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登上微博热搜,网友“沸”了。近年来,职场的“35岁危机”论调甚嚣尘上。“用新不用老”,不录用35岁以上从业者,成为职场招聘中的一种现象。在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看来,招聘中“35岁门槛”容易导致从业者35岁以前过度“内卷”,加剧职业压力和生活焦虑。两会期间,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向社会传递积极信号。
年前年后,正是职场人换工作的高峰期。在动荡里面寻找更高、更有价值的机会。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被动地在动,他们的“罪”在于年龄35+。
你会发现公司招聘广告里赫然写着“35岁以下”几个刺眼的字,有些甚至还写着关于性别的特殊要求。为了不被骂死,这些招聘信息一般会有一段不短的说明,比如“我们这个职位出差多,我们这个职位工作强度大,基本上都不回家的……”应聘上的也拖着不给转正。35岁为什么成了一道坎?35岁之所以成为公务员招考的一个标准线,其实要从14年前说起。2007年,《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出台,其中第四章第十六条规定,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条件。后来,这一规定被公务员以外的职场不断引用,渐渐地,就成了一个社会潜规则。
“35岁”还会被贴上“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了,对用人单位来说,可榨取的剩余价值不多了,哎呀,一说到这,好扎心啊!这个点也不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痛!
一些公司洋洋自得的说:我们公司平均年龄30岁,是个有勃发生机的企业。背后招聘35+的员工都要CEO特批,有的部门90年之前都要CEO审批了。赤裸裸的公开歧视。在一些国家,不仅年龄不能作为招聘要求,性别、种族都不可以。许多公司甚至连高管都要求有一定百分比的女性名额,歧视就会得到重罚。
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朋友圈吐槽,35岁+,本该属于职业黄金期,却在某些行业成为年龄上限。这条若隐若现且纵贯体制内外的分界线,在哪些行业表现更加明显?是否涉及隐性年龄歧视?要改变应该从哪里开始?图来源网剧《我是余欢水》、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文无关,转载标错或侵犯请联系。本文不代表本号立场。
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