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有灵魂的都市生态, 努力把上海建成全球生态最文明的城市之一(上篇)

生态南汇 生态南汇
2024-09-05


(摄影:自然之美)
【内容提要】上海并非自然缺乏、生物贫瘠,从沧海桑田、生命演化、文明孕育的全部历史来看,湿地是上海的魂和根。在我国参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等活动中,上海都是不可或缺的使命城市。应在现有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水生态这个牛鼻子,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补足湿地生态修复的短板,率先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努力把上海建成全球生态最文明的城市之一。

从全国来看,当前的生态治理仍普遍存在“重环境资源、轻生态保育”的问题。其实,环境治理领域的污染防治只是一种底线防守,退无可退了。而以生物多样性为统领的生态保护才能真正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基石,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与气候变化一起,被列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今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在中国举行。而上海并非自然缺乏、生物贫瘠,生态文明建设上海可以领航。

一、从沧海桑田、生命演化、文明孕育的全部历史来看,湿地是上海的魂和根。

上海没有高山深谷,没有冰原洞穴,甚至没有森林茂密,似乎连环境资源都缺乏,以至于当今社会多把上海看作是“无自然”的空间。是的,可以说上海只有一种生态环境资源——水,这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的载体就是湿地。但是,上海又恰恰富在“水”、富在“湿地”。包含上海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其生态上的基本特点就是肥沃富饶和丰富的多样性。大江带来巨量泥沙和营养物质构成优越生境的基础,滋养着水底、水中、陆地、天空的万千生物而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湿地生态系统,并哺育着中华文明从良渚时期直到新时代。上海,雄踞于世界最壮阔大江汇海处,他六七千年的成陆史就是河口滨海湿地由自然生态不断孕育和转化为人文生态的历史。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是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系统。湿地生态好不好,鸟类说了算。野生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的高层或顶层营养级,属于指示物种之一。野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多,意味着这里昆虫、果实、种子、花蜜、鱼虾、贝壳、水草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恰恰陆域仅6千多平方公里的当代上海,其鸟类种数高达501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完全比肩十万平方公里的邻省。上海的鸟类堪称世界特大城市之最,鱼类多样性也相当丰富。

湿地是上海唯一的自然禀赋,是城市生态的魂和根。

二、坚定生态自信,勇担城市使命。

我们知道中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条“胡焕庸线”。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也符合“胡焕庸线”。人类宜居之处也是生物天堂,中国广大东部地区天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上海和长三角,以生物多样性原则为统领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有其历史的、科学的和政治的逻辑要求。这里正好可以重温习近平同志的话,“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人造景观、填湖填海……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

从全局来看,我国仍面临生境退化、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遗传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这对国家生态与生物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以滨海湿地为例,过去五十年我国温带滨海湿地损失53%,红树林损失73%,珊瑚礁损失80%;近十五年滨海湿地消失的速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湿地。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对整个长江流域、华东以及蓝海的生态安全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比如,鲥鱼、刀鱼需要溯河洄游至长江中游产卵,鳗鱼在河口产卵再远赴万里外海成长,上海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极为关键的落脚点,等等。我国参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等活动中,上海都是不可或缺的使命城市。

然而遗憾的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作为名字中带“海”的滨海城市,我魔却至今没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不得不说,不重视本底优势,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生态南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