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见证·行动——邓世杰:疫灾中的大别山青年担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公益网校POA Author 邓世杰
“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 25期 | 邓世杰
邓世杰,教育创新实验者,大别山阅读空间(获领读者大奖•提名奖)创始人,2015黄冈新乡村建设运动发起人。曾获广东省及深圳市多种新闻奖,当选2019“社会创新家Top10”,2018年被推荐参加斯坦福~硅谷社会创新研学。《中国教育蓝皮书》编写组人员,合著有《中国教育百年风华录》。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思想网主编,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课程架构师,百特教育华南区总监,华文领读者大奖执行人等职,现为福田区教科院研究员。本期午餐会是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的第3期,我们邀请到邓世杰,来与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本期音频)
以下为邓世杰发言实录
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各位老师同学好,很高兴受到子云老师的邀请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分享。我看到乐天派本轮一起分享的几位老师,像郝南、王振耀老师,都是行业里面的一些大咖。我们机构跟其他专业做救灾的机构相比没有那么大知名度,也没有那么大覆盖面,我们主要是在县域里面来做垂直深耕服务,社会影响限于在黄冈老乡圈和一些社会创新的范围内,如果今天讲得不够好或者县域案例对于复制没有参考意义,请多多谅解。
从2014年开始做第一个同乡高端社群
下面我按照要求开始讲机构的历史以及我个人经历。
2015年我开始创办了“大别山阅读空间”(法律名 “英山人新一代商会”),下属有“大别山青年联盟(英山一中校友联谊会)”,所以当大家看到这三个名字的时候可把它视为同一机构,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开展不同业务会用不同的名称,比如我们对3-18岁孩子进行服务,会使用“空间”;对大学生或毕业不久的青年使用的时候,会使用“大别山青年联盟”;然后在企业界与政府互动合作会使用“英山人新一代商会”,但法律注册名是商会。
我本人在2012年-2014年担任记者,2014年初怀着对农村社会深入的调研热情离开报社去四川一家乡村图书馆做了一段时间的乡村志愿者,后来加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做研究,返回深圳创立深圳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再《南方都市报》品牌项目“领读者大奖”负责人,参与五次全国读书会交流大会发言。在这个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公益人士,对于他们用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情怀很佩服,本人在2015年也开始继承某图书馆的“以教育重建社会”的事业。
我在农村长大,对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系列问题比较关心,无论是物质资源的鸿沟,还是意识和数字的鸿沟,让农村孩子很受困扰,它影响了我们机会均等、智慧自由,这常常让我想起《我有一个梦想》,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之间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机会不均等,你从小享有的机会比我多,看到的视野比我多。当我们面对人类同样苦难的时候,人性同样的无常时,生活同样的非逻辑时,你能用一些思维方式去思考,而我只有情绪。
我试想我能不能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这一切,为每一个人寻求同等的生命权利,从2015年开始在老乡之间发力。众所周知,我们黄冈过去高考很厉害,或者说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留在了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这个体量非常大,我们成为一个彻底的人才输出型县城。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不认识、没有连接、没有社群,机遇和需求无法体现,这是2009年我在教育局实习编辑《英山人才录》时的感受,所以,我在2014年开始做第一个老乡的高端社群,当时还属于比较少。
避免争执, 我提出“再造故乡”
有一个说法叫“回不去的故乡”,怎么样回不去呢?其实是认知的不同。这样的“不同”会给我们造成一个非常大的影响——遇到事情群里面就会“撕逼”,范美忠今天说退了初中群、大学群、小学群,同学几乎不能在这些问题上取得共识,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所以2017年我提出了一个“再造故乡”理论:离乡知识精英财富精英对原生地的现代性改造。我对离乡的人分开两部分,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
过去的情况是离乡人士被彻底隔离,互联网是能改变这一切的。大家知道从2012年我们的微信社群其实比QQ社群更加方便,你自动被人拉来,然后也不需要上线,交流很方便,因为我做记者的便利,所以较早做了高端社群。
他们如何促进原生地的现代性转化呢?最简单的理解:第一层是招商引资,把钱带回来,把工厂带回来,这是财富精英做的事。第二层是作为平台中介,把外面的一些机会、信息带回来。第三层是我们现在在做的,我们成为一个县域文化中心,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县域观念水位、县域里面的一些意识带动的风气都可以由知识精英来带动。
他们是否愿意回来呢?肯定的说是。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底层,是否是贫穷还是富,一个人对他待了18年的土地是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只有建立互信的渠道,他是愿意回来的。第二个问题,回来做一个事情还是做一系列事情,很多人受自身条件限制,只愿意做一次事,比如捐一次书包,捐一次书,我们称之为一次性参与,一次性的资源对接。如何要深入地影响当地的生态结构,影响政府的决策,那就必须做成项目化,成立一个机构,尤其在教育卫生这些周期比较长的领域。所以2015年数十名知识精英,一起打造了这样一个可持续机构,过程中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
2014年“情系一中”是毕业生开始帮扶高三、高二的学生进行高考备考和志愿填报服务,把高校专业、心理咨询这些带入到备考里面来,这些受到高中生普遍欢迎,也成为一届一届的传统。2015年初线上社群含括了律师、企业家、做金融、做科技的,包括有教授、总裁、外地公务员一些人士,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互动的社群。
6月份我们受人民政府的委托做了“大别山青年联盟”(前身叫英山人大学生联盟),把10000在读本科硕士生整合起来。11月份开办了线下公益图书馆“大别山阅读空间”。初步理解是一个硬件图书馆,附带了很多特色课程和家长教师培训,目前拥有2万册图书,中间最多的时候我们拥有400多平米的场地,场地像汽车站候车厅那样子的,非常通彻,被西部阳光基金会认为是农村公益馆当中条件最好的之一。
大别山青年:本地化、专业化和持续化
过去做的项目的核心特点是在于本地化、专业化和持续化。“本地化”是理事会成员及主要捐赠人,大家看到那个图里面很多都是我们本土出去的,在北大、清华毕业,在高校或者在知名大机构里面做副总裁以上级别的一些优秀人才。
“专业化”是我们借助于一些同行机构,像亲近母语、百特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心和基金会、益微青年,把他们的专业力量拿过来用,这都是无偿给我们用,包括每年我们人员培训都是送到他们那边进行。
“持续化” 主要是我们执行团队的持续化, “大别山青年联盟”实现了一届一届民主选举与“传帮带”,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上千个人都投票,每一年都会换一次届,每一届都会换正副负责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这个机构的负责人来主导这些项目。
候鸟学院是对大学生,里面包括高中大学衔接训练营、各类技能训练营,弥补差距。游学营,游学就是继承古代教育传统,由教授带领进行研究性学习,足迹遍布一些知名的文化场地。企业营,就是组织一些人去企业里面做长期或者短期的实习,了解我们企业的工作。冬、夏令营是对中小学生,招募全国的志愿者过来对农村的孩子进行特色化的课程,不是一个献爱心,搞一些艺术体育课程,而是是有课程体系设计,主要用的是“益微青年”的课程体系。妈妈学堂项目是对于本地青年女性80后的妈妈做意识的倡导和技能的改造,重构家庭关系,重建亲密关系。图书馆日常包括电影课、阅读课。在此之外我们还做了大量的乡土教育和乡土教材,编辑了乡村志。
总体来讲,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
民间智库,因为里面的教授群体特别多像长江学者柯平,资深企业家像中国三大股神之一张国庆,科学家像阿里巴巴副总裁华先胜,在前天我们十个教授还发表了对抗疫期间农村生活物资的一个建议,可以直达县长、县委书记。过去五年时间内,组织的建言献策也有很多次,包括乡村旅游,包括毕昇文化、教育、白血病防治,包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国家社保为保障、商业保险为补充、社会慈善为添加”三环保障体系的一些上书建议。
官民互动。大家可能在媒体上看到了社群里面有县长、副县长、常委以及一些局长,他们实质上形成了非常良性的官民互动,有意见可以直接来交流,且效果会比较高。
我们真正实现了人才的回流。我刚才上述讲到了黄冈流出去的人才用一种什么途径才能回流,全面参与到公益当中。我们的一中校友会也是机构的一部分,获得了官民校友会的认可,可以整合更多在外人士。这样一个机构并不是一下子出现,我们在过去已经做了五年,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所以疫情来了,我们可以就地转正,比较强有力的实施救灾的各项协调工作。
疫灾中我们做了什么?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医院的成绩是非常大的,也得到了黄冈市官方的定性,我们的综合排名成绩是黄冈市第一名,我们的总病例一度是最低的,治愈率是最高,都是因为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保障。
1月23号开始的nCoV Relief科学防疫支援中心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本身是一个以做教育为主的机构,怎么突然做救灾?跟郝南相比,跟陈兰兰的逸飞社工相比,跟蓝天救援队相比,是缺乏技能。但是我们依然坚持,因为不能无动于衷。nCoV Relief中心当时一下子招募了大学生和企业人士360多人,根据他们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组。
首先做的是医疗救助组,借鉴于逸飞社工陈兰兰老师那边的东西,我22号进了她们的群,23号自己做这个,自己有学医学以及留下来的16个医生一起做了第一个居家隔离的群,后来扩展到第二个和第三个群。后来邀请了30多位清华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这一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一直到现在。协和的其实都不是湖北的,不过他们终于看到一个参与的地方,一个女生跟我说“有你们真好,就没看到别的地方我们可以上”这就是我们的难得之处。
第二个组是从1月27号开始的物资组。其实也是从武汉社群里面分离出来的,我当时参加的有武汉的很多个,包括郝南那边的两个群,包括物资对接群、酒店群、接送群、二级医院资源分离群,这样我看到有很多资源可以为我们英山县医疗系统所用,就派联盟副主席胡铝组建了物资组,进来了姜潜、时轮等一批医疗器械行业的专家。开始做了两天之后,我把消息从商会社群里面发布出去之后,各地的老乡开始把资源往我们这里集中,像华东校友会、东莞商会、广州商会 、珠海老乡会 、宁波同乡会这样一些老乡机构都把资源集中到我们这边来,通过我们对接到县里面。东西多了起来,不得不组建了物流组,物流组主要是对社会捐赠物资、基金会那边以及武汉社群里面分下来的的,物流保障非常重要,避免很多东西不翼而飞。
很重要的策略,我们较早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公益系统和需求系统,只有14个医院(含乡镇卫生院),14个医院我们建立了一个需求系统,把所有的院长、采购科科长集中到一个群里面去,我们有了资源告诉他,他们申领多少,我们就给他们分配多少,这是我们的需求系统。供给系统慢慢扩大,有一些人做完了,可能会退出,包括各地的老乡、校友会、商会以及基金会的一些资源,每天找过来总有6、7个人找到我这边,以及找到我们的组长胡铝那边的,我们物资组开始是学习为主,大概从2月1号开始加入了几个医疗人士,像胡时伦、姜潜都是做医疗器械的。
最后申请组建了一个政府联合办公组。几天下来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供应商被更高级的省级政府接管之后要做采购的时候,民间捐赠几乎找不到防护服,要依靠政府的资源比较多,政府采购能力强大的,在2月4号的时候开始组建这一个政府联合办公组。我写的建议,得到了常务副县长的指示之后,派了局长来参加联合办公,我们的专业人推荐物资,实行严格的审核标准,五个人达成统一,包括对他们的三证、包括货物的来源、包括对价格的评估,由常务副县长签字之后是政府采购,我们这样一些创新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第三个组是1月30号开始了心理干预组,我当时个人所理解的次生灾害、恐惧恐慌、公务员和医生的负压工作,都需要缓解,我们请到了两个外地的心理医生做48名心理学研究生的督导,对我们县里的一些患者进行了心理上的干预和指导。之后这个服务覆盖了麻城市,我们把全套的教材、全套的辅导理念都给到他们,一起培训。
第四个是2月4号特殊人群组,很多人买不上药,我综合比较了一下,看到肝病、心脏病、糖尿病、癫痫病、精神病人、五保户、残疾人、器官移植病人,他们此时都说缺乏相应的保护,这个时候我们成立特殊人群在前线搜集这样的东西,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我们搜集了很多人,像白血病人,血小板障碍、角膜移植、器官移植、心脏移植这样一些人总计有几十人。因为实行属地管理的背景下,武汉很多医院是不接纳我们普通的病人,只有三家:同济、协和和省人民来接纳,特殊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都会打报告到指挥部里面去,指挥部和卫检局这边会给我们调配车,把这些病人送到那边去。这特殊病人的死亡率相对比较多、转诊比较难、政府比较忙一时顾及不到他们,以及更重要的慢性病断药可能会带来死亡,特殊组接到心脏病死亡、糖尿病死亡的信息,如果没有肺炎的话,他们是可以不死的。后来服务延伸到在浠水县做特殊人群服务,浠水的病人也是得不到当地的有效帮助,我们打报告给浠水县县委常委,汪常委准确实施对他的精准帮助,洗水麻城这两个是我们超越了县域服务范围之外的。
第五个组是我们的村村通组,管控升级后,我们预测在2月14号之后农村的民用物资是非常匮乏的,主要体现在以10几万人从外面回来滞留在家,这样的人不在平时的消费品供应链上,也不在物流的供应链上。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可以说人家筹备了一些东西、蔬菜、大米、肉。从正月十五之后,这些东西是处于用尽的状态,我们的物流也没有办法保障,因为已经封村封湾。
2月13号开始进入了村村通的建设阶段,策划农村生活物资补充性方案。因为关于城区的方案执行的非常好很高效,城区的蔬菜粮油卫生用品都是比较有保障,而农村地区因为物流的原因和其他计划外的原因,是相对缺乏。建立了覆盖两百多个村的村村通社群,收集到各个村的信息,包括交通信息、防疫信息、物资采购信息和特殊病人信息,这是独立的一套系统,我们知道村委-镇政府-县政府汇报系统,这样一个数据当然都是有效的,也有利于政府进行决策。但是我们依然有一个民间的视角,信息收集系统也是能反映一般容易忽视的问题,再汇报给指挥部。两位商贸企业家主动加入来做村村通的方案,城区超市和村民之间怎么实现物资的直接对流以及保证物流的安全,减少人员的流动,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他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研究了流程图,每个村确定一个经过村委会授权的代理志愿者,代理志愿者比较人性化表单的填集,超市可以进行内部配货,超市的人不用出来,接货的人是从超市外接到村里面,村里面是按单来分货,也不会人员聚集,这样实现供应场和需求单的一个对接,并且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在长期封闭的情况下,民生工作和防疫工作同等重要的。
第六个组是事实报道组,包括两个部分,从2月3号-2月8号之间做疑似病例发布,因为当时《安全防疫法》乙类传染病是不能由县级政府来发布,但是政府是非常开明的,非常尊重老百姓,他愿意让老百姓减少恐慌,所以由我们按照政府的口径发布了疑似病例等信息,实打实告诉人家有多少是疑似,几十个人是留观,密切追踪多少人,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疫情期间恐慌心理,用最大的公信力把这个损失减小到最少。
第二个是日报系统,我们中心有七个组都在做不同的事情,志愿者来源于不同,有企业家、有大学生、有外地志愿者、有医疗专家,每天有日报,是团队内部的交流,也是对社会的一个交代。然后从个人的角度推出了个人心得,心理组组长的《我没有无动于衷》,她不是一个学心理学,这个任务交给她的时,她是不想面对的,给她转发了一篇演讲感动了他,他从自己完全没有路子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些心理学研究生包括两位督导的导师,比较圆满完成了任务。像物资组胡铝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说志愿者,他们有的在美国,有的在阿根廷,有的在北京,有的在上海,彼此都不认识,都是第一次因为疫情在一起,源源不断把物资送回来,他通过个人的成长反思到个人应该做一些什么。还有18岁的唐莎,大一学生,不要一位一个孩子她不能做什么,当她真正经过培训之后能迅速的上手,能进入到我们比较健全的系统里面,报道了县医院医生、器官移植病人、村一级救援还有基层医疗工作者,都是在县域之内,大家一说也都认识,或者至少知道这个地方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报道出来,就是告诉大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不是没有空间,我们一定可以做一些事情,一定能让我们心安,我们不是在家里只睡觉的一群人。
我们不是满分,我们只是很努力做了
根据我们招募公告上的定位,本组还有有事实核查,甄别信息的职能,做了大量工作,辨别了一些“那些流传甚广的英山假视频”,找到抖音来源,确定很多打了英山思源字样的视频发生地为湖北京山,一个菜园摘菜被抓走的也不是发生在英山,也确认了一些视频确实发生在英山。本着事实原则,减少误传,乱传。
事实报道组还写了一篇对于陈岚对于我们县的一些评论的回馈,我很不认同陈岚,没有经过事实核查的说法,有一些误区。宣传组长闫彬写了一篇回馈《不要捧杀英山了,疫情之下谁也没有满分答卷》,我们不是满分,只是很努力做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现在在医疗数据上比较好看一些。但是我们离满分的距离还很远,这篇文章振聋发聩,作为老百姓来讲说我们没有自满,而是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心态,保持一种高度防御的心态。宣传组联合了几次对县政府指挥部的建议,包括第一次联合了几位医生第一次对物资采购工作的建议,后来一次是教授们从人道主义角度关于农村民用物资的建议。
这次红会公示工作做的很好。我们做过相关的建议,1月底县领导也提议过邀请我们参与,但因为我们的志愿者们也都隔离在村里,且我们志愿中心自成立之时就有我们自己的核心任务,最后并没有实际参与统计类的工作,我认为,红会的公示工作主要是县领导的开明,红会总会驻点扶贫,对知情权的尊重和工作人员负责任的较好结果。
nCoV Relief防疫中心里面所做的一些事情,我的30分钟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一群青年人在做这个事情的同时,我觉得成长最大的,还是我们执行团队的青年。
互动:对于地区公示做到透明的建议
据我的了解,我们做到公示透明,跟我们县红十字会会长、副县长黄伟有必然的一些联系,也跟我们县作为中国红十字总会驻点单位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中国红十字总会在我们这里扶贫做了两年,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在我们英山县,我们英山县红十字会作为责任单位,加强了自身一些责任担当,给自己更多的压力,要做的更好,所以我们红会在这一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我觉得这跟民间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民间很多组织商会、校友会大量的强调信息公开,这是良好的官民互动。
微信搜索“公益网校”小程序,关注“我是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分享会栏目,获取最新午餐分享会直播信息!
推 荐 阅 读
抗疫·见证·行动——公益网校乐天行动派午餐分享会特别策划
抗疫·见证·行动——郝南:铺开线上线下的生命线
抗疫·见证·行动——宋超: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我们依然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参与午餐会直播|微信 gywx_cgpi
转载请联系 | 微信 gywx_cgpi
官网|www.gywx.org
微博|公益网校POA
微信小程序 | 公益网校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本期午餐会音频分享!
本文源自 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 薛炜、王阳 责编 张弛
↑ 点击窗口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