪的方式显著地提升了舒适感,老实说,对于头比较大的人而言,Caldera紧致的头梁会造成不小的负担,但耳罩柔软有弹性的触感能够将耳机夹头的不适程度大幅降低

头戴大耳机的开发之难,除了声学技术的开发外,客观体验的优化同样不容忽视。在Caldera之前,HiFi圈内有几款知名度很高的平板大耳机因为重量太沉、佩戴难受而被烧友们夸张地戏称为“刑具”,影响耐听度的不是声音,而是头盖骨和颈椎的承受力。Caldera的设计称不上“颠覆烧友认知”,但做到了一款顶级耳机应有的妥帖。








绘声绘影







在仔细聆听Caldera之前,我大体上能想象出一款素质爆表的耳机可以给我多么震撼的感受,但除此之外,我也更想一览Caldera风格的全貌,领略在它的风格演绎之下音乐的表述。

Caldera的声音鲜活度非常高。其音色基本保持在中正还原的状态,但相比那些端正的监听音色而言,它的声音中还是添加了些许的调味剂。这点音染不太明显,作用却很重要,它让Caldera的声音不陷入一板一眼的无趣中,而是恰到好处地增加了润泽度和感染力,让声音听起来顺滑、动人。

Caldera声音中有一些显著的特征,让人无法忽视:

首先是安定感。高端耳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声音中保持住鲜活度的同时,将多余的毛躁加以抚平。在驱动力充足的情况下,Caldera声音的安定感非常高,大到整个声音体系的架构,小到一串音符的呈现,“稳”字贯穿了音乐播放的过程。

这种安定,与能量缺失所造成的乏力感完全不一样。Caldera的声音张力十足,音符的落位稳健而不虚浮。在演绎拨弦乐器效果的时候,这种稳重的力量感表现得最为明显,譬如演绎郑成河的吉他曲目《River Flows In You》时,开篇的弹奏颗粒饱满、爆发力强,副歌部分的弹拨与滑音切换自如,表面上富于灵动,实际上无论哪个音区都很有抓地力,相当沉稳。在Caldera的演绎下,这首曲子弹出了民谣吉他曲目里并不常见的强凝聚力,张弛有度。

其次是平衡性。我们在主观上难以界定何为“绝对的中性”,但一款器材是否过于偏重某一方面的表现以致失衡却可以相对轻易地感知。Caldera的声音,音色、能量分布、冷暖程度等等,就处于一个平衡性把控良好的状态,有倾向性,但并不过分。

此外还有纯净度Caldera的声音非常透明,如果为其搭配信噪比较高的前端,那么得到的声音背后会是舞台幕布一般的背景。同时,干净的声音也消除了多余残响所造成的影响,让听者对乐曲的编排与演奏领悟得更为透彻。

Caldera的声音特征如此强烈,极易将听者的注意力拉进音乐空间里,以至于我在试听的过程中,常常忘却耳机的素质表现。

平心而论,Caldera的综合素质,是绝对担当得起“三万元旗舰”的名头的。首先,平板振膜天生自带的密度上的优势在Caldera身上得到充分呈现,整个声音空间中声音信息近乎满溢,但我完全没有产生“密度太高导致声音拥挤”的感觉。其次,开放式设计让Caldera获得了相当开阔的声场,尤其在纵深度上颇见规模,加上出色的分离度,各种音乐元素以层层叠叠的态势出现,声音尤为舒展。再次,Caldera的解析力极为绵密、自然,往往能在平静中涌出千丝万缕的信息量,用“爆炸级”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以Yanni的《Nightingale》为例,充实的密度营造出来的空间显得生机勃勃,宏阔声场描绘出空旷园庭的画面,细腻的解析将鸟鸣以及自然环境中其他细微声效强弱有序地一一还原,整首曲子听下来,仿佛那个在黑夜里寻找夜莺鸣啼的人正是我自己。

如果用十分挑剔的眼光来评判,我认为Caldera在动态范围上还没有达到大耳机里的极致程度,似乎比以往我听过的顶级大耳略有不如;另外在瞬态响应上,由静及动的速度还没有到“平地惊雷”的水平。这并不表示Caldera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就很差,无非是“强”与“极强”之间的锱铢必较罢了。

Caldera的三频也自有一番风味。总体来看,Caldera呈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但在低频方面的表现尤为出彩。Caldera十分注重低频下潜的深度,聆听各种鼓乐器的敲击效果时,鼓面的回弹所造成的下潜相当清晰,尤其在极低频处,我已然可以感受到乐器的颤栗;量感不算很多,泛音回收也比较迅速,但已经能够产生足够的氛围感。中频的厚度较大,人声颇有分量,口型中等略偏大,但位置控制在远近合适之处。高频非常顺滑,光泽鲜艳但并不耀眼,向上有着不错的延展。

通常到了这个级别的器材,用均衡的声音换取大而全的音乐适应性也是常规的操作方式了,Caldera也不例外。但Caldera的三频并非平稳如死水,在均衡的架构下,我还是能感受到波澜的起伏。

Caldera是ZMF自主研发的首款平板振膜耳机,此前烧友们比较熟悉的ZMF耳机型号无一不是动圈耳机。从动圈到平板,完全不同的单元调校的方式理论上也截然不同,于是我选择借来ZMF自家在万元价位的标杆型号Auteur Classic(2023版)进行一番纵向对比,方便自己更客观地评价Caldera作为旗舰的声音表现。

由于Auteur Classic和Caldera并不处于相同档次,两者在解析力、声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我更多是比较声音的风格差异。两款耳机相似的地方在于其都具有相当不错的密度和安定感(在我眼里这是ZMF家作品的典型特征),只是Caldera要更上一层。Auteur Classic的声音大体上是厚重的,而Caldera则要清澈通透得多;另外,Caldera在结像的质感上也比Auteur Classic更有凝聚力。








探索极限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平板耳机吃推力”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的认知。面对手上这款售价高达三万元的耳机,我当然不敢指望用低级别的前端器材能够驱动好它——毕竟,60Ω阻抗、95dB/mW灵敏度的Caldera,从参数上看并不容易伺候。

我先用山灵EM7桌面播放器和Caldera进行搭配,用4pin卡农平衡口来驱动。EM7采用分立式供电,驱动力达到1000mW(300Ω),属于一款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综合体验出色的万元级台式机。过往我也曾尝试用EM7驱动一些万元上下的动圈头戴耳机,其表现出来的动态水平、声场规模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EM7直推Caldera时并不需要将音量旋钮拧到多大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听音声压。首先值得肯定的是,EM7(大耳模式)直推Caldera时,声音保持住了“健康”的大前提,过往有些平板耳机在驱动力不够的时候声音“扁平化”的现象,在这套组合身上并未出现。其声音架构完整清晰,维持住一定的能量感而不疲软,并且乐曲中大部分信息量也能够还原出来。

不过,用EM7作为前端,我可以感受到Caldera是一款“好耳机”,却距离“旗舰”还有一定的距离,最明显的不足在于声音的密度不高,凝聚力也有些欠缺。

当我给EM7用XLR连接上Burson Audio Soloist 3X GT耳放时,我感受到“吸收”了充足推力的Caldera所可以具备的能量潜力。

Soloist 3X GT这款纯耳放声音极为干净、细腻,音色十分圆润,在风格上中正均衡,且有着最高达到10W的输出功率以及出色的控制力。用中增益驱动时,Soloist 3X GT让Caldera的声音体型向外拓展了一大圈,声场的横纵比例更显规整;声音的安定性更高,在EM7驱动时偶尔出现的躁动此时基本完全消弭;三频向两端的伸展更为明亮

更进一步来说,在Soloist 3X GT自身驱动Caldera时,采用不同的增益、调到大概接近的音量声压时,我也能感受到显著的差异——高增益下的Soloist 3X GT驱动Caldera,在空间感方面的表现要明显优于中增益时驱动的效果,声音密度上也更显厚实,极低频的声音密度更高、易于被感知,播放音乐过程中的能量感收放幅度变大,但依然从容不迫。

EM7直推和EM7+Soloist 3X GT的组合分别能发挥出Caldera几成的功力呢?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哪怕我用Soloist 3X GT将Caldera推到很饱满的程度,我依然觉得,再换一套档次更高的解码耳放组合,Caldera还能继续抖露出声音中的肌肉线条。如果说EM7直推Caldera让人看到了高山的一角,那么Soloist 3X GT和Caldera的搭配便如同仰望山巅极境的攀登之旅。








回归本质







29000元的大耳,对发烧友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极个别的几套顶级耳机系统以外,这个级别已经是我们能触碰到的“天花板”了。

在烧友的认知里,“旗舰”,往往代表的是品牌长期积淀下来的技术实力和风格倾向。谈及某个HiFi品牌,我们先联想到的,多半是以旗舰机型为代表的那种品牌的风味——尽管不同品牌风味各异,但让旗舰耳机延续、发扬品牌的风格特色,这样的设计思路却是统一的。

与此同时,旗舰耳机往往也是品牌主理人、调音师在审美取向上的具象表达,是他们对音乐、对美学理解的描述。而审美之异,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也是ZMF本质上异于其他品牌所在。

ZMF全系耳机的设计理念及其定位,决定了它们只能以一种相对“高端”但“小众”的姿态存在;独特的审美,不失为品牌“个性化”的表达。HiFi发烧的本质,不正是小众、高端、个性化的么?无比契合发烧友气质的ZMF,用Caldera重新诠释了专属于HiFi圈的那份“小而美”。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往期回顾



【耳边评测】两生花——飞傲FD11 & FH11对比评测


【耳边评测】惊喜——达音科 隼Ultra耳机评测


【耳边评测】配角与主角——飞傲FX15圈铁静耳塞评测




关注我们


微信视频号:耳边小公举

哔哩哔哩:耳边小公举

新浪微博:国砖吧_耳边事

酷安、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

网易新闻:耳边事


官方微信群:耳边小公举

(erbian0220)

(扫码添加好友)


官方QQ号:耳边小公举

(2080243490)

QQ群:国砖吧&耳边事

(628722494)

(扫码加入QQ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