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仙女穿什么出街,干你毛事?!”

桃子笔记 桃子笔记 2021-04-15

 桃 子 笔 记|P e a C H  S a Y S 

情 趣 世 界    复 兴 计 划


我们的征途是——「复兴情趣世界」,集合全宇宙最独立又最柔软,最朋克又最诗意,最觉醒又最精怪的人类。





前段时间,一则“南师老师骂南艺学生站街”的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的老师说:“看看你们青春的脸蛋,一副世俗,说得难听一点,就跟站街的差不多,青春朝气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化妆化得跟鬼一样。”



这则新闻,无论是在知乎上还是头条号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维护老师者有之,替南艺的女孩子们抱不平者更多,但是不少人却在煽动另一种舆论:现在的女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女大学生,天天不好好学习,一门心思化妆打扮,“化妆化得跟鬼一样”,没个学生的样子。


同样,在3月10日,一个化着哥特妆的女孩在地铁进站口被拦下,原因是安检人员说她的妆容:有问题、太恐怖,请原地卸妆。


- 当事人发的微博 -


尽管都9102年了,多元化审美还是一个遥远的理想词。有的人在为之斗争,也有人在降智般地阻碍它。但是无论何时,多元化审美都如多元饮食般,是人之大欲也是绝对正义。




从哥特到Lolita:被误解的小众文化


关于广州地铁和哥特文化的那件事儿,甚至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都有小姐姐们为广州地铁发自拍等标签上传的哥特妆照片。

 

- Twitter上声援的哥特女孩 -


在这件事上,全世界哥特式装扮的妹子和汉子都联合起来,支持中国这个女孩的发言。她在微博上说:


“我想通过这个相对公开的平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严肃地询问官方:这是根据国家哪条法律法规拦下我,耽误我的时间的?有的话我就认了,并且愿意自费在萧岗地铁口拉个横幅:‘浓妆、穿着goth系洋装者禁止乘坐地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股黑衣穿着风席卷全球,成为后期哥特式装束的前身。伴随着当时另类摇滚的发展,一部分异类中的异类孕育出哥特式音乐。这些乐手们嘶吼着性欲、死亡、地狱、仇恨,由于风格上与主流音乐的巨大反差,风靡一时。后来哥特式摇滚不再流行,但崇尚黑白和女性曲线的哥特式穿衣风格却保存了下来。


- 哥特式lo娘 -


哥特风天生就带着恋物癖色彩,PVC、乳胶、皮革常常成为哥特女孩们的饰品乃至衣物。因此,哥特穿衣无法被不少人理解似乎很正常。但不被理解就真的意味着需要诋毁和排斥吗?似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哥特式穿着就代表着不健康和畸形的审美。


- 日本街头穿着lo裙的妹子们 -


当所有人都认为韩系软妹风或者温柔风才应该是妹子们打扮主流的时候,关于装扮的自由又何在呢?



人天生就有着排斥和自己相异取向之人的意识,面对一个看起来另类的人,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远离她、孤立她。


但其实,穿着只是一个人反映自己审美取向的外在载体罢了。


相比于看起来分外暗黑的哥特式穿着,将日系软妹风发挥到极致的“Lolita洋装”也不幸集齐了所有误解。


- 日本lo娘青木美沙子 -


Lo娘,这个听起来很是边缘化的群体,已经走向了互联网这个舞台的聚光灯下。在抖音APP上以Lolita作为标签的小视频就有接近30亿的播放量,虽然与哥特式同为亚文化,但明显Lolita群体更加低龄化、更加生活化。


这些活跃在各大APP上做开箱试穿的种草姬、在各种高端茶会上上台走秀的lo娘在不少人看来是“做作”的代名词。


- Lolita茶会 -


Lo裙因为花纹太过繁琐,且布料的用量通常很大,一般的小裙子都要搭配裙撑来穿,为了一件小裙子,还需要买与之相配的KC(头饰)、lo鞋、lo袜,更需要一个blingbling的妆容来搭配。因为Lolita服饰基本不显腰身,也并不露出来女孩子身体的许多部位,就有不少直男说“lo裙看起来就像身上背了个蛋糕。”


不只是有些直男不喜欢lo娘,在姑娘们的圈子里,lo娘这个词一出,就和只会嘤嘤嘤的软妹、天天一口一个哥哥的小女孩一样,说实话,女孩子们不喜欢lo娘的风格更多是担心这类姑娘只会卖萌、还需要同姓的照顾;而男孩子们不喜欢则更简单了——审美无能。


- 抖音上卖萌火起来的“你的晚晚” -


国人在审美这件事上似乎也秉持着“中庸之道”。


过膝的裙子显得太保守,不过膝的裙子太风骚;穿背心不庄重,穿长袖太拘束;穿颜色鲜亮的T恤过于出挑,穿黑白灰没什么特点。因为在乎别人对我们衣着的看法,我们选择了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风格。


因此在街上看到穿着哥特式装束、lo裙、jk制服、汉服的小姐姐我们在背后议论他们;因此在看到《VOGUE》上不符合国内主流审美的模特时,我们觉得他们辱华;因此在以前上学的时候,班上哪个女孩校服里面的短袖胸口低了一点儿都可能被拿出来嚼舌根。


- 《VOGUE》“辱华”事件 -


当我们看到格子衬衫黑框眼镜就会想到程序猿,看到lo裙就会想到她们向男生装可爱,看到jk制服就又联想到小蓝片里不可描述的细节。这样刻板的审美偏见,到底何时才能消除,到底何时我们每个人都能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出gai呢?





👗✖️👖

异装癖:在打扮上,我选择遵从内心


在绝大多数人徘徊在做自己与否的纠结中时,处于更极端状态下的性别认知困难者迈出了第一步。


谈起异装癖,相信不少人第一个涌上心头的词就是“恶心”,第二个词是“变态”。当我们说起癖好之时,就已经给它戴上了病态的帽子,在百度上搜索异装癖,在百度百科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异装癖的治疗。



一种尝试接纳真实心理性别自己的过程,一种探索自己风格的过程,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病,需要治疗?需要被治疗的恰好是那些觉得异装癖有病的人。


曾经给刘亦菲、杨坤做造型的天才服装设计师樊其辉,就是选择了成为易装皇后的人。


白天,他是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被誉为“京城第一版”的天才;夜晚,他是得过性病、卖过笑、浓妆艳抹穿着十几厘米高跟鞋的夜店易装皇后碧浪达。


- 左:白天的樊其辉,右:易装后的樊其辉 -


在以他为原型的独立电影《姑奶奶》中,樊其辉还原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成为那个庸俗、丑陋、孤独的易装皇后碧浪达,是他给自己排毒的唯一方式。只有褪去了白天的面具,迎接夜晚的他才是真实的一个人。只有那时,他能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乐和悲哀。


- 以樊其辉为原型的电影《姑奶奶》,2010 -


戴上为了显得脸小而过于蓬松的巨大假发,穿起来超高跟鞋和很长的裙子,这样的樊其辉瞬间到了两米多高,最重要的是用他最爱的廉价化妆品化好妆,点上一颗恰到好处的痣,在北京三里屯的法雨酒吧,他努力扮演着一个“苦情却多情的女人”。


所有人都说,他有病。后来,他自杀了。


- “异装癖”题材电影《新女友》,男扮女装的男主发现了真实自我 -


通过穿着寻找自我的还有2019的新晋网红大喜哥。他的人生堪称《被嫌弃的大喜哥的一生》…


因为2012年的那场火灾,男扮女装的大喜哥成了红人。


只是在电视中短暂出镜的他,是邻里眼里的怪人:没有老婆、穿女人的衣服、一把年纪了还是显得不伦不类。被po上网络后,大喜哥被网友们说成是“本世纪最大的奇葩”、“让人笑断十二指肠”。


- 这张截图,成了当年网友们“未来十年的笑点” -


大喜哥的经历,言语无法形容。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车祸失子、妻子疯癫后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信、养母病重卖房筹款却碰到骗子、官司败诉、养母过世,在这世界上,大喜哥只有自己一个人。


后来他选择了穿女装,打心眼里,他觉得自己该是个女人。


- 女装的大喜哥 -


但因为穿了女装,他被唾弃、被孤立、被辱骂,在新闻播出后找不到工作,再次陷入无家可归且负债累累的困境。


媒体的报道也曾给他过希望,有人愿意帮他找到一个勉强糊口的工作,代价是他必须放弃女装,他做到了。


但那个资助过他的人,在赚足了大众的眼球后,跑路了。大喜哥再度开始拾荒生活,只要他一亮明身份,所有用人单位都会劝退他。


- 男装的大喜哥 -


既然穿上男装,试图融入社会没有什么用,社会和舆论还在排斥他,认为他是异类、是奇葩、是变态,之后的大喜哥还是选择穿回裙子、化上粗糙的妆容,过自己的日子。


在别人的凝视中,许多人放弃了“做自己”,更多人放弃了穿自己偏爱风格的衣服。太多的人被困在审美的格子间里走不出来,似乎除了日系就是韩风、欧美风,再也没有审美个人特质化的表达。






因为在圣玛利亚女校穿旧式旗袍,而被同学们认为不时髦的张爱玲这么说过:“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


你穿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你是谁。有时候穿着,是胜于言语的自我介绍。


桃子始终觉得,穿着打扮这件事,本就应该多元,造物主让每一个人长得不一样,不是为了让大家都打扮成一样。


- 日本的jk制服,jk即女子高中生 -


无论是选择性冷淡风、vintage风、或者过年回家不会被妈妈说的“好嫁风”,都应该是因为你喜欢,而不是你适合;都应该是因为你喜欢,而不是别人喜欢。




 P e a C H  S a Y S 


作者 奶啤

出品 桃子笔记


 你可能错过的近期推文 



 订阅「桃子笔记」,复兴情趣世界 


 桃子的店「桃桃好物」,有范儿的姑娘都逛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