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内突然宣布,将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又一朝阳行业悄然崛起,新一轮机会出现了!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苏格拉底:年轻人有两个内在的敌人
阿兰·巴迪欧
少数派悦读
2022-03-19
阿兰·巴迪欧,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欧洲研究院教授,前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主任,现任位于瑞士的欧洲研究院(EGS)教授。其主要著作有《存在与事件》《哲学宣言》《世纪》《世界的逻辑》等。
追求欢娱和追求成功
都在摧毁年轻人
文 | 阿兰 · 巴迪欧
来源 | 《何为真正生活》
▍“我的目的就是去败坏年轻人”
哲学之父苏格拉底,在被指控“败坏年轻人”之后被判处死刑。
有史以来哲学的第一个记录是以控告的形式出现的:
哲学败坏年轻人。
所以,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说:
我的目的就是去败坏年轻人。
但在指控苏格拉底败坏年轻人,判决他死刑的法官那里,“败坏”是什么意思?
这种“败坏”不可能涉及金钱。
它也不是你们今天在媒体上读到的那些“丑闻”,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会在一个或另一个国家的体制内来拓展其势力。相反,苏格拉底对他的对手(所谓的智者)的一个批评,恰恰就是他们收钱。苏格拉底免费“败坏”年轻人,也就是说,他给年轻人上革命课程,而智者大大方方收钱开课,教的却是机会主义。
苏格拉底的“败坏”也不是道德败坏,
不是你们在媒体上可以读到的那种性丑闻。相反,苏格拉底,或者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或者柏拉图创作的苏格拉底——的观点,有一种爱的崇高的概括,这个概括并没有将爱与性分开,
但是,随着主观上的升华,爱与性逐渐分开。
可以肯定,这种升华可能或者应当是从与美丽身体的接触开始的。不过这种接触不能简化为单纯的性快感,因为这是通向苏格拉底所谓的美的观念的物质基础。因此,爱最终是新思想的诞生,它不仅仅产生于性,也产生于臣服于思想的性爱。这种爱-智慧,就是知识和精神自我建构的一部分。
最后,哲学家“败坏”年轻人既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快感的问题。那么,它是借助权力来败坏的吗?
性、金钱、权力是一个三元组,腐败的三元组。
苏格拉底败坏年轻人,也就是说他使用了引诱性的言辞来牟取权力。哲学家假借年轻人,来牟取权力或权威。年轻人被用来服务于他的野心。
恰恰相反,苏格拉底十分明确地谴责了权力的腐败本质。
是权力而不是哲学家在败坏年轻人。
哲学的主要问题就是真正的生活。
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这就是哲学家的唯一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真正的生活就是哲学家试图展现的东西。
他之所以“败坏”年轻人,是因为他试图向年轻人说明,有一种错误的生活,一种被破坏的生活,这种生活就是为牟取权力、攫取金钱而进行的残酷的斗争。
在任何情况下,生活都被简化为对直接冲动的单纯的满足。
▍“追求欢娱和追求成功,都在摧毁年轻人”
苏格拉底相信年轻人有两个内在敌人。
这两个内在敌人让他们远离了真正的生活,让他们认识不到他们自己创造真正的生活的潜力。
第一个敌人是所谓的当下生活的激情
,追求娱乐、快感、一晌之欢、歌曲、瞬间的放纵,吸食大麻,玩些愚蠢的游戏。所有这些都存在着,苏格拉底并不打算否认这些东西。一旦这些东西确立起来,一旦这些东西被推向极端,一旦激情产生了日复一日的醉生梦死,一旦生活依赖于时间上的及时寻欢,在这种生活中,就看不到未来,或者说未来完全是晦暗不明的,那么你们所得到的只是一种虚无主义,一种没有统一意义的生活概念,亦即缺乏意义的生活,最终无法走向真正的生活。这种“生活”,将时间分割为若干好的瞬间和若干坏的瞬间,最终,拥有足够多的好的瞬间,而且只拥有这些瞬间,就成了生活所希冀的东西。
最终,这种生活概念打破了生活本身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
这种生活的意象也就是死亡的意象。
这就是柏拉图明确说明的非常深刻的观念:
当生活以这种方式从属于及时行乐时,生活本身就支离破碎了,化为灰烬,它自己变得无法辨识自身,也没有任何稳固的意义。
用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这种生活意象,
就是死亡驱力暗地里寓居于生命驱力之中的意象
(柏拉图在很多方面经常预期了这一点)。在无意识层面上,死亡掌控着生活,摧毁着生活,让生活不再有潜在的意义。这就是年轻人的第一个内在敌人,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这种经历。他们必须痛苦地经受着当下的致命的力量。
年轻人的第二个内在敌人似乎恰恰相反:追求成功的激情,让自己变得富有,获得权力,飞黄腾达的观念。
这种观念并不是在当下直接耗散自己,恰恰相反,它是要在既定社会秩序中获得一个好的地位。那么生活变成为了飞黄腾达而进行的策略上的总体算计,甚至意味着你得比别人更好地顺从于既定秩序,而在其中功成名就。这并不是快感的瞬间满足的机制,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高度有效的计划。在你们的良好教育开始前,你若要成为最优秀的一分子,就必须谨慎择校。你最终要读上像亨利四世中学、路易大帝中学那样的学校,碰巧,我自己也是那里毕业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可以沿着同一条路径深造:精英学院、董事会股东、高端金融、大众媒体、政府官僚、贸易商会、在股市上用数十亿欧元资金起家。
基本上,当你们年轻的时候,通常没有弄清楚,你们面对的是两个人生的方向,这两个方向有时是重叠的,有时是矛盾的。
我可以将这两个方向总结如下:要么用激情燃烧你的生命,要么用激情构筑你的人生。
燃烧生命意味着对及时行乐的虚无主义式的崇拜,顺便说一下,这或许也是纯粹造反、起义、不顺从、反叛、向往新生活、对够炫够酷的生活的崇拜,但这种生活需要短暂的集体生活形式,如占领公共广场一段时间。但正如我们看到的,也正如我们所知的,这种生活不会长久,没有建构,没有以任何形式对时间进行有组织的掌控。你们在“没有未来”的口号下游行。但如果相反,你们让自己投身于实现未来,获取成功,赚取金钱,赢得社会地位,占据一个高薪职位,有一个安详静谧的家庭生活,经常可以到南方的岛屿上度假,这一切导致了人们对现存权力结构的保守主义式的崇拜,因为你会在其秩序下,以最有可能的方式来安排你的生活。
这两个选择,通常会在年轻的时候,即准备开始一个人的生活的时候,摆在人们的面前:燃烧生命还是构筑人生。或者两者全要,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意味着点燃一团火,这团火燃烧并熠熠生辉,发出热量,温暖和照亮生活的瞬间。然而,这团火破坏大于建设。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不仅仅是现在,有两种相互冲突的激情,它们就是关于年轻人的彼此冲突的看法。这些看法有着极大的差异,
从认为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到认为青年时期是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
这些看法都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确,无论在什么历史时代里,
青年时代都有着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两种最基本的激情之间的冲突碰撞:
渴望生命被自己的能量燃烧殆尽,以及渴望为了在城市里有着更为舒适优雅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人生。
▍“青春崇拜,就像商业广告一样,贯穿着整个社会”
我们现在转向另一个问题,说句实话,我要求年轻人要像我一样问问自己:
今天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天平来衡量青春?
因为我们知道已经说过的两个截然相反的看法,我们在今天会怎样来说?我们会把什么东西作为青年时代对两个相矛盾的项进行衡量的结果?这个天平会偏向哪一边?
有几个积极特征可以用来概括当代的青年,以及他们与前几代青年有何不同。的确,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认为,今天的青年比过去的青年有着更多的行动自由,既可以燃烧生命,也可以构筑人生。简单来说,至少在我们的世界里,在众所周知的西方世界里,年轻人的共同特征看似就是更自由。
首先,青年再无须严格的成人仪式。
成人仪式,通常很严格,标志着从青年到成人的过渡。这种成人仪式存在了许多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数万年的人类这种无毛两足哺乳动物的存在历史而言,成人仪式始终存在着——尤其是从青年到成年过渡的既定阶段。或许还需要在身体上做上标记,经受严格的体力和道德上的考验,或者参加之前被禁止,之后才被允许的一些活动。所有这些事情都表明“青年”意味着“那些尚未接受过成人礼的人”。这是对青年限定性的、否定性的界定。
“青年”首先意味着“不够成熟”。
我认为这种象征习俗,一直持续到不久之前。我们的时代,尽管已经很发达了,但在整个人类动物存在的历史长河的范围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我可以说,我的青年时代就在不久之前。不过,这也很明显,在我年轻的时候,还有带着军事外表的男性成人礼。还有女性的成人礼,就是婚礼。两种成人礼最后的残迹不过是祖辈们的回忆罢了。因此可以说,年轻人摆脱了成人礼。
其次,过去时代的价值很小,无限地小。在传统社会中,老人通常是管事的,他们地位很高,自然他们要去伤害年轻人
。
人生的智慧建立在有着漫长的人生阅历、深谙世故的年纪。
如今,这种价值评价消失了,而更倾向于其对立面:年轻人更有价值。
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崇拜”。
青年崇拜就是对睿智老者的古老崇拜的颠倒。
当然,权力仍然掌握在成人甚至老人手中。
但青年崇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像商业广告的主题一样,贯穿着整个社会,它将青年作为样板。
我们的印象是,老人总想不惜一切代价永葆青春,而不是年轻人想要变为成人。
青年崇拜,就是尽可能倾向于年轻人的趋势,开始于他们身体上的青春活力,而不是作为最高主宰的年龄的智慧。
这就是为什么“保持体形”是上年纪的人的绝对律令。他们慢跑的目的和年轻人打网球、健身、做美容手术等等的目的一样,就是年轻和永葆青春。穿着汗衫的老人在公园里跑步,虽然他们的血压保持着正常。所以,对他们来说,年纪是一个大问题,即便他们在公园里跑步,他们也注定会变老并死去。换句话说,所有人都会如此。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根据我说过的一切,可以得出,青年不再是以成人礼为掩饰的年轻人与成年人之间社会区分的主体,从青年到成年的过渡更加轻松。
也可以认为,从仪式或习俗上看,简言之,从文化上看,青年之间没有那么多相同的东西。最后,可以说,
对老年人的精神崇拜已经被颠倒为对永葆青春的唯物主义式的崇拜。
最后,可以说今天的青年处境不算太坏,实际上,他们有很好的机遇,而之前很糟糕,处处受限。可以说,当代青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拥有着新的自由,因为年轻,现代的年轻人很幸运,然而老人则不那么走运了。风向变了。
哲学家如何理解青年?又如何理解“真正的生活”?如果可以,79岁时的哲学家阿兰 · 巴迪欧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本书包含《何为真正生活》和《我如此了解你们……》两部分。
《何为真正生活》收录了阿兰 · 巴迪欧面向年轻人的三个讲座,探讨了当代青年与真正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我如此了解你们……》很大程度上是《何为真正生活》的延续,巴迪欧在其中探讨了年轻人如何去认识和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点击即可购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