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编辑我可耻,我为祖国浪费纸,因为我就是个卖纸的 | 码字民工

码字民工 骚客文艺 2018-12-21


本       文       约       42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1


《新周刊》好像对我们有点不满,嗯?

这个叫李静睿的作家发微博,说我们糟蹋名著,嗯?

我们老板喝了一口水,大刀阔斧地嚼了嚼滋溜到嘴里的枸杞,继续给小编们开整风专题会:

沈从文的书起名,《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俄国文学大师蒲宁,出本书叫《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胡适写的;

《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作者沈从文(咋又是他?)。

张恨水的《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郁达夫的《倾城春色,终只是繁华过往》,汪曾祺的《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梁实秋的《陌上谁人依旧,固守六年》,周作人的《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

老板拍了拍桌子,提高嗓门:《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鲁迅!鲁迅!

老板放下手机,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呐,说过多少次,你们还年轻,要多学习,提高职业素养,看看人家这书名起的……啧啧,要学习啊!



2


我早就离开这家出版公司了,跟这种老板,丢不起人,太LOW。他基本不关心稿子内容,每天只做两件事,一是绞尽脑汁起书名、写腰封广告语,二是琢磨最近什么书卖得好,灵感来了就吩咐“跟一本”。

你以为前面说的书名很搞笑?

2014年林徽因诞辰110周年,我在2012年就被委以重任:专干林徽因。

稿子齐了,起书名,特别顺,老板一下子就通过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卖得不错,老板命令“跟一本”。

别家的书卖得好,我们跟,自己家的卖得好,也跟?

其他行业出不了的怪事儿,神奇的图书行业就能出现,真就是自己山寨自己。排版换一换,书名改了,《是爱,是暖,是希望》。

卖得也不错。我提议把这本书拆成两本,加彩图,精装小开本,书名改为《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老板满意地看着我,“上路了,进步很大,从特别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2014年年中,货铺得差不多了,等年底结账,林徽因这110岁生日也就过完了。但老板依然下令,“再跟一本”。

我可能真是比较差,老板讳莫如深地指点我,“2015年,林徽因去世60周年,还能吃她一年。”

林徽因,1904年出生,1955年去世,还别不信,当年有学校的考题就是这个。

内容打乱顺序,排版升级……书名呐?多了去了,随便在林徽因诗歌散文里摘。

终于,在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林徽因臭大街了,我们的货发不出去了。老板一点也不急,依然吩咐:“跟一本”。

咋跟啊?

“你又从比较差退步到特别差了。”老板点拨道:“不能再做林徽因了,做陆小曼和徐志摩,把林徽因的库存搭进去,他们仨捆一块儿卖。”

庆幸吧,刘嘉亮的歌是十年前火的,否则,以我老板的调性,这套书就会起名为《你到底爱谁》。

某电商网站,搜索“林徽因”,出现100页、7300+个搜索结果;搜索“你是人间四月天”,出现96页、5700+搜索结果


3


那几年,我所在的编辑一部特别羡慕编辑二部,他们可以签作者,做新书;可跟他们一聊,编辑二部又特别羡慕我们,因为我们做公版书。

公版书嘛,说白了就是作者去世50年以上,作品著作权中的一部分权力不受版权期保护了,不用签出版合同,不用付稿费。

这可就有账算了。

好比说,一本书定价10块钱,成本一般要3块。总有人说我们图书行业是暴利,哪里有什么利,成本3折,发货45折,10块钱的书才挣1.5块,毛利30%。

餐饮业毛利55%,我们做书的不如烤串的。

这还不算退货。这行退货率10%,一本书挣1.5,退货一本,3块钱的成本就白扔了,等于两本书白卖了。按10%的退货算,10本书只有7本挣钱,连30%的毛利都要打七折,跟农林牧渔服务业差不多了。

可你啥时候听说烤串有退货的?

网上有不明白的人,都以为我们小编把钱赚了,拍拍良心讲我们冤啊,网上买书打6折,网站电商难道是赔本卖的?还不是压我们的出货折扣?一路往下压,从50折压到48折,还要往下压,你敢不降?人家转身就走,找别人拿货,反正林徽因有得是。

这行业账期越来越长,前年的货今年能把钱要回来就不错了,你敢压货,有现金流吗?

我们老板做事儿也敞亮,我让一毛再去一毛,再降到45折,赶快把货发出去,说死不能压在仓库里。

掌柜的,瞧本儿,看利,再让就——赔了。

老板一撇嘴:林徽因要稿费?鲁迅要稿费?你把曹雪芹给我找来,我立马给他稿费。

公版书,就这点好。

市场压我们的出货价,我们就压成本。3块钱的本儿,纸价涨飞了,印刷飞涨了,我们能欺负的也就是作者了,一般来说稿费是一本书定价的10%,妥妥的一个折扣。

说白了,公版书赚的就是这块钱。

我们行话里说,这不是卖书,而是卖纸——什么内容,什么文化附加值,都是扯淡,能把纸钱印刷钱收回来就行,它比废纸贵点,就因为它印上字儿了。

《沈从文作品精选(三册)》,即收录奇葩书名《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的这套书,定价147.60元,网络最低售价4.3折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作品集(9册)》,即收录沈从文《一纸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这套书,定价258元,网络最低售价2.7折

 4


印啥字儿值钱?

内文不值钱,公版书内容都一样,能不能卖出去,就靠封面印的字儿。

卖的就是脸,和今天烂片卖小鲜肉是一个逻辑。

这张脸我最烦的就是腰封,俗称妖封。真妖,我憋一天也写不出来那几行字。反正怎么写老板都不满意,索性这活儿都归老板自己干了。

他比我敢下手。

编辑二部有本书,他写了一堆名人推荐,比尔·盖茨,奥巴马都出来了,觉得还不够分量,随手又添上贝多芬和伽利略——都得写外国人,写中国人怕打官司,至于外国人,活的死的不吝。

拿去给美编排版,稍显不够,留着一处空白很难看。四个字的人名刚刚好,老板盘算了一下,郑重地加上了一个当时最火的名人:哈利·波特。

更让我冒冷汗的是,在哈利·波特泣血推荐下面,还有一行傻大粗的、很有计划生育气势的字: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

罪过罪过,僭越了。

封面这张脸,腰封随便扯,但书名就得讲究点了。

都是公版书,不能都叫《林徽因文集》《张爱玲作品集》《梁实秋精选集》吧?除了四大名著我们不敢乱改名(改名你敢买吗?),其他书不改名的话扔在书店里就找不着了,卖给谁去?

为啥腰封必须胡扯、书名必须乱改?

亲爱的读者们,我必须告诉你们的是:20年前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大学生,曾经在新华书店整整泡了一个学期。当时的新华书店购书专员,大多数是初中、中专毕业的小丫头,念到高中的都少见。

每个月给她们几十页的采购单,她们在单子上打√,书名好看的她√,作者有名的她√,《还(fan)珠(zhu)格(ge)格(ge)》里她听说过的打√。

鲁迅有名?尼玛初中生只知道闰土这一课有多操蛋,她早烦透了鲁迅,她能√?更操蛋的是鲁迅有多好她没学会,但知道《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你出版《朝花夕拾》,她看都不看,不×就谢天谢地了。

不√,新华书店就不进货。

我唯一的社会实践收获,就是在交了女朋友的同时(这段读者自行略过),知道了我这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生的命运,掌握在一群不学无术的女朋友手里。

蝇营狗苟,小时候爸妈教我不要去学的东西,我很坦然地躺着学会了。有时候也埋怨我妈,告诉我“蝇营狗苟”这种词干啥,我不知道的话反而皮糙肉厚一些,该走肾的绝不走心。

鲁迅作品书名叫《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这真就不赖了,书名真是走心了,按我老板的风格,肯定走肾:《吴妈,我要和你困觉》。

别以为小编我做的书LOW,我们这个行业做的事儿LOW,谁也不是天生的LOW人,好歹也都是211、985中文系毕业的。当年都吵吵着为往圣继绝学,后来发现吵吵啥呀,上学那会儿流行非主流,你没欢天喜地地凑热闹?

工作了,上班了,装文化人儿了,装得像吗?

时代的印记,高蹈和浅俗,都一笔一笔地在脑门上刻着呢,还真别擦,越擦越不像人。

《思考致富》2003年中信出版社版,广告语:全球销量3000万册(太谦虚了)

《思考致富》2015年中信出版社典藏版,广告语:全球销量超过7000万册

《思考致富》2017年重庆出版社全新修订版,广告语:全球销量突破6000万册(竟然比两年前少了1000万册,难道是退货了吗?)


5


我现在已经不做出版这行了,这多亏了我们老板,他作死了。

2017年,傅雷先生的作品进入公版,他兴致勃勃地做《傅雷家书》。刚印完,出事儿了,好几家出版社都被傅雷的次子傅敏先生告了。

估计被告那几家出版社也是一脸懵逼,傅雷先生1966年去世,50年保护期,2017年他的书不是进入公版了吗?

我们老板出门打听了半天,回来拿着两张报纸,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孩子们呐,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你们还年轻,要多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多读书,多看报。傅家都登报声明了,傅雷去世,可《傅雷家书》是他儿子编的,著作权是他儿子,不算公版呐。

货全砸手里了,这对老板来说还不是致命打击,真正让他难受的,是行业里传言:国家要收紧公版书书号,重复出版的品种,以后再想出新品,难喽。

早该限制了,现在我一提林徽因还犯恶心,两顿肉串根本压不下去。

我就是跟老板边撸着串边提出辞职的。

我们东北人呐,真没有啥事儿是撸串解决不了的。老板看着我撸完了肉,一把铁尖子冲着他从咽喉到眼珠子大面积覆盖打击的肉串钎子,很高兴地让我辞职了,埋单的时候甚至有点死里逃生的感觉。

他还真挺感激我,因为我现在做旧书,代销了他不少库存。

当然不是全卖掉了,很多货我是和做旧书的同行换了,好比说我刚用十本林徽因换了60年代出版的《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那书,现在没地方买去。

我当编辑时,卖新书等于卖废纸,现在倒腾废品旧书,才知道当年我眼中化纸浆的废品,要一百八都有人买。能搜书名进店买书的,绝对不是看林徽因那拨人。

买旧书的人才是读书人,编新书的当废纸卖,卖废纸的比新书挣得多。我就搞不清楚了,谁才是卖纸的?

2017年2月14日和28日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3版,2017年2月21日的《中国出版广电报》第3版发布声明,《傅雷家书》未进入公版

补遗

架不住我穷折腾,换来换去,我的小店里各种古旧文史书也不少了。店里事儿少,我闲着没事注册了一个自媒体号,时不时地抄点旧书上的史料发上去,没费多大功夫,我竟然成了“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比当编辑好混多了,以前是编辑不靠谱,现在是读者不靠谱,你说哪个世道好混?

都好混,不要脸就好混,问题是,你得知道谁更不要脸。

跟要脸的人混,其实挺难的。比如,不少人私信问我自媒体上的史料哪儿来的,还有不少人问我怎么能弄到优质大V,我都会语重心长地回答他们:孩子们呐,你们还年轻,要多学习,别以为会个不要脸的标题就能涨粉挣钱,内容为王啊孩子们。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533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与有趣的灵魂相遇#《soul客文艺:易见》为“骚客文艺”MOOK系列的第二辑,由华文天下图书出版上市。每个人都曾经如此颓丧,每个人却都在奋力一跃。世界并非冷若冰霜,还有温暖在暗暗滋长。如同断了电的夜晚,有人也会点着蜡烛找到你,微光摇曳下,莽莽余生里,你们是那一段的同行者。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当当链接。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