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还剩多少魔法?
《1/2的魔法》上映前两天,《纽约时报》发了一篇影评,核心意思很简单,“电影还是有一些零星亮点的,但要是按照皮克斯的标准,它可就不合格了。”
如果以烂番茄88%的新鲜度来论,《1/2的魔法》算是一部多数人都喜欢的合家欢电影,但它是皮克斯出品,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皮克斯的动画通常意味着佳作甚至神作,《1/2的魔法》却是如此平庸,在熟悉的视觉效果和故事主题下,它几乎没有任何惊喜的创意可言,以往能同时满足孩童和成年人情感需求的情感效果也大打折扣。
凑凑活活的巧合设计,耍宝打闹的人物特征,直接又猛烈的煽情手法……都让这部由皮克斯制作的动画电影看上去有点陌生。
皮克斯彻底失去创造力了吗?当影评界和观众抛出这个问题时,有一个插曲必然会被考虑进去。2018年曾任迪士尼和皮克斯首席创意官的约翰·拉塞特选择主动辞职,事件的起因是《好莱坞报道者》与《华盛顿邮报》相继报道他与员工有“不恰当”的身体接触行为。
虽然没有任何指控得到证实,但拉塞特还是在针对员工的备忘录中,为他的“不恰当”行为作出道歉,并由此暂时离开了迪士尼,直至完全离职。考虑到《1/2的魔法》是第一部几乎完全没有约翰·拉塞特痕迹的皮克斯作品,他的离开对这个作品乃至整个皮克斯似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皮克斯已经失去创造力了吗?”“二分之一的魔法是不是就是在说皮克斯自己?”每个人都在针对电影提出质疑,但事实上并不只是这一部《1/2的魔法》,这段被《纽约时报》形容为“毫无意外的旅程”的改变也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失去魔法的种子其实早就已经埋下,突然爆发的情绪或许只是因为10年过去了,我们还没办法欣然接受小跳灯逐渐暗淡的光影。
乔布斯并不是拉塞特第一个尝试说服的对象。1979年22岁的他从华特·迪士尼创办的加州艺术学院毕业,随即进入迪士尼成为了一名动画师,实现了他16岁起就确立的梦想。
“这是理想中的工作,可就是少了一些东西”,拉塞特在1998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一直认为迪士尼的动画在《101斑点狗》后就开始趋于平稳……那之后的动画电影虽然也有精彩的瞬间和人物,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一样的”。
也是从那时起,拉塞特开始琢磨如何让动画电影产生新意,并说服迪士尼接受电脑动画的制作方式。他曾拿着手绘动画和计算机背景结合的测试样片找到迪士尼,“我说,‘你们可以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进步和其中的美感’,但他们只对计算机如何让动画制作变得更快和更便宜感兴趣”。此后,由于不看好电脑动画的发展前景,迪士尼在1983年把拉塞特开除了。
那次《小锡兵》的播放现场,是拉塞特和乔布斯的首次碰面。被乔布斯收购两年之后,皮克斯也没能实现盈利,拉塞特需要找到一个理由,让乔布斯对皮克斯的动画业务继续保持信心。
《小锡兵》的创作的确是令人惊喜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小金人就是最好的佐证。在拉塞特的回忆中,乔布斯看完《小锡兵》后给出的唯一建议就是,“做到极致”。
从那一天起这句话就一直伴随着皮克斯,拉塞特在乔布斯去世后发表的声明中曾经说到,“史蒂夫为我们创造了机会,并相信我们疯狂的电脑动画电影梦想,他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做到极致’,他是皮克斯能走到今天的原因,他的毅力、诚实和对生活的爱是使我们成为了更好的人。他永远是皮克斯 DNA 的一部分。”
《小锡兵》后乔布斯依然在为皮克斯投资。虽然皮克斯商业广告的订单不断,但和乔布斯预想的盈利要求显然还有很大差别,当亏损持续到1991年,乔布斯终于下决心收回了员工股权并解雇了一批皮克斯的员工,只留下了部分还在盈利的业务。
电脑动画制作显然是这些业务之外,因此皮克斯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新的可能性来支撑梦想。而也就是在1991年,凭借《小美人鱼》和其他动画短片制作过程中与皮克斯技术团队积累下的合作基础,迪士尼决定向其投资2700万美元来制作3部电脑动画长片,第一部就是一个当时没有人碰过的题材,皮克斯将它命名为《玩具总动员》。
二十五年后我们再回看这部作品,它的上映就好像是一台引擎,电脑制作的3D动画商业时代由它启动。《玩具总动员》后,华纳、索尼、福斯和卢卡斯影业都开始尝试电脑动画制作,拉开了一个更立体、视觉上更真实的动画时代。《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鲨鱼黑帮》和《马达加斯加》等动画长片相继诞生,且每一部都是经典。
迪士尼对《玩具总动员》的投资绝对雪中送炭,皮克斯就在破产边缘,他们急需一个动画长片的制作机会来证明自己,因此它接受了迪士尼开出的“不平等条约”:迪士尼对《玩具总动员》的故事和情节有完全的支配权,甚至可以决定其续集是否还要交给皮克斯制作,而作为发行方它只需要向皮克斯支付总票房的12.5%。
1997年迪士尼又和皮克斯签下了5部动画长片的合约,皮克斯也很快就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期。凭借它因保护创作者而被外人称道的企业文化,皮克斯拥有了稳定的动画制作团队,并出现了一个叫“Braintrust”的五人非正式组合。
除了拉塞特,还包括彼特·道格特(代表作品《怪兽电力公司》和《飞屋环游记》)、安德鲁·斯坦顿(代表作品《海底总动员》和《头脑特工队》)、布拉德·伯德(代表作品《超人总动员》和《料理鼠王》)和李·昂克里奇(代表作品《玩具总动员3》和《寻梦环游记》)。
相较同一时期的皮克斯,迪士尼公主和王子的童话不只是受到了挑战那么简单,考虑到这一时期美国3D动画佳作层出不穷,迪士尼自身的动画创作几乎激不起什么浪花,更遑论深入人心。新世纪前后的几年,有关动画长片的讨论几乎都集中在了皮克身上。皮克斯对于迪士尼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尤其是迪士尼乐园也在等待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来充实自己。
因此那个由皮克斯负责创作和制作,迪士尼负责营销发行的模式,就显得对皮克斯很不公平,尤其是迪士尼在此基础上还要拥有对作品故事、续集和人物角色等的控制权。双方就此问题摩擦不断,在《超人总动员》的制作过程中,皮克斯就要求提高利润分成并收回作品的相关衍生品控制权。
直到2004年,两方的谈判无疾而终,在皮克斯制作迪士尼发行了6部动画长片之后,乔布斯宣布,皮克斯将暂时不会再在迪士尼发行电影,并且开始寻找其他发行公司。
但迪士尼真的离不开皮克斯。2005年迪士尼独立制作完成了3D动画《四眼天鸡》。靠着这只戴眼镜的小鸡努力卖萌,电影最终收获了超过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这也已经是迪士尼独立制作动画长片5年内最好的票房成绩,但在一众动画长片的比较之中,这个成绩真的算不上亮眼。
至于剧情低龄化是对这部电影最普遍的评价,美国影评人詹姆斯·贝拉迪内利发评论称,“尽管这部电影是3D的,但依然能体现出迪士尼传统动画中始终存在的问题,糟糕的配音和故事情节,迪士尼难以出现必看的作品了。”
而伴随着2004年出现的“拯救迪士尼”事件,在鲍勃·伊格取代迈克尔·艾斯纳成为迪士尼新任 CEO 后,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合作似乎又出现了新的转机。
伊格曾在2015年《财富》杂志的采访中表示,因自己和乔布斯私交甚好,在他正式出任迪士尼 CEO 前,他曾给乔布斯打电话说,“我知道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关系现在是多么僵,我知道你以为迪士尼还会毫无新意,但我会向你证明事实不是这样。”
没过多久迪士尼就以74亿美元的天价完成了对皮克斯的收购。不难想象2006年拉塞特是以怎样的姿态回归迪士尼的,尤其是伊格宣布要把迪士尼动画重新纳为核心业务。皮克斯被收购之后,拉塞特兼任了皮克斯和迪士尼的首席创意官,大家都期待着他将如何把当时的迪士尼拉出泥潭。
作为收购的条件之一,皮克斯仍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被保留下来,这意味着其工作人员、办公地点甚至是企业文化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拉塞特和其他高层还决定要将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动画,从制作过程到人员都严格区分开,以保证“每个工作室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此外,拉塞特对迪士尼动画此前的“制片人驱动”模式也做了深度改革,开始逐渐提高导演和编剧这样的创作者在工作室中的地位。
在迪士尼动画静待改革效果期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作品填补了迪士尼的空窗。从2006年到2010年,皮克斯为迪士尼带来了《汽车总动员》、《料理鼠王》、《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和《玩具总动员2》五部动画长片。
除了《汽车总动员》,其余四部作品连续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皮克斯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动画在固有电影语境中的叙事价值和地位,而且成年人的动画市场看起来也是足够大的。这是2010年的皮克斯,它似乎是无可撼动。
改革后的迪士尼确实经历了一个阵痛期,但即使是在阵痛中创作,迪士尼的表现也比以往要更好。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重组后接连推出了《闪电狗》和《公主与青蛙》两部动画电影,虽然票房表现并不突出,但两部作品双双提名奥斯卡足够说明它的进步。
与此同时,《长发公主》和《冰雪奇缘》虽然在制作上出现了风波,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却显得非常耐心,将制作周期加长,专注解决当时出现的问题。
很快迪士尼动画迎来了复兴期。2010年起,迪士尼动画陆续制作出了《长发公主》、《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和《超能陆战队》,直到2016年《疯狂动物城》的出现,神作制造机的光环开始从皮克斯转向迪士尼。
也就是从迪士尼动画的复兴开始,皮克斯的脚步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大西洋月刊》曾经发文指出,《玩具总动员3》之后,皮克斯的魔力正在消失。在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前就有不少人表达过类似的担心,在实际的动画制作过程里也并非无迹可寻。
在迪士尼收购皮克斯的第二年,迪士尼乐园就同步启动了将皮克斯动画元素加入乐园中的行动,2007年底迪士尼宣布将斥资11亿美元重修加州的乐园,并专设区域用作汽车总动员主题,上海和东京的迪士尼乐园也计划增设玩具总动员和海底总动员的部分。
有了这样的扩张计划后,就不可能忽略迪士尼在皮克斯发展过程的影响。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后,其动画的制作周期明显提速,此前每一到两年一部动画的发行节奏,变成一年一部再到两年三部,甚至偶尔出现一年两部。这当然与皮克斯工作室扩张后人才的数量增加有关,但从电影的质量倒推,皮克斯的脚步看上去也有些乱了。
《勇敢传说》里的梅琳达乍看起来有心意,实际也是缺乏巧思的固定成长模式;《怪兽大学》的主题和《怪兽电力公司》大相径庭,孩童角色和视角的缺乏让这个作品看上去更接近于常规的美国校园故事,何况其角色在续集的设定下只会显得更加没有创意;至于《恐龙当家》,这几乎是皮克斯开始做动画到现在,最容易被忽略的作品。
回顾皮克斯在这10年间制作的动画长片,票房表现或许还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但其在叙事方面的泄劲,却让不少人都能从中轻易嗅出陌生的味道。很多人最为明显的感受是,“皮克斯怎么越来迪士尼?而迪士尼怎么越来越皮克斯了?”
好在这期间还有像《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这样的佳作,我们似乎还不能轻易断言皮克斯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类似《恐龙当家》的发挥失常或许还可以解释为皮克斯在培养新人导演方面的不顺,但看到《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的主创均是“Braintrust”五人组的成果时,真不知道是该舒一口气还是该揪心。
因为这会很容易让人抛出一个疑问,那些使皮克斯之所以是皮克斯的部分,到底有多少已经变成技术成果而渗透进无数动画和电影场景的制作里,而还有多少,是被长久的留在了那一代天才手里。
约翰·拉塞特离开后,《寻梦环游记》的导演李·昂克里奇也离开了。皮克斯的下一部新作《Soul》原本将在暑期档亮相,当看到导演是来自“Braintrust”的彼特·道格特后,这部动画似乎又成为了人们可以寄托希望的,只属于皮克斯的作品。
故事讲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时,像是在说迪士尼和皮克斯玩跷跷板的历程,现在迪士尼似乎又占据了上风。但伴随着约翰·拉塞特的离开和“Braintrust”的逐渐解体,1/2的魔法看上去就像是他们对自身命运的一次隐喻。
只希望好故事的背景不再是一个创造力要被资本裹挟和推着走的时代,皮克斯还是能捕捉到所有人情感深处那些被恐惧和遗憾敲破的洞,再用精妙的故事,耐心地修补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