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莉:写得好才是写作者最大的尊严和荣耀 |评委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中华文学选刊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2023-04-09


聚焦


评委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9期特约专稿









写得好才是写作者最大的尊严和荣耀


◎文|张莉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宣布之时,还是有许多感慨的。
谁能想到徐怀中先生会在年近九十高龄之际创作出《牵风记》呢?这部长篇丝毫没有“晚年气息”,小说写得纯粹、美好而有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使我们对革命时代的人与事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应物兄》是李洱潜心创作十三年的长篇小说,气质卓然,小说真实、贴近、活色生香地写出了当下诸多阶层的众生相。这是与我们时代精神疑难有呼应关系的创作,也是关于知识人的“百科全书”,深具先锋精神与探索精神。《北上》真切再现了百年来运河的历史命运,提供了重新理解作为民族文脉的运河的视角,它引领读者重新打量那些生长在运河内部的、重重不息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能量。《人世间》和《主角》则书写的是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如果说《人世间》以三卷本书写了我们身边的“好人”生成史,那么《主角》则更富戏剧性,小说以戏写人,以人写史,书写的是一位秦腔主角忆秦娥四十年来的命运浮沉。
当然,我想说,我对被提名的另外五部作品也念念难忘。《敦煌本纪》实在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惊喜,这是小说家叶舟历时经年之作,百万字书写敦煌,雄浑辽阔,惊心动魄,那里埋藏着属于我们的西部精神,一种令人惊异的少年中国气。《捎话》的美好在于写出了我们这个世界原有的复杂性,刘亮程写出了面对信仰、面对战争时那种混沌未开和难以言喻的部分,而最为迷人的是,所有正义和非正义、信与不信在一个大的视域里面都转化成了一个人的痛苦和一头驴的悲伤。对于民国史,叶兆言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刻骨铭心》有关个人,也有关家国,虽写乱离,却自有一种笃定而独特的书生风骨。《北鸢》语言古典雅致,写出了我们民族内部的精神,一种生生不息的东西。《寻找张展》则关注与聚焦于当代90后一代青年,作家孙惠芬写出了一代人的精神疑难与精神苦痛。
必须提到青年作家们的整体崛起。徐则臣成为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70后作家,这具有标志性意义,《北上》受到的嘉许充分证明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这一场景让人想到茅盾文学奖的历史,想到当年阿来《尘埃落定》的获奖,那一年,阿来也只有四十一岁。作为第一位入围茅盾文学奖十强的香港作家,葛亮及《北鸢》的美学追求令人印象深刻。而无论是在会议讨论还是在一轮轮的实际投票中,除徐则臣《北上》、葛亮《北鸢》外,付秀莹《陌上》、李宏伟《国王与抒情诗》、石一枫《借命而生》也都得到了评委的普遍赞扬。与前辈作家相比,这些青年作家们的长篇不仅饱含丰沛的生命能量以及对现实与历史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有着对新的长篇小说创作可能性的有力探索。或者说,与四年前相比,青年一代的长篇创作有了飞跃式上升。
以上种种,都是针对获奖结果的感受。也还有别的一些感慨。比如,什么是文学的尊严,什么是一位写作者的尊严?这是评奖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尽管先前已经充分阅读作品,但是,二十天来,夜以继日地、大量而集中地重新阅读,感受会更深刻。尤其是在会议讨论中,评委们会发生观点的直接碰撞与交锋。慢慢辨认出哪些长篇是潜心之作哪些貌似是,哪些是真正的深具文学品质的作品哪些不是,哪些具有艺术探索精神哪些不是,哪些因为没有被媒体充分宣传而受人忽视……
感触早已超越了哪部作品获奖与否,只来自对文学本身、写作本身的认知:写得好才是写作者最大的尊严和荣耀;对于一部作品而言,没有比发自同行内心的称许更珍贵;检验让一部作品是否经典从不仅以获奖为指标……没有什么比文学品质更重要的事,那是一部作品最终“成”或“不成”的硬通货。


本刊特约专稿


张莉
作者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9期新刊目录


聚焦│Focus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获奖作家五人谈 
梁晓声、徐怀中、徐则臣、陈彦、李 洱
选自 2019 年 8 月 20 日《人民日报》


评委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特约专稿)
汪政、张莉、丛治辰
实力│Main Current
蔡 东        来访者(中篇小说)
选自《长江文艺》2019年第7期


乔 叶        头条故事(短篇小说)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7期


宋 尾        从歌乐山上下(中篇小说)
选自《十月》2019年第4期


张怡微        缕缕金(短篇小说)
选自《小说界》2019年第4期


宋潇凌        我迷恋人间苦(中篇小说)
选自《小说月报·原创版》2019年第8期


王 琛        跳大车(短篇小说)
选自《南方文学》2019年第4期
锋锐│New Wave
戴 冰          张琼与埃玛·宗兹(中篇小说)
选自《天涯》2019年第4期
小 珂         审判者(短篇小说)
选自《西湖》2019年第8期
许梦熊        北极幻想纪事(短篇小说)
选自《野草》2019年第3期


非虚构│Non-fiction翟永明       毕竟流行去
选自《毕竟流行去》


马伯庸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
选自《显微镜下的大明》


读大家│Reading Classics郜元宝        鲁迅为何没多写小说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6期


书架│Book Shelf樊希安       乌蒙战歌选自《乌蒙战歌》


行走│On the Road
郭 爽      年轻人在礼拜天跳舞
选自《我愿意学习发抖》


艺见│On Arts
康 赫      影像写作札记
选自《新美术》2018年第2期
互动│Message Box“万有引力”主题小说展读者评论

2019年第9期

长按关注《中华文学选刊》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