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院子没有露台,他照样玩了30年微型盆景

2017-07-11 超级玩家 盆景微杂志


点击此处联系鸿江盆景文化园




没有院子没有露台,他照样玩了30年微型盆景






国庆,上海,植物园

入秋,雨后

夏的流火依然四溢

地面升腾起阵阵热气

将满园桂香蒸得更加甜蜜


穿过桂花林,如掉进了蜜罐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

沉醉地闭上了眼睛


 


数千盆友

从全国各地赶来

如我这般沐着蜜香

赴一场树与人的年度约会


[第三届全国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
 
那些人,那些树,那蜜香


停留在了昨日的记忆里

成为愈久弥香的陈酿

今舀一勺与众分享

以记今之相聚

遥祝,明年,再会



当张振雄老师拿出一张密密麻麻、详详细细的盆景修剪记录时,小玩子不由噗嗤笑了。上海男人那股精致和认真劲儿,不仅行诸于工作细节,也渗透于生活琐碎,即便用在『玩』儿上,也足以让人跪服。



即便在专业盆景园,这么认真全面的养护记录,涵盖修剪、施肥、上药、翻盆、拍照、心得等方方面面,也不多见。



总听盆景玩家感慨:我们在盆景整型上不输日本,但在科学护理上要落后几十年。小玩子想,如果首先做到像张老师这样30年如一日,对日常养护进行详细记录的习惯,慢慢再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养护,那缩小差距,也并非遥不可及的事。




张振雄本届参展组合  苍劲


下图,曾于2010年9月获盆景艺术大师胡荣庆指导,并于2012年10月获『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第五届年展』铜奖,本次参展时进行了部分调整




张振雄本届参展组合  典雅

下图博古春韵,刊于2010年世博会《中国海派盆景赏石》



张振雄老师这次的参展作品,有两组:一名『典雅』,一名『苍劲』;共16盆。
张老师拿出一本相册,给我们逐一翻看2004年他为这些宝贝树拍摄的照片,并将照片与盆景放在一起对比。大家都惊叹:天,这些宝贝真是『女大十八变』,前后判若两树!




『老祖宗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是一点也没错。一定需要十年以上,才可成景』,张振雄说。



他拿起一盆小叶迎春说:『这盆2004年就是一棵苗,12年过去了,一直没有翻过盆,现在根的苍劲感完全出来了』。




另一盆小叶米冬,在2004年的照片上也是小苗模样,造型是树抱石。当时也就是靠在树上,现在已经将石头完全抱住,成为一体了。



还有一盆松柏,买的时候就是棵2元钱的苗,型也不算好,但经过12年的自然生长,竟成弯曲虬龙状,即便拿着照片对比,也完全认不出来了。



2元钱松柏大变身[非本次参展作品]



12年前后对比[非本次参展作品]



于盆景而言,时间老人,真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有一些美,被时间摧毁,如少女;有一些美,被时间造就,如盆景




1985年,在上海虹口公园的一次『乱入』,让张振雄老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盆景玩家之路。


 
那年也是国庆节,还在上海交通系统工作的张振雄,组织同事到虹口公园进行团建活动,正好碰上公园举办『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专业盆景盛会,也是在战争与**造成的数十年严重『断代』之后,中国盆景行业重新起飞的开始。

据统计,该展览参展作品达1600余盆,来自全国21个省[及地区]、77个城市;观展人次近百万。




张振雄2004年前创作的指上盆景及组合



从没见过盆景的张振雄,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般,被扬州的『云片式』、南通的『二弯半』、苏州的『粗扎细剪』、川派的『自然山石』、岭南的『蓄枝截千』、徽派的『古桩盆景』,这些风格各异的盆景所深深震撼。

 尤其是海派微型盆景创始人李金林大师斩获一等奖的组合作品,让张振雄爱不释手。1970年,李金林大师首倡将博古架用于盆景陈列,并创造了『微型组合盆景』,即一种以树、盆、几、架合一的群体美为特点的新组合式盆景。
这种新的组合形式,不仅使盆景的欣赏效果得到了质的飞跃,也使其获得了登堂入室的巨大发展空间。




枯木迎春组合

刊于2005年8月第一版《中国海派盆景赏石》



回去后,张振雄非常想动手制作微型盆景,但不知该如何下手。直到1988年,他在书店看到了李金林大师的著作《微型盆景》。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盆景艺术的起源,从大盆、中盆、微盆,到超微型盆景即指上盆景的类别和流派发展,以及微型盆景的制作、养护等方方面面。




2004年前作为盆景组合中的配草种下的菖蒲



张振雄如获至宝地买下这本书。从此只要一有空,就去上海人民广场旁的江阴路花鸟市场,淘买各种微型盆、架和树苗。


江阴路,这个粉碎四人帮后就开始冒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正式建立的花鸟市场,迅速成为上海滩精神文化生活重新兴盛的『滋生地』,甚至后来在中国古玩、盆景、紫砂、赏石、红木等领域呼风唤雨的大佬级人物,很多都曾经历过江阴路『黄埔军校』的洗礼。




当年淘买的部分几架与微盆



一次,张振雄看中了一套五个**微型盆,开价60多元。他当时的月工资仅有30多元,还是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

这次他送来参展的齐国古币造型的博古架,也是当时在江阴路以700多元购得,这对他当时来说是笔『巨款』。『后来上海盆景赏石协会微型盆景组组长杨根福来我家,看到这个古币架。告诉我说这个架子是协会早年做的,全上海只有四个』,张老师开心地说。




当年淘买的部分**微盆



这种『自娱自乐』式的成长,一直持续到1996年。这一年,张振雄的家搬到了长桥花鸟市场附近。正是在长桥市场,他遇见了他真正的启蒙老师林平康。林平康是上海盆协理事,也在附近居住。
熟识后两人成为密友,经常约着一起逛市场,一起上盆、造型、修剪、翻盆,从林平康处张振雄获得了很多微盆知识。 2002年,在林平康和另一位理事华建国的引荐下,张振雄加入了上海盆协,结识了更多海派盆景『老法师』:胡荣庆林三和、王元康、程少华、赵伟、王纪贤等,其微盆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去年年底,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王娟主任正在筹备今年国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微型小品盆景&山野草展』。经常为植物园展会提供植物养护服务的金牌志愿者陈可法老人,推荐张振雄老师参展。



当王娟来到张老师家时,惊讶地发现,这位玩了30年微盆的骨灰级玩家,家里竟然没有院子,也没有露台。

在卧室的南向窗户外,悬挂了一个长2.5米、宽50厘米的自制不锈钢花架,里面层层叠叠地放满了116盆中型、掌上、微型、指上盆景。




『这个外挂花架,就是林平康老师帮我设计的』,张振雄说。架中放数个大小刚刚好的泡沫箱,箱底铺一层4-5厘米厚的山泥和黄沙混合土,将盆景置于其上,盆与盆的空隙处覆盖些许鹅卵石


架子的最西边,种了一棵凌霄花,枝蔓向上攀爬,形成一个天然凉棚,为下方的盆景们遮阳挡雨。
细看架内盆景,盆和枝干上都天然生苔。一些久没移动的盆景根须透过底洞,**泥沙层内。



这些盆景,除了平时轮换着拿几盆进房赏玩几日外,不管是高温超过40度,还是冬天大雪纷飞,20年来都是这样放在户外,没有任何额外的遮阳和保暖措施。



只要不下雨,每天都要浇一次水,一盆都不能漏。很多人会觉得指上盆景因盆小水份流失快,尤其是在夏日高温时,每天需要多次浇水。但在张老师家,不管是中盆还是指上盆景,都是每天只浇一次。




『上海植物园的赵伟老师总跟我说,要早上出门时浇水。但我没办法,我住在15楼,早上浇水滴下去,楼下都会有意见,我只能每天晚上吃完饭浇』。



张振雄感慨说:『我的盆景跟他们养护不一样,很多年下来这些植物也就**惯了。植物的生命力太顽强了,而且还很聪明,知道一天就给一次水,它们会合理地分配到24小时里,一直等到下一次补给』。




前几年,最好的盆友林老师因病去世,其所有的盆景都没有留给家人,因为家人中并无热爱者,而是分托给了盆友,其中一部分托付给了张振雄老师。 

张老师说,我现在送盆景参加展会,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像我当年一样,逛公园一见惊心,从此就喜欢上了,人生就有乐趣了;我愿意将微型盆景与更多人分享,就像当年林老师他们教会我一样,将热爱与知识一代代传递下去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鸿


HONG  JIANG

鸿江盆景 传承经典





鸿江盆景订阅号

鸿江盆景服务号

                                                     

 

长按即可添加小编的微信哦

邮箱:670818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