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HY EMP | 新生心语07:爱由心生,让TA看到慈善力量

CGPI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2023-07-02

✎ 编 者 按  



中国公益行业建设中最紧急而重要的事项之一,是要解决知识生产和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这一专业化的成长对改变中国公益的行业生态至关重要。


在历经疫情洗礼,又一批满怀公益情怀的同学在此艰难而充满希望的时刻,加入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国际慈善管理EMP十五期的学习中,投身中国公益事业的浪潮里。同学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分布在24个城市;有接近一半来自商业领域,一半多来自公益行业。


对于每一个加入者,当公益成为生命的一种追求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每个人的事业和人生来说,就可以像苏格拉底所说,“是一种经过审视的人生”。


往期回顾:

WHY EMP | 新生心语01:跨界投入公益,兼顾情怀与专业

WHY EMP | 新生心语02:艺术牵手公益,融合美与善

WHY EMP | 新生心语03:践行社会责任,企业管理与公益慈善并肩前行

WHY EMP | 新生心语04:服务贡献,共筑美好社会

WHY EMP | 新生心语05:融合商业与公益,推进可持续发展

WHY EMP | 新生心语06:引领资本向善、财富向善



“让中国3700万家政工被听见、看见”

梅若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主任


2016年我创办了一家专门致力于服务最基层、最脆弱的劳动妇女的机构——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作为一名女性公益人,在十多年的社会发展服务中,我深刻体会到,越是处于边缘的妇女越是缺乏社会支持。


鸿雁从无到有,我带领团队从基层服务做起,努力让中国3700万家政工的声音和故事被社会听见、看见,让家政工成为中国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鸿雁五岁了,系统学习专业的公益教育管理的知识,建立对中国公益慈善行业深度认知与思考成为我迫切的需求。我希望通过上EMP可以寻找到伙伴网络,获得经验、知识、智慧上的启发和支持,同时将我个人公益实践经验贡献于同行,与伙伴们共同促进所服务机构的公益实践,发展出更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服务模式,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希望可以探索出一套绿色家政服务的公益模式,让家政工的劳动附加上职业创新价值,协助绿色家政工带动城市家庭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实践绿色生活方式。




“仅有热情不足以让组织走的长远”

胡晓花

副理事长兼执行主任

合肥市庐阳区春雨心智障碍者家长支援中心


作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强烈的愿力促进环境改变,让社会看见并理解自闭症群体,让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2015年和几位自闭症孩子家长发起成立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组织,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支持。


春雨的发展如同一个跌跌撞撞成长的孩子,一路发展并不平坦。因为发起者主要都为家长,又不做收费服务而选择家庭支持和社会倡导,发展中遇到很多障碍。尽管如此,我们从未放弃,因为看到我们的努力带给孩子更丰富有品质的生活、给家庭带来希望而不再绝望,也看到周围环境变得更加包容接纳。欣慰之余,也在心里掂量着机构的未来。


发起公益组织是出于我是一名特殊孩子母亲的本能。真正做起来,发现做好公益是非常专业、系统的工作,仅有热情、有爱心不足以让组织走的长远,更不能实现初心与愿景。近年来,有不少优秀的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的发起人参与到EMP的学习中,我看到他们的成长与变化。


作为机构领导人,我的视野和格局影响着一个组织的发展,我的局限将会成为团队发展的天花板。我希望通过EMP课程的学习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扩大公益领域的网络关系,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在未来的2025年,春雨能够在心智障碍者的融合教育及社会融合促进方面发挥有效的影响力,成为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的特殊群体倡导组织。



“以所学培育本地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张楠

郑州市和勤青年志愿互助中心理事长


与公益最早的接触还是2004年大学期间参与志愿活动,当时抱着回馈社会,增长阅历的目的。但在随后创办公益社团,我逐步开启真正的公益慈善之旅。2010年4月返回家乡公益创业,我带领团队研发的“我以我言做你眼”盲人服务项目、“快乐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安全健康保护伞”儿童青少年自护教育项目、“老街坊”互助计划社区长者关爱项目等。在无形之中公益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时我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公益人了,在社会服务领域工作了15年,也创办和孵化了一些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营中还是发现不少困难。特别是疫情来临之后,机构如何应对重大生存危机?如何在重大疫情下开展服务和应对?等等。我急迫的需要学习系统化的公益慈善管理经验,更加规范、科学的社会组织管理、筹资和品牌传播的知识,学习组织创新与变革的课题。


来EMP读书,我希望未来利用所学和实际工作经验做好区域性枢纽机构,培育本地社会组织良性发展,通过培训等方式为行业储备人才。无论我是全职还是兼职,我都希望自己始终在公益中。



(本文为EMP十五期新生“WHY EMP”系列第七期,未完待续)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源自: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点击在看分享更多公益教育前沿资讯


 长按扫码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