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众问答 51:只讲科学故事不如回家卖红薯

汪诘 科学有故事 2020-02-06

如果我只是讲讲科学故事和科学知识,而不去破除愚昧,抨击迷信,戳破谎言,揭露骗局,批评伪科学,那么我还不如回家去卖红薯呢。




最近连续做了几期引来很多争议的听众问答节目,看到好几个留言都是力劝我不要再讲这种话题,就老老实实地讲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知识就好了。有些留言看得出来是好意,是希望我不要捅马蜂窝,惹来无数的口水。不过也有些留言听上去是在教育我该怎么做科普,好像我讲讲传统医学或者转基因的话题就是不务正业了。比如有一位叫班伦斯的听众是这么留言的:


为什么一个科普节目,非要往浑水里搅,科普节目应该是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对科学感兴趣,这些科学界都没有定论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科普节目里。


有一位叫威尔帕斯给他的回复我觉得很给力,他说:


科普不在蒙昧无知中搅和又该去哪,当兵的都不去打仗,都去大学搞军训吗?



我觉得威尔帕斯说的很对,我要做的是一个真正的科普节目,而不是一个科技资讯节目更不是一个娱乐节目,尽管我的节目也有很大的信息量。从我创办这个自媒体电台的第一天起,我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和情怀来开办这个节目的。我那句节目口号“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我做科普的终身纲领。两年多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科普节目的主播,还是一个战士。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战士呢?就是在他遭到了攻击的时候,他如果不退缩,还要反击的话,就会感觉自己像一个战士。



有些人可能喜欢听我讲科学家的故事,有些人可能喜欢听我讲一些具体的天文、物理知识,也有些人可能喜欢听我讲讲对热点问题的评论。但是,在我看来,讲这些都只不过是科普的具体手段,是吸引人听我把话讲完的具体方式方法,而我真正的目的却不在于此。


那位叫班伦斯的听众说“科普节目应该是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对科学感兴趣” 如果他这句话加上“目的之一”这四个字,我就可以认可了。但如果一个科普节目仅仅是为了让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那就太狭隘了。科普的对象不仅仅是青少年,在中国,许多成人同样需要被科普。而科普最重要的目的是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我经常从一些听众的留言中看出来,他们不缺科学知识,他们缺的是科学思维。如果一个人


  • 分不清观点和事实

  • 不懂什么是证据什么是故事

  • 不知道要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 分不清因果性和相关性

  • 不了解基本的逻辑规则

  • 把类比和推演混为一谈

  • 分辨不出信源的可靠性

  • 对举证责任没有概念

  • 不晓得科学共同体到底是怎么回事

  • 把哲学思辨也当成科学思考

  • 大谈西方的科学不能评判东方的经验

  • 高喊不要迷信科学、唯科学论等等


那么,我想说,你哪怕听再多的科学故事,掌握再多的科学知识,总体的科学素养依然是不够的。


这两年多来,有时候看着各种奇葩的留言,我也怀疑过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有一些号称听过我很多节目的人,但是他们怎么就根本听不懂我真正想告诉他们的那些道理呢?有时候我也真的会感到极为沮丧。


前两天偶然看到一张雕塑的照片,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共鸣,有一个沉睡的人趴在地上,一只与人的体型差异巨大的小鸟拽着人的衣服,拼命地扑腾翅膀,试图带着这个沉睡的人飞起来,然而拼尽全力也只能把他的上身拽起来一点点。


我时常觉得自己就像是那只小鸟,正在做着蚍蜉撼树的事情。


                           

但是,今天的我,却又是充满信心的。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一条规律,它是如此确定,我至今还未发现一个反例。那就是,凡是站到科学观这个阵营中的人,没有一个反水的。认同科学观的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有点像是熵增定律。或许,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喜欢我这个人,甚至鄙视我、讨厌我,但是,那些我所宣扬的科学精神一旦被接受,他就终身不会丢掉。在我看来,他依然属于科学观的阵营。


所以,我现在有着坚定的信念,只要我和与我有着共同信念的科普人把科普这个事业坚持做上个二十年、三十年,一直这么做下去,建立科学观的人一定能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淫,实在是因为科学太强大,科学思维太强大。


我有一个预感,当我这期节目播出后,留言中一定会有一些冷嘲热讽,类似这样的话


“还是多做节目吧,整天拿科学精神这种假大空的话题讨论来讨论去,怎么配的上科普人。”


这不是我杜撰出来的,这句话是“科学有故事”栏目总第 132 期,《听众问答23:科学精神会让人更幸福快乐吗?》节目中收到的留言,这期节目有将近 200 条留言,每当我胸闷的时候,就会翻出来看这期节目的留言,每一条都看过很多遍。这些留言完全证明了我的一个观点:科学精神不一定会令人更加快乐,但是,一旦拥有,就不想失去。


我有一个信心:凡是在我开播节目的这两年中自认为受到我的影响而获得了科学精神的人,二十年之后,感谢我的人一定远远多于恨我的人,至少超过1000比1。


我敢做出一个预言,若干年后,会有很多很多的人无法记住我讲过的那么多科学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他们却能清晰地记得我想传递给他们的科学精神。因为逻辑和实证的思考习惯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再也不可能丢掉。



每当我谈到传统医学或者转基因话题时,总是会有人来劝我,有那么多的话题可以选择,你何苦去选择一个明明知道会遭致无数口水的话题呢?即便选择了这种争议话题,也应该说的圆滑一点嘛。办一个自媒体不容易,又当成了职业,何必自寻烦恼呢?


这么劝我的人,是看到了我作为普通自媒体人的一面,我有着跟你们每个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被夸会开心,被骂会难过或者愤怒。所以,这些劝说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我不是一个普通的自媒体人,我还有战士的另一面。既然选择了科普事业,就有着与愚昧、迷信、谣言、骗局和伪科学作战的天生职责,否则如何配的上“科普人”这三个字呢?


如果我向某些人期望的那样每次节目就讲讲科学故事、科学知识,而不去破除愚昧,抨击迷信,戳破谎言,揭露骗局,批评伪科学,那么,我还不如回家去卖红薯呢。


图:赵恩民泥塑作品 卖烤红薯


 PS:话说有了科学精神,红薯也能卖出新意的。



科友们都在看

太阳王(1):1859 年的天文奇观

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

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和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

心理学、经济学算不算科学?

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可靠?


↑ 科学声音视频库入口 ↑


亿万年的孤独

地外文明探寻史话

汪诘 著

亲笔签名版已上架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购买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