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干家周国允丨豫见京津冀①

段伟朵 赖苏婷 大河财立方
2024-09-16


编者按

从单向承接到互利共赢,从产业合作到全方位牵手。


近年来,河南坚定不移推进开放战略,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一体化同频共振,京豫合作层级在互惠共赢中不断跃升。


11月27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豫见京津冀”系列报道,聚焦京豫两地在经济交融、产业互动等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展现区域合作样板的新格局、新篇章。



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赖苏婷 北京报道
李博 摄影摄像

他从河南农村走出来,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北漂”。

他带领团队投身建筑行业,从亚运村到鸟巢,从中华世纪坛到国家大剧院,一砖一瓦间,是最普通的务工人员,也是最美的首都建设者。

他商海沉浮30年,在“踏实做人 认真做事”的信条中,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对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河南华都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允进行了专访。敢干、能干、实干,成为采访期间周国允口中的高频词;呼吁更多河南在京企业家投身家乡河南建设,成为他当前的心头大事。


【敢想】
“不管干啥都想比别人干得好点!”

河南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

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州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锻炼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改革开放春雷响起,中原大地全面复苏。能工巧匠走出太行山,奔赴全国建筑市场,被誉为“十万大军出太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4年,滑县高平镇周谭村的农村青年周国允高考落榜。“一定要走出去看看”的豪迈在他青春的胸膛里激荡,他决定加入前往北京的建筑务工大军。然而,由于身材瘦弱,第一次面试他被“筛”掉了。

父亲看他决心已定,便领着他又去,帮他找到了一位师父带着。有了父亲“作保”,负责人收下了周国允,他的一生从此改写。

花10块2毛钱,买一张前往北京的火车票,一路颠簸、一宿无眠。走出北京站的那一刻,19岁的周国允被眼前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震撼了。“那种震撼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快40年过去了,各种繁华也算看过了,但回想起来,当时的第一感觉还是历历在目。”


他第一个参与建设的项目,是位于东三环的长城饭店。当时的他给自己定了4个埋藏在心底、跟谁都没敢说的目标——当万元户、给家里盖5间大瓦房、娶媳妇、买个摩托车。

“我当时就是心中有梦想,比周围的人都敢想,不管干啥都想比别人干得好点!”周国允笑着说。

正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靠着读过书带来的思想开阔,靠着一股农村娃的拼劲儿,几个月后过年回家时,周国允已经揣起了工程队最高的工资,行李包里装着一套“斗胆”给自己买的西装,颇有几分荣归故里的味道。

示范效应是显著的。村里其他同年龄段的青年人纷纷找上门来,希望周国允能带上他们一起外出务工。

【敢干】
从亚运村到鸟巢,首都建设中有他们的汗水


一人、十人、百人……短短几年,周国允带的团队越来越壮大。

除了比别人更吃苦、更卖力,周国允还非常注重团队思想教育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工友们注意宿舍卫生,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被子每天必须叠起。有同行不理解他的做法,干好活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啥?形式主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干的是建筑行业,来不得一丝马虎,细节决定成败。”周国允说,靠着这些严谨和努力,他带领的务工队伍在业内建立了良好口碑。

不过,如果不是参加青年突击队,周国允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包工头,而未必如现在这般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1954年,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由18名团员青年在北京发起成立,恰是建筑行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周国允带着工友们参与了亚运村建设,响应号召在工地上自发成立了青年突击队。

随后,亚运村完成了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段经历也彻底改变了周国允最初的“4个人生目标”。

“我们只是普通的建筑工人,但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务工者,用双手建立起首都北京的高楼大厦、重点工程。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仅是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更是在建设首都北京。”周国允说,建楼育人,建筑工人也能出人才。

参与亚运村建设后,周国允带领的建筑队在业内打响名头,并于1993年创立了自己的工程队。随后,他带领着家乡青年先后参与建设过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二号、三号航站楼、奥运村、鸟巢、大兴国际机场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施工面积900多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周国允青年突击队”多次出色完成首都建设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鸟巢”工程中,他带领工友们攻坚克难,在建设中创造了“鸟巢速度”。

2008年,作为参与“鸟巢”建设的外来务工者代表,周国允当选为奥运火炬手。在此之前,他已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

“我后来专门带着孩子重游长安街,沿线的国家大剧院、远洋大厦等多个建筑,我们都有参与建设。孩子们为我们自豪,也更加理解父辈的不易。”周国允说,缓缓行走中,一砖一瓦的辛苦历历在目,无声讲述着一名普通的河南青年在北京的奋斗史。

【敢拼】
商海沉浮30年,他信奉“踏实做事情”

河南省人社厅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3179万人,其中省外输出1274万人、占40%。

这1000多万省外务工人员中,约140万在北京。在周国允看来,这140万在京务工的河南人中,藏龙卧虎。他们忙碌在各行各业,用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未来。10年、20年、30年……时光变迁,北京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个体故事,无形中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么多年在北京发展,也不全是一帆风顺。”周国允说,30年来,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涉及建筑、劳务、装饰、物业、投资、健康等多个领域,拥有职工8600人。发展中免不了起起落落,周国允也有过坚持不住的时候,但他最终给自己定下信条:“把心静下来,踏实做事情”,与团队共勉。“不浮躁、不气馁,一步一个脚印。”

此外,周国允坚持无论企业遇到什么坎儿,不为难员工、尽量不拖欠员工工资。“很多员工已经跟随我30多年,还有很多一家两口都在企业工作。对他们来说不是生意,是生计。”

“放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保守’是对的。”周国允说,近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公司业务也受到一些影响,但市场最终会选择与专业团队打交道,和靠谱的人合作。“我们在京深耕多年,有较好的信誉基础。企业也在与时俱进,积极谋求转型升级。”

“能够从普通的打工仔成长为企业家,跟我多读了两年书密不可分,我希望更多的农村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周国允说,多年前,他出资修建了家乡的小学,给乡亲们打了深水井,做了他认为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外,周国允还当选了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0年履职期间,他不断为农民工群体鼓与呼,为河南发展建言献策。“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敢为】
打造“豫商之家”,呼吁更多企业家投身家乡建设大潮

2007年4月15日,北京河南企业商会成立。

2021年12月8日,周国允当选第四届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至今商会会员企业已达5000余家,会员企业总资产规模达3700多亿元。

“商会成立以来,直接、间接招引在京企业去河南家乡投资项目总额超千亿元。我本人和执行会长陈永杰还担任着河南省政府驻京招商大使职务。”周国允介绍,近年来,商会配合河南省政府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以商招商,发挥商会的资源平台优势,积极联系在京异地省级商会,汇聚了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协助河南省驻京办邀商参加多届中西部合作贸易洽谈会、河南省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商务活动。为加强京豫两地沟通交流,周国允也屡屡带队回到家乡,深入洛阳、商丘、鹤壁等地考察对接。

“我们成立了‘豫商之家’,目的是打造河南人在北京真正的家;几个会长带头出资成立了投资公司,为家乡名优特产搭建走出去的平台,同时解决商会自身的‘造血功能’。”周国允说,下一步,商会将继续秉承“弘扬商业道德,传承豫商文明,繁荣首都经济、服务中原崛起”的立会宗旨,积极开展系列活动,赋能会员企业,真正做到抱团取暖,助力大家做优做强,进而有能力、有实力投资家乡、建设家乡。“希望凝聚更多有情怀、有使命感的企业家投身于家乡建设大潮中来,为助力家乡河南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还是原来的我。”采访进入尾声,周国允说,他的老父亲今年已95岁高龄,但每次回老家还要牵着他的手反复叮嘱,要感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像当年为了能来北京,父亲牵着他的手去再次求助负责人,再次毛遂自荐。

【对话】

大河财立方记者:时代在变化,在您看来,农民工的定义是否也发生着变化?


周国允:我一直想找新的称呼来替代农民工这个词,但没有找到特别适合的。如今,建筑行业农民工的主体人群年龄是60后、70后,也有部分80后,再年轻一点的可能就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了。过去几十年是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用工需求的激增给予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但现在,面临行业转型,用工需求下降,他们的工作稳定性依然不够。我认为,还是要从法律、从制度上,打造长效机制,从源头给他们提供更多劳动权益的保障。

大河财立方记者:回顾在京创业之路,您有哪些心得?想给同样在北京发展的年轻人哪些建议?


周国允:我认为,首都能锻炼人,各方面要求更高。年轻人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持之以恒,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做专、做优、做强,做企业千万不能“摊大饼式”发展,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年轻朋友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先沉淀下来,不急不燥,脚踏实地干出业绩。

大河财立方记者:您如何看待家乡河南的发展机遇?


周国允:老家河南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着力培育发展现代食品、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我认为,投资河南商机无限。目前,商会收到了河南多个地市的邀请,我们正在筹划组团回河南“点对点”考察投资,北京豫商期待在下一轮发展大潮中,共享家乡河南的发展机遇。

大河财立方记者:您如何看待豫商精神?


周国允:很多豫商都是从农村走出来,以诚信为本,靠勤劳致富,从草根成长。我们普普通通但不畏艰险,都有着回报家乡、反哺家乡的强烈愿望,都有厚重的家乡情结、家国情怀。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不管离开家乡多久,我们是中原儿女,与老家河南的情隔不断、根斩不断。相信家乡河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责编:张战强丨审校:张翼鹏丨审核:徐姣

监审:万军伟丨监制:王鲁峰


推荐阅读1河南先进航空仿真技术产业研究院揭牌
2重要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郑揭牌!财立方数科“入群”
3河南“A拆A”“港拆A”热潮持续,分拆上市因何热起来?丨极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河财立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