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风者 | 专访周华:挑战者资本如何携初创企业“挑战巨头”?

陈喆 新营销 2024-04-18


“元气森林也好,其他任何公司也好,所有企业的最终结局都是倒闭。”

 

在FBIF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我们与挑战者资本合伙人周华的采访刚刚开始,他就语出惊人。

 

2014年,唐彬森卖掉自己的游戏公司,带领这群原本的游戏创业者一起成立了挑战者资本,并亲自下场打造了元気森林这一“创业神话”。所谓“挑战者”,既是在挑战行业,也是在协助其他想挑战行业的创业者。如今,挑战者资本已累计投资了拉面说、活力28、好望水、宠物家、盘子女人坊等100+新消费领域创业公司,管理规模约100亿人民币。

 

“挑战巨头”的霸气名字,加上元気森林的增长神话,让挑战者资本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激进乐观主义”的印象。而周华的这句“所有企业终将倒闭”,却让人意外发现,审慎自省的悲观主义,或许才是挑战者资本更大的行动力来源。

 

“企业倒闭无非是时间问题,我们不用回避这一点。正因为此,我们更希望通过投资视角,不断发现外部创业者的优势,与元気森林之间形成互相借鉴、互相扶持的机制,让我们的企业走得更远,也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做一点贡献。

 

挑战者资本合伙人 周华

 

Q&A



Q:新营销

A:挑战者资本 周华

 

 “消费行业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Q

挑战者资本筛选创业公司的标准有哪些?
 

A

我们总结了18个字。
 
-中华有为:巨头发展到一定程度反应会变慢,我们相信在将来,每个消费品类的前10名都会有3-4个本土品牌。

-挑战巨头:很多消费领域已经被巨头品牌验证过,但巨头们往往体系臃肿,创新速度有限,产品做的并不够好,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很多行业讲究先发制人,但消费行业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你可以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找到巨头们在产品、渠道、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缺点,把它们完善。等你把他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你也就成功了。

-投资好产品:我们坚定地投资那些靠极致口碑驱动的产品,而不是靠大量用户付费、广告付费的产品。如果公司CEO、创始人天天在想如何买流量、做包装,那这个公司大概率活不久。产品部门话语权有多重,这是界定公司能不能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信年轻人:年轻人的喜好能引领消费市场未来的发展,我们希望产品能抓住年轻人的需求,也会支持年轻的创业者。


Q

所以挑战者资本更倾向于投已经被验证的市场?
 

A

我们不喜欢投“科幻故事”,而喜欢听“历史故事”。我们喜欢市场规模足够大的、已经有巨头产生的赛道,进行进一步研究创新,而不是研究一个现在没有的东西。
 
事实上,挑战者资本很大的方向是老品牌的复活。比如活力28,曾经的中国日化第一品牌,就是我们的项目。我们从2018年开始接触这家公司,从产品打造、渠道铺设、产品设计等各方面全部介入,用一套数字化中台和一套用户调研系统,帮他们打造产品,与他们一起成长。2019年,我们就帮他们做到了1亿,2020年做了10亿,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5亿。
 

这样的品牌符合几个特点:

第一,巨头市场。日化的市场很大,从第一名到第N名都是赚钱的。

第二,有迭代机会。从洗衣粉、洗衣凝珠,到儿童洗护用品等,都在经历消费升级和产品需求升级。

第三,是刚需。每个人家里不可能没有日化用品。
 

Q

人的维度,挑战者资本如何衡量?
 

A

第一种,如果你真的能力很强,能够独立发展,当然很好,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第二种,如果你能力有短板,我们也擅长补短。比如我们投了一个白酒品牌(观云白酒),创始人是产品极致主义者,产品做的非常好,但是前几年销售一直做不起来。我们去年就和他商量,帮他把营销补上。这次618观云白酒是新兴浓香北京品牌的品类第一。
 

第三种,如果你做着做着没信心不想干了,想放弃了,那就别干了,欢迎到我们公司来上班,我们的退出通道也很多。
 
“我们跟元気森林是融为一体的”
 

Q

从团队架构和文化来看,挑战者资本与其他机构有什么不同?
 

A

第一,我们是一个产投结合的机构,我们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我们的人也不多,30来人,但我们跟元気森林是融为一体的。元気森林的很多资源,我们的被投项目都可以共用。
 
第二,我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公司。无论是不是被投企业,你只要愿意,都可以来交流。
 
第三,我们想通过挑战者资本去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因为所有企业的最终结局都是倒闭,无非时间问题。正因为此,我们才更希望引入外部力量,大家互相借鉴互相扶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让元気森林所交过的一些学费为更多企业提供帮助,为行业发展做一些贡献,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Q

也就是说,元気森林的人员也会直接参与到投后管理中?
 

A

对。我们可以根据被投企业的具体需求,比如他们提出:“你们的渠道团队能不能跟我们沟通一下?”“你们的产品部门能不能安排一个会沟通一下?”这些都可以。他们也可以随时到我们公司,共享我们的一些系统性的资源。
 

Q

听说挑战者资本有一种“投后服务投前化”的模式,投前就通过沙盘模拟诊断问题,投后则建立内智库,把经验文本化、培训系统化,提供给被投企业CEO学习?
 

A

我们只是人员构成可能跟其他机构有些不一样,其实每天干的活也差不多。别的机构有别的机构的优势,比如有的很擅长做财税法的规划,擅长帮创业公司找人,这也很好,但我们这些方面做的比较少。有时候创业者找我推荐人,我就说找猎头公司会更加专业。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其实有时候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互相认同的感觉,而我们跟创业者聊的话题会跟其他投资人聊的话题不一样。有的创业者会更喜欢我们,有的会讨厌我们,但投融资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也不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你那么多帮忙。
 

Q

如果要帮忙太多,你们就变成大股东了?
 

A

其实这一点也是我想澄清的。其实我们真正变成大股东的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也就观云白酒。毕竟我们还是投资公司,本质上还是希望创始人能够独立发展,不愿意成为最大的股东的。
 

“我们有问题导向思维”

Q

“产投一体”为挑战者资本带来了哪些优势?
 

A

优势一:我们自身也在产业里,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市场风向,包括市场上有什么新变化、新趋势、新问题等。
 
优势二:产业和投资的互补性比较强,被投企业会把我们当成带资入股的合伙人。我们和元気森林及其他控股型企业的沟通和互动都比较好。
 
优势三我们有问题导向思维。我们更多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我们也可能几个月不找你,但你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话,我们一定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的。
 

Q

挑战者资本投了不少企业服务公司,包括蓝鸟云、马上赢、伙伴云等,也是基于问题导向思维?
 

A

我们投企业服务的逻辑很简单:当我们自身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你提供的服务刚好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就觉得你值得投资。就这么简单。我不会说,今天我一定要投某个企业服务,就把这个领域的公司全部扫一遍,一般不会这样。
 
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需求。你把我们的需求都解决了,我相信你也能解决市面上的大部分人需求,这个时候复制就好了。这是我们投企业服务的逻辑。

 “真正有意义的赋能是可以决定企业生死的”
 

Q

挑战者资本主要聚焦在A轮以及更早期,但也有像盘子女人坊这样单笔投过亿的项目。对于这类较为成熟的项目,挑战者资本如何进行赋能?
 

A

我认为投资界最成功的的赋能有两次。
 
第一次是孙正义对阿里巴巴的赋能。当年易趣网被eBay收购,孙正义就对马云说,要不你来做一个类似易趣的公司。马云就说做不来,我是做to B的,怎么能做to C呢?讲了半天,马云还是不愿意。最后孙正义跟马云说再给他投一笔钱,两人一起做。这样才有了现在的淘宝。你想想,如果阿里巴巴没有淘宝,现在会是怎样?
 
第二次是俄罗斯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对Facebook的赋能。当时微软想出150亿美元的高价买下Facebook,当时其他投资人都同意了,只有他反对。这才有了后来的Facebook。
 

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赋能。其实我们刚才说的产品、渠道、营销,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解决的问题。只是你有了我的帮忙,可能花的时间会短一点,会少走点弯路。但前面这两种赋能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赋能,是花钱买不到的,是可以决定企业生死的。
 

Q

您如何看待盘子女人坊这个项目?如何对他们进行赋能?
 

A

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给他们信心。
 
首先,盘子女人坊体量已经非常大了,它赛道选的好——古装摄影,数据也好——平均客单价7000多元,年复购30%以上。这个复购率,是一般婚纱摄影达不到的。一个古装IP出来,它就可以出一个新的系列,而每个女孩都有穿越梦,所以这是一个很优秀的模式。
 
其次,它的门槛非常高,每个店都有四五千平米。你去拍一次照,就像当了一次明星。除了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它的延伸空间也很广,可以延伸到汉服,延伸到娱乐圈等等。
 
“他们才应该焦虑”
 

Q

作为一群创业出身的投资者,面对行业内金融出身的投资者,你们会感到焦虑吗?
 

A

不焦虑,那些只会算账的机构才应该焦虑(笑)。创业背景是恰恰我们的优势,而且从创业者反向做投资人,已经成为趋势。腾讯投资为什么做得好?因为它也是从产业里出来的。
 
真正优秀的投资人,你去调查背景,会发现他们多是创业者出身,比如红杉资本的沈总、高瓴资本的张总、DCM的林总……他们全都创过业。这是一个共性。纯财务背景的真正做的特别好的反而很少。因为投资本来是认知的变现,你都没有亲自干过,哪里会有认知?
 

Q

您觉得挑战者资本还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
 

A

我希望在投后赋能方面更加体系化,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其实我们还很小,一些大机构会打造在创业者心中的认知,我们也需要提升。很多大机构有的部门,我们暂时还没有,未来也会不断补充人员,逐步完善。
 
坦白说,我们还是一个非常初级的机构。一直到去年,我们才开始进行机构化,把自己当成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设想。
 

Q

对于未来,挑战者资本有怎样的定位或预期?
 

A

我们希望投更多好的公司,并且一直持有。比如我们投的老虎证券,我们是它的天使投资人,它已经上市很多年了,我们的股份一份钱没有减过,还在增持。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投10家以上1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跟他们一起成长。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