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瑞典,铁器时代文物被当作废铁扔进垃圾桶

MAYA WENGE 北欧模式 2020-09-08

请点击上方蓝色“北欧模式”关注本公众号!

被丢弃的环形护身符


本文内容翻译于多篇瑞典媒体报道


在瑞典,铁器时代文物被当作废铁扔进垃圾桶


被丢弃的历史

 

去年八月,瑞典第三大报社《瑞典日刊》(Svenska Dagbladet)刊登了一片报道,揭露了瑞典考古界最近几年来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之后,瑞典诸多地方媒体和自由媒体也对此做了跟进报道。因为政府经费短缺和不负责任的政策,很多被发掘出来的金属文物得不到保存。为了不让这些文物流入黑市,考古学家们只能把它们送到回收站。

 

斯德歌尔摩市博物馆的考古学家约翰·儒诺(Johan Runer)是第一个留意到这个问题的人。“这种行为是在毁灭我们的历史!”儒诺说到,“铁器时代的很多金属物件,例如维京海盗的环状护身符,秤砣和硬币,在以往都属于被保护的文物范畴,可是现在不一样了。”2016年4月,儒诺在瑞典《流行考古学》期刊上提出:瑞典文物的保存政策变得模棱两可,毫无规矩。如果在修路和建筑项目中发现文物的话,通常的做法是用最快捷省钱的方式把考古遗址挪走,以便让建筑机器运作。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小规模的考古遗址发掘中,瑞典地方政府的政策标准是“保存的文物越少越好”。儒诺的本职就是参与这类发掘工作。儒诺说,在瑞典考古界,没有人想被扣上“考古疯子”和“不配合建设”的帽子。但问题的严重性让儒诺决定他不能再沉默了。“这个现象很疯狂,但我们的领域涉及了市场经济,我们做的事情和商业挂钩了。”儒诺说到。

 

这也许听上去很天方夜谭,但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先例。2016年的一篇官方考古汇报中提到:在隆德市郊E6高速路的改建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位于弗莱迪市(Flädie)的遗址。在发掘记录中,维京时代或中世纪早期的古代硬币,刀具,锡质装饰物,戒指和秤砣被归属为“可丢弃”物品。“考古界目前正在研究古代的秤砣和测量物件。”斯德歌尔摩大学的考古学家,助理教授莱纳·候姆奎斯特(Lena Holmquist)说到,“可是我们已经丢失了一部分历史。”


经费与政策

 

约翰·阿诺德(Johan Anund),瑞典国家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的地区部长对于这一政策做出了解释:“考古学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发掘的文物做价值评估,否则你会被淹没在文物当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建筑项目中挖出了遗址,瑞典地方政府会让有特殊执照的考古咨询公司参与竞标,然后出钱雇佣中标公司的考古专家来进行发掘。而对政府来说,最简单的省钱方式之一就是尽量不保留文物。不需要特殊处理的陶瓷器件一般都会被保留,而上千年的金属文物在出土后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保存。保存一件金属器材可能要花上千瑞典克朗。如果两个考古公司参与竞标,一个公司预估他们会挖出五件文物并报价五万,另一个公司预估十件并报价十万,那么后者将无法中标。如果接下来考古学家们在发掘中找到了十五个金属文物,而政府的拨款只允许保留五个,那么他们只能把其中十个扔到回收站。莱纳·候姆奎斯特认为,保存文物的费用不应该属于竞标的参考标准。以目前的政策,那些真心想维护历史文化的考古公司们反而因为花钱多被拒之门外。候姆奎斯特还指出,丢弃文物的做法其实早就有,但是规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大:“我的专业是文物保存。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如果我们从某个古墓里面挖出来很多金属文物,我们几乎全都保存。而现在,我们只拿走很少的一部分。”候姆奎斯特继续说道,“这个现象是逐渐发展成今天的状态的,因为人们觉得保存文物的开销太大了。”

 

既然筛选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筛选文物的标准也是一个问题。文物的筛选一般都是在现场完成,做决定的考古学家没有很多时间斟酌思考每一个物件的去留。这样一来,文物筛选也会有倾向性。筛选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自己熟悉的文物类别。罕见或者缺乏学术专攻的物件反而更有可能被丢弃。2015年5月,瑞典与德国考古学家在比尔卡镇(Birka)的一次联合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青铜金属龙头。因为龙头是比尔卡地区维京海盗的标志,这个发现在北欧考古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不过要提及的一点是,龙头在出土的时候看上去只是一块废铁,青铜铸就的龙头被包裹在铁锈当中。考古学家们也是在仔细研究这块废铁之后才发现了里面的宝藏。另外比尔卡的发掘是一次国际联合行动,经费充足。如果主持发掘比尔卡的是县级政府,那么这个龙头很可能就进入了垃圾桶。

 

如果筛选掉的文物被拿去买卖,那么它们会马上进入文物黑市。所以这些文物不能论个买卖,只能论斤卖到金属回收站。“我们很特别,瑞典人毫不在乎自己的文化遗产!”莱纳·候姆奎斯特说,“有一次我去丹麦参加维京历史学术会议,我问丹麦同行们:你们扔掉多少发掘出来的文物?他们看着我,摇摇头。一个朋友提醒我不要问这种问题,接着丹麦人告诉我他们会保留所有的文物。”

 

写到这里,小编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央视《国家宝藏》中由“前夫哥”雷佳音代言的云纹铜禁。云纹铜禁在1978年出土于春秋楚墓,被送到修复室时是两个麻袋装着的十余大块和上百块零碎 。后来青铜器修复专家王长青和儿子王琛花了三年多才将其修复完整。按照瑞典县政府的做法,这上百块碎片中到底有多少会被扔掉呢?这种操作,留给后人的将是无法修复的历史。


比尔卡青铜龙头,熔模和还原图


瑞典文化遗产处处长:从没学习过文化遗产

 

今年二月,瑞典自由媒体《社会新闻》采访了卡伊萨·马赫穆德(Qaisar Mahmood)。今年44岁的马赫穆德来自巴基斯坦,在7岁的时候随父母移民到瑞典,目前是瑞典国家遗产局(Riksantikvariet)文化遗产处的处长。瑞典国家遗产局隶属瑞典文化部,主要负责管理与保护瑞典境内的世界遗产和国家历史自然与文化遗产。


记者:两年前,您曾因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主张保护文化遗产的人都是别有用心”而被推到风口浪尖。您能跟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处长如果你上网搜寻 “文化遗产”(kulturarv)这个词,你会看到一些石碑,教堂,民族服装和农园的照片。同时你也会读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写的文章。他们虽然说的是保护文化遗产,但实际上这是一群抵抗社会变化的人。

 

记者: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的手下要执意保护文化遗产,那他们就是极右势力和纳粹份子了?


处长:“我的言论代表的是个人立场,不是身为文化遗产处处长的立场。但如果你非要认为我说话时的身份是处长,那我也没办法。

 

记者:但这是不是反映了一种对文化遗产厌恶的态度?

 

处长:这一点让读者自己理解去,我没有那个意思。我保持良好的兴趣,写东西和工作。没有很多人厌恶自己的工作吧。

 

记者: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古代文物被丢弃。身为瑞典国家遗产局文化遗产处,你们不负责保护瑞典文化遗产吗?

 

处长:我们的工作虽然涉及文化遗产,但这不意味着整个国家遗产局要管理所有的考古工作,例如说文物筛选。我觉得你有点上纲上线。

 

记者:你知道约翰·儒诺和莱纳·候姆奎斯特吗?这两位考古学家在考古领域内和有关文物筛选的话题中都是重要人物,尤其是提出问题的儒诺。

 

处长:不知道。我是政府官员,不是考古学家。

 

记者:我留意到你在2011年申请这个工作的时候,你的简历是这么写的:“我参与过文化和身份政治的社会讨论,做过公开宣讲并在报纸写过专栏。并且帮助国家遗产局写过一份有关文化多元化的报告”。在去年的一次报道中,你说你所在的政府部门负责“保护,弘扬和发展文化遗产”,但是从你的大学成绩单来看,你的工作貌似与你的教育背景无关?

 

处长:这没什么奇怪的,所有看过我简历的人都理解。我的专业是政治学和宏观经济,我有社会学学位。我从来没有在大学学过考古或者文化遗产。但我认为我的专业背景是合适的,否则我也不会找这个工作。

 

信息来源

1. https://www.svd.se/fynd-fran-jarnaldern-gar-till-metallatervinningen/av/ola-wong

2. http://sverigesradio.se/sida/artikel.aspx?programid=2054&artikel=6167848

3. http://www.sohu.com/a/211133094_556515

4. https://samnytt.se/arkeolog-ska-utreda-varfor-delar-av-sveriges-kulturarv-skrotas-danskarna-skakar-pa-huvudet/

5. https://samnytt.se/sveriges-kulturarvschef-qais

ar-mahmood-jag-har-inte-last-nagot-om-kulturarv/


北欧模式(微信公众号:beioumoshi)更多关于瑞典社会小故事:

Bernt试图揭穿难民的年龄谎言--可能会因此倾家荡产

邮政危机后续 -- 更贵的邮费,更差的服务 (瑞中双语)

瑞典一次花费65万的失败遣返行动

瑞典住院故事:一次气胸引起的神经损伤

基地组织的新目标 - 铁轨交通(瑞中对照)

瑞典交通局的IT泄密丑闻始末

他在沃尔沃有高薪工作,却要被瑞典驱逐出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