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书分享
虽说放假了,我知道很多高校老师是没有假的,尤其是那些计划今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老师。我个人总是希望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能够效益最大化,所以愿意将自己第一次申报并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书拿出来分享,题目是“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反拨效应历时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并谨以此纪念四、六考试实施30周年(四级1987年,六级1989年)。
2007年我第一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时候,自己省部级项目都没有主持过。当时项目的选题是在2006年底四、六级考试监考的时候产生的灵感,当天晚上回去就开始草拟项目书。次年3月申报的时候再拿出来打磨。提交上去的时候,自己也不曾有什么奢望。2007年6月学校社科处告知我中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这个项目断断续续做到2011年才提交结题报告,2012年根据五位评审专家的反馈修改结题报告,2013年结题,2014年出专著,2016年该专著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类)。但我真正骄傲的不是项目结题与专著,也不是获奖,而是当年深度参与了该项目研究的一批硕士研究生,现在有的已经是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有的还在读博士,没有读博的,有的工作五年,连升三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家社科项目申报要求有很多新变化,请严格遵照2019年的申报要求。本项目书分享仅供参考!
预祝各位2019“猪”事顺利,心想事成!
(注:微信上申请表格式有变化,请忽略)
登记号 | 项目序号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 目 类 别 一 般 项 目
学 科 分 类 语 言 学
课 题 名 称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历时研究
项目负责人 辜 向 东
负责人所在单位 重 庆 大 学
填 表 日 期 2007年1 月18 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6年12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签章)
2007 年 1 月 18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请用计算机如实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并注明主要涉及的学科。
三、数据表填写和录入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若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
四、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本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申请书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邮政编码:100806。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 题 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 “重点项目” 填“A”,选“一般项目” 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申请青年项目请注意申报人的条件。
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
所在省市——按代码表规定填写。地方军队院校不按属地填写,一律填写“军队系统”。
所属系统——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北京师大哲学系”或“北师大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或“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不能填为“北京市委党校”等。
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申报公告。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历时研究 | |||||||||||||||||||||||||||||||||||||||
主题词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反拨效应 历时研究 | |||||||||||||||||||||||||||||||||||||||
项目类别 | B | A.重点项目B.一般项目C.青年项目D.一般自选项目E.青年自选项目 | ||||||||||||||||||||||||||||||||||||||
学科分类 | YYF | 应用语言学 | ||||||||||||||||||||||||||||||||||||||
研究类型 | B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辜 向 东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1967年 05 月 19 日 | |||||||||||||||||||||||||||||||||
行政职务 | 副处级以下 | 专业职务 | B | 教授 | 研究专长 | YYF | 语言测试 语言学理论 | |||||||||||||||||||||||||||||||||
最后学历 | A | 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A | 博士 | 担任导师 | B | 硕士生导师 | ||||||||||||||||||||||||||||||||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 N | 重庆市 | 所属系统 | A | 高等院校 | |||||||||||||||||||||||||||||||||||
工作单位 |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 联系电话 | 023-65102552 | |||||||||||||||||||||||||||||||||||||
通讯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邮政编码 | 400044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作 单 位 | ||||||||||||||||||||||||||||||||
女 | 1962.01 | 教授 | 二语习得 应用语言学 | 研究生 | 博士 | 重庆大学 | ||||||||||||||||||||||||||||||||||
女 | 1960.03 | 教授 (在读博士) | 教学法 专门用途英语 | 研究生 | 硕士 | 重庆大学 | ||||||||||||||||||||||||||||||||||
男 | 1953.05 | 教授 | 教育统计 心理语言学 | 研究生 | 博士 | 重庆大学 | ||||||||||||||||||||||||||||||||||
女 | 1979.09 | 在读博士 | 语言测试 | 研究生 | 硕士 | 美国加州大学 洛杉矶分校 | ||||||||||||||||||||||||||||||||||
女 | 1976.12 | 在读博士 | 语言测试 | 研究生 | 硕士 | 上海交通大学 | ||||||||||||||||||||||||||||||||||
女 | 1977.03 | 在读硕士 | 语言测试 | 本科生 | 本科 | 重庆大学 | ||||||||||||||||||||||||||||||||||
第一推荐人姓名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第二推荐人姓名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预期成果 | A | D | A.专著B.译著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 | 字数(单位:千字) | 130 | |||||||||||||||||||||||||||||||||||
申请经费(单位:万元) | 8 | · | 0 | 0 | 预计完成时间 | 2009年 12 月 30 日 | ||||||||||||||||||||||||||||||||||
二、课题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和学的影响称为反拨效应(washback or backwash)。后来这一概念被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外语教和学所产生的影响。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其发展主要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反拨效应是否存在;2)反拨效应是怎样起作用的;3)影响反拨效应的因素有哪些;4)怎样减少负面反拨效应、增加正面反拨效应。 到目前为止,国外有关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尚不多,最具影响的反拨效应理论研究有三例: 1)Alderson & Wall (1993)的“反拨效应假设”(Washback Hypotheses)。反拨效应假设主要是从教师-学生、教学-学习两个角度和方面为反拨效应研究勾勒出了大致的研究思路和领域。 2)Hughes(1989)的“参与者-过程-结果”反拨效应模式。这一模式探讨了反拨效应的工作机制。 3)Prodromou (1995)的显性(Overt)—隐性(Covert)反拨效应区分。该区分表述了反拨效应的课堂表现形式。
国内对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很少。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辜向东(2002)博士在Hughes反拨效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者-认识-过程-产出”的反拨效应研究模式。该模式将研究范围设定在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范围内,并考虑到了该范围内的方方面面,研究对象清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该模式的基础上,她进行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2002-2005)。然而该研究是针对改革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反拨效应的,目前需要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前和改革后该考试对教与学的反拨效应进行历时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出现了以下几例较有影响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1)Wall & Alderson’s impact study of O-Level English Exam inSri Lanka(1993). 该研究表明:该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反拨效应,但对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影响。考试也许只是影响课程改革的众多因素之一,课程改革的本质远比人们预见的复杂。 2)Shohamy et al’s chronological impact study of two national language tests inIsrael(1996). 本研究表明:考试的反拨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考试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的性质、目的和考试的其它特征,因此反拨效应的本质可能相当复杂。 3)Alderson & Hamp-Lyons’ TOFEL washback study (1996). 该研究结果表明:TOEFL考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而且考试本身不会单独产生反拨效应,反拨效应是教学管理者、材料编写者和教师对考试的使用而产生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关于反拨效应的论断太过于简单化。 4)Watanabe’s washback study of EF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Japan(1996). 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因素,比如: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教学经历等对教学的影响可能超出考试本身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5)Cheng’s washback study of Certificate Education Exam in English in Hongkong (1997). 该研究结果表明:要进行教学改革,只改革考试大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设计也应作相应的改变。考试改革可能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变化,但教师根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没有改变。教师真正教什么和学生最后学到什么不只是涉及到考试的问题,情况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6)Qi’s washback study of 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in China (2004,2005). 该研究表明:我国的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没能达到预期的反拨效应。主要原因是高考的选拔功能和通过高考促进和改进教学的功能两者之间相互矛盾。 7)Gu’s washback study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st (CET) inChina(2005).该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既产生了正面的,也产生了负面的反拨效应,但正面的反拨效应明显高于负面的反拨效应。该研究还表明:考试只是影响教学的众多因素之一,很多非考试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可能超过考试本身对教学的影响。 总之,几乎所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反拨效应远比预见的复杂。其复杂性源于语言测试的复杂性和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两者的不可分性(Alderson & Wall, 1993)。 语言测试,尤其是高风险测试(high-stakes tests)的巨大影响使反拨效应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然而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国内外都还相当缺乏,尤其是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历时研究非常罕见,现有文献中仅有一例(Shohamy,1996)。此外,在现有的反拨效应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亟待解决:1)关于考试的反拨效应还有很多观点是建立在想当然的假设而非事实的基础上;2)对于相关考试本身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3)反拨效应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手段的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证实或提高;4)目前尚不能根据现有的几例研究建立反拨效应理论;5)较多的反拨效应研究关注的是新采纳的考试的反拨效应,很少的研究关注长期使用的考试的历时影响。
1.2 研究意义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一项全国性教学考试,其目的是:1)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2)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3)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2005年开始作了如下重大改革:1)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满分为710分;发放成绩单;2)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大听力理解部分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比例。此次改革是自1987年该考试实施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该项考试涉及全国高校上百万的学生,是一项相当高风险的考试,其社会影响很大。对其改革前后的反拨效应进行历时研究很有必要。其研究意义在于:首先,在理论方面探索、丰富和发展反拨效应理论,建立更加完善的反拨效应理论研究模型;第二,在实践方面为四、六级考试相关人员(stakeholders),包括政策决策者、考试设计者、考试参与者、考试使用者等提供及时、有益的反馈信息,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做出贡献。第三,本课题属我国大规模、高风险考试反拨效应历时研究的首例,期望能为其它大规模、高风险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提供借鉴。 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比考试改革前和改革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情况,研究改革措施的实施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考试改革是否影响考试参与者(主要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该考试及其反拨效应的认识;是否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态度等);是否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产出(主要是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果有影响,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没有,为什么? 2.2 基本思路和方法 改革前四、六级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已由辜向东博士在2002-2005年完成。本课题将以此为基础(baseline),对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的反拨效应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丰富和发展反拨效应理论,完善“参与者-认识-过程-产出”基本研究模型,结合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面设计课堂观察细目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等,在前阶段相同或类似的研究环境下,对相同或类似的研究对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将考试改革前与后两个阶段中研究对象对四、六考试及其反拨效应的认识、他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和大学英语教学产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考试改革前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的机制。
2.3 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至少一个学期(从学期开始,到期中到期末)的历时观察,对学生的产出能力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对比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产出能力与改革前的异同,研究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和学生的产出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产生的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如何确保研究的手段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如何将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与其它因素对教与学的影响区分开来? 2.4 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能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是以正面的和积极的为主。而实际情况是否如此,需要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实证研究。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改革前和改革后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的机制,其时间跨度大,调查范围广,研究方法多样,在国内尚属首次。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解决前面总结的反拨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研究结论建立在事实而非想当然的假设基础上;2)对考试本身进行充分研究;3)进一步提高研究手段的信度和效度;4)建立和完善反拨效应研究模型;5)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长期使用的考试的历时影响。
3.1课题负责人近年来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 辜向东,2006,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 CET washback o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Testing. Guangzho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辜向东,2006, Trends and problems: teaching facilities used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s in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rd U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anguage Consortium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 Los Angeles,U.S.A. 3) 辜向东,2005, Positive or Negative? An Empirical Study of CET Washback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China. ILTA Online Newsletter,issue 2. 4) 辜向东,2004,过去十年反拨效应研究综述:问题与趋势,《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第二期。 5) 辜向东,2003,走出大学英语阅读技能认识上的误区,《外语界》,第四期。 6) 辜向东,2003,The need to develop a test on fast reading in the CET,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issue 2. 7)辜向东,关晓仙,2003,CET阅读测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材易读度抽样研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三期。 8) 辜向东,2003,让事实说话:对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评论的反证,《外语界》,第四期。 9) 辜向东,2003,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个案分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第四期。 10)辜向东,2002,怀疑与误解——评《文汇报》文章‘要素质还是应试’?《外语界》,第四期。
3.2 主要参考文献 1) Alderson, J. C., & D. Wall. 1993. Does washback exist? Applied Linguistics, 14: 115-129. 2) Alderson, J. C. and L. Hamp-Lyons. 1996. TOEFL preparation courses: a study of washback, Language Testing 13 (3): 280-297. 3) Bailey, K. M. 1996. Working for washback: 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 Language Testing, 13(3): 257-279. 4) Cheng, L. Y. 1997. How does washback influence t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Hong Kong. Language and Education, 11(1): 38-54. 5) Cheng, L. Y., Y. Watanabe and A. Curtis, 2003,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6) Shohamy, E. et al. 1996. Test impact revisited: washback effect over time. Language Testing, 13(3): 298-317. 7) Wall, D., & J. C. Alderson. 1993. Examining washback: the Sri Lankan impact study. Language Testing, 10(1): 41-69. 8) Watanabe, Y. 1996. Does grammar-translation come from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classroom-based research. Language Testing, 13 (3): 319-333. 9) 亓鲁霞,2004,《意愿与现实: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Qi Luxia, 2005, Stakeholders’ conflicting aims undermine the washback function of a high-stakes test. Language Testing, 22(2):142-173.
|
三、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1.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题负责人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1)“常模测试分科难度与学科间难度的控制技术研究”,重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06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改革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02-2005 3)“计算机写作阅卷系统的研制、开发与利用”,重庆大学,2003 4)“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重庆大学,2002 5)“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完成后测试方式及构卷研究”,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00 6)“国家级大学英语试题库——现代英语分库的研制与开发”,国家教育部,1999
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1)“学生英汉双语心理词典语义提取的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学生英汉双语心理词典对比研究”,2002-2004 2)“西部高校专业教师双语教学人才培养研究”(21世纪初叶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2002-2004 3)“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研究”,“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00-2003 4)“ETS关于托福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清华大学,2004 5)“交互性听力测试题型的开发与效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6
2.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1)课题负责人的论文“The need to develop a test on fast reading in the CET”中关于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增加快速阅读测试的构想已被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在最新的考试改革措施中采纳并实施。 2)据中国期刊网不完全统计,课题负责人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三十余次被他人引用。 3)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开发的教学软件和编写的教材被广泛使用并受到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3.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目前课题负责人刚刚结束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访学。访学期间师从世界著名的语言测试专家L. F. Bachman教授,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已经进行了前期的文献收集、理论研究和研究设计。课题负责人有博士学位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经历,曾负责、主研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开发教学软件和参与教材的编写等,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担任党支部书记,现为英语专业负责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目前主要从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工作,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
课题主要成员为高校研究员、教授、全脱产在读博士或硕士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该课题的研究。他们在国内外不同的高等院校,有丰富的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他们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理论学习,有负责、主研和参与重大课题研究的经历,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有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其反拨效应有较强的认识和了解,完全具备从事该课题研究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
|
四、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序号 |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承 担 人 |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承 担 人 | |||||
1 | 2007.1-2007.7 | 文献综述 | 论文 | 辜向东 王 欢 | ||||
2 | 2007.8-2007.12 | 课堂观察细目表,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初步的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 | 专题报告 | 课题组 全体成员 | ||||
3 | 2008.01-2008.07 | 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访谈 | 专题报告 | 课题组 全体成员 | ||||
4 | 2008.08-2008.11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专题报告 | 李伯约 辜向东 | ||||
5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 语教学产生反拨效应了吗?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辜向东 李 红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黄 萍 李 洁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生 英语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关晓仙 王 欢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怎样影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辜向东 李 洁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分体制和分数报道的改革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影响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辜向东 黄 萍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改革对听力教学的影响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关晓仙 王 欢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快速阅读的增加对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影响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辜向东 黄 萍 | |||||
2008.12-2009.07 | 大学英语综合测试部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李 红 王 欢 | |||||
2008.12-2009.07 | 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非考试因素 | 论文或专题报告 | 课题组 全体成员 | |||||
6 | 2008.08-2008.12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 历时研究 | 论文专题报告汇总 | 课题组 全体成员 |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预计字数 | 参 加 人 | ||||
最 终 成 果 | 2009.12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反拨效应历时研究 | 专著 | 13万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五、经费预算
序号 | 经费开支科目 | 金额(元) | 序号 | 经费开支科目 | 金额(元) | |||||
1 | 资料费 | 10,000 | 5 | 咨询费 | 6,000 | |||||
2 | 调研差旅费 | 25,000 | 6 | 印刷费 | 9,000 | |||||
3 | 小型会议费 | 10,000 | 7 | 其他 | 4,000 | |||||
4 | 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 15,000 | 8 | 管理费(重点项目不超过2000元,其他项目不超过1500元。不能重复提取。) | 1,000 | |||||
合计 | 80,000 | |||||||||
年度预算
| 2007 年 | 2008 年 | 2009 年 | 200 年 | 200 年 | |||||
25,000 | 30,000 | 25,000 | ||||||||
六、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请青年项目,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
七、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该课题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选题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负责人是我校优秀共产党员,博士,教授,学术骨干,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和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课题参加者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课题组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明确的分工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案。课题组完全有能力按时完成课题任务。本单位将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单 位 公 章 年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八、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意见
对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的审核意见;是否同意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送学科评审组评审;其他意见。
单 位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九、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学科组人数 | 实到人数 | 表决结果 | ||||
赞成票 | 反对票 | 弃权票 | ||||
建议资助金额 | 主审专家意见 | 万元 | 学科评审组意见 | 万元 | ||
主 审 专 家 建 议 立项意见 |
主审专家签字: 学科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随附2018年12月8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究班讲座“国家社科基金历年立项课题分析——以英语语言学为例”的PPT,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