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管学子捷报传,硕果累累促前行

小音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2022-05-02






2020年

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城市“百废待兴”,

一场突发的疫情使让艺术场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学生刚起步的创业项目停滞,

一场突发的疫情使手工艺人的生存雪上加霜,

收入匮乏、观众流失、演出取消、资金紧张

......

后疫情时代,

艺术场馆如何为公众更好地提供服务?

演出市场如何再振兴?

手工艺品如何再设计再创新?

传统戏曲如何再发展?

艺术管理师生共聚力,

感恩逆行者,争做奋斗者,

把学习成长立在祖国的大地上,

为家乡的“复工”复产”出谋划策。

同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将学、赛、教融为一体,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No.1 《帮戏》项目荣获2020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音乐双创大赛二等奖

12月10日,2020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音乐双创大赛决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临沂大学音乐学院所报名参加的帮戏项目在张慧芳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精心准备和紧张的比赛,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史佳、牛卓群、周睦涵、张肖瑞、王鑫钰、王希苇等8位同学因为热爱走到了一起,不管是进行实施中的交流还是争吵都使得项目更加完备,团体更加亲密无间。


有话说:


项目负责人史佳:首先很感谢张慧芳老师一遍一遍的带领我们去进行去学习去打磨去路演,项目改不完,我们“加班”,张慧芳老师也陪着我们一起加班;其次团队成员大家的相互协作、各司其职也很重要,而且还要有能吃苦的精神!记得有一次出去调研接近十点才回校,大家是饿着肚子整理的素材。最后就是,虽然是创意策划方案,创新点是重中之重,但是不要忽略社会效益和可行性,项目要有温度,要立足现实。



项目主讲人牛卓群:当我知道这个成绩的时候,我是不敢相信的。因为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进行比赛的,同时又因为路演准备的匆忙,所以感觉自己当时的路演以及答辩环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让我欣喜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和学姐都说看到了我的成长。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现在面对比赛的评委专家也毫不畏惧,这要感谢张慧芳老师、佳佳学姐还有我的一帮小伙伴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只要你真正的走进项目,去探寻他的内核,你才能更好用话语去组织,用心去感动听众。



疫情期间的本次比赛,不同于往届的现场竞选,比赛项目的挑选、路演视频的录制还有网上在线的答辩都是在考验同学们在新的比赛形制下,对于自身团队项目的理解和认知。在参赛的同时既提升了系统专业知识又能够让同学们在线观看学习其他项目的优点,有利于同学们知识面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审美素质与德育素质提高。



No.2《 忆四方》项目荣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场馆振兴方案策划大赛优秀奖

由仇宵源、曹慧、陈妍、崔无忧、徐晓涵组成的忆四方小队的项目《四方门前,回首频思忆——青岛四方剧院场馆振兴策划》在由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青年艺管人专委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青年艺管人成果转换中心、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协办的“2020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场馆振兴方案策划大赛”中,共计160份参赛作品中进入决赛并获得优秀奖。



项目回顾

整个项目的提出到策划到比赛到最终的获奖,历经大约三月时间。在此次比赛中选择了四方剧院做为目标剧院。忆四方小队在对大众对于青岛四方剧院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剧院发展的相关问题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青岛四方剧院场馆振兴策划案。方案主要以“回忆”为主题,进行青岛四方剧院的振兴策划。青岛四方剧院自成立以来,几经风霜变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留给了老青岛一段美好的回忆。振兴策划案一方面通过回忆的主题,勾起原来的观众对剧院的美好回忆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剧院的发展历史,了解这一个历经风霜的剧院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结合疫情对剧院的影响,在剧院开展一些特色剧院内容活动,结合“回忆”的主题,推出VR穿越时空看剧院、设计回忆展厅等内容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开展的各项延伸内容,减少疫情对剧院发展的影响,拓展新的观众。

通过让这个始建于上世纪的剧院在新的世纪里重新焕发光彩。


项目改进

整个项目的提出以及策划也经历了多次的改动,前期主要是策划书的写作,忆四方小队先是深刻的探讨整个项目的具体策划,然后进行策划书的分工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也在进行不断的探讨与改动。项目策划以项目内容为重点,通过各种调研与研究,以创意为核心,结合“回忆”的主题进行策划,为了保证项目的可行性,还与专门的VR公司进行交流与讨论,找出了策划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与可实施性。项目的最后结合疫情的社会背景还提出了应急预案。


项目总结

这次比赛也学会了很多,此项目从一开始参加比赛到最终进入决赛,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小到策划书的排版问题,大到项目内容设计都进行过多次修改,这些修改也离不开张慧芳老师的指导。通过此次比赛整个团队取长补短也有一定的进步,在项目策划中不仅应用也更熟练的掌握了一些课上的知识,学海无涯,对于以后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No.3 《蓝博》项目获临沂大学2020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20年8月份,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琅琊工坊团队在张慧芳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临沂大学2020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凭借《蓝博―大学生全媒体》项目荣获比赛金奖。团队成员为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和音乐学专业学生,有周睦涵、张瑜、刘易杰、朱莹莹、洪鑫珂。



《蓝博—大学生全媒体》主要是以项目负责人成立的临沂蓝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依托进行活动。项目承接大型活动组织与网络宣传推广;项目改变涉及团体的独立运行的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多媒体传播、舞台设计等技术支持,充分了解活动双方的内容、需求,在执行性过程中起组合衔接的作用,使双方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带动参与团队多向发展,使活动完整、多样化进行。

《蓝博―大学生全媒体》项目秉承着“互联网+文化传媒”的原则,改变原有传统宣传推广的方式以及单一的运营模式,采用多方向的运营方式,促进参与团队多方向、多层次的综合向发展。项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这次参加比赛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也锻炼了我们的胆识、增进了我们的能力。这次比赛能获得还不错的成绩,离不开我们张慧芳老师的指导。张老师不辞辛劳一遍遍地为我们进行指正,帮助我们一步步的提高。



No.4 《又见·沂蒙红绣》项目获得了临沂大学第七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三等奖 

《又见·沂蒙红绣》项目获得了临沂大学第七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三等奖 。



沂蒙荷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中的艺术瑰宝,把沂蒙山区淳朴敦厚的民风和多姿多彩的风俗,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再现于人们面前。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在近些年传统的民俗工艺正逐渐被人们淡忘,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沂蒙荷包也难免受到冲击。



《又见·沂蒙红绣》本着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文化引领—非遗先行的原则,针对于此项目进行广泛的调研,从沂蒙荷包本身的“再包装”和创新性推广活动的设计两方面出发, 积极打造“科技+非遗+乡村”经济发展新路子。

项目在管理运营方面设置多板块(金昇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创意设计组,摄制推广组和策划实践组),其中各个都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成员。



项目策划实践组成员在中期去到了临沂市费县金昇手工艺品有限公司(非遗传承基地)进行实地采风调研,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沟通交流达成了初步的合作。

目标是通过非遗入乡,推动乡村传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化、品质化、多元化、品牌化和专业化发展,将传统的沂蒙荷包与现代设计融合,延续造物文化。

《又见·沂蒙红绣》也将不断的与时俱进,逐渐发展销售渠道多元化,拓宽进一步促进临沂市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影响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021再接再厉




排版/张瑜责编/张瑜编审/张慧芳审核/蔡相国

热门文章推荐:

 一百年的锦绣,一百年的爱 


奋进新时代  再铸新辉煌---音乐学院2021年新年贺词 

致敬过往,期待未来|2021新年音乐会精彩回顾

2020年,我们见证的成长与热爱 |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教学汇报《云中》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