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多措并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打造魅力宜居城镇
省委省政府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全面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力凸显具有地方文化与传统特色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文化内涵。”临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在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程中,高度重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并全程贯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
为保证整治规划质量,缩短招标时间,我市采用了竞争性磋商入围招标形式,择优确定设计单位,并要求城乡规划甲级、具备文物修缮资质的优先。目前,列入整治的17个镇(街道)均已完成整治规划初稿,正在安排集中评审。
对各镇现存的传统街巷、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民居、古桥古树等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详细调查,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要求。我市投入100万元,委托清华大学对70栋典型的具有突出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抢救性测绘记录,并系统挖掘和整理相关人文背景资料,对每栋建筑建立了翔实的档案,根据测绘资料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总结临海民居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建造技术特点,充分彰显临海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投入200万元,组织对全市62个传统村落进行大规模普查和研究,建立临海市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临海传统村落调研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报告》;对全市域300栋历史建筑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编制完成了《临海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在下发的《临海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中,结合《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强调必须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桃渚、括苍、东塍、杜桥、白水洋、大田、涌泉等历史村镇,要着力构建富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物质空间环境,传扬文化内涵。其他各镇要有机更新现存的传统街区、传统民居和电影院、老校舍、老粮库、老厂房等,展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通过下发文件,要求各镇、街在“小城镇整治”、“三改一拆”、“治危拆违”等工作中,对照传统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相关名录,做好现场核查,落实保护措施,保护历史环境,控制整体风貌。对鉴定为“应拆未拆”和“一户多宅”的典型传统建筑,可以通过由村集体收回房屋产权、村民间互相调剂、征收为国有等相关措施,进行重点保护,务必防止被误拆、误伤。
为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11月6日至12日,组织全市镇(街道)分管领导、规划员、城建员等65人赴同济大学专题学习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理论,重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培训。邀请阮仪三教授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报告,重点安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旧城改造与更新等课程,大大增强了各人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我市小城镇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桃渚、括苍、东塍、杜桥、白水洋、大田等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街巷格局完整,传统民居留存丰富,建筑风貌相对完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物质空间环境。因此,在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市根据这些镇的实际,重点加强传统街区保护和利用。市里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制定详细计划,下达考核任务,要求每镇重点修缮一栋以上传统民居,为其他传统建筑修复利用打下基础,做好示范。根据临海传统民居特点,吸收临海传统民居精华,开展浙派民居设计,彰显临海地域特色。目前已完成15栋临海民居设计。后续重点推进临海新民居落地生根,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浙派民居的要求。同时,对全市各镇非遗项目进行系统性挖掘整理,开展抢救性保护记录,要求每镇确保活化一项以上非遗项目,对修复好的传统建筑加以利用,挂牌成立非遗传承基地,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 供稿 编辑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