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我们依然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慌乱求生。疫情持续下的居家隔离, 增速放缓的经济形式,还有越发动荡不安的“诗与远方”。
MBTI流行背后,
迷茫的职场人正寻求心理慰藉
回到职场,有中年人被裁员,也有95后在职业道路选择上摇摆不定,就连还未进入职场的00后,也借由水涨船高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表达出对职业方向的迷茫。《2021年职场心理健康数据洞察报告》显示,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存在希望感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目标,难以解决问题,没有追求发展的动力。这些困惑的职场人最近出现的另一个“症状”是,开始自称“ESTP”、“INFJ”......这些神秘的代码都来自一个名为MBTI的16型人格测试。MBTI,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简称。它被认为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人格类型评估工具,其最初由迈尔斯母女基于荣格八维理论而来。这个早在上世纪就被创造出来的测试,为何在2022年的职场人中流传开来,甚至成为HR和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或许我们可以用“巴纳姆效应”来试图解释这一现象。即“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对于在不确定性交织的大海上漂泊的职场人来说,MBTI就犹如一块天降的浮板,只有先抓住它,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适应海域。
职场上的情绪压力加剧,也只是国民健康状态的一个切面。在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的数据调研中,91%的受访者表示“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与此同时的好消息是,近7成的人体验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产品或服务。
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
显然,更在意身心健康,对待心理问题拥有更开放心态的新一代,已经迸发出了对心理健康类服务的强烈需求。政策推动下,
心理健康赛道融资火热
供给层面,2021年,全球正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精神心理健康中。据世卫组织统计显示,有75%的世卫组织成员国拥有独立的精神卫生政策或计划,高于2014年的68%。我国“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去年12月,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官网正式上线,也标志着国家级心理健康服务开启了官方渠道。在近年来的宏观政策推动下,泛心理健康行业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最近更是获得资本高度关注。仅3月一个月,就有包括数字健康品牌“暂停实验室”、泛心理生活方式品牌“KnowYourself”、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简单心理”等多家企业完成融资。
随着心理服务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与认可,更多的人开始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曾经,有心理困扰的人往往需要去到线下和咨询师面谈,且费用高昂启动成本较高。现在,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开始借助数字技术走向线上,用正念训练营、心理评估等半自助形式的互联网产品,让咨询和治疗变得更方便轻巧,全球数字心理健康领域也愈发活跃。《2015-2021年全球数字心理健康价值趋势报告》显示,行业投融资热度在2021年达到顶峰。全球范围看,去年共有3家数字心理健康公司成功IPO,即LifeStance、Pear Therapeutics和Talkspace,但表现均不理想,主要原因为医疗行业的公司规模尤其是服务类公司的发展本质取决于能否得到支付方的支持。而数字心理健康类公司要想保持持续盈利,需保证用户端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国内方面同样面临相似问题。基于起步较晚、公众认知和市场教育不足等客观因素,本土企业在攻克营销难题时,更倾向从偏消费性的社交角度切入市场。如果你既是播客爱好者,又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了很多KOL的话,你或许已经听说或使用过“暂停实验室”的21天心理行动系列。“六层楼先生”、“Alex绝对是个妞儿”、“王小猴儿”等众多KOL已经为该系列产品做出推广。主打“在线心理健身房”概念的暂停实验室,通过可规模实施的数字化心理干预产品,使得高度个性化和广泛的可及性成为可能,而用户的即时反馈和结营测试,也可以帮助团队更高效地迭代产品。在基础的「情绪减压计划」之上,暂停实验室正不断推出「饮食健康计划」、「睡眠健康」等更多基于循证心理干预的在线练习计划,从而增加用户黏性。成立于2016年的KY,以微信公众号切入市场,并已经由此延伸出泛心理生活社区「月食」app、全国铺开的互助会产品「自我探索茶会」、冥想类产品「呼吸冥想小程序」、线下门店「城市修行心理冥想馆」等多重业务。重在引领年轻人自我探索,带领青年自助互助的KY,在2021年开启了全新的“Neo Meditation新冥想”品牌,旨在把冥想和现代中国⻘年的都市⽣活相结合,剥除冥想的宗教内涵,结合 hip-hop music、视觉意向、乐器等流行元素,打造时髦、潮流的新冥想。作为心理健康赛道的一颗新星,成立于2021年3月的Heartly Lab很年轻。团队创始成员大多来自互联网企业,他们通过Heartly Talk播客等自有内容,积累种子用户形成社群。营销层面,与50余个全球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携手安克创新Soundcore、小鹏电动车、嘉人时尚等品牌,在科技、时尚、新消费领域与企业客户共同探索多元、立体的身心健康解决方案。此外,Heartly Lab还推出“森林肌肤”四季可穿冥想服系列探索消费类场景,并上线小程序Heartly Lab Shop。代表性企业跑出来的同时,更聚焦细分领域的正念工作坊也在满足着小众化的需求。比如倡导与孩子一起正念的见山文化,关注疫情下的家庭,也走进乡村正念教室,给予乡村儿童以更多心理关怀。还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正念实验室,通过研究招募的形式开展自助正念培训班,也在公益直播间帮助更多人缓解情绪困扰。不论是头部品牌还是工作坊,都在以用户思维为导向,通过更落地且轻量化的练习,打破国人对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偏见和芥蒂,让泛心理健康服务更高效地拥抱大众。当曾经小众化的心理健康垂类成为热门赛道,品牌和平台也开始沿着这条路径触达消费者。Keep、每日瑜伽等健身应用都上线了冥想功能和课程。Keepland、线下健身机构超级猩猩也开始将冥想与瑜伽、普拉提等一起归类为静态运动,作为选项放入排课表中。女性消费者为主导的服饰、洗护类品牌则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冥想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情绪管理的解决方案。Ubrascare 邀请北大专家汪冰开启「粉色力量说」。播broadcast合作Creative Shelter开展“柔软,不止外在”的正念冥想工作坊。高端衣物专护品牌The Laundress举行内衣洗衣液新品分享会,活动现场邀请FLOW冥想的老师带领宾客一同冥想,与博主、嘉宾展开沉浸式“五感”对话。平台方面,天猫国际#超值进口日#联合100位心理咨询师发出健康倡议,号召大家重视身体的不适信号,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B站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展开合作,从专业角度为用户科普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疏导。在“不确定性”成为某种确定的2022年,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强烈地需要心理支撑。刚好,中国心理健康行业正由内而外地焕发出新生机。外界有政策和资本的支持,行业内的企业也学会从社交角度、通过内容营销更好地拥抱大众。对于品牌营销而言,当创造出来的需求被不断稀释,或许也该返璞归真,努力编织出能提供社会性情感支持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