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仓洪博士:被滥用的“爆品”
洪华博士,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创始人。为提高硬件创业成功率,提出“反向孵化”模式;作为前工业设计师,曾担任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设计组组长。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大企业生态和消费升级。
爆品,原本是个言简意赅的好词,顾名思义,就是产品做得好,以致于口碑爆棚、带来海量销售。
“爆”是结果,“品”才是根本,太渴望“爆”了,就容易忘了“品”,也就很有可能跑偏,成为成功学的把戏。在谷仓学院的课堂上,经常有同学急切地要讨教爆品的成功秘诀,往往让我无语;成功没有“方便法门”,要做好产品,就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于是我抽空把谷仓课堂上的讨论和孵化项目的思考整理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于爆品的理性思考,回归到潜心做好产品的正确轨道上来。
被误读的小米爆品
小米的确做过不少爆品,商业上迄今为止也比较成功。所以经常在各种培训场合被拿出来当成爆品鸡汤案例来宣讲,由于只讲“爆”的结果,只讲巧妙之处,而忽略了过程的艰苦,就很容易让听众觉得小米是自我吹嘘,甚至引发不少听众对于小米的反感——小米完全是躺枪,比窦娥还冤。
小米生态链企业出了不少产品,品质上都还不错、大部分都还算受欢迎,但还不能说个个是爆品,也还需要持续努力——小米做不到款款是爆品的,说明小米的爆品逻辑并非无所不能的成功学。
一个好产品的诞生,用十月怀胎来形容是不为过的,有些产品甚至要做2年3年才能面市,不断的迭代,不断的优化,改改、改改、再改改,非但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愉快,有时候甚至很痛苦,比如为了让最终的产品更完美,废掉已经完工的几百万的模具。即便如此,产品也不见得就会爆。
一个产品能不能爆,除了产品本身要做得好之外,决定的因素还有很多,拼的是企业综合实力:决策者要有好眼光,能选对产品方向;然后还能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打磨好产品,研发要给力、ID要给力、供应链也要给力,每个环节都要到位;然后还有好的渠道和海量用户积累。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然后加上点好运气,才能出爆品。米家空气净化器、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米家扫地机器人,之所以能成为爆品,除了团队本身的努力和能力之外,小米七、八年积累的用户、渠道、供应链资源、经验教训,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完全是厚积薄发。
沦为成功学新马甲的“爆品”
成功学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需求:总有人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改变企业窘境,于是成功学就应运而生了。要鉴别是否成功学,其实并非难事。
第一种情况,撂狠话。当我们听到某种绝对化的、毋庸置疑的说法,或者在句尾加上3个(含)以上的感叹号,就要提高警惕。这类论断对于急切想找出路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很有迷惑性。举凡XX为王、XX法则、XX原理、XX致胜、XX信仰、XX物种、颠覆XX这类斩钉截铁的断言,往往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过度简化,这种过度简化的结果要么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或者是运动式的躁狂狠话,这些废话狠话,充其量就是个标题党,听起来很嗨,却没有什么用。指望从这些标题党中获得灵感,实则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
成功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善于抓住人们害怕落伍的心理,以新时代吓唬你,比如“这是XX时代的致胜法则”,或者告诉你,一堆某某知名企业都在学习这些法则,仿佛你不去听课,就会被淘汰。这种招数是成功学大师的惯用伎俩,心理学称之为“损失厌恶”。
成功学的第三个特征,头衔党和合影帝。就是讲师特别会包装自己,头衔一大串,都是很吓人的、但却是子虚乌有的,比如华夏企业战略研究会总顾问之类的(只是举个例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或者是合影帝,会狂晒出和各路名人的合影。其实你仔细去琢磨下那些培训公司的大师,看看他们的从业背景,是不是真的干过所谓的爆品呢,是不是有过正规的研究经历?既没有干过,又是野路子研究,即便标榜所谓的实战实用,也就不足为信了。
以上三个特征,不少爆品培训机构中都有出现,足见爆品也日益成了成功学。这种成功学有很多副作用,比如会激发你的焦虑感,让你为自己的产品不是爆品而寝食难安,或者让你产生一夜暴富的幻想,进而只能求助于培训大师。病急乱投医,是万万要不得的。
我们想一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哪有这么高明的招数,知道几个新词金句,就能让你躺着赚钱,或是一夜暴富。企业本身就是个系统工程,每项工作都要下笨功夫的:好产品很重要,高效率的渠道不可或缺,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有团队要足够强还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要有强大的供应链等等,每个业务板块都很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价值观,不足以谈爆品
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人会问,那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做爆品?答案是当然要做,但我们要换个老老实实的说法:把产品做好——这是经营的根本,必然要全力以赴;致于能不能爆,还得看运气,所以不要老惦记着就是了;只要你真正用心去做,即便不能如预期中火爆,结果往往也不至于太差。商业回归本质,就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必然要有好产品和好服务,这是大白话。
把产品做好,首先要理解究竟什么是好产品。博朗前设计总监迪特·兰姆斯(Dieter Rams)曾经讨论过好的产品设计的10个原则,平实朴素却能切中要害:
1、好设计是创新的(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2、好设计让产品更实用(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3、好设计是美的(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4、好设计是低调、不炫耀的(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5、好设计是便于用户理解的(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nderstandable);
6、好设计是诚实的(Good design is honest);
7、好设计是持久的、不易过时的(Good design is long-lasting);
8、好设计是环境友好的(Good design is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9、好设计要用尽量少的设计(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10、好设计是彻底的、细节到位的(Good design is thorough,down to the last detail)
小米做产品的路子,在很多方面与兰姆斯的观点相仿。之所以能横扫各种国际设计大奖,又能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都源自于朴素的产品价值观: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注意首先是高品质,然后才是高性价比,为了做到高性价比,就要有极致的效率。雷总经常强调的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也是一个意思。当众人都在讨论用科技来让产品溢价的时候,小米却提出“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的口号,反而更接地气、却也更有一种“技术民主化”的理想主义色彩——最大的理想主义者,首先要做最大的现实主义者。
小米爆品逻辑背后的价值观,才是最要紧的;离开价值观谈爆品,就容易变成一种投机行为。
硬件创业:一年卖百万件产品,咋能做到?
回答能不能海量销售的问题之前,先要思考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你是否在做“对的产品”。创业有很多坑,最大的坑是方向性错误。我见过不少硬件创业项目,有些是大方向有问题,面向的市场太窄;有些产品定义不够精准,这两种情况做下去都有危险。
为智能而智能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不少人要做智能腰带、智能鞋子、智能鞋垫,听起来似乎有需求,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芯迈软木舒适鞋垫)
谷仓2017年孵化了一支智能鞋垫团队,第一次开会,我们就把智能鞋垫的点子否了,当然我们比较婉转地说,智能鞋垫的方案可以留到今后做,我们先做出一双好鞋垫吧。我们的大判断是,市场上的鞋垫很多,但没有知名的品牌,完全有机会做出一个鞋垫领域的第一品牌。当团队把注意力放到了做最好的鞋垫上面来,就会里边有很多的商机,比方说喜欢运动的人群需要专业的人机工程鞋垫、南方没有暖气女生生理期手足容易发凉,就需要有保暖性好的羊毛鞋垫、等等。这就是芯迈鞋垫团队,光国内市场一年卖个四五千万的鞋垫不在话下,发展势头很猛。
再举一个例子,有这么一种记笔记的产品,就是你用笔写在普通的纸上,然后写的内容可以同步到你的手机里,这对于喜欢记笔记的、平时又经常丢三落四的用户来说,是不是一种可以做的产品方向呢?
这个项目我曾经拿到京东方公司的储备干部培训班上作为案例讨论过,当时共四个小组,其中有三个小组认为可做,只有一个小组力排众议认为不能做。如果进行真金白银的投资和孵化,认为可做的三个小组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认为不能做的小组的理由是成立的:即便这个产品能够解决了手写笔记的数字化问题,却会带来了新的麻烦,比如你要带专用的笔、专用的本子,而笔是最容易丢失和遗忘的,再比如数据同步,也会给用户带来麻烦,而这些麻烦,很容易造成产品的重复使用率很低。要解决手写笔记的数字化,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做个能校正透视变形、能把手写笔迹转化成可编辑文件类似于OCR功能的手机APP也就可以了,或者直接用类似于iPad pro的设备直接手写就可以了。
要做对的产品,先要定义好产品。尤其对于硬件产品来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精准定义很重要。我见过很多硬件创业者,模具都开了,定义却有问题,这时往往令我很为难,直接把产品拍死的话,很容易伤了创业者的自尊心,但又不能鼓励他们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这里边的教训和经验,如果你能提前了解的话,至少可以少走些弯路。
代工企业:烧了一个亿做自主品牌却打了水漂,有啥好建议
对于代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我有过粗浅的掐指一算,大体有三种出路:其中一种是自主品牌自主产品;一种是做垂直领域的富士康,把制造业做到极致、做到“高端”,使得自己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狠角色;最后一种是关停并转,也就是撤了别干了。
第一种自主品牌自主产品,其实是最难的一种路径。要做自主品牌自主产品,产品经理角色的缺位,是致命的。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生产能力就等于产品能力,或者认为研发能力就是产品能力、设计能力就是产品能力,其实是有问题的。生产能力不等产品能力,研发能力不等于产品能力,设计能力也不等于产品能力,产品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也需要有专人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综合考虑市场、用户、技术、设计、生产、渠道、团队,然后找出最优解,这是产品经理的职责所在。小米生态链团队中,产品经理是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设计师或其他人员,也往往都具有相当的产品经理思维。
弄懂产品经理这一整套打法,对于OEM企业做自主产品来说很重要。对于高段位的产品经理来说,是可以直接拍死新产品的定义的,但对于新手来说,我还是建议按部就班来比较好。这就是我经常打的比方,高手都是气宗,动动指头就可以致人于死地;新手要学剑宗,一招一式都要做得扎实,要学习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该做用户调研做用户调研、该看数据看数据,技术方案设计方案要仔细推敲迭代,该内测内测,一个都不能少。
回归初心,做好产品
爆品本身没有错,我们开头已经说了,错的是我们过度吹捧爆品的话,就会沦为成功学,只要我们撇去成功学部分,回归初心,做好产品,该做还是要做,该学习还是要学习。
谷仓学院在总结小米生态链经验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坑儿、也有不少规律性的东西;后来我们自己从零开始孵化消费升级类的创业项目,包括小贝科技出的贝医生牙刷、须眉出的米家便携式电动剃须刀、还有汉图科技出的手机照片打印机,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过程也很不容易,克服了很多困难,也交了不少学费。于是我们把这些经验教训都总结出来,先是在谷仓消费升级加速营和产品经理训战营中进行试讲,总共举办了8期,每期都是小范围、持续2-3个月的深度课程,学员反响不错,于是我们决定将这8期课程的教学内容浓缩成两天一晚的产品大课,效率更高,受众面也更宽。做这门大课的目的是大家了解这些经验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也期待能激发更多的企业走上回归初心做好产品的道路。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经理本质上是拿钱烧出来的,你得经历过、失败过,才能真正成长。所以,我们不能保证听了课你就真的变成产品高手了,我们只能告诉你基本流程、基本动作、常见问题。硬件创业者也好,制造业转型做自主品牌自主产品的,了解下这些基本道理还是很有必要的,尽快入个产品经理的门,后续再可以慢慢在实践中提高段位。
最后,热烈欢迎大家来上3月23-24日的谷仓春季产品大课,当然,最好是老大带着高管前来集体学习,方便大家同频率,对于集体学习,我们会有很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如果有做硬件创业或制造业的朋友,也帮忙多多推荐,这对他们会很有帮助。我们会认真真做好这门课。
扫码了解谷仓春季产品大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