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溪市长河镇依托四网融合新模式 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

浙江建设
2024-09-25

垃圾分类智能化



  慈溪市长河镇以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城镇治理为抓手,创新实施“环卫保洁+以桶换桶+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四网融合环卫一体化的智慧管理运作模式,有效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全过程助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自去年9月该模式实施以来,该镇新增数字化管理项目9个,年度投入经费减少20%。目前,长河镇生活垃圾平均日产量较往年减少10余吨,同比降低12%,再生资源每日回收量达30余吨。11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镇域全覆盖全达标。

■ 

机制一体化
实现治理效益最大化


  一是“全链条服务”破解工作调度难。充分整合各项工作内容,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屏障”,形成“一个政府对接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对接一个工作链条”的单线负责机制,推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单家企业“全链条服务”模式。现该镇环卫治理四大网络由宁波环深垃圾分类服务有限公司独家运营,较一般外包模式少2-3家合作企业,减少保洁、垃圾清运和回收中重复建设项目,也避免了原模式项目边界相互扯皮、推诿现象发生。

  二是“集约化经营”破解基层财政难。四网融合模式将“环卫保洁+以桶换桶”两网与“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有机整合,由政府拨款支持前两网工作费用,招标委托宁波环深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大可支配资金储量,满足后两网工作的费用投入。同时,导入企业运作模式后,降低了包括环卫设备设施、环卫车辆以及人员在内的日常管理成本。

  三是“精细化管理”破解工作提升难。以“电子地图”为显示载体,实现了对25辆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行走路线、行驶速度、清运次数、工作量、单车油耗实时监控,保证了生活垃圾分类密闭规范收运,促进垃圾收运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运营一体化

实现全程管理智能化


  一是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大脑”。现已开发智慧管理系统基础平台APP,导入环卫员工健康智能管理系统、无人机环境巡查系统、实时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环卫作业车辆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垃圾分类城镇再生资源回收数据管理系统、环卫员工智能考勤管理系统、商铺二分类垃圾上门回收统计系统、居民环境满意度反馈系统、天气预警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等9大系统,结合村级上门收运智能系统,使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工作数据化、信息化,为城镇环卫管理进行了全新定义。


  二是推进一种模式,狠抓源头分类。该镇已在各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上门收运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一天两次上门收运,并对分类质量及时进行评价,各类数据通过家庭分类垃圾桶内置芯片、收运车车载网络实时传送到各村后台,及时统计、公布。

  三是实施一套高效的“智能考核”体系。结合系统根据各类物联感知设备上报的数据,通过各类考核指标的分析,自动生成垃圾分类的考核评价报表,激励各村、各小区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服务一体化

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


  一是“上门服务”发动群众人人参与。广泛发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上门入户指导活动,普及分类知识,手把手指导准确分类。截至目前,长河镇共印制发放了67000份宣传资料,建成分类体验馆5家,村村建立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实施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

  二是“管家服务”带动重点群体精准分类。除各村推行上门收集模式外,该镇还配置专业垃圾分类队伍,对企业、沿街商铺实行联户包干机制,开展教育培训,推行垃圾上门回收服务,利用垃圾分类数据统计系统,每日反馈垃圾分类情况。


  三是“全品类回收服务”推动再生资源价值最大化。已建成1500平方米的镇全品类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拥有一支专业标准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置队伍,配置管理、质检、分拣、打包等人员,现已整合、收编当地优质的前端回收人员100余人,通过提供覆盖小区的预约回收、覆盖农村的上门流动回收和面向单位、学校的定时定点三种回收模式,完成覆盖该镇辖区内全类别可回收物的收集、分选、打包,实现整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整合和数据的统一,行业的规范和环境的改善,有效提高垃圾减量化和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宁波市垃圾分类办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精彩推荐

温岭市“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垃圾不离桶 分类更精细 温州鹿城创新打造环卫综合体
绍兴市以“三个一”推动《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贯工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