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西馆
很多人对于苏州博物馆的印象,大多来自贝聿铭设计的标志性建筑,有江南建筑和园林文化的气息,出自传统也充满现代感。而即将对外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建筑,风格则充满了当代感和未来风。
01
新馆建筑
这座被苏博人戏称为“十个盒子”的建筑,距离苏州博物馆本馆约8.4公里,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高新区长江路399号,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仅展陈面积就是苏州博物馆的4倍。西馆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其中特意设计了4座地下庭院。西馆于2018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9月底起试运行。
一个个接近正方体形状的建筑搭配得错落有致,建筑线条流畅且十分具有设计感。建筑外立面和内部墙体均选用葡萄牙灰石材,与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十个盒子”建筑单体的组合与玻璃廊道交错,与苏州水陆并行的街巷、江南错落有致的民居不谋而合。
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馆在定位上与本馆错位发展,在呈现姑苏文史、传承江南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开拓视野,引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展览,并立足自身研究力量策划原创系列展览,力求在新的平台上为观众擘画世界通史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崭新图景。
苏州博物馆西馆共有5层。三楼临展厅为“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二楼为工艺馆:“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和国际馆:“古罗马:城市与帝国”;一楼为通史馆:“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地下一层为探索体验馆,聚焦3~12岁儿童,“主题型”展教结合的空间;地下二层为文物库房,不对外公开。
开幕首展
--- 纯粹江南 ---
“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是苏州地区首个通史性质陈列,以文物讲述苏州自旧石器时代至民国之间一万多年的发展历程,详细揭示苏州之东南重郡、商业辐辏、人文荟萃等“姑苏繁华”意象,追溯江南由“尚武”至“崇文”的民风嬗变。展览从“城、史、人”三个方面展现苏州万年文明史、二千五百年城市史,溯源苏州文脉传承和地域文化。
展厅陈列吴王余眛剑等重量级文物,并展示天宝墩汉墓、黑松林三国墓、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太仓樊村泾遗址等数十年来苏州地区重要考古发现,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套,重点文物150件/套。
展出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吴王余眛剑这件重量级文物。其碧玉通透、寒光凛凛,站在余眛剑旁就能感受古代帝王的肃穆与威仪。辅助展览的艺术装置,复原了场景,为整个展厅注入设计感,配合灯光,在白墙上形成运动感的阴影。据悉,余眛剑展示三个月之后,吴王夫差剑将亮相西馆,令人期待。
西馆在场景陈设中,甚至将本馆的文藤“移植”了过来。
“纯粹苏州”展厅,设计有繁、简两条参观路线。进入展厅,观众可以选择重点看150件左右文物的精简路线,以点带面,纵观苏州一万年的历史。但如果要细细地看,一千件文物中,又埋藏着策展人保留的很多“彩蛋”。
--- 技忆苏州 ---
苏州博物馆西馆专门开辟了空间打造“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讲述一个从宋元及至当下的苏作工艺故事。
宋元以来,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滋养出巧夺造化的苏作技艺。在文人品位的熏陶下,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等技艺,无不精巧雅致、神乎其技,不仅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更由江南及宫廷,由宫廷及海内,引导了“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的全国时尚风潮。
“雕玲珑”,以精工雕刻玉石竹木牙角凸显苏州技艺;“琢绮丽”,用民俗雅玩再现古今苏州人的雅致生活;“绣华彩”,凭锦绣缂丝还原蚕桑禀赋的江南织造。
展览包含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苏绣等传统工艺,共展出文物800余件/套,重点文物180件/套。
与本馆展示不同,西馆在呈现予苏州古代工艺精品的同时,也展现解放后苏作玉雕的重新崛起,以及仿真绣、乱针绣等苏绣工艺不断拥抱时代的产物。这批令人眼前一亮的展品,来自苏博近年来的收藏积累。
2020年,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并入苏州博物馆,更加丰富了馆藏工艺作品的时间层次和品类,为西馆展品遴选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技艺在当下不断变革,文博工作者对手艺、手艺人的追溯也在不断深入。对这两种“传统”的当下阐释,贯穿了策展的各个环节。
--- 城市与帝国 ---
苏州博物馆西馆二层的“国际合作馆”首期展览“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将陈列大英博物馆古罗马文物218件/套,是大英博物馆该序列展品首次在亚洲集中展示,展期一年。
藏品文物涵盖了大型雕塑、工艺品、绘画以及金银币等珍贵文物,既追溯了“永恒之城”罗马的起源发展,也展现了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如何吞吐和辐射欧亚非文明的过程,具体而微地讲述世界文明交流互动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还专门为此次展览修复11件馆藏古罗马文物,并整合专家资源进行了全新的专业化策展,打造“向中国观众呈现世界文明伟大时刻”的展览盛宴。
为配合“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苏州博物馆为观众准备了AR沉浸式观展方式。通过打造“专业版”、“青少年版”和“专家版”三个版本的特色导览内容,观众在游览过程中使用AR眼镜,不仅能看、能听,更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视觉识别与文物进行交互,全新的观展方式让观众能够与遥远的罗马文明近距离接触,体验跨越了时空的奇妙相遇。
---书画苏州---
“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展出自宋迄近代书画精品58件/套。
展览分为两条主线,一方面贯通古今,以宋代写经、元代《七君子图》、明代吴门四家书画、晚明徐渭《咏墨》《咏剑》、清代扬州画派、近代海上画派等精品追溯苏州地区书画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以“苏州”为立足点,挖掘书画中呈现的江南地域文化,多维度展示苏州的书法、绘画艺术。
其中,镇馆之宝——元代《七君子图》,时隔数年再度与观众见面。该卷汇集了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位元代名家绘制的七幅墨竹图,可以说是存世作品中品相最佳的墨竹卷。
--- 糸 ---
由吴洪亮策划的当代艺术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Infinity:The Sequence from Known to Unknown)作为西馆首展的当代艺术版块进行展出,本次展览以“糸”为名,从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丝”及比丝更微观的视角出发,聚集国内4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纲的共12件(组)作品。
糸是微小的,也是无限的。通过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建立历史文脉与现实生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并峙与融合中建构的张力,而其中的活性就是通过可观、可感的作品带给观众的超体验。
探索体验
--- 博物学校 ---
位于地下一层的体验馆总面积4500平方米,从规划设计起就是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明星展厅。馆内展览与教育相辅相成,传达“一次参观、终身影响”的教育理念。
这是一个聚焦3~12岁青少年的专属空间,是苏州博物馆“最年轻”的板块,也是为充满无限可能的小观众们提供的放飞想象、探索世界的博物学校。观众既可以在这里分享关于苏州和童年的回忆,也可以探索自然博物世界,在互动中形成独一无二的参观体验。是苏州博物馆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张特色名片。
体验馆包含“折叠的时空”“漂浮的城市”“小小考古学家”“魅力七巧板”“在外婆家学苏州话”“大人们的童年回忆”“好奇柜观世界”等部分,是博物馆设置的亲子互动体验领域,着力打造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配备专业的教育引导员为孩子们提供展项讲解和引导服务。
--- 苏色生活 ---
“苏色生活”是西馆的数字体验馆,以苏州民俗与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色彩物像为内容打造不同数字化体验,演绎二十四节气下的动态苏州生活美学。
展厅中心区域设置为共创空间,打造一季节一期的装置临展,空间顶部设置日光模拟系统,营造一天24小时里的苏州生活。从苏州24节气生活美学中提取元素设定每期主题 ,例如烟雨、花露、茶寮、刺绣等。邀请非遗传承人与当代艺术家共同创建内容和展示形式。
--- 万变 ---
作为以“苏色生活”为主题的苏博数字展厅的首演,此次展演叙事基于两个背景:苏州博物馆的在地性和二十四节气的周期性。
萌生于农业社会的二十四节气既关乎着土地之上的生长收藏,更联结着宇宙时间、自然节气、人事社会的深层脉络,亦即天文与人文的关系。
首演总题设为“万变”,作为整个数字展厅的“序章”,除了呼应秋分的节气,展现出飞物变为潜物的意象,更着力呈现出宏观的大时间,由此发展一种具有宇宙视野的美学经验。
结合该数字空间的设计构想,展演中也引入“洞天”观念。“洞天”观念贯通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空间观、身体观,它既是一种平行宇宙,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模拟经验。
此次首演无论是数字内容,还是身体表演都试图从中国的洞天美学(平行宇宙)、幻梦美学(虚拟世界)中发展出一种超日常的审美经验,形成一种基于天象、气象、物象的混合现实表达。
展演共分为“洞天深处”(In Depths of a Cave)、“观象授时”(Cosmic View)、“一叶知秋”(The Initial Sign)、“微观尽头”(The End of the Microcosmos)、“南柯一梦”(Dream inside the Wormholes)五幕,呈现了一场中国式的异世界漫游。
--- 艺在西东 ---
博物馆的一楼有艺术品商店。“艺在西东”商店拓展视野,全球选品,取艺西东,呈现由苏博文物延伸创作的文创之外,更甄选全球范围内传承、创新之典范设计,或撷取野蛮生长、焕发新生力量的独立品牌。拓展“文创”边界,展示新的可能。
--- 糸咖啡 ---
一楼还设有名为的“糸”的咖啡空间。糸 mì museum cafe:“糸(mì)”字义“微小”,它的甲骨文字形,一端似“∞”无限符号,又像丝绞;一端似丝缕,微微散开。
苏州博物馆西馆咖啡厅以“糸”为名,期待成为博物馆的一处舌尖实验场,从微小处放大已知,从无限中探寻未知,让文物中承载的历史文明与摩登咖啡文化交织、碰撞,为观众营造出一处休闲小憩、文化交流的场所,观众可在展览参观之余前往饮茶休息。
二楼为苏州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合作的此次“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商店,其中售卖这次特展的限定款周边文创产品。
在博物馆的负一楼设有餐厅观众在参观之后,恰好可以品味一番苏州饮食文化。
延伸阅读: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主义大师的小女儿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苏州博物馆、壹点苏州、展馆设计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