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众问答 55:远离杠精,学会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汪诘 科学有故事 2020-02-06

本文 2675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前段时间在一次线下活动中,有一位听众跟我说:他感觉自己读书的时候有一种很神奇的能力,总是能在梦里面预测到自己的考试分数,特别准,还给我讲了几个具体的例子。但是现在工作了,这种梦中预测的能力好像就逐步消失了。问我怎么看?这个其实并不奇怪,类似的感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会觉得自己在某一个方面似乎很特殊,比如说,有人感觉自己是个乌鸦嘴,事情总是朝自己预测的相反方向发展。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只要在车上,就特别容易吃到红灯。还有人觉得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个队伍,就总是走的最慢的一个。


其实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感觉所欺骗,这是因为人人都有选择性遗忘的机制。科学精神需要我们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比如那位听众,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总能在梦中预测准自己的考试分数呢?首先,她很在意考试分数,总是会梦到,这一点是事实。然后,偶尔她会预测准确,这也是事实,但真相是,凡是没有预测准确的,很快就被她忘记了,只有那些预测准确的梦会形成深刻的印象,长久地留在了她的记忆中,久而久之,能记住的就全是那些梦准确的故事了,不准确的都被忘光了。


人特别容易被自己的感觉所欺骗,尤其是当你先入为主地具备了某一个倾向性意见时,那么凡是你遇到符合你预期的事情时,就容易记住,不符合的就容易忘记。比如,有人先入为主地认为 IT 男容易生女孩,于是,他就会得到无数的正面证据,而且他记住的几乎全是正面证据。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反例全部被他忘记了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是乌鸦嘴、或者开车总是吃红灯、排队总是排在慢的队伍中。真正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选择性遗忘,或者说选择性记忆。


如果你恰恰是有这种执念的听众,不妨试着用简单的统计来破除自己的执念,现在反正人人都带着手机,随时可以记录下来自己有执念的那些事情,几天或者几个月之后,分析一下自己记录下来的的结果,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与众不同,当然,你记录的时候也要避免选择性记录。


我自己就曾经这么干过,好几年前,那时候我总跟别人说自己每个月遭受口腔溃疡痛苦的日子多于可以舒舒服服吃饭的日子,有一次为了用数据说话,我开始在日历上打勾画×来记录,结果,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证明我确实更容易记住痛苦的日子。实际上,痛苦的日子依然是少数,只是我强化了这些痛苦的记忆。



关于选择性记忆或者选择性遗忘,这本身就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很多介绍文章和一些相关书籍。


所以,学会用统计学的眼光来看现象是特别重要的科学精神,它可以让我们破除很多执念,也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出到底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相。当你听到别人跟你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些令他感到惊奇的现象时,你不妨问一下,这是你真实统计出来的结果呢?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作出的判断?如果是后者,那么很可能只是选择性记忆的结果而已。


统计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很多统计数据都是反直觉的。例如,在统计学领域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本福特法则,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就是物理学家本福特在统计的过程中的意外发现。


它说,我们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各种数字,例如门牌号、各种人口数据、超市中的商品价格、股价等等,凡是你能看到有数字的都算,在这些数字中,1 打头的数字要远远多于其他数字,大约能占到全部数字的 30%,然后打头的数字越大,出现的概率就越小,到 9 打头的数字就只剩下了 4.6% 了。大多数人的直觉可能是这些数字明显应该是平均分布的呀,可统计的结果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而且与我们的直觉相差很大。当然,本福特法则是可以用概率学解释的,并不是什么神秘现象,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它只是违反大多数普通人的直觉而已。但任何人都可以去亲自统计来验证。


前段时间,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引发了热议。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大家突然重新发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那么多反直觉的,甚至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大跌眼镜。而实际上,那些统计数据一直就摆在那里,只是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直觉或者感受代替不带感情色彩的数据分析而已。


例如:中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了 5%,这个可能还不算太反直觉。那么下面这个呢:2017 年全国 50% 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 2000 元,80% 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 3000 元。这里要说明下家庭人均月收入指的是按家庭平摊下来的结果,例如一个三口之家,假如夫妻月收入都是 5000 元,那么,因为有个不挣钱的孩子,所以,平摊下来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就是 3333 元,这样算其实更能反映月收入的含金量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惊讶。那么再看下一个:2017 年全国缴纳个税的只占总人口的 13%,个税起征点是 3500 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明面上的月薪超过 3500 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打败了87% 的中国人,至少是在纳税光荣这件事情上占到了全国 13% 的塔尖上。2018 年个税起征点调整到 5000 元以后,按照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给出的预测,全国就只剩下 4.6% 的人缴纳个税了。




假如你想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就必须学会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如果依然只是习惯看彩色的故事,而不是黑白的数据,那么,我觉得这很正常,绝大多数人都这样,但也正因为这样,绝大多数人都很平凡,很难洞察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还会让我们学会抓大放小、看到事务的普遍规律。平时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喜欢说“那可不一定”这个短语人,在聚会聊天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会说“那可不一定”。例如,你说吸烟有害健康,他说,那可不一定,我二舅今年90多了,吸了至少 70 年烟了。你说爱吃油炸食品会让人发胖,他说那可不一定,我侄女最爱吃炸鸡了,但是你看她,怎么吃都不胖。你说,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现在要努力考入一所好大学,他说,那可不一定,没念过大学的成功人士太多了。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但是,如果排除这个人天生喜欢抬杠的性格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不习惯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在生活中,大多数现象都符合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也就是那种像一个小山一样的曲线,中间是高高的山峰,两边平滑地往下走。所以,如果刻意想要找到某个具体例子的话,那么你肯定能给每种情况都找到例子,但这种例子对于我们做决策几乎是没有帮助的。我们能因此大胆地吸烟、放心地让孩子吃油炸食品、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无所谓了吗?如果学会了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哪来的那么多不一定?落到你自己身上,那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我经常会劝身边的朋友不要抱侥幸心理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买股票的原因。



我们在一生中,绝大多数的遭遇都是概率分布中的那些大概率事件,这本身就是一种确定的规律。

科友们都在看

中国公民防骗自测题

科友自测小问卷

美国官方科学素养问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