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边评测】多快好省稳准狠:final D7000耳机首发评测

盖梁支座 耳边事 2024-03-19




一、问题之前的问题



要组建一个大耳机系统是个挺难的事情。

且不说分体台机的搭配,也不说音源的选择,更不必提电源与线材,就单说选择耳机本身就是个让人费尽脑筋的事情。

耳机在风格上严肃一点,听流行音乐就少了些味道,如果活泼一点,听古典乐就显得不那么合适;耳机难推一点,就总担心耳放不够用,而如果好推了,又会觉得缺乏潜力;厅堂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闷糊,轻灵的另一面也叫做不稳……

所以,同样是耳机发烧友,很多耳塞玩家最终也没能搭建起自己满意的大耳机系统。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相比于耳塞而言,大耳机可承载的内容丰富太多了。要从中捋清头绪,并选择输出一个合适的答案,有时候居然是个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旗舰级的大耳机,要真正玩得好,玩得明白,就更难了。

于是,如何找到一个容易上手、兼容性好的大耳机,就成为了很多发烧友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先从大耳机本身说起。




二、客观部分



D7000是final去年秋季刚刚发布的大耳机,这款耳机定位于“新旗舰”,是final大耳机序列中继D8000系列后,再次推出的一个同位产品。

D7000采用了与D8000同样的整体框架和外观风格,而将整个机身的颜色调整为纯黑色,耳机表面也没有D8000系列的颗粒感涂层,而是直接雾面处理。从外观角度上,D7000的设计非常低调,没有特别夸张亮眼的感觉,而是显得沉稳但不失质感。

从佩戴角度上,D7000的耳罩和头梁内衬都采用了纤维材质,接触感和透气性相比PU材质都要更好一些,同时耳机非常轻便,虽然D7000的外观结构与D8000类似,但实际耳机重量则明显轻很多,适合作为日常耳机长时间佩戴。

耳机也采用了双边进线的可换线设计,接线处采用了3.5mm接口并配备了卡扣,我们如果要购买线材的话,还是应该挑选final适配的插口类型。

从客观部分来讲,D7000整体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复杂的设计,外观上也延续了D8000的整体设计风格,但耳机的质感和佩戴感非常不错




三、声音素质——多、快、好、省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D7000的声音方面。如标题所言,D7000的声音可以用“多、快、好、省”这几个字来概括。

所谓的“多”,指的是D7000的信息量和结像力,D7000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声音内容,从宏观到细节,D7000把声音不但表述得全面、也不但梳理得清晰,更是能够让声音的形态感塑造得非常生动。D7000就像一个优秀的雕塑家,不但把作品雕塑得细腻,同时还具有清晰的布局和构图,让整个雕塑协调有序,更为难得的是,雕塑家还对雕塑的内容元素进行了立体感、纵深向的延展,让雕塑作品的艺术感更加丰满。D7000的声音也是这样,并非简单的多、细,而是丰富、有格局

“快”这个字有时候用来形容速度,比如D7000的瞬态响应速度就略微偏快一点,让声音干净利落,线条分明。也有时候用来表示态度,比如“痛快”。声音要“痛快”,一个纯净通透的声音空间就尤为重要。D7000具备一个完整的黑色音乐背景,在这个背景的映衬下,音乐内容的音色、质感都可以更加清晰、明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D7000的声场空间也非常纯净,可以说是清澈见底,即便是较远的声音细节,我们也可以同样完整地感受到它在传递过程中几乎没有衰减或模糊。所有的声音内容都以最直接、最“痛快”的方式传递到我们的耳朵里。

所以,同样是用D7000来听古典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演绎《1812序曲》的时候,完全打开气势和力道,原汁原味地展开一幅历史画卷;而如果用D7000来听《花之圆舞曲》,则会感觉它还是稍微有点过于冷静直白,似乎还少了一点那种花朵绽放一般的氤氲感觉。

“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容词,我们可以说这耳机的高频好、低频好、声场好……但我这里所说的“好”是按照这个字的字源意义说的“美貌”。对于人来讲,好是美貌,而对于声音来讲,好就应该是声音的质感了。D7000声音密度大,线条细腻且具有少许光泽感,如果用D7000来听弦乐,甚至可以感受到琴箱里的空气如凝练的液态一般慢慢流动,再缓缓地倾泻出来;如果我们用D7000听流行音乐,也会感觉到仿佛就在演唱会舞台边缘,被一种深厚的力量所笼罩包围。如果我们把D7000的声音比作一个美貌的人,那么这应该是一个端庄雅致的,也是真实自然的美。

D7000的“省”体现在其高效、精致的一面。耳机对声音的处理,其实也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比如如何将自身素质特性完全表达出来,如何让自己有限的声音内容精确设置在最需要的地方。D7000的声场规模其实是非常开阔的,但在同级别的旗舰大耳机中,则还是显得不算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D7000在声场排布的问题上就要考究一些,D7000在声场空间内,将声音有层次地外延开去,逐层递退,让整体声场空间非常整齐严密,开阔而不空旷、致密而不拥挤。另一个“节省”的地方,则表现在了D7000对于驱动力的要求上。旗舰级大耳机,对驱动的要求是肯定的,相对于其它旗舰级大耳机,D7000对于驱动要求的“门槛”要相对低一些,我尝试用一些推力比较大的砖头,如KANN ULTRA、享声MR1等,也能够把D7000推得有模有样,不但整体框架完整表示出来,而且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动态和张力的表现。特别是用KANN ULTRA搭配D7000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人声中是有力量的,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应力”的概念,那人声的力量是来源于内部自发,让人声愈发地凝练在一起,虽然并不厚大,却异常地有力,直接落在听者的感官深处。

听到了这里,我才明白了耳机介绍中所说的“AFDS空气阻尼技术”在声音上的具体展现,通过冲孔金属片来控制、调节腔体内空气流动,让空气更具“黏性”,从而使声音更有力量和真实感。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于final在耳机的设计研发,特别是自主单元研发和科学调音方面的深厚功力以及多年来对于耳机技术的积累和沉淀。

如果搭配ONIX的Miracle音频系统,D7000的整体格局就完全打开了,声场的表现更进一层,而且声音整体色调也更加明亮通透了一些,空间也更加纯净。相对于其它设备,Miracle给D7000带来的是细腻和通透,如果说其它便携设备驱动下的D7000的声音质感是家里吃饭的碗碟,则Miracle驱动下的D7000的声音就是博物馆里的官窑,那种透润的质感和细腻的面层,终究还是便携设备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如果用小尾巴或普通播放器驱动D7000,我觉得也还是挺好听的,但这样的搭配不符合D7000的主要应用状态。




四、风格韵味——稳、准、狠



如果说D7000的声音水准可以用“多快好省”来形容,那么描述其音色,或者说D7000在一众旗舰级大耳机中的过人之处,我觉得就是“稳、准、狠”。

“稳”这个概念不难理解,D7000的声音形态非常稳,声音的起承转合完全在掌控之中。如果说其“大哥”D8000系列还有些“天马行空”式的飘逸,D7000则是稳中求胜的典型。D7000的声线流畅平顺、声音扎实、每一个音符都掷地有声,无论是力道还是密度,D7000都将声音的每一个细节落在实处,让人听起来觉得音乐是有力量的,而不是隔靴搔痒式的潦草。应该说,很多旗舰级大耳机在这一点上,就缺乏这个“稳”。

“准”其实不难理解,以前我有个朋友说过“塞子听密度,大耳听音准”,早年我不太以为意,多年后,越来越赞同这个说法。大耳机的音准控制其实并不容易,某种程度上要比高端耳塞更加难以平衡。很多高端大耳机也都是在音准问题上毁誉参半,过于妖艳者有之、稍显笨拙者有之、刺激干涩者有之……我觉得D7000这款耳机在音准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标杆级”水准,可能我听过的大耳机中,D7000的音准表现是最为均衡、准确的,所以,我们可以用D7000来听更多种类型的音乐风格,D7000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更加接近于原声的音色。准确的音准和均衡的频响布局,也让这个大耳机更易于搭配。我们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一体机或者耳放,来达到调整音乐风格的目的。

当然,在频响问题上,我觉得D7000在极高、极低两端的延展度一般,相对于其它旗舰级大耳机,D7000在极高频位置上是打磨过的,不会特别亮,而在低端位,其低频下潜也适可而止,没有压得特别深。

“狠”这个字,放在D7000身上,倒不是说这个耳机有多么重口味,恰恰相反,D7000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了比较均衡、温和的声音状态,但是它也同样具有热情的、开放的,甚至很有张力的一面,从而形成冲击力和鲜明的对比感,让音乐的层次更加丰富,极具氛围感和感染力。




五、总结



总体来讲,final D7000是一个高素质、均衡的,声音沉稳有力量、端庄中正的耳机。某种意义上来讲,D7000是一个更加“好听”的耳机,它内敛温和,不轻易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踏踏实实地表现音乐的内容和魅力;而在关键节点上,也具备超强的爆发力,让音乐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这个耳机的适应场景非常广泛,音乐风格兼容性好,同时对前端和推力的要求不太高,可以满足我们在大耳机方面的各种需求。

相比很多同价位的头戴式大耳机,D7000具有更好的耐听性,同时D7000对大多数音乐风格,特别是流行音乐具有很好的表现力,相比较而言,D7000对于男声的表现水平要略微高于女声。

当然,D7000的声场规模在众多旗舰大耳机中不占优势,虽然在大推力的驱动下会有很明显的改善,但总体上还是有进步空间。

另一个要说的问题是D7000的声音确实非常沉稳,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一种缺乏亮度和色泽的表现,如果喜欢比较清亮风格的烧友,可能会略显不适。特别是喜欢ACG类音乐的朋友,可能D7000就不一定适合。




六、旗舰的两个面



通常来讲,我们意识中的旗舰大耳机,总是高高在上,难驱动、难搭配,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我们觉得组建大耳机系统很困难的认知。

所以,final就把这样两个旗舰系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D8000系列富于个性的调音审美和对于设备能力的极限挖掘与探索;D7000也具备同样高的素质水平,而调音均衡、扎实,音乐风格的兼容性更强,也更加耐听。二者其实很难说哪一个是更好的,只能说它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使命。

D8000系列这样的耳机,其实是要用来慢慢鉴赏耳机韵味的,它具有比较强的个性,也有更加复杂的内容,我们在听它的时候,要在心里慢慢研究体会;而D7000则是一个用来听“聆听”的耳机,让我们在舒适、耐听、均衡的声音状态下,感受音乐魅力,我们在听D7000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忘掉耳机,而只感受到音乐的存在。

所以,在我们面对选择耳机问题的时候,先问一问自己,要选择探索体验性更强,还是音乐舒适性更多,这个问题也就差不多有答案了。



往期回顾



【耳边评测】拓品家族最强解码!D90III SABRE体验分享


【耳边评测】独当一面的进阶解码耳放:旷世CMA18 Portable分享


【耳边评测】真无线古典之路:final ZE8000 MK2体验谈

关注我们


微信视频号:耳边小公举

哔哩哔哩:耳边小公举

新浪微博:国砖吧_耳边事

酷安、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

网易新闻:耳边事


官方微信群:耳边小公举

(erbian0220)

(扫码添加好友)


官方QQ号:耳边小公举

(2080243490)

QQ群:国砖吧&耳边事

(628722494)

(扫码加入QQ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