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nde》发布五周年,Frank Ocean 的这张专辑究竟好在哪?| Cover Art
唱片封面(Cover Art 或称 Album Art)在流行文化中,不仅是指纸质封套或是唱片外包装上的图案,经典的唱片封面设计,被认为是设计师与音乐家独特的视觉传达途径,因其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自由,不少带有政治性、议题性的封面设计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Cover Art 栏目以唱片封面为流行文化场景带来的影响为主题,分享与唱片封面相关的故事。
五年前的 8 月 20 日,Frank Ocean 发布了第三张录音室专辑《Blonde》。在由 Wolfgang Tillmans 拍摄的封面上,Frank 用手掩盖住了自己的面容;在唱片的封套下,囚禁着他一小片腼腆且诚挚的自我。
在本期《Cover Art》栏目中,我们迎来了这个系列开展至今最年轻的一张唱片,但它有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发布于 2016 年的《Blonde》尽管在商业成绩以及衍生出的文化影响中并没有经典唱片那样的统治性地位,但是它所展现出的鲜活生命力,以及在不同群体中所引起的情感共鸣,使其成为近 10 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专辑之一。这张有着复杂构造以及精致情绪的唱片,可能是标志着流行音乐向着更敏感、更直觉的方向前进的界碑之一。
拍摄《Blonde》专辑封面时期的 Frank
Wolfgang Tillmans
除了回顾《Blonde》幕后的创作故事,HYPEBEAST 还特约邀请到三位对于《Blonde》专辑及 Frank Ocean 本人有着独到见解的业内人士:制作人 yb、造型师子东以及明堂唱片的主理人 2G3,就专辑中的音乐表现、视觉语言、发行策略、时尚符号及其迅速走红所预示的流行文化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观点的分享与交流。
yb
制作人、DJ
子东
造型师、撰稿人
2G3
明堂唱片主理人、设计师
《Blonde》
专辑的主视觉采用了Frank Ocean 的一张肖像照
Wolfgang Tillmans
当《channel ORANGE》里 Stevie Wonder 式的键盘行进、8-bit 音色的 Funk 律动以及肆意泼洒的情感都逐渐凝结、冷却的四年之后,乐迷们在翘首以盼中迎来了 Frank Ocean 新专辑的发布。
整整 17 首经由 Frank Ocean 细致打磨的歌曲,《Blonde》在对 A$AP Yams、Pimp C 以及 Trayvon Martin 的悼念中拉开帷幕。与一开场就用《Thinkin Bout You》这样气势上先声夺人曲目的前作不同,《Blonde》序章《Nikes》仅仅是将简洁的伴奏、自白式的低声吟唱和深沉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就将聆听者拉入回忆与现实交错的境地。
在这张 Vocal Lead 的专辑中,通过不同效果器的组合与声音料理方式的叠加,Frank 将自己的声音扭曲成弧度不一的曲线,既可以表现为《White Ferrari》中略带磨砂质感的宽广音域,又能有着《Godspeed》里如同绸缎般光滑的线条;在《Close to You》中,也仍然能让人瞥见 1990 年代 R&B 的回温。
有了这样令人沉溺的 Vocal 支撑,歌词部分的呈现也几乎同样亮眼。Frank 用大段朦胧诗般的描述搭建起一个温柔的意境,将情绪埋进细腻的笔触中,却又没有直接暴露在旋律里。《Blonde》对于歌词的处理给听众留足了带入和浪漫遐想的空间,成为专辑受到大量追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yb
制作人、DJ
「这是我理想中『专辑』应有的样子,也是音乐最纯净的样子。」
向上滑动阅览
几年前第一次听这张专辑并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记得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决定重温这张专辑,当按照顺序听到《Skyline To》时,很奇妙,感觉自己整个人慢慢「陷入」到床里去 —— 我体会到了他在《Blonde》里各种声音的特效和细节,整体的空间感和难以想象的自由度…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张具有魔力的专辑。
大多数 Hip-hop 音乐人在创作的时候,都是先有伴奏然后在此基础上创作。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一个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也能保证成品有着 Beat 本身的特征,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Blonde》却是一张少见的 Vocal-lead 的专辑,所有的一切都在跟着 Frank 的声音和思路在走。比起他上一张《channel ORANGE》,这张更脱离了伴奏的束缚。这种自发性的音乐 —— 很多的 Beat-switch,有时干脆不唱了就放纯伴奏,或者突如其来的情感升华,会让我感到难能可贵。
因为我也是一个 Hip-hop 制作人,《Blonde》也提供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我逐渐能理解到没有鼓点的好处,并尝试把这个概念融合在自己的音乐中。在创作时我有时候宁可牺牲一点节奏感,也会保留 Vocal 的原汁原味并尊重它的指引,因为我相信这才是输出个人真情实感的正确方式。
此外,专辑里歌词的写作方式也让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很多导演在描绘主角的时候,往往会把镜头留给他;但王家卫电影的主角在说话的时候,画面却常常都是给到了聆听者,或者一些诸如镜子之类的静物。他用这种神奇的组合,给观众创造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当然,这么做的成本,技巧和门槛也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胆量和信念去这么做。
Frank Ocean 在他家的沙发上冥想
@blonded
将质量拔高至「没有人会不喜欢这张专辑」的水平,则是出于 Frank Ocean 对于音乐的细致打磨。通过音色和编排上的微调,专辑里的鼓组具有了同期录音般的手打质感,低频部分的处理则细微到让每一次打击都始终有着 Wavelet 的感觉——这样的细节会在空旷的伴奏中被无限放大,直至确保能传达到每一个收听者的耳朵中去。
在 Frank 的设计中,专辑以相当均衡的方式被制作,却又处处藏有他的巧思——这样的精巧设计甚至令专辑中的《Be Yourself》和《Facebook Story》两段 Skit 都成为大受欢迎的「单曲」,故事性与氛围感的打造很大程度也依赖于这样的声音切片。当 Skit 里的旋律最后一次在《Futura Free》中奏响,伴随着「How far is a light year?」的独白,兴许你才会惊奇地发现这首歌的时长居然有 9 分 24 秒(9.4 分钟)——光在一年里行进的距离正是 9.4×10¹² km。
Frank Ocean 在 Kanye West 的《The Life Of Pablo》专辑发布会上
thefrankocean
子东
造型师、撰稿人
「我没办法说这张专辑里的情感很 Raw,因为我觉得它是精算过的。」
向上滑动阅览
Frank Ocean 最厉害的做法在于,他的歌词中既非常具体地描述了他正在做什么,却又有点模糊其中的意味——这样的模糊可以让不同的人都能投射自己的情感于其中,甚至连专辑的名字「Blonde」都是这样的处理,留给人相当丰腴的联想与带入的空间。
《Blonde》专辑里歌词的尺度拿捏得很准确,既有着对唱功要求很高的部分,同时也有很棒的说唱歌词,比如《Futura Free》其实是一首很好的 Rap Song,这首歌中有很多段 Verse 都非常 Intense,以至于需要把背景音乐全部拉低再进鼓组;此外,他容许听众们对他的歌词进行「过分解读」,音乐的走向和营造出的暧昧氛围又会引诱你去这么做。
以《Self Control》里的歌词为例:「Wish I was there, wish we'd grown up on the same advice.」——在任何两个亲近的人中,总会有产生过这种感觉的某个瞬间,非常直接但是非常巧妙的设计。
我没办法说这张专辑里的情感很 Raw,因为我觉得它是精算过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具像化罢了。对于任何你会「需要」的音乐而言,这都是很重要的一点。
演出中的 Frank Ocean
Visionhaus#GP
/Getty Images
将精致的情绪拆解,通过生活的切片投射到音乐中,从而构筑起一种通往共情的独特渠道——这样的创作方式与他遭受 「联觉症 Taste Synesthesia」的困扰不无有关,却恰好成为 Frank Ocean 与听众之间的触点。
封面艺术的时尚延展
Wolfgang Tillmans 拍摄的 Frank Ocean
Wolfgang Tillmans
几乎所有听过或者见过《Blonde》专辑的乐迷都会对它别具一格的封面设计有着深刻印象,并且这有可能是 2010 年以来最棒的封面设计之一:最显著的地方留给了 Frank Ocean 的肖像,染着绿色的发型的他以手掩面,手指上缠着绷带——据说是他在与 Chris Brown 发生的肢体冲突中受的伤,也有着他在直播完成建造《Endless》里的楼梯时被刺伤了手指一说,而他本人从未证实过这一点。
尽管专辑发布于 2016 年,但作为封面使用的肖像照则是一张先前拍摄的照片:为 Frank Ocean 拍摄肖像的是德国先锋摄影师 Wolfgang Tillman,这位对俱乐部音乐、街头艺术以及青年文化有着狂热追求的摄影师是当代最伟大的摄影艺术家之一。在 Wolfgang Tillmans 超过 30 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着去艺术化、去风格化的创作路线,从来不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处理——包括 Frank Ocean 这张在内。
Wolfgang Tillmans 是知名的性少数群体权利的支持者,可能正是出于这一点才让结识于 Fantastic Man 杂志拍摄的二人产生了交集;他还是一名音乐人,就在先于《Blonde》发布的《Endless》中,就收录了 Wolfgang 创作的单曲《Device Control》同时作为专辑的 Intro 和 Outro 曲目出现;此外,这位多面体也担任过 Hood By Air 的秀场模特。
传闻中《Blonde》两个备选版本的封面
< 左滑查看更多
Blonde.Blog
除了最引人瞩目的 Frank Ocean 的肖像,专辑封面上的字体同样也是设计亮点。特意为这张专辑打造,「Blond」字样既有着圆润的线条又有着尖锐的棱角,特意抹去了字母「e」的「Blond」再加上另外两个版本封面的「Blonde」以及「Blonded」,三位一体的专辑名也喻示了 Frank Ocean 的双性恋倾向。
2G3
明堂唱片主理人、设计师
「字体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延展,于是视觉的整体性也就进一步被强化了。」
封面设计中最吸引我的是「blond」字体的设计:正好处于衬线字体和无衬线之间,折衷的设计带来融合的感觉,既有一点卡通,其中又透露着成熟。在这个 Tumblr 风格的封面上,如果搭配个衬线字体就会太过严肃,而如果使用无衬线字体,又会显得太过轻浮,现在这个字体正好合适。
此外,「blond」的字体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延展,于是视觉的整体性也就进一步被强化了;比如在专辑发布后有一些插画风格的平面上,这个字体很合适,或者像专辑的备选封面一样直接印在摄影作品上,也同样很舒服。
Callum Richards 模仿《Blonde》封面设计打造的字体
Callum Richards
在《Blonde》专辑贩售期间,由乐迷依据封面设计而再创造的作品很快在网络上掀起一股衍生品热潮,除了有仿制「Blond」字体以及排版方式的平面设计模板,将头发染成「法海绿」或者模仿 Frank 姿势的照片各种桥段层出不穷,为这张专辑的持续发酵注入了催化剂,也进一步扩大了 Frank Ocean 在时尚领域的影响力。
子东
造型师、撰稿人
「Frank Ocean 并没有主动向时尚产业示好。」
如果要细数 Frank Ocean 除了《Blonde》封面以外的经典的造型,其中之最无疑是他在 SNL 演出时的那套装束——不过我觉得不好看。
Frank Ocean 和 John Mayer 在 SNL 上的演出
Dana Edelson
/Getty Images
我最喜欢 2017 年 Frank 举办 30 岁 Paris Is Burning 主题生日派对时的造型,全身的亮点就在 Gucci 的水晶紧身裤。看得出他非常享受 Drag、Ball Room 文化,但整体风格还是相对 Straight Passing:不能算是 Full Drag,但是在某些点上又具备了相对「Drag Queen」的气质。
Paris Is Burning 主题生日派对时的造型
thefrankocean
当然,登上《032C》封面的那个妆容和 Comme des Garcons 短裤也同样令人记忆深刻,这是他最有代表性的造型之一。
Frank Ocean 登上《032C》封面
032C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造型必须被提及,在 FYF 音乐节上,他穿着了一件印有「Instant Karma」字样的短袖,这是一个 NASA 旗下的项目,非常学术的那种,很奇妙的联动。
Frank Ocean 在 FYF 音乐节上
@hellorozette
Frank Ocean 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 Fashionable 的人,但他肯定很喜欢时尚领域,经常会穿一些通常来说在北美不是那么受欢迎的日本品牌,从中不难看出他是有研究和追求的。
Frank 最新成立的品牌 homer 也与 Prada 展开合作
homer
Frank 并没有主动向时尚产业示好,但他还是与 Prada 这样的品牌产生了联结——在单曲《Provider》中有一句歌词:「Prada tee on the eldest, throw the Gildan on the children.」会将 Prada 与 Gildan 相提并论,兴许在他的理解里,这二者及其所代表的社群文化还是有些相同之处,所以由他来代言 Prada 似乎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Boys Don’t Cry
《Blonde》的浪潮是由《Boys Don’t Cry》开启的
Boys Don’t Cry
在专辑处子作《channel ORANGE》发布的四年后,Frank Ocean 与唱片公司 Def Jam 的合约里还剩下一张专辑,当所有人都期待着这张传闻中将叫做《Boys Don’t Cry》的专辑时,一个名为《Endless》的项目却浮上水面。在这张多媒体专辑的影片中,Frank Ocean 记录了自己默默搭建一个旋转上升楼梯的过程,《Endless》除了沿袭有 Frank Ocean 的极简主义美学,其抽象的音乐结构也同样服务于的画面。
紧随《Endless》的发布,Frank Ocean 立即开启了一次额外的 Pop-Up,在纽约、伦敦、洛杉矶以及芝加哥四个 Pop-Up 店铺中免费发放一本名为《Boys Don’t Cry》的杂志,并随机附赠有一张实体唱片,这也是《Blonde》首次曝光在粉丝面前。仅在发布的第二天,这本杂志在转售市场上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万元。
在《Boys Don’t Cry》这本多达 368 页的独立杂志中,收录了 Frank 及他周遭人的诗作和摄影作品;比如他自己的诗《Boyfriend》、Kanye West 以炸薯条为灵感的《The McDonald’s Man》和 Tyler, the Creator 的 《Tricolors》等;Wolfgang Tillmans 以及 Harley Weir 为杂志掌镜拍摄,《Boys Don’t Cry》中甚至还收录了任航的摄影作品。
《Boys Don’t Cry》杂志有三个
版本封面
Boys Don’t Cry
唱片的发行策略会不会削弱它所维护的艺术?Frank 用《Blonde》给这场旷日持久辩论赛中的反方选手提供了新鲜论据:在过硬音乐质量的支撑下,这张专辑的发行方式甚至能成为其创作动机的其中一部分。
为了替唱片工业中有色人种音乐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发声,Frank Ocean 选择在完成合约后的第二天以独立发行的方式释出《Blonde》,尽管这一举动激怒了 Def Jam Records,但是却收获了来自年轻音乐爱好者们的拥戴。
2G3
明堂唱片主理人、设计师
「发行专辑的本质始终是商业行为,发行概念主导的专辑则更像一个 PR 项目。」
向上滑动阅览
如果说打造一首「热播单曲」是快速获取单向流量,那么发行概念主导的专辑则更像一个 PR 项目。发行专辑的本质始终是商业行为,发行策略则一定是为了放大它的优点。概念专辑需要展现的除了音乐本身,还有音乐人从视觉平面到抽象概念上的不同侧面,简而言之,就是打造一个「品牌」。
《Blonde》专辑的目的很清晰,除却音乐不谈,整个发布的营销企划就做得非常有话题性:用一张实验性的专辑搪塞唱片公司的合约,随后马上发布一张比前作好得多的专辑,这已经画下一个大大的「反对主流」的文化符号了。「反叛者」的姿态对于能接收到这些信息的人来说,近乎就是「品味」的代言词,整个事件为你觉得《Blonde》是一张「高级」的专辑加了不少分。
此外,Frank Ocean 和他的《Blonde》有一个很棒的点,值得那些有意识面向主流的音乐人学习,那就是将作品包装成一个非常独立、艺术且私人的形态——「私人」永远是一个用于冲击市场的很好的「卖点」。
私人情绪一直都是音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自从形成产业以来,最好「卖」的永远都是表达情感的歌曲。通过让听众感觉到情绪与情感的流露,从而获得认同感,是《Blonde》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与受众产生了交流。在此基础上,拓宽内容深度和广度,也是延长音乐人艺术生命的重要方式,文化驱动的内容始终都会走得更远。
Boys Don’t Cry Pop-Up
Boys Don’t Cry
Frank Ocean: Icon?
Frank Ocean 在 2017 Panorama Music Festival 上
Alex Reside
当人们还津津乐道于讨论「When You Could Be Quiet Tee」及其赋予 Frank Ocean 以精神领袖属性的时候,这位音乐人正面临着一项金额高达 1450 万美金的、来自于他父亲的指控。
在 2016 年奥兰多 Pulse Club 枪击事件——这次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恐怖袭击最终造成 49 人死亡——之后,Frank Ocean 在 Tumblr 上发布了一则推送:「在我六岁的时候,我的父亲把为我们服务的跨性别服务员叫做『基佬(Faggot)』并且拒绝接受她提供的服务,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这个词,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父亲。」而他的父亲 Calvin Cooksey 则拒绝承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并且以诽谤的名义起诉了 Frank:「这破坏了他的声誉,并且断绝了 Calvin 在音乐和电影领域发展的可能」。
2012 年,演出中的 Frank Ocean
Roger Kisby/Getty Images
这不是 Frank Ocean 第一次为 LGBTQ+ 群体发声,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模糊的性向问题一直都是乐迷们除了音乐以外最热衷讨论的议题。直到《channel ORANGE》发布的前夕,Frank 通过一封公开信讲述了他在 19 岁时与他的男性初恋之间的故事;他还将自己比喻成 Prince 和 David Bowie,而后二者的艺术成就也敦促着他创作出更精良的作品。在此后的几年中,Frank Ocean 很快就成为了当代酷儿们的偶像之一,谁又会拒绝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精通青年文化以及变装艺术的前卫音乐人呢?
Frank Ocean 并不把性向作为一种固化的人格特征,而是会随着环境与对象的改变而流动;他也并不是善于言辞的演说家,但通过《Blonde》、《Endless》和《Boys Don’t Cry》等作品,以一触即离的形式(《Endless》中时长仅 12 秒的插曲《Ambience 001: In a Certain Way》就采样了传奇变装皇后 Crystal LaBeija 的对话片段)一再向公众传递这样微妙且神秘的氛围,这样的感觉有着令人放松的亲密感与朦胧的掩饰——比如,「Gay」这个词在《Blonde》中仅出现过一次,却成为理解这张专辑的所必需掌握的基础词汇之一。
2G3
明堂唱片主理人、设计师
「Frank Ocean 和《Blonde》的每一个面向都在展示独特性。」
向上滑动阅览
《Blonde》专辑出现的时机很巧妙,前面有 Kanye West 和他的《808s & Heartbreak》为情绪和氛围主导的黑人音乐打下基础,同时期又有 Kanye 的《The Life Of Pablo》、Beyoncé 的《Lemonade》和 Rihanna 的《ANTI》三张专辑在主流听众间的试探,这个时期的黑人音乐正在朝着更具文化意义的方向转变。
Frank Ocean 和他的《Blonde》的每一个面向都在展示独特性,从与主流大相径庭的先锋音乐形式,对唱片公司的反叛,情绪化的制作再加上当时还未被摆上明面的 LGBTQ+ 题材,Frank 几乎完美适应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他既走在所有人的前面,但还是与人群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联系。
年轻人永远喜欢反叛,尽管每一代年轻人的躁动似乎都是差不多的。
演出中的 Frank Ocean
Grott, Vegard/GettyImages
在好评如潮的《Blonde》发行同年,Frank Ocean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公开宣称将拒绝格莱美奖的邀约,并且不会出席次年的颁奖典礼。这位曾两度斩获格莱美奖的音乐人表示:「尽管这个机构的权威与专业性无可置疑,但是它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我所来自的那个群体,以及我的坚持、我的立场」,并且以那位著名的抗议球员自况:「我宁可这个瞬间成为我的 Colin Kaepernick 时刻,也不愿意坐在观众席里。」此外,Frank 也是首批支持格莱美奖取消「Urban」分类奖项的音乐人之一。
FYF 音乐节上,Frank Ocean 展示他的《Blonde》T 恤
Emma McIntyre
/Getty Images
子东
造型师、撰稿人
「这应该是 Frank Ocean 自己的选择。」
不论销量和影响力如何,即便 Frank Ocean 可以在 Coachella 音乐节压轴,但在我心目中,他在主流流行文化领域始终都会是一个 Secondary Class 的人——这是他的选择。在 Frank 把「自我」从他的音乐里抽离出来之后,就有了更多空间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政治活动,表达对一些现象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所属的 Community 表示支持等,这些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而非一定要力图促成某种运动或者风潮;毕竟当你提及善于表达政治宣言的音乐人,Frank 绝对不会是你的名单前五名。
但正是因为把「自我」的形象从音乐里抽离这一点,我不认为他会是我们所理解内的 Icon 式的音乐人。
和雄壮的黑人领袖如 Kendrick Lamar 或者 J. Cole 等音乐人路线有所区别,Frank 的韧性与坚忍、他积极的政治主张都成为了他的武器,并且这样的情绪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他的官方主页(blonded.co)至今仍然挂着鼓励乐迷们参与政治投票的大幅海报。
《Nikes》MV 中 A$AP Rocky 与 Frank
< 左滑查看更多
thefrankocean
提及 Frank Ocean,似乎不会有太多人直接把他和「民权斗士」之类的标签联系在一起——但《Nikes》的 MV 中,Frank 于俱乐部中举着 Trayvon 相框的一幕已然成为专辑不可磨灭的反抗符号之一,在这位年仅 17 岁的年轻黑人去世多年之后,他口袋里的彩虹糖也鲜艳依然。
从《Nostalgia/Ultra》到《channel ORANGE》再到《Blonde》,Frank Ocean 最终还是逐渐向世界敞开了自己的内心。用一张五年前的专辑来揣测如今的 Frank 似乎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情,但截至目前,下一张专辑仍然遥遥无期。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位难以捉摸的艺术家相继释出了几个简短的音乐项目,从西班牙语演唱的歌曲到一些黑人音乐中经典作品的翻唱,似乎是为数不多能让 Frank Ocean 乐迷们聊以慰藉的东西了。
相关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