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叮!你的周末假期值已充满,跟着小编一起健康过周末吧!

健康宁乡 2022-04-09

叮!你的周末假期值已充满

请尽快使用!


俗话说的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周一到周五

那终于熬到了你最最最期待的周末

你是准备葛优躺呢?

还是追剧、逛街……


可是,生物钟的习惯

让好不容易可以不用早起的你

醒得太早

你会选择再睡一会回笼觉

还是去晨练?



很多人都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

却不知吃的时间不对同样危害健康

为什么睡回笼觉有时候会更困?

早晚锻炼时间到底应该怎么选?

这些小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早餐要怎么吃?


每天都要记得吃早餐哦,不吃早餐会影响新陈代谢,增加肥胖、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结石等的发生风险。


吃早餐的时间


吃早餐推荐时间:早上七八点早上七八点就算你还在床上,身体其实已经开始变化了,体温开始上升、新陈代谢加速、交感神经活跃,肠胃也开始运转;但经过了一整夜的消耗,胃中的食物基本已经被代谢完了,此时肠胃处于最高效吸收营养物质的时期。

需注意的是,早餐最好不要晚于早上9:30吃,因为太晚吃,距离午餐的时间太近了,影响午餐食欲,而且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再者,长期早餐吃得晚,空腹时间过长,胆结石等疾病也可能找上门。



吃早餐的原则


俗语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因此很多人的早餐“格外丰富”,从包子大饼到豆浆牛奶,还有各种零食……对此,营养学专家表示,好的早餐并不是种类多,而是指营养全。吃得过于杂乱,危害可能更大!

吃早餐,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尽量包括多种营养,如包子等淀粉类主食,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新鲜果蔬,以保证营养均衡。

2

早餐不宜用零食代替,或者吃些油炸类的、多酱料的、剩菜剩饭、冰冷刺激的食物。



睡回笼觉危害大吗?


很多人在早上起床甚至吃完早饭后,仍感到困意十足,想在床上多赖一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笼觉”。而有人说,回笼觉睡得越多,对身体危害越大。这是真的吗?

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睡回笼觉还是有些好处的:


补充睡眠时间

对于没有睡够的人,像上夜班的、夜晚失眠等人群,确实需要在白天适当补充睡眠时间,以保证身体处于精力充沛状态。

调整身体状态

现在很多人都是被闹钟、手机等强制唤醒的,而这样非自然醒来后,人体往往很困倦,反应也迟钝。此时,再稍微赖会床,能帮助机体渐渐恢复精神。




但是如果你经常睡、一睡就很久;或者并不缺乏睡眠,单纯就是因为“懒”,想再睡会,身体反而更容易出现不适:


本身睡眠已经充足,还继续,睡多了会晕、头痛。因为睡眠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神经递质血清素,这种物质会让人感到放松、产生舒适感;但若是睡太多、血清素作用过度,就容易造成头痛。

经常睡回笼觉的人,会因为破坏了心脏活动和大脑作息的规律,导致心脏收缩乏力、身体无力。而大脑的睡眠中枢长期作用下,会使得恢复活动的功能效应变慢,整个人都变得精力不济。

总的来说,最好还是晚上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早上养成定时起床的好习惯~若实在有特殊情况,可以选择睡个半小时以内的回笼觉或者午睡一会。



先锻炼后吃早餐靠谱吗?


锻炼身体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人在锻炼过程中总是会纠结,早上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是吃完早饭去还是不吃就去?

空腹锻炼,热量燃烧更多,但不适合每个人。《英国营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于早饭之后运动,在早饭之前进行锻炼能够多燃烧20%的热量。因而对于肥胖的人群,空腹时适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不错选择。

但是对于本身体质弱、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则易出现低血糖问题,甚至会加重病情、诱发意外,比较危险!所以最好在运动前吃点东西。



早上或晚上锻炼,各有优势


早上锻炼

增强活力

晨练可以使身体迅速苏醒过来,而且能让人一整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建议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出门锻炼;早上温度较低,不建议有三高、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进行晨练,容易发生意外。此外,早上人体体温较低,关节和肌肉较为僵硬,所以适宜从事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如太极、瑜伽之类。

晚上锻炼

适合增肌

黄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落山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肌肉和关节更加灵活,心跳频率和血压也最稳定。此时更适合进行力量训练,且运动时的受伤几率也会小很多。不过要注意睡前3~4小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因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导致失眠。




起床后要不要开窗通风?


对于新家来说,一些家具、装饰用品等会释放出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苯、三氯乙烯等。而像厨房油烟、尘螨、皮屑等则是每个家庭中都会有的。若是室内空气不流通,与室外换气率低,这些物质就会积聚,造成更大的杀伤力。开窗通风能将这些室内空气中漂浮的有害物质排出去。


开窗的最佳时间段


早上太阳升起后、中午温度最高的时候、下午三点左右,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的时候,我们可适当地开窗通风。

每天开窗三次,每次大于15分钟的开窗时间,是健康通风的标准。

而在雾霾天、刮风下雨时,或者小区有聚集性发病的案例等特殊情况,则要减少开窗次数。


往期推荐






  我为群众办实事 | 零容忍!我市重拳出击严打医疗欺诈,规整医疗行为


  我为群众办实事 | 20多个小区惊现这款“神器”!和恼人“小妖精”说拜拜!


  9月开学季,请重点防范4种病!

End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 我是大医生官微、科普中国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