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村落】淤溪:一个山村两项国遗

浙江建设 2022-08-03


  如果说遂昌是深藏在浙西南群山深处的一尊皇冠,那么地处石练镇的淤溪村一定是雕刻在这尊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一个山村,两项国遗,在这里,古老的文化传承不止,历史的光彩永无褪色,就像那涓涓不息的练溪河水,日复一日守望着这片丰饶的土地。


村庄名称:淤溪村


特色景观:古樟树群、毛氏宗祠


传统文化:班春劝农、昆曲十番


村庄荣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漫谈历史

古村的“前世今生”


如果要追溯淤溪村的历史,就得把时钟拨回到清朝康熙年间,那一年,一位来自赣州安远松阳南山的少年,翻山越岭,徙步来到如今的淤头自然村。沉醉于练溪的灵动和群山的隽美,少年停下了行走的脚步,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此后的200多年时间里,淤头村从当初寥寥无几的数人,逐渐变成如今物产富饶、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村,一项项非物质文化也经由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淤溪的文化脉络,大概更多地体现在村中的古建筑上。经考证,其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淤头和石坑口两个自然村,一条遂昌至王村口通龙泉的古驿道经村中通过,古道两旁的民居仍保存着传统的风貌,泥墙黛瓦的民居古色古香,门前水沟清流潺潺,村口的古樟树、古牌门、毛氏宗祠、毛姓大屋、沿街的店铺蕴育着古村的历史文化。旧时,村口沿街处不仅有布店、药店、蜡烛店,还有三家水碓、两家油车(榨油作坊),如今历经百余年时光,沿街的板门、店槛、柜台、药房、作坊等都还保存着原有的风貌。



漫谈历史

百年古樟的传奇故事


  淤溪村淤头自然村北部村口有三棵绿荫参天的大樟树,相邻而立,当中的一棵树高24米,胸围6. 70米,冠幅31米,人称“樟树娘”。东边一棵树高23米,胸围5. 50米,冠幅18米,人称“樟树爹”’西侧一棵三杆丛生,树高25米,胸围5. 91米,冠幅29米,人称“三姐妹”。

  传说,从前有两位外地客商来到淤头村,看到村口高大的樟树想把樟树买去建造大屋。客商找到村中管事的人,提出买樟树的事。双方谈了价钱,商定付清买树款后砍运樟树。因客商带的银两不够,一个人先回家去拿银子,一个人留在村里等候。樟树三姐妹正好在村中玩耍,听到客商砍买樟树的事,心里焦急,赶忙告诉樟树爹娘。商量了一番,决定向龙泉的财主求助。 

  樟树三姐妹赶到龙泉县城,找到一位财主,诉说了客商到淤头买樟树之事,恳请财主救助。龙泉财主听说之后,第二天就来到淤溪村找到村里管事的人,说了樟树姐妹求助的事,提出愿意出更多的银子,要保住村口的大樟树。村里管事的人和打算买樟树的客商听后,大为惊异,大家说村口樟树显灵了,要保护好村口的大樟树。 淤头村口的大樟树保了下来,几百年来耸立在村口,枝繁叶茂,为人们挡风遮荫,成了村庄水口的风水树。附近的百姓视古樟树为神灵,每年的端午、中秋、除夕,都要来祭拜古樟树。奇特的是樟树娘,朝西面的树干部一块凸出下垂,形似妇女的肚脐,远近的人来祭拜樟树娘求子,有人家里生了小孩,取了名字要来认樟树娘, 村里人还传说,龙泉的财主救了大樟树,淤溪古樟树的风水连着龙泉,经常有龙泉人来祭拜。



班春劝农

汤显祖与淤溪


  

  说起遂昌,说起淤溪,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二十六年(1598),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五年。期间,他清政惠民,关心重视农业生产,春三二月,率领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到下乡劝农耕作,写下了许多班春劝农的诗文,并把在遂昌劝农的经历写进了传世名著《牡丹亭》。“班春劝农”活动遂昌民间传承,2010年,遂昌县委、县政府在淤溪村举办“班春劝农”典礼。从此,淤溪村兴建了班春广场,“班春劝农”典礼每两年一次固定在淤溪村举办,成为遂昌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一张“金名片”。 2011年6月,“班春劝农”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汤显祖在遂昌每年下乡劝农,写了许多迎春劝农诗文。在遂昌有史记载的古代三百多位县官,留下劝农诗文的唯有汤显祖,而且都编入了其《玉茗堂文集》中。 


《初至平昌与苏先生说耕读诗文》

杏花轻浅讼庭闲,零雨疏风一往还。

今日班春向谁手,许卿耕破瑞牛山。


《班春二首》

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

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几枝。

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

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

仙县春来士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大有年。



昆曲十番

传承百年的声音


   

  十番是明代晚期流行于江南民间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昆曲十番以笙、笛、云锣、梅管、提琴、双清、三弦、小鼓、檀板等乐器为主要组合,演奏《牡丹亭》等传统名剧的昆曲曲牌,在各地十番中独领风骚。古时淤溪的淤头村和石坑口村都有十番表演队,在七月会迎神活动和民间堂会表演。解放后,七月会中止,十番表演也沉寂了五十多年。2000年,县文化部门在石练镇石坑口村调查、恢复了昆曲十番,县政府公布石练石坑口村为昆曲十番传习基地,石练小学为昆曲十番传承学校,淤头村也恢复了昆曲十番队。2008年6月,昆曲十番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厅村镇处 供稿 编辑 曲玲玲)


往期精彩


历史链接:【传统村落】王村口:古镇的低语


历史链接:【传统村落】千年一叹河阳村


历史链接:【传统村落】桃花云里过 隘头半天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