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仲泉 |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及重要意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记载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对成就党的百年辉煌起了定海神针作用,那么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时俱进对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所作的全面深刻总结,则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作者:石仲泉,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关键词:百年奋斗;历史决议;历史使命;十个坚持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2021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党刚欢度百年华诞庆典,又迎来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这样,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就有了三个历史决议。前两个分别是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党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三个历史决议,记载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对成就党的百年辉煌起了定海神针作用,那么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时俱进对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所作的全面深刻总结,则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一、毛泽东主持起草的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与百年辉煌的前两个“伟大飞跃”成就

百年党史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于全民族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它从1944年5月开始起草,至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原则通过,历经11个月。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背景

为什么要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这与延安整风运动有密切关系。

延安整风旨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批判长期危害中国革命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夺取全民族抗战最后胜利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通过3年整风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基本弄清了党的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全党对党的历史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达到了初步统一[1]。第一个历史决议就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理论结晶。

毛泽东对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它是以毛泽东1941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党的历史问题期间完成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以下简称《结论草案》)为基础起草的。《结论草案》讲了16个问题,有近两万字,对那个时期的中央领导路线作了初步结论。第二,1944年5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在《结论草案》基础上,结合两次政治局会议对党的历史路线是非的新认识,重新起草决议稿,决议稿对党的重大问题的把握是毛泽东亲自决定的。整风会议讨论时对有的历史问题讲得比较尖锐,在起草决议稿时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需要权衡利弊。毛泽东说,草案中没有说“左”倾路线造成白区损失100%、苏区损失90%的问题,没有说犯错误者的品质问题,也没有说教条宗派和经验宗派问题。这些不说,至多是缺点;说得过分,却会成为错误[2]。这就使一些敏感问题得到了正确把握。第三,决议是毛泽东最后修改定稿的。此前,决议稿经过任弼时、张闻天、胡乔木等同志根据六届七中全会的讨论意见修改过多次,1945年春,毛泽东又对决议稿修改多次,至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决议稿,毛泽东共修改了7次。


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他先后多次修改,这是其中的一稿。


(二)第一个历史决议历史使命的光辉

对这个决议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指出,“这次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3]。“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4]

决议担当起了这个使命,历史意义主要有四点。

一是在百年党史上,第一次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先河。这为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在百年党史上,第一次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卓越贡献,开创了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领导核心以利于革命事业胜利的先河。这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在百年党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党的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使全党对建党以来的发展历程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开创了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先河。这为我们党形成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是在百年党史上,第一次通过整风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坚持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开创了形成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机制的先河。党内斗争没有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法,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团结的目的。这为党的七大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些开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是空前的伟大创造。

(三)第一个历史决议与党的百年辉煌的前两个“伟大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基础上概括为四个“伟大飞跃”。这四个“伟大飞跃”,应当说是在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光辉照耀下取得的。就第一个历史决议来说,它的历史光辉促进了百年奋斗的前两个“伟大飞跃”。

首先看第一个历史决议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大成就的关系。党在1921年创立之后就投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以后又独立领导异常残酷的土地革命战争。但由于那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因此,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既经历了胜利的喜悦,也经历了失败的磨难。只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成为党中央的实际领导核心之后,革命才转危为安,党才开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毛泽东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总结建党以来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厘清路线是非,统一了全党认识。这样,全党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纪元。

再看第一个历史决议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重大成就的关系。前已指出,第一个历史决议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光辉。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第一个历史决议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异常艰辛的探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时期,党主要实施了这样几个重大战略决策:一是进行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龙头的三大运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立稳了根基。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迹,而且使建设社会主义有了铜墙铁壁般的国家安全保障。二是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以后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开展五年计划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调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取得一些科技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国,为社会主义制度夯实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四是不断纠正20世纪50年代后期“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一定进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指出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5]。

二、邓小平主持起草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与百年辉煌的后两个“伟大飞跃”成就

百年党史的第二个历史决议,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它的起草工作在1979年10月下旬开始,历经20个月反复修改,到1981年6月底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

(一)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后,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问题,成为党内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被严重歪曲了,需要拨乱反正[6]。否则,很难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团结一致向前看,同心同德搞“四化”建设。

如同毛泽东对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样,邓小平对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也起了决定性作用。因为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在中央最高领导层,自始至终由邓小平主持,重大论断由他最后决定。在20个月的起草过程中,他有10多次讲话和指示,实际上对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起着“总设计师”作用。具体地说,决议的指导思想是他提出的;决议的框架结构是他设计的;决议涉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评价是他认定的;决议对诸如不要再讲路线错误和路线斗争,对过去犯错误的责任中央领导集体要多承担一些等重大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把握,是由他决断的。他特别强调决议写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对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作用要写好,对那些错误的意见要硬着头皮坚决顶住。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7]。他始终坚持从政治高度和大局意识来看待党的历史问题,特别是一直强调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上述鲜明、坚定的政治决断和把握是完全正确的[8]。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历史使命的光辉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就是邓小平反复强调并始终坚持的起草决议的指导思想。他明确提出了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把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当前及今后工作的指导作用写清楚。第二,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9]

1981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资料照片


第二个历史决议肩负起了这个历史使命。回望历史,它在百年党史上有五大突出贡献。

第一,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作了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决议首先对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精准到位的概述,这一部分与第一个历史决议一起,奠定了撰写党领导革命28年历史的基准。决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行评述。它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总体上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并对各方面的成就作了概括;同时直面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经历的曲折和挫折,要求认真汲取教训。它既对这段历史作了总体评价,也对几个阶段的历史和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有具体臧否,成为后来编纂新中国成立后党史的根本准绳。

第二,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鲜明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且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深刻分析,强调我们党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它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不会没有错误,“任何人都不能用党曾犯过错误作为削弱、摆脱甚至破坏党的领导的理由”,否则,“只会犯更大的错误,并且招致严重的灾难”[10]。

第三,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完整体系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理论价值和行动价值。

第四,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作了深入分析,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并对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本点作了重要概括,实质上初步地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后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思想的愈益明晰和完善奠定了初始基础[11]。

第五,对党的历史问题坚持人民大众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取分析态度的辩证逻辑方法,通过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辨析揭示历史的本质,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决议对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作了四个重要区别:一是将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区别开来;二是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林彪、“四人帮”的罪恶活动区别开来;三是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同作为时间概念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别开来;四是将摒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有特定含义的口号,同还要继续进行各方面的斗争和发扬革命精神区别开来。这使长期受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想影响而困扰人们的历史难题迎刃而解,对于正确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文化大革命”这段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12]。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上述五大贡献,不仅使党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是非统一了认识,而且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它的制定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任务,迄今仍然是我们党正确把握历史、指导当前工作的指针。

(三)第二个历史决议与党的百年辉煌的后两个“伟大飞跃”

首先看第二个历史决议与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飞跃的关系。这个决议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制定的,既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也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坚持这个决议的根本精神,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不断丰富、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识,在实践中大胆试验,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百年辉煌的第三个伟大飞跃。没有这个决议,就不可能获得这个成就。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前,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13],“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14]。这是对决议根据我国历史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提出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论升华。在这个思想指引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推行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破天荒地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反对腐败,并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小康社会,擘画国兴民富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而,以邓小平理论新形态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提出在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施跨世纪战略,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从而,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奋斗,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4万亿元,人均接近3.8万元,国兴民富达到一个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结这个历史阶段的成就时指出: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5]。

再看第二个历史决议与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就其历史内涵而言,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时期一脉相承。要说明的是,党的百年奋斗四个历史阶段的分期,与三个决议的观照不是对应关系。第三个历史决议刚刚制定,尽管它以很大的篇幅对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重大成就作了全面系统的深刻总结,但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党的决议的关系来讲,还是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光辉照耀着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到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前这一时期。明白了这个关系,就应当理直气壮地说,在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光辉照耀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全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更加显著的变化。

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作了深刻概括。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决议分领域地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9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这一系列原创性的思想和标志性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它向世界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习近平主持起草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与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个历史决议是个伟大历史文献。它令人信服地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高度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历史担当精神,既创造了历史决议的新形态,又对党的历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是在党的两个百年目标作历史交接的唯一里程碑时刻绽放的艳丽奇葩。

(一)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别开生面的新创造

第三个历史决议内容丰富厚重,也别开生面。为什么说这个决议是别开生面呢?

第一,它突破了对历史决议认知的传统观念,没有像前两个决议那样去专门评价历史事件和臧否历史人物。这说明它的政治站位高远,格局宏阔。人们热议的这个那个历史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出现过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16]。这就是主流、主体和本质。决议把握住这一点,比我们一般人的眼界和心胸开阔多了。

第二,它对百年党史按四个历史时期的叙述,成为一部“极简史”的教科书。它用主要篇幅来总结新时代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微党史”。就此而言,这个决议是党中央面向当前、观照未来的鲜明体现。它更有利于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

第三,在表述方式上,它不像第二个历史决议那样采取条文式,而比较接近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论文式。说比较接近,是因为它的布局也是七个部分,但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论辩味道比较浓,而第三个历史决议没这个问题。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采用论辩式,是因为那时的广大党员干部不知道王明“左”倾路线是怎么回事,只有通过与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和主张作比较才能将问题说得清楚透彻,起到教育和觉醒作用。第二个历史决议改用条文式,对于决断历史问题更能凸显出鲜明的立场、恢弘的气势和强大的感染力。这第三个历史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制定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故采用了与第二个历史决议完全不同,而与第一个历史决议比较接近的新形式。

基于上述三点,所以认为这个决议别具一格,是个新创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若干新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定这个决议的决定性作用

同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有3万多字,同样是亮点甚多,新论迭出。现将这个决议内容择其要端和大者,讲四大新论。

第一,强化了党的核心和指导思想“两个确立”论。我们知道,5年前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已明确了习近平同志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两者写入党章。第三个历史决议根据进入新时代9年来的历史发展,更加充分地阐明了这“两个确立”的实践依据、时代期盼和民心所向。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7]这是决议的首要新论。这段论述将“两个确立”论的意义讲清楚了,勿需赘言。

第二,党的指导思想“三次飞跃”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这在24年前党的十五大上已经明确了。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第三次飞跃。我也写过文章讲了自己的看法。这次决议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认为也就是党的百年奋斗在指导思想上的第三次飞跃。决议还对党的指导思想三次飞跃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新的概括和表述。

决议首先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8]。

决议对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作了新的归纳和表述。它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科学发展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个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9]。这就是说,以邓小平理论为本源理论,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的飞跃。这是对十五大讲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扩容。

决议重点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0]这个“新的飞跃”,我认为就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

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飞跃”论,是这次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

第三,党百年奋斗成就的“四个伟大飞跃”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百年奋斗成就,首先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作了精要概括。这次决议的概括是在“七一”重要讲话基础上的提升,它的新意有三点。

一是明确了百年奋斗每个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将过去习惯上比较多地从客观进程维度的表述升华为主观自觉意识。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21]。决议对每个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强调,旨在彰显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二是揭示了百年奋斗每个时期的鲜明特征,更有利于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向世界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2]。

决议总结的百年党史四个时期实现“伟大飞跃”的特点,既抓住了每个历史阶段的“命脉”,又深化了对百年党史发展规律的内在性体悟。这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认识的又一升华。

三是丰富了百年奋斗每个时期重大成就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概括,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于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力。比如,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指出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3]。这“四个彻底结束”,同时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这个概括比过去的表述更铿锵和鲜明。决议概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24]。这五大意义的概括比过去的阐释更加全面、完整和精准,具有创新性。

第四,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十个坚持”论。这是决议又一个有分量的新概括,也是决议的又一个耀眼的新亮点。对这“十个坚持”怎样认识呢?

一是“十个坚持”集党过去历史经验总结之大成,具有丰厚继承性。百年党史,影响力最大的历史经验总结主要有:(1)1939年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经验三大法宝的总结。(2)1945年第一个历史决议对党的正确路线通过毛泽东的主张和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四个方面相比较进行的总结。(3)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结。(4)1981年第二个历史决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总结。(5)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近30年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十大结合”的总结。(6)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所作的总结。(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特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这次决议中“十个坚持”的总结,不仅参照了过去的所有总结,而且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观照未来历史发展所作的全方位总结。它是对以往所有历史经验总结的丰富和升华,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新认识。

二是“十个坚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守正创新性。“十个坚持”中有的“坚持”,在过去的总结中也讲,但不是放在同一个层面上。比如,第二个“坚持人民至上”,一般是作为群众路线放在党的领导或党的建设中的,不是与其他“坚持”并列的。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5]的创新思想后,显然不能将“坚持人民至上”继续放在群众路线这个层面来作总结。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理论认知的飞跃,原来那个层面已包容不了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将它提到现在这个层面。这次总结又作了进一步阐述。这就是一个重大创新。再如,“坚持自我革命”,过去是放在党的建设中讲的,这次直接以“坚持自我革命”替换了党的建设。它既凸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成就,而且在理论认识上有了显著跃进。当然,以后也会继续用党的建设概念来表述它的多重内涵,但这次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将两者等同并加以替换,是一个重大决策。不能不说没有解放思想的定力很难做出这一重大决策。所以,“十个坚持”论充分显示了这个决议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的伟力。 

三是“十个坚持”是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具有科学系统性。按照习惯思维,这“十个坚持”之间似缺乏内在联系,但只要认真思索就不难发现它们的逻辑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放在头条,没有任何疑义。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有了新的认识,“坚持人民至上”就不能不放在第二位置。它既体现了党的宗旨,也说明了党的力量根基。“坚持理论创新”,是讲党的指导思想,管方向盘的,没有它就成了“盲人骑瞎马”,所以放在第三位置。“坚持独立自主”,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党百年辉煌的金钥匙,只有它放在第四位置合适。有了上述前提,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道路。把“坚持中国道路”放在第五位置,是内在逻辑之使然。“坚持胸怀天下”,表述新颖,讲党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也是党放眼全球的世界观、外交观。如果说前面几条主要是总结对内的经验,这一条就是对外而言的,因此放在第六位置。以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三条经验,更多的考虑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怎样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严峻挑战和艰难险阻,故分别放在第七、第八、第九的位置。最后“坚持自我革命”,是“九九归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是党能够取得百年辉煌的根本经验所在。

讲党的建设,是历来的经验总结都不可缺少的,而且都是压舱石,是所有经验的落脚点。毛泽东讲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就是将党的建设放在最后讲的。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百年辉煌的一条环环相扣的历史经验之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这个决议的说明中指出的,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26]。因此,“十个坚持”是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最全面、完整、深刻的总结。

如果说82年前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那么决议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的“十个坚持”,就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百年辉煌成就的十大法宝。由三大法宝到十大法宝是个伟大创新,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并不断弘扬光大,在前进道路上继续丰富发展。

分析了上述新论后,再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决定性作用,就迎刃而解了。如同制定前两个历史决议,毛泽东、邓小平分别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样,这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习近平总书记也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这个决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制定的,他是首创者;第二,这个决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他是起草小组的组长;第三,这个决议的基本思想和主导性内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创新论。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我们要像第三个历史决议所号召的那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参考文献]

[1][6][11][12]石仲泉.两个《历史决议》与党的百年华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修订本: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88.

[3][4]毛泽东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8,997.

[5][15][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1-07/01/c_1127615334.htm,2021-07-01.

[7][9][14]邓小平文选: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9,292,231.

[8]石仲泉.“两个决议”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N].北京日报,2021-11-08.

[10]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20、839.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16][2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1-11/17/c_1310315905.htm,2021-11-17.

[17][18][19][20][21][22][23][2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新华网,http://www.news.cn/2021-11/16/c_1128069706.htm,2021-11-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权威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