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ndy Warhol「香蕉」封套的诞生故事,以及如何逐步影响了当代先锋时尚文化|Cover Art

Freddie HYPEBEAST 2021-03-29


唱片封面(Cover Art 或称 Album Art )在流行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唱片纸质封套或是塑料外壳上的图案,经典的唱片封面设计,被认为是设计师与音乐家独特的视觉传达途径,唱片封面因为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自由,其中不少带有政治性、议题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从 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到近年 Kanye West、Travis Scott 等音乐人,音乐已经成为潮流文化输出方式的主力,后者也善于利用唱片封面衍生出服饰和整体视觉风格来为音乐进行传播。Cover Art 这个栏目就是以唱片封面为潮流文化场景带来的影响为主题,分享与唱片封面相关的故事。


本期,HYPEBEAST 将带你走入唱片封面文化历史中最具革新意义的一个节点,在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和 Andy Warhol 的「The Factory」里,加入由一只香蕉支撑起的边缘文化群体运动。


1967: 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


Nico & Andy Warhol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Steve Schapiro/

Getty Images


1967 年可能是音乐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Jimi Hendrix Experience、David Bowie、Pink Floyd、Grateful Dead、Leonard Cohen、Cat Stevens 以及 The Doors 均选择这一年发布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当时已经颇具名气的 The Beatles 发布了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专辑之一《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在这一年,Kurt Cobain 出生于华盛顿,Noel Gallagher 出生于曼彻斯特,滚石杂志在加州诞生……当 Jimi Hendrix 在蒙特利尔音乐节的舞台上点燃了自己的吉他并当众摔碎,这一幕也成为 1967 最为高光的时刻。


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

Steve Schapiro/

Getty Images


比起这些在当时就已经响彻世界的名字,一场在波普艺术家 Andy Warhol 主持下的,名为《不可避免的塑料爆炸(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的多媒体艺术展显得籍籍无名,却在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至于最终撼动了现今艺术文化领域的根基。在这次多媒体展出中,Andy Warhol 向世界公开了自己的「工厂(The Factory)」,并与 The Velvet Underground、Mary Woronov 以及 Gerard Malanga 等人共同呈现出了他理想的艺术形态。


Andy Warhol & Nico

Adam Ritchie/Redefines


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 举办的前夕,时任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经纪人的 Andy Warhol 将自己的「工厂」内的女歌手 Nico 介绍给了乐队,并最终促成了《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这张专辑的成型。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Nico & Andy Warhol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Steve Schapiro/

Getty Images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由乐队的灵魂人物 Lou Reed 主导,John Cale 则负责音乐部分的创作和执行。尽管乐队对于 Andy Warhol 强行将 Nico 带进这个组合颇有微词,但不可否认的是 Nico 的演唱恰好补足了这个于音色呈现方式上的短板,并缓和了乐队晦涩难明的音乐风格,使之更为悦耳。


演唱中的 Nico

Rob Verhorst/

Redferns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在《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里大量使用了失真的音色、噪音、单调的长音、剧烈的回响以及极简的和弦组合,塑造了一张空间感十足却又酸涩无比的钜作。John Cale 将 Lou Reed 各种异想天开的技术化想法化为了现实;Maureen Tucker 对鼓的独特演奏方法(他使用一种特制的锤子而非鼓吹,且从不使用镲片)一反常态地降低了音乐的维度;来自 John Cale 演奏的尖锐的提琴和 Lou Reed 酸性的演唱则共同将这张专辑带入了从未有音乐人涉足过的实验领域。


1967· 首版专辑封面上的香蕉皮是贴纸材质

Stereogum


除了担任专辑的制作人,Andy Warhol 还亲自为专辑设计了封面——孤零零的一只香蕉,下方则署上了他自己的大名——甚至没有给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乐队以及 Nico 留下任何标志,在强调以内核的同质性构筑起联系的同时又以割裂的手法呈现了「Andy Warhol 式」的波普艺术。


Andy  Warhol 于「工厂」中制作专辑封面的海报

Herve GLOAGUEN/

Getty Images


专辑封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当时的一则广告:Andy Warhol 在就诊的时候于诊所内的杂志上看到了一只果皮半褪的香蕉,既隐晦又露骨的表达方式完美地符合了 Andy Warhol 的审美,于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专辑的封面上,Andy Warhol 以涂鸦的方式印制了一只硕大的香蕉,而封套上的「香蕉」分为两层,在揭下表面黄色香蕉皮贴纸之后,会露出底下原本印在封套上粉色的果肉。右上角则标注有「慢慢剥开之后再看」以鼓舞购买了专辑的人撕下香蕉的外皮。


再版的专辑上香蕉皮被替换成质感更好的塑料贴片

CFA Records


1966 年,为了完成封面上这一特殊设计的制作,乐队不得不将专辑的发布日期延后一年,以等待定制的机器生产唱片封套,执拗的 Andy Warhol 于设计上的坚持才终于让世人得以见到这一传奇专辑的诞生。

催生出 Alternative 音乐场景的专辑


Andy Warhol 与他的「工厂」

Herve GLOAGUEN/

Getty Images


在这张专辑中,乐队尖锐地指出,在当时隐隐有成为世界中心趋势的纽约市里,一片纸醉金迷的表象之下掩盖着的冲突与腐朽,以《I’m Waiting For The Man》这首乐队处于顶峰时期的作品为例:Lou Reed 在歌中描述了一名年轻白人独身前往有色人种区域购买毒品的故事,以充满敌意和轻蔑的声音勾勒出清晰的画面,成为讽刺社会群体认知偏差及社群间相互孤立的佳作,这一觉悟就算是放在时隔五十年后的今天也绝不落伍。


在专辑中,Lou Reed 大胆地讨论了社会异化、毒品以及虐恋等极端题材——这在逐渐开放的六十年代也是难以想象的。整张专辑满载了虚无主义的色彩,也首次将流行音乐领向从未有人发掘过的领域,至此,流行音乐世界从低维向高维展开,从扁平开始变得立体。Lou Reed 的敏感、John Cale 的实验精神再加上 Andy Warhol 的偏执,这个组合以反主流、疏远商业的姿态取得了一场理想主义式的胜利。


Nico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Steve Schapiro/

Getty Images


在这次重要合作过后仅仅三年,The Velvet Underground 发布了乐队的第二张正式专辑《White Light / White Heat》,也就是在这张专辑中,乐队主创 Lou Reed 与 John Cale 因创作理念的不和而分道扬镳。直到乐队在踢开了 Nico 和 Andy Warhol 之后,内部的矛盾也并没有得到好转,John Cale 率先单飞,并由 Doug Yule 替补了他的位置;1970 年的《Loaded》发布之后,Lou Reed 也离开了 The Velvet Underground;1973 年,乐队正式解散。


John Cale & Lou Reed

Adam Ritchie/Redferns


就是这样的一支如同流星一般短暂的乐队,打造出来非主流音乐场景中最重要的一张专辑,在商业上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就算是在乐队活跃的时期,《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的销量也极其惨淡。乐队的影响力在解散后才开始发挥作用,并最终孕育出了现今几乎所有的 Alternative 音乐形式:Punk、Garage、Grunge、Shoegaze、Indie Rock、Art Rock、Gothic Rock;更不用提受了上述这些音乐流派影响的、发育更完善且更垂直的音乐形态。用 Brian Eno 的话来说:「当初购买了这张专辑第一批唱片的人,最后都组成了自己的乐队。」


诸多传奇设计师争相致敬的专辑


74 岁高龄的 John Cale 是 Hood By Air 第一批忠实粉丝之一

i-D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影响力也不仅局限于音乐领域,早在时尚行业的成型初期,便与之产生了联系。川久保玲 Rei Kawakubo 的 Comme des Garcons、Yohji Yamamoto、Maison Margiela、Miuccia Prada 和 Marc Jacobs 等设计师都热衷拥抱这只遗产丰厚的乐队,Supreme 和 Converse 等面向年轻人的品牌更是毫不吝啬地表达他们对于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敬意,不止一次地发布与《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合作的产品。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S/S

VOGUE


1988 年,Maison Martin Margiela 在作为巴黎地下文化据点的 Cafe de la Gare 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秀,现场的模特佩戴着面罩,穿着着沾有红色颜料的 Tabi Boots,于白色布料铺设成的 T 台上缓缓而行。在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After Hours》以及《There She Goes Again》的伴奏下,这位设计师长达 20 年的传奇历程就此开启。这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与秀场配乐大师 Frédéric Sanchez 的首次合作,The Velvet Underground 既清澈又苦涩的音乐与 Martin Margiela 的反主流气质相得益彰。


Maison Martin SS1989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另一创始人 John Cale 在单飞之后也没有远离时尚文化场景,他曾在 1991 年为 Comme des Garcons 以及 Yohji Yamamoto 于日本举办的首场男装走秀中作为模特登场。这场名为「6.1 THE MEN」的联合展出是对于科威特战争的抗议,John Cale 与 Edgar Winters、Dennis Hopper 以及 John Lurie 等人在秀后轮番演唱了反战曲目。


「6.1 THE MEN」秀场记录


在这次大秀上,Yohji 在秀台上安装了声音触发器,用于控制播放各种工业噪音,如玻璃碎裂的声音或者是撞车的巨响。每一位台上的模特都可以随意地踩踏这些触发器,以打破秀场本身设计的背景音乐的连贯性,这一声效上的创意据说便是来自于 John Cale。当晚和 John Cale 同台走秀的,还有当时正处于解散状态下的 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 组合中的两位成员高桥幸宏以及细野晴臣。此后,John Cale 也曾在 Yohji Yamamoto AW 2004 中再次登台。


Yohji Yamamoto Autumn/Winter 2004 Menswear Collection

VOGUE


而有些品牌的致敬,尽管并没有那么直观,但来得深沉得多,比如一首《All Tomorrow’s Parties》支撑下的 Marc Jacobs 就创作了超过三季相关的作品。The Velvet Underground 歌词中提到的「长袍」、「丝绸」和「破布」都成为了 Marc Jacobs 手中的材料,甚至部分作品的配色方案都参考了 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 海报的样式。


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

Andy Warhol


Marc Jacobs Fall 2005 Ready-To-Wear

VOGUE


除了对于 The Velvet Underground 音乐上的认可,这张专辑封面上的那只香蕉也一直是不少设计师灵感的来源。Miuccia Prada 就曾将这一标志性 Logo 运用于 Prada Spring 2011 Ready-to-Wear Collection 中。同年,Topshop 的 Spring 2011 Catalog 也做了类似的致敬,Lulu Frost、Moschino Cheap & Chic…在以这张专辑的封面设计,以及那场知名的 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 为灵感的作品名单上还有着长长一串的名字。


Prada Spring 2011 Ready-to-Wear Collection

VOGUE


2015 年,Supreme 的创始人 James Jebbia 接受了《i-D》的采访。当 James 被要求选出一个对于 Supreme 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关键时间点时,他毫不犹豫地把 Supreme 与 Lou Reed 的合作列为了答案。


Supreme 2009 SS 

Supreme


从《Street Hassle》中那位「纽约贫民窟的恶毒王子」到《New York》中行走在危险边缘的孤僻诗人,Lou Reed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纽约人民的「英雄」,至于其 1975 年在 Film Forum 剧院演出时,纽约市甚至宣布当天为「Lou Reed 日」。这位颇具反叛精神的纽约街头诗人与同样来自纽约的街头品牌在 2009 年站在了一起,「在此之前,人们对于 Supreme 的印象就是滑板与 Hip-hop,但我们通过这次合作,表明了这个品牌所能做的远不止这点——并且我们仍然保有真实的自我。」James Jebbia 解释道。最终,Supreme 为 Lou Reed 推出了一款肖像 T 恤,在 Terry Richardson 的镜头下,成就了肖像 T 恤系列中最经典的一次合作。


Supreme’s Fall 2019

< 左滑查看更多

Supreme


时隔十年后的 2019 年,Supreme 与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再度合作,为《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这张专辑推出了一整个联名纪念系列,乐队的其余三名成员也得以在这个系列中现身。原本印制在 CD 版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专辑封底上的乐队成员照片被搬上了衣服的胸口,专辑的曲目列表也被印在衣服的后背部分予以展示。


Supreme’s Fall 2019

< 左滑查看更多

Supreme


尽管不是来自纽约,却在布鲁克林的电线上随处可见的 Converse 也以产品上印着的「大香蕉」为傲,不止一次地引用 Andy Warhol 的这一代表性作品。


Converse x Andy Warhol Chuck Taylor All Star

Converse


Converse x Andy Warhol x CLOT

Converse


其中,2016 年 Converse 与 Andy Warhol 以及 CLOT 的三方联名,便是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专辑封面设计为灵感,鞋面上的香蕉以半裸露的状态呈现,既保留了 Andy Warhol 的风格,又直观地呈现了专辑颇具性隐喻意义的另一侧面。


「为了所有明日的派对」


The Velvet Underground 

时期的 Lou Reed

Gijsbert Hanekroot/Redferns


对于《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的讨论,除了音乐作品的前瞻性以及其大胆、尖锐的选题,还在于乐队推动了性少数群体对于自身认知的启蒙,并最终孵化了 70 年代被誉为「情欲革命」的华丽摇滚运动。


在以戴着雷朋墨镜,一身黑衣,态度冷漠且难以和解的反英雄形象出现之前,Lou Reed 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往往是敏感、神经质且歇斯底里的。这与其幼年的经历有着重要联系:在他的童年时期,仅仅因为展示出了部分性取向的与众不同,便被他的父母强行送至医院进行痛苦的惩罚性修正疗法(电击),这也是他叛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社会阶级的开端。从大学时期开始,Lou Reed 就过上了离经叛道、矛盾不断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首次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


电影《丝绒金矿(Velvet Goldmine)》

Pinterest


大学毕业后的 Lou Reed 搬到了纽约,却遇上了从 1964 年开始,纽约市长为了筹措世博会,开始在辖区内「铲除」男同性恋酒吧的活动。男同性恋群体、异装女王、跨性别人士所遭受的迫害贯穿了整个六十年代;另一边,Andy Warhol 的「工厂」则成为了性少数群体的乌托邦,这样的场景在《丝绒金矿(Velvet Goldmine)》这一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描述。


1969 年 6 月 28 日,「石墙运动」爆发

< 左滑查看更多

History.com


1969 年 6 月 28 日,震惊世界的「石墙运动」就发生在 Lou Reed 后来定居的区域附近,并逐渐引发当时正在努力摆脱毒品与酒精、试图重新构筑自己身份认知的 Lou Reed 的思考。进入 70 年代之后,Lou Reed 开始积极地在公众面前公开谈论自己的性取向。


《Transformer》时期的 Lou Reed 成为他音乐生涯最经典的

形象

RockFM


尽管 Lou Reed 是在 David Bowie 的鼓舞下进行了首次异装的尝试,并以 1972 年与 David Bowie 合作的专辑《Transformer》中的性模糊形象出现,但早在六十年代的 The Velvet Underground 时期,Lou Reed 就以大量的暗示以及模糊不清的描述,用相当隐晦的方式将这一边缘群体带入主流社会的视线内。而 David Bowie 也丝毫不掩饰 Lou Reed 对于他的影响,从他与 Brian Eno 在柏林录制的专辑《Low》中可见一斑。


Lou Reed & Mick Jagger & Zigga Stardust(David Bowie)

GettyImages


与 Ziggy Stardust(David Bowie)以及 The New York Dolls 这些越过了颓废前卫音乐时期,试图模糊性别边界的狂热巨星不同,Lou Reed 先于 70 年代的 Glam Rock 的浪潮,以诗人的笔触和对于这一边缘群体直观、冷静且敏感细腻的描述成为最早推动性少数群体自省的人。Lou Reed 个人专辑《Transformer》中的《Walk On the Wild Side》甚至成为了早于 Village People《YMCA》的 LGBT 群体「圣歌」。


ATP Club 墙壁上的歌词

Photographer: Yui


如果只能选择《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中的一首歌来奠定整张专辑格调的基础,《All Tomorrow’s Parties》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首歌中,Lou Reed 把所有乐器的弦都调成了同一个调,刺耳、怪异的扫弦声就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乐队在 Andy Warhol 的「工厂」里度过的最辉煌同时也是最灰暗的岁月。乐队在这一时期的彷徨、迷惘,以及工厂里迷幻般的生活就如同 John Cale 调式诡异的中音提琴,再嘈杂的噪音也无法掩盖其锋芒。




相关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