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登:回国,从来都不是逆行
请点击上方蓝色“北欧模式”关注本公众号!
回国,从来都不是逆行--评前几天的放弃绿卡回国文章
作者:快乐小码农
前几天读了北欧模式转发的一篇关于逆行回国的文章(转:为什么我想放弃瑞典永居逆行回国),忍不住要写点东西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对于作者放弃绿卡回国的态度,我是赞赏的。但是对于作者所谓“逆行”的说法。笔者则不能苟同。
所谓“逆行”自然是与潮流或者说大多数人相违背的一种做法。然而今年已经是2020年。自从2013年,中国统计每年出国人数少于每年回国人数以来,回国人数与日俱增。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可以说很多的还保留着中国国籍的华侨,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跑回了国内。在疯狂蔓延的病毒面前,很多原来每盯着中国各地新闻,鸡蛋里面挑骨头,一定要找出点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来满足一下自己“多么幸运的逃离了中国”的海外高华们,也有很多顶着大家“建设祖国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的嘲讽,毅然跑回了国内避难。享受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直到今天,中国各地还每天都有来自国外的确诊患者。享受着祖国的建设者们的劳动果实。
所以,可以说笔者目前的回国,完全不是逆行,而是顺天应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做法。
乌克兰有句谚语:狗属于吃饱的地方,人属于出生的地方。事实上,人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很多事情。别说你多么能融入社会,美国黑人在美国待了多少年了。结果怎么样?成主体民族的一部分了吗?还不是被歧视,被污辱,被跪杀吗?无论你怎么努力融入他们,背后那些瑞典人说你无非也就是那个kines罢了。
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来无可厚非,但要非得找出点高大上的理由来就很没意思了。愿意留在瑞典,无非就因为瑞典是富国而已。非洲拉美很多国家的移民政策上来讲自由度高多了,也没见几个人去。所以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想占点瑞典人祖辈积累的财富的便宜就是了,何必找这借口找那借口呢?
那么问题来了,2020年,在瑞典过的日子,真的比在中国日子过得好吗?当然,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总有好的一面,也总有坏的一面。但是,因为国势的此消彼长,中国越来越好,欧洲越来越差,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高学历者而言更是如此。当然人与人的观点相差很多。但是总的需求来讲,是差不多的,那么我就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想在这里请大家如实的回答,自己在国外的生活,与自己与国内相似的人的发展路径相比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考虑到可能有部分读者并不了解马斯洛理论,特意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
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我们就以理论中的各观点来发问,大家自己对照入座。
先说自己,国内某211高校本科,瑞典硕士,目前职业码农。正在看国内合适的工作。
以下的这些需要,我和国内的同学相比,情况如下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食物:国内好的多。
水分:瑞典自来水可以直饮,国内可以装净水器,差不多。
空气:瑞典好点,不过如果对瑞典花粉过敏的话,就很痛苦。国内分城市,在沿海城市的同学空气也不错。
睡眠:差不多?
性:看个人需求,据说国内风月场所很多,本人不了解,不过瑞典约炮APP似乎更方便。
安全需要(safety need):
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稳定:看情况,目前在瑞典的工作担心公司裁员。国内私企的同学有类似担心,但国内体制内同学不担心。
安全:国内治安远强于瑞典。
受到保护:疫情证明一切。
有秩序:都差不多。
能免除恐惧和焦虑:我这人心大。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国内好很多。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在瑞典的,与父母相聚都是一种奢侈了吧。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
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这个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回国当海龟精英应该比在瑞典当移民可能还是要强一些。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
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我达不到这个层次,还处于讨生活阶段。国内有的同学已经在比较高的层次,参与大项目论证之类的工作了。想来还是不错的。
总结之后,我得出结论,准备有好的机会就回国。大家呢?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随意打赏!赏金将转给作者!
北欧模式(微信公众号beioumoshi)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