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推行“一线工作法” 培养一线“战斗员”
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迅速将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线,推行“一线工作法”,培养一线“战斗员”,坚持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锤炼,把一线当作锻造和检验畲乡铁军的新考场,进一步提升干部整治能力,扎实推进整治工作。
NEWS
﹀
﹀
﹀
1
坚持决策在一线形成,全力描绘小城镇整治蓝图
坚持将群众意愿和工作实际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构建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为主要特征的决策机制。
一是基本情况一线了解。经考察比选确定4家省级团队作为首批8个整治乡镇的规划编制单位,各规划单位走街入巷做好规划对接,反复修改规划文稿。目前,全县19个乡镇已完成规划编制评审和备案,其中沙湾镇的整治规划被评为全省47个优秀整治规划方案之一。
二是特色文化一线搜集。围绕山区特征、畲族特性和乡愁特味目标,设立特色文化打造专项组,引领各乡镇从本地的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产业发展中挖掘文化符号、素材,形成“一镇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挖掘收集各式文化素材的280余条,19个乡镇全面开展“一镇一品一故事”编写工作。
三是规划征询一线群众。整治规划在提交专家评审前,通过村民代表逐个提、“两代表一委员”广泛议、乡镇干部认真审、县级部门专业控的四级联动方式,全面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主人主见”作用。首批8个乡镇累计组织召开“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村民听证会等会议百余次,将群众热切期盼的25个民生项目列入到整治规划中。
2
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全力打造小城镇美丽环境
着力构建“建管并重、以管为本”的长效机制。
一是环境短板一线消除。先后整改穿镇公路“六乱”问题339件,查处“车乱开”违法行为2568起;累计整改“十乱”点位2748处,完成率为134%;累计拆除违建49.92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数的146%,其中涉及小城镇整治范围11万多平方米。
二是功能短板一线补齐。突出“补功能”的现实需求,重点实施休闲公园、文化礼堂、污水处理、停车系统、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三年累计安排整治专项资金2.25亿元,其中今年安排新建项目128个,总投资1.5亿元。目前全县已开工项目76个,开工率为59.38%,累计完成投资6050万元。
三是管理短板一线提升。在毛垟乡、大均乡推行“环保存折”“生态存折”“垃圾二分法”等以奖促洁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各乡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健全“河长制”“街长制”“路段长制”等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全域大洁净”“美丽庭院擂台赛”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实现了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动干部群众2万多人次参与整治,清理卫生死角6300多处,清运垃圾近2000吨。
3
坚持干部在一线锤炼,全力抓好小城镇要素保障
把整治行动作为锤炼一线“战斗员”的主战场,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在实战中提升干部的作风和能力。
一是作战体系一线下沉。建立全县小城镇环境整治作战部,与各乡镇签订“军令状”,发动干部群众齐上阵;建立县领导联系制度,首批整治8个乡镇分别由一名县委常委和一位职能部门的班子成员进行结对,结对领导每周至少实地指导一次,每月听取专题汇报一次,实时指导解决工作难点,啃下工作中的“硬骨头”。
二是综合服务一线延伸。通过邀请省级专家专题培训、带领整治乡镇一把手外出学习考察等模式,全面拓宽干部视野、理论素养和整治能力,至今已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0余次,参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建立小城镇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县镇治办、发改、国土、建设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指导服务组,组团下乡开展流水线式的服务指导。今年以来,共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56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30余件。
三是工作成效一线检验。一手抓督查考核,将整治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考核,制定出台考核验收、暗访工作、媒体曝光等制度,“七位一体”推动各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一手抓氛围营造,强化宣传引导,在县电视台开设乡镇党委书记谈专栏,利用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刊发宣传稿件,形成浓厚舆论氛围。同时,运用“庄式比学赶超法”,定期召开小城镇整治现场推进会,由承办乡镇主要负责人轮流主讲,畅谈分享整治工作的认识和心得,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形成整治工作合力。(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