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房子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阶层固化和触动利益哪个更可怕

2017-08-25 陈小瑛 财经网在线

在目前“鼓励租房”、各地相继出台“租售同权”的政策背景下,公租房与商品房业主之间的利益争夺开始浮出水面,如何协调,化解房子带来人民内部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

今天网上流传一则消息,昨天下午2:30,北京市住保办组织召开《北京市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小区分隔治理工作部署会》,市规划国土委、市城管、市住建委及各区相关部门、三十余家存在配建项目公司代表参加。会上主要精神如下:

1、分隔问题中央、市委书记、市长高度重视,是市政府重点挂牌督办问题。
2、要求存在分隔措施的项目于8月31日前自行拆除。
3、9月1日起各部门将组织专项检查,如未拆除的进行强制拆除。

4、对不予拆除的单位列入黑名单,不排除采用资质、网签等方式处罚。

5、对商品房业主有分隔承诺的开发商,做好商品房业主沟通及赔偿工作。

6、各区县是第一责任人,同时各街道办等需做好拆除后的居民意愿协调工作。
7、会上点名两个项目,为龙湖西宸原著及龙湖天璞。

其实,这不是北京第一次管了,2015年开始,北京住建委就发过通知,商品房配建的保障房小区,依规划建设的活动场所、幼儿园、绿地等设施应为全体业主共同享有。

因为这几年北京商品房配建保障房或自住房的项目越来越多,而一些开发商为了保证商品房品质,人为将小区隔开。配套设施等都集中在商品房这一片,保障房的区域则少得可怜。

之后北京也发过几次通知,但只要求小区物业自己整改,并没有强制拆除,所以大家都没放心上。

这一次点名的两个项目,西宸原著及龙湖天璞,实际上就是商品房和自住房的矛盾,前者是单价8万元的普通商品房,12万元的别墅,后者是2.2万元的限价房。前者的物业费是10元/平米,后者是3.3元。

矛盾的焦点在于,价格和物业费都相差几倍,是否该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和设施,是否该用栅栏隔离。

深圳最近也因为公租房和商品房同在一个小区,入住后,引发双方互撕。

深圳龙岗信义金御花园,832户商品房的业主和726户公租房的业主,展开了斗争,商品房业主自发组织,拉起了横幅,拒绝商品房和保障房共享花园和车位。商品房是花钱买的,交的物业费也不一样。

成都在今年上半年,也出现因为争夺学位房资源,普通商品房和豪宅商品房业主之间的战争。

2


我先说下这个问题的前沿。

这十年来,很明显,由于货币超发,信贷分配不均衡,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与行业有关,谁最先拿到银行贷款,由于工资和价格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那实际购买力就会提升,有助于公司拓展业务。

而后面拿到贷款的公司,由于工资和商品价格已经上涨,实际购买力肯定就下降了。

什么意思?

比如央行09年放4万亿出来,到了银行系统,通过货币创造,以4的乘数算,也有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向各行各业。

但这个钱,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放出去的,肯定有一些行业最先拿到贷款,比如房地产行业,所以过去这些年,为什么首富最多的就是地产行业,因为信贷宽松,资金首先都是流向房地产的,公司赚钱了,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的员工,收入肯定也会水涨船高,那他们就可以比别的行业最先买的起房。

钱多了,对金融行业的员工来说,业务太好做了,自然,收入增幅也是最快的,所以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排名第一,他们的购房能力也是最强的。

而越晚拿到贷款的,就越是货币超发的最少获益者。等你公司终于拿到贷款了,赚点钱可以给员工涨工资了,但房价已经越长越高,员工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所以,越是大公司,雪球可以越滚越大,因为银行都是送上门求着你贷款,那你的业务就可以快速扩张占领市场,像滴滴一样,前期都是用钱砸,各种补贴你打车,小公司你有钱去砸吗,敢跟他们去拼吗。中小企业,贷个一千万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公司业绩增长慢,员工的收入自然也会增长慢。

由于这种信贷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在货币超发,金融扩张阶段,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处的行业不同,就造成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21世纪资本论》那本书那么火,其实就说明了社会贫富差距为什么会越拉越大,这是过去十年全球量化宽松,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所以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底层人的不满,导致民粹盛行,才会有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的黑天鹅爆发。

3


对中国而言,这十年房价翻了十倍,拉开社会贫富差距的,无疑是你有没有房子,有多少套房子。

在一线城市,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按平均值算,起码是500万以上,你有房,就代表你是有产者,尤其是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起码你成功在一线安家了,就算是混的不错,回到老家跟同学朋友去攀比时,倍有面子。

这也是个功利的社会,读各种MBA,商学院,真的是为了学东西吗,不是,都是为了去混圈子。每个人都指望在更高层的圈子里获得信息,利益。而对比自己差的人不屑一顾,因为没有他需要的东西。

住别墅的,看不上住高层豪宅的,住高层的看不上住楼梯的,有房的看不上买限价房、人才安居房的,而这些人看不上租房的,租房的可能也看不上住农民房的。

这就是商品房和保障房的矛盾之源,买商品房的人,不愿意将蛋糕与租房的人分享。

这样的阶层固化,到底该不该打破?

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与楚国,秦国重视的是人才,而不是你的出身,百姓可以看到从屌丝变成高富帅的明确途径,可以看到希望,就会朝着目标去努力,保证着阶层的流动性。

而楚国,重用的都是公族和贵族,变法家触动贵族利益就会被万箭射死,明显的阶级固化,平民出身的杰出人才,看不到出头之日,没有前进的动力,自然不会为了目标努力。

所以秦国最终能灭了楚国。

历朝历代更替的故事,好像都大同小异,前期打天下时,为了强盛,都可以做到公平,而到后期,阶层往往容易固化,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权力聚集在少数人手里,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让利,社会贫富差距大,底层人水深火热,所以就会起来闹革命,然后又更新换代。

我们各地正在推的租售同权,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打破阶层固化,触及既得利益者的一个举措。而大力推崇公租房,也是为了保障社会底层人的居住权。但这个对缩小贫富差距,可能仍无济于事。

4


话题扯远了,商品房和保障房,到底该不该混合居住?

今天我内心也是矛盾的,无法分辨谁对谁错。看到下面这段话,又感到隐隐作痛。

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利益角度不同,这个问题恐怕是扯不清。因为站在谁的角度,都觉得自己很无辜。

先说买商品房的业主,也许是通过自己的奋斗,穷极几代人的积蓄好不容易买了一套房子,成功晋级中产阶级队伍,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有了房子,无形中就有一种优越感,享受保障房的人也许是不劳而获,努力比自己少,凭什么享受的回报一样。如果奋斗和不奋斗的人享受的都一样,谁还去奋斗。

再说住保障房的人,或许不是自己不够努力,但自己选择的职业,即使兢兢业业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低收入阶层,没有好的出身,不能拼爹,更是望房兴叹,但城市也是需要一些基层服务人员的。

从政府角度而言,在商品房小区配建保障房,选择混居,可能原本是想让低收入阶层能与高收入人群享受同等社会服务,减少社会矛盾,促进阶层交流,减少社会的仇富心理。

我们到底该如何权衡利益?在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权的同时,又让靠自己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人减少怨言,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量的。

延伸阅读:

穷人疯狂买房,富人拼命出逃

1


此前我解读过上个月中中央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往届由总理主持的传统,变成最高领导人亲自主持,但大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含义。


我对金融会议深度解读的合集文章:


后金融自由化时代:去杠杆与挤泡沫 | 金融工作会解读大合集


大家还记得乔布斯被苹果公司赶出董事会的故事吧,后来在什么情况下,他又被请回公司主持大局的呢?是苹果快要不行了的时候。


同样的,还有柳传志2009年曾退休之后又复出,为什么呢?因为联想在08年底出现了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并且集团战略出现重大失误。


一般来说,只有一家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或者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最核心最灵魂的人物才会掌舵公司的日常管理,否则,平常职业经理人搞得好好的,核心人物为何要打破这个局面。


于是大家都懂了,为什么今年是最高领导人亲自主持金融会,背后的逻辑不言自明。


2


中国经济目前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宏观上大佬们都在争论和撕逼,各有各的看法和逻辑。有人说是新周期,有人说是回光返照,是人造虚假繁荣。


参考:大佬撕逼进行时:新周期还是老故事?


老铁们没有较好的经济金融的理论背景的话,看这些宏观争论可能会很吃力,但不要紧,好在有我这样的段子手为大家科普。


其实看经济大势,未必只有宏观层这一个思路,你还可以看看微观的情况。


从微观情况观察经济有很多好处:


1. 见微知著,宏观本来就是无数个微观加总得来的。


顺便提一句,老铁们知道小明是什么意思吗?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说「见小曰明」,意思就是见微知著。小明,一个有逼格有内涵的名字,我决定给我儿子以后也取这个名。


2. 更直接更真实,宏观数据总是滞后的,而且有统计误差。但微观行为是最直接也是最真实反应经济情况的指标,有些还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微观上最直接的指标,是看企业家行为,尤其是具有风向标作用的企业家。


企业是对经济真实状况感受最明显,最敏感,也是最准确的。企业的成本和需求变化,以及对市场形势的判断,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家的投资决策。


如果要举一个风向标型的企业家,非李嘉诚莫属。因为李超人的产业主要偏传统产业,所以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李超人最近几年的举动。


2013年10月,李嘉诚以71.6亿元将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刚刚竣工就卖给交通银行。


2014年,以57.6亿元卖了北京三里屯盈科中心。


自此前后,拉开了李嘉诚抛售大陆资产的帷幕。广西、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的诸多大宗项目相继售卖。


2016年以200亿卖了上海最后一个楼世纪汇广场。


2017年7月,以145亿港元出售香港的固网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以来,李嘉诚已经在大中华区卖掉了800亿港元的资产。


去年一线城市房价暴涨,老铁们可能会觉得李超人跑路跑太早了,是不是老糊涂了。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是又Young又Simple了。


李超人的资产体量都是百亿起步,而且以物业居多,流动性较差。你以为是股票吗,想买就买,想卖就卖?张胡子


为了能以一个好的价格出售,卖房子这事儿,必须要在价格见顶前很早就开始出手,这时市场上才有足够活跃的买盘接货。


等大家都知道房价到顶了,你看看手上的房子能卖出去不?


除去流动性,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资本管制。前两年,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大量资本外流,国家外汇储备出现巨大压力,所以从去年开始疯狂收紧了资本管制。而老李在去年底刚好全部将资产撤离中国大陆。


所以老铁们,姜还是老的辣呀!不然你看看王健林后来被逼卖身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被动的了。


按照李超人的举动,我们有理由高度警惕,中国经济现在的情况可能潜藏比较大的危机,如果把这个危机比作灰犀牛的话,这头灰犀牛正在快速向我们奔来。


3


穷人疯狂买房,富人拼命出逃。


穷人疯狂排队买房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之外,凭借棚改的货币化安置,三四城市的房价正在经历类似股价5000点左右的最后暴涨。


根据我最近的调研,一线城市北上深的房价,已经普遍出现了8-20%的回落。如果考虑到挂牌价和成交价的差异,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一些。其中,北京深圳,比上海又要明显一些。张胡子


“现在买房对买家是比较好的时机,因为普遍有至少几十万的还价空间,但等到明年五年社保限制一批人达到条件之后,会释放出一大波买盘,所以要买房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我长期认识的一位上海房屋中介对我如此说道。


而富人面对房价飙涨的经济大势,反应则截然相反。


根据瑞银的统计,2016年中国总体上流出3240亿美金。高盛估算得出8月份人民贬值后的三周之内流出2000亿美元资本。绝大部分是房产、债券和股票,实业投资仅占14%。张胡子


富人的话,其实看李超人就足够了,毕竟风向标。


4


拐点正在到来。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美国对冲基金Crescat Capital认为: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进入「明斯基时刻」。


所谓的明斯基时刻,就是指信贷泡沫破灭,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CC列举了一系列证据和理由来支撑他们的观点,结论不一定正确,但逻辑和数据,老铁们要引起重视。张胡子


按照家庭和公司债务占GDP的比重这一国际通行的衡量银行业信贷泡沫的预警指标,目前中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银行业危机正在到来。



这三个国家又相互存在紧密关联,中国会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口大量原材料,从而后两者间接参与和受益于中国过去十年的持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扩张,也同步进入了银行信贷不断扩张,杠杆不断上升的通道。


因此,一旦中国的信贷危机引爆,将会对国际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不得不提的是,加拿大最大的房贷公司HCG集团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出现流动性危机,股价崩盘。这可能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信号。


事实上不止中国,全球主要央行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都通过狂印货币,把全球的风险资产的估值水平推升到一个历史高度。


标普500指数的经周期调整市盈率接近30倍、中位数16倍,超过1929年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水平。


当前全球信贷泡沫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出现在了其中心地带。


自2008年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M2货币供应量,规模最大的银行资产,全球其他国家的最大贸易对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信贷与GDP之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明斯基将信贷融资方式划分为三类:


1. 对冲性融资。家庭和企业依赖未来的现金流偿还所欠债务的本息。


2. 投机性融资。债务人依赖现金流来偿债,但是只能偿还利息。


3. 旁氏融资。债务人的现金流既不能还本,也不能付息。债务只能通过借新还旧。


CC的报告认为,中国目前是典型的处于旁氏融资的阶段。对此,我是认同的。


不用考察宏观数据,看一看过去企业界发生的事情,就一目了然。贾跃亭的陨落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更与旁氏宏观融资环境收紧有关。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王健林的万达,和孙宏斌的融创,以及更多相关的涉事企业。


很明显,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想办法解决。所以在金融会上提出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去杠杆,经济去杠杆的意思,就是主动干预旁氏融资的规模,试图避免不可控的信贷崩溃后果。张胡子


CC的宏观分析报告中,列举了12条被他们认为是中国信贷泡沫破灭的催化剂:


1. 美联储紧缩,施压中国货币。


2. BIS的“信贷/GDP 缺口”指标显示,中国和香港银行业已经亮起危机的警示灯。


3.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联也亮起了信贷泡沫即将破裂的警示灯。


4. 中国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


5. 银行面临中国民众挤兑的风险。


6. 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面临从纪录高位下跌的风险,并且供需失衡。


7. 中国非金融上市持续疲软和恶化的基本面与不可持续的基建投资热潮有关。


8. 外储缩水、规模可能被夸大或者已经另有他用。


9. 美国贸易制裁的威胁一触即发。


10. 劳动力人口即将见顶。


11. 信贷泡沫早在2015年就已开始瓦解,这是早期的一个警告信号,也算是初尝即将到来的恶果,因为中国的信贷失衡变得越来越严重。


12. 华尔街在11月“大会”前广泛洋溢着自满情绪。


无论CC的报告结论是否准确,我都坚定认为,灰犀牛正在向我们奔来,拐点正在临近。对此,我能给出的最好投资建议是:


不要买房!!!

不要买房!!!

不要买房!!!


微信推荐 | 知识就是力量       订阅号:cjwzxnet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及时的经济金融信息,尽在财经网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