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2022年第5期目录

艺术评论杂志 艺术评论杂志
2024-09-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2年第5期 总第222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  录   艺术评论 · 2022年 · 第5期 

特别策划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视方案8    新时代加强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张国涛 张陆园18    小说与电视剧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之异——以《装台》改编为例刘  荃 王子涵28    形象 · 类型 · 价值 :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艺术创制——基于奈飞(Netflflix)平台中韩剧集的比较研究 敖  柏37    从走出去到扩开去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路径思考 何晓燕 刘珊伶艺界时评特别策划
46    生命的真实,真好!——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二届“创意工作坊”观后 
于 平55    “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张晓凌理论纵深
65    在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中挖掘和提炼——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艺术创作路径 
李树峰75    论中国艺术中的“气韵生动”境界——以绘画为主黄意明97    “中道”与中国早期建筑的审美意识 柯丽娜 韩  伟观察与思考
106    开拓网络戏曲传播的新局面
许浩军 樊国宾 曾小敏 王  馗119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 :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展览的风格特性 王思渝130    物质实体与数字化 :虚拟艺术博物馆中艺术与技术的博弈邱  敏书  评
141    文体写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读薛永年《方壶楼画引》 
李方红149    史料与解说的回归——评熊瑛新著《明代丝绸研究》 陈彦姝美术作品
159    巫思超160    毛  翔


封面  姜宝林、姜满作品《天上来》(局部)
封二   《铁流东进》剧照封三  《方壶楼画引》《明代丝绸研究》书影、简介封底  郑冬梅《洛水》陶瓷


篇目提要   艺术评论 · 2022年 · 第5期  



特别策划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视方案
策划:本刊编辑部
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相比于其他传播方式,影视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可谓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靓丽名片。面对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影视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应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有鉴于此,《艺术评论》编辑部在2021年12月举办了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视方案”为话题的“存真论坛”,特邀东北师范大学敖柏先生担任学术主持,邀请业界专家与青年学者共聚一堂,探索以中国影视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将中华文化更好推向国际舞台的策略与方案。本期杂志特将相关文章专题刊发,以增进对这一话题的理解与讨论。

新时代加强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张国涛 张陆园
【内容提要】新时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着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时代机遇。目前,传播理念相对陈旧、传播主体动力不强、传播对象指向模糊、传播平台存在瓶颈、传播内容相对粗糙等因素制约着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新时代语境下加强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在以下方面着力创新:升级传播理念,推动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政府力量保驾护航,鼓励更多市场力量扬帆出海;搭建立体平台,拓展新兴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推进高质量创作,提升内容品质,突破文化壁垒;把握文化圈层差异,实现分区分众精准传播;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扶持政策。
【关 键 词】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时代;路径创新
 
小说与电视剧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之异——以《装台》改编为例/刘  荃 王子涵
【内容提要】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在社会快速变革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小说家对于社会发展、个体生与死、善与恶在社会大潮中的沉浮、扭曲与转变的思考。小说家作为现实世界的见证者、思考者与表达者,在摆脱了某种集体意识后,其“自由意志”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得到了充分释放。在西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中国影视作品多由小说改编,这些影视作品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构起西方社会对中国社会的想象。然而语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国家民众对于同一文本解读的不同。电视剧《装台》编剧马晓勇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展开和情节的延宕,消解了小说的悲剧性,成功地将原小说中的悲剧风格转换成浪漫风格,既表现出装台工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又表现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面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审美化的积极意义。
【关 键 词】小说;改编;国家形象;现实主义
 ▼电视剧《装台》剧照▼


形象·类型·价值: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艺术创制——基于奈飞(Netflix)平台中韩剧集的比较研究/敖  柏
【内容提要】中国电视剧在海外传播中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文化品牌形象的使命,个体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心理认知机制,决定了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实际效果。本文通过对基于奈飞(Netflix)平台播放的中国、韩国剧集的案例比较分析,讨论了电视剧集如何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发挥正面作用,总结了中国电视剧在类型化创作道路上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在流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经由“全球本土化”的类型创作后,应朝向更深层的“超本土主义”艺术观转变,将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兼顾起来优化中国电视剧生产的类型结构,进而在对话中表达最具国际流通性的共情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电视剧更好地实现海外传播。
【关 键 词】电视剧;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奈飞平台;中韩比较
 ▼韩国剧集《鱿鱼游戏》海报▼


从走出去到扩开去: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路径思考/何晓燕 刘珊伶
【内容提要】媒介变迁视域下,中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已从传统的电视频道、卫星频道进入新媒体平台。近些年,中国电视剧登陆海外流媒体平台,引起了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继续扩大海外影响力,这是中国电视业界面临的新问题。本文聚焦这一新问题,首先梳理当前中国影视机构顺应新媒体语境“上线出海”的概况,并结合韩国和美国影视机构在中国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案例,进而思考中国影视机构在社交运营、短视频营销、发掘意见领袖、引导粉丝传播、加载创新科技、收集大数据信息等方面的路径探索问题。这一思考,不仅关系到当前中国电视剧的自身发展,也涉及其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任务。
【关 键 词】媒介变迁;新媒体;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


艺界时评

生命的真实,真好!——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二届“创意工作坊”观后/于 平
【内容提要】中央芭蕾舞团从2010年启程的“创意工作坊”,每届都会有一个主题。第十二届“创意工作坊”的主题是“1/12”。对此,总导演王思正的解释是:“12”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一个轮回;而“1”既代表了本届“创意工作坊”是十二届中的一届,同时也代表了很多第一次参与编创的编导,在他们的作品里包含着一份不变的初心。本届“创意工作坊”一共奉献出十部作品,形式上迭出新意,内容上坦露着创意者的“生命真实”。
【关 键 词】中央芭蕾舞团;“创意工作坊”;“1/12”;王思正
 
“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张晓凌
【内容提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不仅获得公众的广泛好评,亦被业界专家誉为现象级的作品。本文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换、舞蹈叙事及语汇的创新等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是一次成功的价值转换——通过民间技艺生产与天才创作合二为一所形成的叙事逻辑,来塑造以“青绿”为轴心的视觉舞蹈体系,以此揭示出江山的人民性根源,重构古典山水精神,并使之返场而进入当代生活,构成了《只此青绿》的价值取向。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只此青绿》将“山水”转换为“人舞”,将绘画的静态图像转换为舞蹈的动态叙事而生成的创作经验与方法。在舞蹈本体语言的创新方面,《只此青绿》创造性地建构了一种可称之为“时空合一复调式的叙事结构”,并为王希孟、青绿等角色创编了一套个性鲜明的舞蹈新语汇。本文最后的结论为以《只此青绿》为表征的美是人类最后的救赎方式。
【关 键 词】《只此青绿》;价值转换;时空合一复调式结构;舞蹈新语汇
▼《只此青绿》剧照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王徐峰摄 ▼



理论纵深

在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中挖掘和提炼——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艺术创作路径/李树峰
【内容提要】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的诸多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文艺在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中挖掘二者结合点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这种观点把人的日常言行、人与人关系的处理方式置于观察和研究的中心,有助于深入生活,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塑造出符合人民大众审美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关 键 词】融通;日用;价值;文艺;创作
 
论中国艺术中的“气韵生动”境界——以绘画为主/黄意明
【内容提要】“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中的元命题,它不仅是书画领域所追求的审美境界,也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影响。“气韵生动”虽然屡见于古代画论和书论,但古人却没有对其作出明确定义。今人或认为“气韵生动”是传神之义,或认为是艺术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总称,也有人以为是生命的节奏。考察画论等原典可见,“气韵生动”第一体现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即须在作品中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精神和生命情调,以及大自然生生不已的生命力;第二强调艺术生命感的获得,须合理处理画面和作品中的阴阳关系,阴阳关系具体表现为虚实、开合、藏露、形神、情景等关系;第三是要具有哲学意识,处理好“一”“多”关系,即在有限中体现无限,一般现象中体现普遍规律。此外,“气韵生动”还对作者的审美心胸提出了要求。
【关 键 词】气;韵;气韵生动;阴阳虚实
 ▼[ 五代 ] 董源《夏口待渡图》(局部)纸本 29.2cm×252.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中道”与中国早期建筑的审美意识/柯丽娜  韩  伟
【内容提要】“中道”是对形式之中、道德之正的概称,其在周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建筑领域有集中体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建筑中,便呈现出融实用、礼仪、审美为一体的兼容性特征,“中道”观念开始萌动。到了周代,这一观念成了建筑的基本准则,既表现为横向平面的“辨方正位”,以及在此基础上有限与无限的想象性统一,也表现为纵向布局的“应天承运”,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天道与治道的有意性勾连。自此,“中道”遂成为中国建筑的审美准则。
【关 键 词】“中道”;中国早期;建筑;呈现形态


观察与思考

开拓网络戏曲传播的新局面/许浩军 樊国宾 曾小敏 王  

【编者按】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介形式的出现,长期以来探讨的“网络戏曲”概念走出了具体实践的发展路径,大量戏曲院团和戏曲从业者在网络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舞台。为探讨网络戏曲快速发展出现的种种新现象、新局面,中国戏曲学会在2022年4月15日主办“戏曲发展的新机遇——直播间里的戏曲舞台”研讨会,通过线上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多位在网络戏曲中有过探索的艺术家、相关机构管理者,共同探讨传统戏曲如何在新的网络技术支撑下拓展戏曲发展新机遇,推动戏曲青年人才新成长,形成戏曲传播的新范式。今特择取四篇文章刊发,以促进相关话题的深入探讨,推动戏曲的当代创作与传播。

  ▼《白蛇传 · 情》电影海报▼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展览的风格特性/王思渝
【内容提要】对展览风格特性的研究有必要从单纯的风格式考察走向更为复合体式的理解。既往的风格研究惯于将历史与艺术看作截然不同的展览风格类型;但是,博物馆中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考古出土文物类展览说明,在同一主题类型的展览当中也存在着历史特性与艺术特性相复合的一面。对此现象的解释,需要从物本身的复合性、学科的导向以及基于机构理性的调整等层面来整体理解这类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展览风格;考古出土文物;历史性;艺术性;复合性
 
物质实体与数字化:虚拟艺术博物馆中艺术与技术的博弈/邱  敏
【内容提要】从人类艺术发展历史和当下信息时代的现实来看,未来的艺术博物馆一定不是单一的物质形态,它或许会处于一种数字化和物质性融合的状态,而且其后也不会出现一个形态替代另一个形态的现象。在未来,人的身体感知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将重新挖掘身体的属性。未来的艺术不仅仅是视觉的,而且是利用多感官融合的新媒介呈现,比如数字化与装置的结合,通过特定的空间设置才能让人们完全体验到多感官的新艺术。此外,艺术博物馆的空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关于美学的思考会更多地倾向于数字美学的思考。
【关 键 词】数字化;虚拟;艺术博物馆;艺术;技术


书  评

文体写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读薛永年《方壶楼画引》/李方红
【内容提要】美术史研究的复杂性不仅要求研究者重视艺术本体的内在因素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还要求研究者在写作中具有表达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与转译方面,而文体即是这两者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在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学者对于美术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用多种形式的文体书写、流传并产生影响的,形成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古典写作传统。薛永年的《方壶楼画引》是这一古典传统的现代转化,包含了其美术史研究的学术思想,为中国美术史研究写作的古典语言与现代学术视野的融合提供了借鉴与研究范例。
【关 键 词】文体;中国美术史;写作模式;研究范例
 
史料与解说的回归——评熊瑛新著《明代丝绸研究》/陈彦姝
【内容提要】《明代丝绸研究》是近年工艺美术史研究中的可喜成果,该书使用了实录、律典、奏疏、方志、笔记、诗文等各类文献三百余部,对明代丝绸的生产、分布、品种、装饰及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作者打破工艺美术的门类界限,旁参陶瓷、金银器、绘画乃至碑刻,将实物、文献、图像资料相互印证,分析周详,论证缜密,结论令人信服。该书能够解说丝绸艺术的时代风格,且由物及人,尝试将丝绸置于社会背景之下进行探讨,把工艺美术作品与社会功能紧密结合,在力求还原历史面貌的同时,阐释工艺美术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渊源,这在以往的丝绸史写作里是不多见的。
【关 键 词】明代;丝绸;刻丝;刺绣

封二 

《铁流东进》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封三 

《方壶楼画引》《明代丝绸研究》书影、简介



封底 

郑冬梅《洛水》陶瓷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2022年第2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2年第3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2年第4期目录


新媒体编辑:赵金领

审核:孙茂利

终审:王瑜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评论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