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悦读

其他

费孝通逝世18周年:他坎坷一生,只为认识和了解中国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社会是多么灵巧的一个组织,哪里经得起硬手硬脚的尝试?如果一般人民的知识不足以维持一种新制度时,这种制度迟早会蜕形的。——费孝通▌《江村经济》:痛苦中开出的花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诞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这埋下了他研究学术最初的种子。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秋天,还是清华大学社会系学生的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做瑶寨实地调查。在翻山越岭中,费孝通误入瑶族猎户为捕捉野兽而设的陷阱,王同惠为了救他独身离去寻援,不慎坠渊身亡。此时,他们结婚才108天。1936年开春,为了疗伤和平抚丧妻之痛,费孝通来到他姐姐费达生居住的开弦弓村,在这里,他拄着双拐,带着一颗破碎的年轻的心,开始了一次持续一个多月的细致的田野调查。苏南的吴县一带自明清以来就是江南蚕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晚清,欧洲的机织技术引进中国后,这里的纺织工业就开始萌芽,费孝通无意中找到了观察中国乡村工业的最佳试验点。1936年秋天,费孝通抵英,师从布·马林诺斯基。1938年春,费孝通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不夸张地说,90%以上的中国人都没有读懂《水浒》

“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有人说,读懂了《水浒传》就读懂了人生。这是一部让人绝倒的旷世奇书。传奇女子三毛12岁就开始读它,而且百读不厌。她在花样年华写到:一个十二岁的中国人,竟然还没有看过《水浒传》,使我羞愧交加,更是着急地想去念它。古典文化中的哲理和智慧、汉字的精妙和意蕴,《水浒传》中俯拾皆是,就像洒满了遍地黄金:·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朱光潜:怎样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你不但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中国学生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喜欢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重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重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须至少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之所以还没有淹没,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总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见新的世界。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灵魂三问——康德的终极关怀

▍延伸阅读思想的“未成年”与“成年”,中间的距离只相差一位康德康德: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陈丹青: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史学界的“福尔摩斯”,解开了多少秦汉未解之谜?马克斯·韦伯诞辰159周年:要改变国家,思想远比金钱更重要现代文明社会的六大特征王小波: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资本的秘密》典藏版:一本“唯独黑社会和恐怖分子不喜欢”的精品日本人把鲁迅捧成国民作家,是从背课文开始的历史留给人类的四个教训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历史留给人类的四个教训

在西方学术界,绝大多数人都一生专注于狭小的专业领域,只有极少数绝世天才,才敢于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处,俯瞰文明的历史。他们的信条是:只有天才和蠢货,才敢无所不谈。1885年诞生于美国的威尔·杜兰特,正是这样一位俯瞰人类文明的天才。杜兰特是普利策奖及自由勋章的获得者,美国思想史上的巨人,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他早早投入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门下,却完全超越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文明观念的捍卫者。季羡林评价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的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在他的巅峰著作——厚达15卷的宏篇巨著《文明的故事》中,杜兰特就为我们留下了数条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教训一:重农抑商可能会抑制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有两大传统,雅典传统和斯巴达传统。前者代表了商业文明,后者代表了农业文明。公元前480年,希腊联军在温泉关战役中击败波斯帝国,预示着年轻的欧洲击败古老的东方。自此,雅典海军变成了商业船队,自由城邦变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与此截然相对的是,斯巴达解散了陆军,回到了封闭的农业社会。而以当时中国为首的东方世界,则承袭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教训二: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文明的制度是如何诞生的?有两种思想试图探索源头。一种是基于集体主义的乌托邦设计,认为文明是由学者和政治家设计出来。如柏拉图、马克思的“理想国”。另一种是基于个人主义的演化论,认为文明从商业传统、自由市场的积累、演化中而来。也就是老子、哈耶克等推崇的自发秩序。然而,杜兰特不喜欢理想国,认为“理想国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是僵化、厌恶创新的遗老世界”。他相信,文明的火种源自自由的思想市场,良善的法律来自习俗和利益的冲突,而思辨则源于人类个体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因而,他主张:只有在全面开放的商业中,思想才会碰撞出火花。然而遗憾的是,当近代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时,却恰恰处于民族主义、乌托邦主义横行世界的时代……▌教训三:历史上的所有乌托邦,都会以惨烈的失败告终乌托邦主义通常向人们许诺最美好的未来:全能的政府、充分的福利、平等的社会……后世的人们常常相信,乌托邦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然而杜兰特却以雄辩的史实证明:乌托邦的冲动,一直深埋于古往今来的人性之中,因此它会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而那些为了实现“人间天国”的理想,带来的也只有匮乏、混乱、腐败和大屠杀……▌教训四:“我们的历史被三大阴影蒙蔽”在杜兰特看来,我们的认识被三大阴影蒙蔽:一是互相矛盾的历史证据;二是历史学家普遍缺乏思想高度,带来了种种偏见;三是爱国心带来了民族和宗教的曲解。他说,“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见”。也正因此,他决心将历史重新写一遍,以严谨的历史结论,思想家的视野,世界公民的身份,从而纠正人类的历史记忆,建立有普世色彩的历史观。这一笔下去,就花了半个世纪。这套经历三次迁移,一次大洪水,才最终被写出来的巨著——《文明的故事》,是对“最伟大的思想者的立传”,是对“他们智慧遗产与生命印记”的伟大解读。足足1500万字,既是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大历史,也是一部部精彩的故事、优美的散文集。从书中任何一页开始读起,都会遭遇文明的光辉。长按下图,识别途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这部写尽人类文明史的巨著。▍延伸阅读理解现代文明的三个密码一生只为一部书:历时50年,揭示文明遗产的旷世巨著王五四:不出一声,是野哥面对社会重锤时的坚守渡不过的巨流河,多少壮怀激烈都已付诸流水王笛:掌权者总是幻想创造历史,结果对国家民族及无数个体造成巨大悲剧希特勒的“奋斗”:20世纪的人类大灾难是如何造成的?思想的竞争不在当下:张维迎振聋发聩的20个观点“不求得宠于当时”,曾遭两岸同禁四位父亲写给孩子的成长“秘籍”《耶鲁极简科学史》:耶鲁经典之作,40个故事浓缩5000年人类求索之旅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日本人把鲁迅捧成国民作家,是从背课文开始的

日本人把鲁迅捧成国民作家是从背课文开始的文:8字带路人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30分许。450架美军飞机升空,轰鸣着飞过已成一片焦土的东京。遮天蔽日。刚刚,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进行了日本向美英中苏等盟国无条件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飞机升空是为了向日本示威,昭示着这场战争的正式终结。三天后,在日本最为走红的青春文学作家太宰治出版了一部小说。书名:《惜别》。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世纪之初,一名日本学生和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的医学院相遇。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周君,初到仙台不熟悉环境,颇为拘束;来自日本农村的学生田中则为自己浓浓的乡下口音感到苦恼。之后,他们成为莫逆之交。田中见证着周君弃医从文,走上了另一番不同的人生道路。促使周君弃医从文的,是一次幻灯片的播放:正在这时,画面突然一变,出现了一个中国人因做了俄罗斯的军事间谍而被处刑的场景。听了老师的说明后,我们又激动地鼓起掌来。就在这时,阴暗的教室侧门突然悄悄地打开了,一个学生偷偷地从那里溜到了外面的走廊上。我认出了他的身影,心中一惊,是周君。周君说:对现今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并非身体的强健。那些看热闹的人,他们的身体不都健康得很吗?如今,我更深深地确信,医学并非当前的紧要之事。紧要的乃是精神上的革新,是国民性的改善。……我要立即弃医回国。在《惜别》中,还安排了一位对周君关怀备至的善良老师。他说:在历史上,日本也曾向唐宋派遣过留学生,也曾受到对方不少关心和照顾,这次轮到日本来报答当年的恩情了,必须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尽数传授给他们。这位老师的名字叫:藤野严九郎。等等,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对,你没看错。太宰治这部小说,就是取材于鲁迅当年在日本仙台留学后写下的文章《藤野先生》。他用这种办法,也表达了对自己这位素未谋面的文学偶像的一种尊敬。书名《惜别》,也来自于此。那位曾经执教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在离别时送给他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背后写着两个字:惜别。彼时的日本,到处残垣断壁,一片兵荒马乱人心惶惶。这部充满温情的小说,用周君告别藤野先生和日本,踏上新的征途为结尾,是有深意的。既有日本人对战前生活的追忆,也有迫切开始新生活的渴望。鲁迅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会让大多数中国人大吃一惊。用日本人的话说,他是日本的国民作家。直到多年后,藤野先生也没等到周君的来信和照片。对于这一原因,《藤野先生》中写道: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隐晦地说出了,这些年他们二人没有联系的原因,在于他一度过得不好。弃医从文头十年的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收获的,跟他梦想的差距很大。想做杂志,没钱作罢;只能回绍兴老家当中学老师,教生理学。还是没离开这一行。结了婚,却是个包办婚姻的乡下老婆。走了仕途,但也就做到教育部一个科长。写文章也没多少人赏识。只能寄情于研究古书、佛经和金石拓本。鲁迅的爆发,要整整等到1918年,38岁的他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轰动文坛。这时,他才第一次以鲁迅这个笔名横空出世,一飞冲天。而就在鲁迅大放光彩的时候,藤野严九郎的人生却一路走低。听起来像上一代人的他,其实只比鲁迅大七岁。鲁迅辍学之后,他在仙台医学院继续任教十年,下岗了。仙台医学院后来被合并到了东北帝国大学,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大学,成为它的医学部。藤野下岗的原因是,当时的日本高校风气越来越崇洋媚外,最后弄到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都待不下去。十六个教授只剩下六个,其中还有两个是降职使用。他也曾考虑前往德国留学,但因口语水平太差未能成行。想想也是,他连说日语都带着抑扬顿挫的难懂口音,何况是说德语呢。失业后的藤野严九郎,曾经想找个教职继续教书,还去东京开过诊所,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这个中年失意的前浪,只得回到日本中部福井县的农村老家,靠经营一间小小的耳鼻喉诊所谋生。福井县是日本偏远贫穷的“北陆三县”之一,粮食常年欠收,穷困闭塞。人的性格多古板认真,口音也难懂。藤野为人正直,经常拒收穷人的诊疗费,人缘很好。期间,他也曾经得到鲁迅的消息。知道他当年教过的中国留学生,现在成了名人、文豪。1935年的一天,他读高中的大儿子被老师找去,拿着一本书问道:这本新出的书,是中国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里面有一篇写的人叫藤野严九郎,跟你父亲的名字一样。你拿回去问问你父亲,是不是他?拿到这本书的藤野,细细拿着放大镜,对着书上鲁迅的照片研究一番之后,感叹:真的是周君啊!原来,此时的鲁迅已经享誉日本多年。日本要出版一套他的新全集。在选篇方面,鲁迅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其他一切选文自便,但《藤野先生》这篇,务必选入。但藤野随即要求儿子:写的是我。但是,你不要跟别人说。儿子跟他一样老实,除了对老师承认以外,确实没有对第二个人说。于是,在中日两国知识阶层脍炙人口的藤野先生,继续隐姓埋名在日本的偏僻乡村。一年后,等来的是鲁迅去世的消息。1936年10月19日,55岁的鲁迅在上海去世。据藤野的侄子藤野恒三郎回忆,几天后,在老家的藤野读到了刊载鲁迅死讯的报纸。他盯着报纸上鲁迅的照片发呆了一会儿,站起身来把报纸举过头顶,拜了几拜。之后记者上门,他才知道:这些年来,鲁迅不仅是把他赠与的那张照片挂在墙上,还一直在打听他,希望能再见一面。哪怕是见到他的后人也好。此后,记者对藤野的访问,被编成一篇短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在报纸上。关于为什么对这位学生照顾有加,他写道: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还有很多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的各种坏话。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我在少年时代时,曾经跟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认为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为何不愿意见这位学生一面呢,他写道: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的话,周君该会有多么欢喜啊。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这当中解释,几分为真呢?恐怕不好说。更大的可能性是:如今我混成这个样子,面子上实在是挂不住。他不愿意以一个乡村医生的身份,站出来说:我是名震东洋的大文豪的恩师。就这样,惜别三十年,师生两人一生再无联系。果真惜别。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的半年后,日文版就在东京、大阪等多地刊发,引起轰动。《大阪朝日新闻》刊文评论:此文达到了迄今为止支那小说家尚未达到的境地。之后,鲁迅的作品被大量翻译往日本,他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报纸上,水涨船高。无数日本人从此知道了鲁迅。其中一些,后来跟鲁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奇妙缘分。1913年,20岁的日本青年内山完造来到中国谋生。4年后,他在上海开办了一家以他自己姓氏命名的内山书店。当时,上海的外资书店都对中国人极为鄙视,甚至不允许中国平民进入。但内山书店的经营原则是:对于那些愿意读书但没钱买书的人,内山书店不论金额大小,一律允许赊账,包括中国人。1927年,写完《藤野先生》的鲁迅迁往上海居住,某次前往内山书店购书,与内山完造相谈甚欢,一来二去就成了读书谈书的好友。之后,鲁迅在内山完造的书店不断会客、讲座,他的新书第一时间在内山书店上架销售,甚至是躲避国民党通缉抓捕时都藏在书店。内山书店一时间成为上海知名的文化地标。那时候,开书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后来有鲁迅研究者统计,鲁迅累计去过内山书店500多次,购书1000多册,涵盖思想史、文学、美术、日文图书。同时,鲁迅的价值和意义,也被日本人所深刻认识。日本第一代鲁迅研究者、著名学者竹内好认为,鲁迅在中国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利用鲁迅来解决日本社会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他写道:……时至今日,日本文坛从未出现过鲁迅一般的人。他真正拥有日本古代武士的侠义心肠,同情和体恤一切受到剥削压迫的人,教授他们如何自强自立,改造自我,为一个民族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鲁迅去世后,亲友们组织了一个治丧团,全权负责处理丧事。内山完造就在其中。关于这个治丧团的名单,现存的资料考据中有四个版本。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鲁迅的老领导蔡元培都排在第一位。内山完造分别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跟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前后脚。内山完造排在第二位的那份名单,出自内山自己的自传《花甲录》。鲁迅去世前,见的最后一个外人,竟然也是一个日本人。还是他的粉丝。鹿地亘,日本九州大分县一户地主人家的儿子,从小接受父亲传授的中国文化,毕业于东京大学。多年来,鹿地亘在日本看完了各种版本的鲁迅作品,把鲁迅的思想作为自己下一步参加日本社会运动的参考方针。1936年,鹿地亘直奔中国,目的就是要认识鲁迅。鲁迅在哪儿呢?这难不倒他,去上海最著名的内山书店,找内山完造帮忙介绍就行了。其实内山根本也不认识他。鲁迅去世前的两个晚上,最后见的人正是鹿地亘。他去往鹿地亘家中,将自己最新出版的杂志和各类作品送给他一份,希望他能带回日本,交给更多的人阅读。鹿地亘写道:鲁迅于我,是心魂上的导师。尽管先生在文章中数次写道:自己不是青年的导师,但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青年都尊敬他。他在不屈的斗争中体现出的精神给人鼓励和温暖,鲁迅精神给我的并不是行动上的指导,而是鼓舞。就在鲁迅去世大半年后,爆发了七七事变,中日进入全面战争阶段。跟鲁迅产生缘分的那些日本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甚至被直接卷入战争。还在上海的鹿地亘,做出了一个可以说让99%的日本人目瞪口呆的选择:加入中国国民政府成立的对敌宣传工作处,从事对日军的反战宣传工作。之后,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四位父亲写给孩子的成长“秘籍”

25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量已达5亿册;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虽不出名,却在20世纪最佳法语书评选中,力压萨特、加缪等一众诺奖得主一举夺魁;作者及书里的形象,甚至被印在法币上……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刘震云:哲学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学与哲学的量子纠缠》。所谓“量子纠缠”,指的是二者之间的穿越、交叉、混合。什么是文学?通俗的说法是: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确实有一些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但是如果文学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这样的作品一定是三流的作品。所以,我经常说一个观点,好的文学出现在生活停止的地方。生活在什么地方停止呢?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情绪、同一个思绪在生活中,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反复琢磨和思考,过去就过去了。但是文学,它有时间把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情绪、同一个思绪来分析和码放。▌我从来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谁聪明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好的作家一定要嗜学。他一定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见识,知道孔子、柏拉图、休谟、康德、萨特这些哲学家(这几个人水平差不多)。知道他们,才能知道世界上什么人对这个世界进行了怎样不同角度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看一些作品,开篇写得很好,中间就不行了,到后面就塌方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有一些作家,第一部作品写得很好,第二部、第三部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当然可以牵动很多原因,有人说缺乏生活,要体验生活。我觉得生活不用体验,生活永远扑面而来,谁也没有生活在另外一个星球上。今天我来北大不是生活吗?有人说我参加综艺节目。其实,这不也是体验生活吗?新形态的生活。我参加脱口秀有很深的体会:脱口秀演员真是不容易。呼兰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英文说得比中文还好,又回到中国用中文说脱口秀。我觉得这个关系的结构有意思。还有徐志胜,长得跟潘安似的。相声一般是调侃对方、调侃捧哏的,但脱口秀演员都是自嘲,说自己的长相,说自己遇到什么糗事,把祖宗八代干的那些不靠谱的事从头到尾给捋一遍,从里边找个笑点让别人笑。我看脱口秀演员似乎看到了鲁迅。鲁迅先生说严于解剖自己,要胜过解剖别人。脱口秀演员像解剖青蛙一样在解剖自己,这不容易。我去了一趟脱口秀大会,对他们充满了同情,也充满了尊敬。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呢?许多作家总会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写故事的人。很对,但是每个人写作的出发点是非常不一样的。写故事的人,他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人,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包括天上飘过的一朵云、一段情绪、一个私心、一缕炊烟都可能让他写东西。但我不是这样的,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像阿基米德说的,你有一个支点能够把地球撬起来,能不能把地球撬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起码能够把一个小说给撬起来。这非常重要。作家写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语言对于小说的意义也不重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形成语言风格没有问题;故事感人也很容易达到;最难的是故事的结构和人物的结构——这最考量一个作家思辨的能力(文学和哲学的量子纠缠在他身上的体现),当然也包括他知识的广度与格局。思想和认识支撑着写作。你有多大的见识、有多大的格局、有多大的知识储备,决定着你的输出。这个输出甚至可能只占据你储存的百分之一。如果你连古今中外那么多的聪明人,他们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广度,以及他们的视野都不知道,仅凭自己的小聪明,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我从来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谁聪明。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野夫:为道路而生的人

他用鞭子鞭打这世界,也鞭打自己的内心,并以此指向社会本身,以及时代里还未泯灭的良知。最豪情万丈的人,也最柔情似水,野夫就是这样。读他的文字不仅提神醒脑,更会常常被其深情所感动。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爱因斯坦:每个人都应当作为人而受到尊重,不要崇拜任何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与世长辞。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人们熟知他是通过他卓越的科学理论研究的一面,其实爱因斯坦是个深沉的有着宗教情怀的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思考,深情的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本文是他的名篇,特此分享:我们这些终有一死之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啊!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刘勃:“奸诈”是曹操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1994年版央视电视剧的《三国演义》中,演员鲍国安扮演的曹操是公认的经典;有个很有意思的巧合,更早之前的山东电视台拍摄的《水浒传》,鲍国安还演过宋江。更巧的是,曹操迷上了张绣的婶婶,因此被张绣突袭,打了个大败仗,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都因此遇难。央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张绣的婶婶邹氏,是演员魏慧丽扮演的;而在山东电视台版《水浒传》里,魏慧丽还演了阎婆惜。不妨把这当作是一个提示:曹操和宋江之间,有某种隐秘的联系。-1-“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的曹操《水浒传》里反复强调,宋江矮而黑,但他身上就有让江湖好汉心折的气场。有史料记载,曹操个子也不高,大概长得也不好看,而曹操的气场肯定比宋江又要强大了若干个数量级。《世说新语》有“容止”一门,讲述了众多美男子的容貌和举止有多么迷人的魅力,但这一篇偏偏是以曹操开头的: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庸陋,不足以震慑远方的国家,就安排“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的崔琰来假扮自己,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坐床边。接见仪式结束后,曹操派人悄悄询问匈奴使者说:“魏王是何如人?”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的清雅的气场非同寻常,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身为匈奴使者而又有如此见识,曹操自然会将之视为潜在威胁,于是就派人把他杀掉了。这个故事算是对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的生动展示。至于发现了聪明人就要杀掉,表现了曹操的奸诈和残忍,这是和曹操有关的许多传说的共同主题。-2-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曹操的人物形象,从古到今发生过许多变化。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至少表面上还维护着曹操的正统地位,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就搜罗了大量曹操的负面材料。《世说新语》成书和裴注差不多同时,大致看起来,刘义庆虽然并不认为曹操是个好人,但他对曹操的印象还算不坏。《世说新语·识鉴》记载了乔玄对曹操的评价: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世说新语·识鉴》)和更有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评)相比,“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这个评价,可以认为对曹操更加推崇一些。曹操不是安分的人,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不发挥出来绝不甘心。清平岁月,社会规则不会给他折腾的空间,所以曹操就会极力破坏,成为奸贼。但乱世就不同了,人人都在作乱,曹操的英雄才气发挥出来,可以将这些宵小之徒一一翦除,反而是为安定的生活铺路。这也对应曹操的自我评价:“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乔玄说,我的子孙后代,就都托付给你了。作为对照,《世说新语》对刘备只收录了这样一条评价:“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让刘备待在中原地区,只会添乱,治国是不行的,但刘备要是跑到地势险要的边境地区,成为割据势力,这个能为他还是有的。这个吐槽真是刻薄得如同手术刀反射出的寒光一般。-3-曹操当真好色、但惜才又大度?“言语”门里,讲了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但细节与更流行的说法有微妙不同。最重要的是,《世说新语》里曹操听了孔融求情,就“惭而赦之”,并没提曹操设计圈套,借刘表之刀杀祢衡的事。《世说新语·捷悟》里,杨修是频频出现的人物: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世说新语·捷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世说新语·捷悟》)曹操在大门上加“活”字,只有杨修看出曹操是嫌门阔大;曹操在奶酥盒子上写个“合”字,杨修拿过来就就吃,说曹公是让我们一人一口啊……这些后来编入《三国演义》的故事,也都见于《世说新语》。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捷悟》)曹操和杨修经过曹娥碑,发现碑的背面,题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别说,我想想。”于是走了三十里,曹操想明白了,和杨修各自拿出正确答案: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是个“绝”字;幼妇就是少女,少女合起来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起来是个“好”字;齑臼是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所以齑臼经常要受辛,受辛合起来是“辤”(辞的异体字)。连起来,就是“绝妙好辞”。于是,曹操对杨修叹息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三国演义》中讲这个故事,变成了曹操想了许久后,让杨修说出正确答案,又删掉了曹操叹息的话,只说了句:“正合孤意!”——自愧不如没有了,甚至让人疑心曹操其实根本没猜出谜底。尤其是,《世说新语》中没提曹操杀杨修的事,因此这些就都成了轻快的小品文,曹操也显得心胸挺宽广的。《世说新语·夙慧》中有这样一则: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世说新语·夙惠》)开创魏晋清谈风气的学者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晏父亲早死,曹操娶了他的母亲(网络上所谓“曹魏爱人妻”,这是重要案例)。何晏小时候就漂亮又聪明,曹操非常喜欢他,给他的待遇都和曹丕一样,想收他做自己的儿子。七岁的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个正方形,自己待在里面。人家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何晏回答说:“何氏之庐也。”这是何家人的房子。曹操知道了,也不强求,就让何晏住回外面去,但对他还是很好,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个小故事中,曹操虽然好色,但既爱才又体谅人情,非常大度,也算让人有好感的形象。-4-奸诈的曹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吗《假谲》里,《世说新语》作者一口气讲了五个曹操奸诈的故事,第一个是: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世说新语·假谲》)曹操和袁绍年轻的时候,一起去抢人家的新娘子,逃跑时却迷了路,袁绍摔倒在荆棘丛中,动弹不得。曹操故意大喊:“偷新娘子的贼在这里!”袁绍吓坏了,瞬间被激发出最大潜能,他一跃而起,仿佛被人从荆棘丛中扔了出来一般。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的机警和袁绍的笨拙,并且好像预示着未来官渡之战的结局——可以想象,袁曹之争如果最终胜利者是袁绍,这个故事留下来的一定会是另外一个版本。如果站在新娘子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次劫持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件,她最终命运如何,也没有人知道。如果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人问一句:“那个可怜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是一件非常扫兴的事情。相反,像易中天老师那样,讲完故事再评论一句:“男孩子小时候不调皮捣蛋,将来没出息。”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显然想法和易老师类似。在他眼睛里,这个故事是“假谲”的,夜梦杀人也是“假谲”的,望梅止渴也是“假谲”的……如果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看,这个故事和夜梦杀人都应该批判,而望梅止渴不妨作为“善意的谎言”加以赞美,但《世说新语》根本没打算做这个区分。“假谲”门类里还收入了王羲之(其实不是他)假装烂醉骗过王敦的故事,温峤用玉镜台成就姻缘的故事,谢安用小赌怡情的方式帮助谢玄改掉女性化生活习惯的故事……总之,就是这些骗人的故事都很有趣,什么道德、什么意义,还有什么历史真确性,都随他去吧。《世说新语》是注重趣味的书,并没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曹操的义务。曹操以奸诈著名,于是大量或真或假的奸诈故事,就都堆积到他的身上,但这算不算是一种丑化,却有点难说。“有才”是人向往的能力,“无德”意味着你不必再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只要你不碰巧就是受害人,看表现人物奸诈的故事,把自己代入那个作恶者的身份,往往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这也没啥不好。在想象的世界里把坏的欲望宣泄掉,回到现实世界,也许反而可以比较轻松地做个好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距离我们,实际上是遥远而陌生的,而用豁达、幽默的眼光看历史,却可以让那些关于是非成败、爱恨纠葛的历史故事跨越千年,在当下的语境中“复活”,带来独特的读史体验。文史学者刘勃正是这样一个幽默而深刻的人。他的新作《世说俗谈》以“讲段子”的形式来趣味解读《世说新语》中各种知名人物,曹操、阮籍、嵇康、王羲之......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一一呈现,带你一口气读懂魏晋的浮华与梦幻、慷慨与悲凉:◎展现《世说新语》的魅力与当代价值为什么魏晋名士也要内卷?为什么曹操这样反名士的人,最终还能成为名士?魏晋时期的寒门如何实现阶层跃迁?魏晋时期读书人的偶像是什么样的?竹林七贤这个组合真的存在吗?刘勃将《世说新语》中支离破碎的片段,嵌入魏晋历史人物具体的人生历程之中,展现它的独特魅力与当代价值,有料、好看、可读性强。◎推理小说般的阅读快感,拿起来就放不下司马昭为什么只杀了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让梨少年孔融的人生是以怎样的方式收尾?王羲之自己对《兰亭集序》是如何评价的?《世说新语》与《晋书》产生冲突,到底该信哪个?“侦探”刘勃帮你把《世说新语》掰开揉碎讲清楚,揭开《世说新语》里的诸多谜团,为你带来推理小说般的阅读快感,拿起来就放不下。◎刘勃亲笔签名+钤印,数量有限,值得珍藏《世说俗谈》让人能沉浸其中,进入每一个故事情境之中。幽默风趣的文笔,大受读者欢迎,上市一个月内便紧急加印三次。此次,先知书店有幸获得刘勃亲笔签名+钤印版,数量有限,非常值得入手珍藏。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一并选购“刘勃作品集”):来源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洛克:良知不是天生的,很多人没有良知

道德与良知的另一面文:时代学园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徐贲:他们为什么自杀?

他们为什么自杀文:徐贲一个人结束自己的生命,真正令他人感到怜悯和战栗的,其实并不是死,而是为什么要死。自杀不只是关乎如何去死,而且更关乎如何去生。只有在如何去生的问题没有解答的时候,如何去死才会成为问题。最近看了一个题为《生命热线》的视频节目,介绍了南京的一个自杀救援组织,他们所尽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自杀已经成为中国人第五大死亡原因。中国的自杀率是每10万中有23人,全世界的自杀四分之一发生在中国。统计数字虽然令人对自杀这个“社会问题”印象深刻,但是,没有个人面孔的社会问题却又显得那么空洞、抽象。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自杀的原因》一书中,赞扬统计数字为现代的自杀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望远镜的发明使得天文学取代了占星术,同样,“统计学的发明和完善……让我们有可能把自杀当作一种群众现象来研究。”然而,真正让我们触摸到自杀这个“群众现象”冰凉身影的,却是我们对每个个体死亡的怜悯。卢梭把“怜悯”和“自我保存”当作人类天性的两个根本特征,“自我保存”最根本的就是保全性命。哈布瓦赫说:“当我们看到每一个人类伙伴以自杀的方式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都会感觉到一种令人惶恐的矛盾:自杀既是自由选择却又迫不得已,既是下定决心又是十分无奈,既是不难理解又是令人困惑。”因此,我们都会想知道,那个人,而不是一个数字,究竟为什么背弃了他“自我保存”的天性,而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哈布瓦赫的老师、杰出的社会学家涂尔干对自杀的定义是,凡由本人积极或者消极的行为所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受害者本人也知道必然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死亡,即所谓自杀。个人的积极行为,如吞枪或上吊;个人的消极行为,如绝食或拒绝治疗。前者直接导致死亡,后者间接导致死亡。根据这个定义,自杀还应该包括:不愿投降的军人的自裁,或海军的自沉其船、妻子的殉葬、恋人之间的殉情,等等。涂尔干把自杀分为利他、利己和失范三种类型。利他的自杀可以是为了维护群体、事业的体面或尊严,也可以是为坚持某种原则而作的抗议。利己的自杀可以是逃脱痛苦、煎熬、屈辱、绝望的手段。而反常的自杀则往往被归结为某种社会病理的原因,如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孤独、焦虑和失落。利己和反常的原因往往会交织和纠结在一起。自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去死的意图,另一个是决定去死的方法。单单想死,找不到去死的方法,仍然不是自杀。不同环境中的自杀者对什么是体面的死法有不同的想法。例如,日本人把切腹看成是一种荣誉的自杀方法,其他国家的人们并不这么看待。又例如,19世纪的英国人很少选择上吊,因为罪犯在英国是处以绞刑的,上吊是一种不体面的死法。为抗议而自杀的人,往往会选择轰轰烈烈的公开方式(如自焚、绝食、从高处一跃而下)。自溺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自杀方式,因为它可以方便地解释为“意外溺水”。许多国家的官方自杀统计数字偏低,就是因为许多像自溺这样的自杀被统计成了“意外”。涂尔干认为,自杀不一定非要自杀者自己动手,自取性命。他写道,“一名战士为了拯救自己的战友,以某种方式选择了死亡,他其实并不想死。然而,他难道不就是杀死自己的那个人吗?……为信仰而死的烈士同样也是如此。”哈布瓦赫不太同意他老师的看法,他认为,这样的死亡只不过“像是自杀”,是否可以称为自杀,“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看法’”,“试想一个人知道,为了推延死亡必须节制饮食和欲望,但他却偏偏暴饮暴食、纵欲无度。我们可以说他是在找死,但不能说他是在自杀。”一个人结束自己的生命,真正令他人感到怜悯和战栗的,其实并不是死,而是为什么要死。自杀不只是关乎如何去死,而且更关乎如何去生。只有在如何去生的问题没有解答的时候,如何去死才会成为问题。西蒙娜·德·波伏娃说,“当你读到一则自杀报道的时候,让你脊梁发凉的不是那具从窗栏杆上挂下来的像灯心草一般的尸体,而是在这一刻之前发生在死者心里的事情。”当我们读到每一桩自杀报道的时候,令我们脊梁发凉的不也是自杀之前发生在死者心里的事情吗?在当代华语界的作家学者中,徐贲教授算是一个“异类”。对于当代社会种种荒诞的现象,他的批判格外深刻。1950年,徐贲生于苏州的一个书香之家。尽管生于革命年代,成长于动荡的岁月,他的文字却如绅士一般渊博、克制,既厚重,又与时俱进。近两年,内、外部环境的剧变,将过去四十年刚落地的人文精神快要破坏殆尽了。然而,越是剧变时代,越要相信好书的力量。为此,特地给您推荐一套徐贲老师的“人文通识四书”,针对当下的种种问题——种种限制中如何坚持独立思考?如何带着时代的问题意识重读经典?如何避免互联网让我们被不自知的“奴役”?徐贲老师的书堪称一针“清醒剂”。徐贲老师并不是讲一大堆空泛的理论和道理,也没有充满精英口吻的空谈未来,而是从人文思想启蒙的视角,一边回到历史纵深,一边紧扣时代问题,重新思考我们正在遭遇的种种危机:如何求知思考、如何说理、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启蒙缺失下的种种问题……难能可贵的是,徐贲老师既是冷静清醒的现实批判者,又是热情真挚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作品不是晦涩深奥的学术专著,也不是宣泄情绪的时评杂文,而是“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清醒人”之日常课程。
2023年4月1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人类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发人深思的问题

人类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发人深思的问题就是——人类这个物种究竟是怎么变富的?世界人均收入曾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停滞,营养匮乏使男性平均身高停留在160厘米甚至更矮。疾病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不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比不上狩猎采集时代的祖先。这一切直到1800年工业革命发生才发生改变。1789年,一位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对这个现象做出了人类社会长期陷入增长陷阱的解释:人类之所以永远挣扎在温饱线附近,是因为人口增长率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人均收入又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下降。于是人均收入一旦高于温饱线,人口增长就会稀释富余的果实,使人均收入永远徘徊在勉可果腹的水平。200多年来,马尔萨斯的理论——“富则生,穷则死,人多就穷”已经几乎是所有科学家思考历史的基本框架,是几乎所有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底色。可是,《富种起源》的作者吴乐旻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马尔萨斯其实错了。真正桎梏人类陷于长期贫困的“神咒”和马尔萨斯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即使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也不是马尔萨斯机制。《富种起源》这本书旨在挑战并代替马尔萨斯理论,为人类社会前工业时代的长期贫困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并带领读者探索比马尔萨斯陷阱更重要也更迷人的问题,人类是如何跳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工业革命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人类是怎么变富的?-1-身高能否作为马尔萨斯陷阱存在证据?验证马尔萨斯陷阱的存在,需要跨度上千年、包含世界各地的历史数据。其中最令经济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证据是人类的身高。众所周知,身高是由基因和生长环境共同决定的。其中,基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种内部个体间的差异上。族群之间的平均身高差别主要反映了胚胎和幼年时期营养、饮食习惯的差异。在大数定律下,身高的确能反映一个社会的营养水平。下图中展示出了欧洲男性身高在过去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华语文学的“双冠王”:他从川西藏区走出,写尽人性与权力的纠葛

说起中国文学大家的神作,和菜头说:为什么阿城的《棋王》厉害?因为宁可写成小品文,拒绝喝奶。为什么阿来的《尘埃落定》厉害?因为自带奶嘴。阿来,汉族作家之外,唯一同时斩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料华语作家。阿来继承了母亲的藏族血统,阿来名字,即由藏语直接翻译而来。早在1988年,阿来就花上万元换笔,在藏族作家中第一个用上286电脑。但是,阿来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文字和故乡存在隔阂,想要文字走得更远,笔尖必须栖息在土地上,与土体上的人们保持紧密联结。于是,他徒步走完大渡河,若尔盖草原,在藏族风情的雪山冰川中,寻找写作真谛。几年后,销量如脱缰之马,超过几百万册的《尘埃落定》,尘埃落定。——它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多种语言远播国外,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更被人视为茅盾文学奖中的“神作”。●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蒋勋:去往世界文明,有一条奢侈的“私密路线”

1972年到巴黎读书,我与罗浮宫就结了不解之缘。我当时修艺术史的课,凭着一张学生证,任何时候,不用买票,随时可以进罗浮宫。罗浮宫在巴黎市中心,我又喜欢在巴黎走路,常常经过罗浮宫,想到一张画,就进去看一看。只看那一张,看完,做了笔记,出来在塞纳-马恩省河边坐一坐,看看河水,想一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再继续做其他的事。后来我才发现,进博物馆,只看一件作品,是多么奢侈的事。▲米罗的维纳斯▌走马观花,很难了解卢浮宫的「美」大概在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就是自由的

我想看清一切,却依旧保持宽容;被所有人追随,却依旧保持独立;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好;在忧郁中勇敢生活;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自己的快乐;不从属于别人,却在别人那里生长;爱最好的,安慰最差的;永远不恨自己。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齐邦媛:来自云端的信

来自云端的信文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矿工诗人陈年喜: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他是仅有高中学历的中国矿工,却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巡回演讲。他是矿工诗人,作品却登上《纽约时报》,入选年度书单TOP10、豆瓣年度文学TOP10、新浪好书榜、华文好书榜……他摘得首届“年度桂冠工人诗人”大奖后,评委会称他是传统中国的“游民知识分子”,辗转社会底层,饱经炎凉。纪录片导演秦晓宇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当即决定要与他见面,“一看就是中年写作”,带有强烈沧桑感。以他作为主人公的纪录片《我的诗篇》入围大大小小电影节,他还是央视《朗读者》嘉宾,《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人物,《纽约时报》《南方周末》《澎湃新闻》等媒体争相重磅报道。他在纽约大学演讲时说: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我写,是因为我有话要说。他是陈年喜。尼采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而有读者评论陈年喜文字:贴着大地,与土地摩擦,直到擦出血来。陈年喜深潜大地5000米深处,从事出生入死的矿山爆破工作。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是王二、小渣子等同样低微的命运。16年矿山生涯,带给他右耳失聪,还被确诊终生不可治愈,只会不可逆发展的尘肺病,随时可能面对生死考验。但是命运带给他的,除了尘肺病,还有更坚硬的心脏。特殊工作让陈年喜见过太多死亡,这没有让他却步,而是用隐忍笔触将其一一记录,让我们更清晰去认识这个完整世界。他在昏暗矿灯下写、在斑驳炸药箱上写……他笔下的诗句和故事,“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传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尊严和力量,重燃哪怕低微如尘也要热烈活着的勇气。易中天说:兄弟,我读过了你的诗歌,听见了你的饿……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只有行走在没有童话的岁月,才写得出这样的诗句。如果您想了解这片土地上的真实生活,就来看看陈年喜作品吧。他不仅写矿井里的人和事,写的更多的是普通人的困境与窘迫。通过他的文字,读者能看到这片土地上最朴素的真实。先知书店一位主编就是诗人,从诗人陈年喜作品中精选出饱受磨砺的非虚构故事集,我们平时看不到的真实生活文集……合成陈年喜代表作品集,郑重推荐给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特邀作者往返陕西、北京,为这批书签名钤印,因此特别值得珍藏。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延伸阅读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余秀华:活着,拒绝大词陈丹青:一个人不可以随便讲自己是读书人老安签名作品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罗素的忠告:致一千年以后的人类

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爱因斯坦曾说:阅读他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如果要把思想家分为二种类型:一种人说的东西深刻得要命,但说的方式笨得可怕;一种人不仅说的东西发人深省,而且说的方式非常精彩。康德和黑格尔属前一种人,他们的著作深刻但沉闷;罗素则属后一种人,他的著作深刻而优美。他写完《西方哲学史》之后意犹未尽,认为有必要写一本以哲学思想发展为主线的概观的西方文明史——《西方的智慧》。罗素以大家之手笔,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学史之流变。迄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政治等大背景下,探讨整个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旁及科学、宗教、文学乃至社会习俗。《西方的智慧》是继《西方哲学史》后研究、探讨西方哲学史的又一部力作,是罗素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作品,被称作罗素名著中的名著。作为抢走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家,罗素87岁写就本书,其文笔与思想早已炉火纯青。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珍藏版《西方的智慧》:▍延伸阅读朱学勤:罗素在中国不受欢迎的三大原因罗素诞辰150周年|“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陈丹青:一个人不可以随便讲自己是读书人老安签名作品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但只有少数人记得

一部“童话”,为什么让很多严肃学者也为之入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讲他喜欢的《小王子》;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周保松,为《小王子》写了一本哲学札记……先看下罗翔老师在这里讲的片段,内涵丰富:◎狐狸教小王子“驯服”的道理。“驯服”是《小王子》全书最为关键的一个概念。是说,两个本不认识的人,经过双方努力,慢慢变得熟络,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最后彼此紧密相连。狐狸告诉我们,没有驯服的人生,不可能是充实的幸福人生。驯服真的这么重要么?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在累积了大量经验数据后,告诉我们,真正使人活得幸福的,原来不是名利、权力和工作成就,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研究印证了狐狸的智慧:用心去建立驯服关系,看似无甚用处,其实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活在有爱有心人的关系里面,人才会健康快乐。◎爱得愈深,受伤的机会也越大。但是狐狸对小王子说,没关系,我得到了“麦子的颜色”。此前,麦子对狐狸毫无用处,但因为小王子,麦子的颜色,就有了意义。它提醒狐狸:曾经有个金黄色头发的王子,走进自己的生命,成为我此生无可替代的唯一。这就够了。狐狸的意思又说:“当然,人总是可以选择不去爱。但没有爱的人生,何足以言美好?!是的,你的永别,会令我受伤。但既然伤害内在于爱,我们就要学会好好接受它。在世间,没有认真去爱却又不要受伤这回事。没有伤的爱,不是最好的爱,甚至不是真正的爱。”……《小王子》,被誉为“每个人不可不读的心灵之书”,登顶“人类有史以来经典读物”书单。到今天,被译成300多种语言,全球总销量超过两亿册,仅次于英文版《圣经》。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虽不出名,却在20世纪最佳法语书评选中,力压萨特、加缪等一众诺奖得主,一举夺魁;作者及书里的形象,甚至被印在法币上……市面上,《小王子》的版本多到数不清,质量参差不齐,我们挑选的是台湾金马奖译者缪咏华的译本。《小王子的领悟》是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教授阅读《小王子》数十年的领悟,也是他送给五岁女儿的成长礼物,他想借本书和女儿分享,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自由……本书一出版即在香港书展获奖,刘瑜、陈冠中、陈嘉映、钱永祥等力荐此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小王子》+《小王子的领悟》(还可一并选购《小王子》立体书,3D立体呈现小王子的奇异世界,每一页翻看都令人尖叫,值得收藏):▍延伸阅读《小王子》立体书|愿阅尽沧桑,归来仍是少年《苏菲的世界·漫画版》:一部送给孩子的人生答案之书王小波逝世26周年|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张宏杰:为什么乱世往往会成为历史黄金时代?杠精最常用的十种手段沈志华的书为什么很难再版?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杨奎松:一个历史细节,听得人头皮发麻不要害怕读书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限量签名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中国文化不提倡个性,只欣赏合群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我们亟需的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限量签名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我们亟需的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当下,轻生的悲剧不时进入我们的视野,网络上甚至还出现“约死群”现象。其中大多都是年轻人,甚至不乏孩子。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一不怕死,二就怕苦”。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孩子仅仅因为被老师批评、跟父母拌嘴这样的小事,就敢自杀?有人从学校、从社会中寻找原因,也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而,最根本的一点莫过于中国“生命教育”的缺失: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是不可逆的,不知道生命的珍贵和意义所在。并不是没有人看到包括“死亡教育”在内的“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几年前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但是,身为父母,我们才是给孩子系上“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是赋予他们生命、共享生命喜悦的人,说起“生命教育”,我们当然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亟需一次对于生命的反思,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帮助父母为困惑中的孩子拨开迷雾,指引他们热爱生命、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补上成长缺失的关键一环,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灵与心理韧性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只有对死亡的禁忌——比如不要把筷子插进碗里;穿一身黑去别人家做客,不吉利……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应对——对生命的困惑,对死亡的恐惧,对善恶的追问。这些我们少年时无处问寻的问题,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解答。书题虽然叫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作者并没有只抓生命这一虚渺的词来写。全书以生命为基准,从多角度渗透给孩子生命的定义以及可贵,引导孩子勇敢面对生活,活出自我的决心。是对孩子说的话,更像是对自己的鼓励。及早阅读,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灵与心理韧性,更能引导孩子从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孩子勇敢面对生活,活出自我的决心。◎最佳亲子共读:化身哲学家与孩子沟通交流,给自己补充精神动能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又何尝不是呢?有些问题孩子想不明白的,家长也未必答得上来。尤其是对于生命和死亡的问题。没有对问题深刻的思考,和对生活切身的领悟,以及对孩子成长的了解,很难给出满意的答案。而这本书,不但蕴含了一个哲学教授对生命本质的长期思考,更是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专门为孩子写就的答疑解惑之书。因此,不仅适合可以独立阅读的孩子们细读,更适合家长自己阅读,帮助破解与孩子交流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借助一个北大教授的智慧智慧,与孩子沟通交流,给自己补充精神动能。◎经典升级+限量签名本书30年来多次再版,以其经典性不断回应父母们与孩子所面对的难题,使无数家庭与孩子受益。作者哲学家与父亲的双重身份,让他的文字既深刻又充满温情,深入浅出,读来轻松愉悦又发人深省。本版为最新精装本,装帧小巧精致,新增大量精美插图。这本书不仅仅写给孩子,也写给缺失生命教育的每一个人。有些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自己能消化掉;有一些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答案。因此,有读者评论:“这时代很少有人再这样与我切磋讲谈了,读进去,才觉得,真好!我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童年”;“是对孩子说的话,更像是对自己的鼓励”。先知书店深知此书价值,为书友争取到少量何老师亲笔签名书,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购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不要害怕读书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

多去看超越你已有经验的书籍,而不是沉溺于寻求共鸣,去看突破你当前认知框架的书籍,而不是一味追求观点认同。“舒适区”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跳出舒适区,成了很多人奋斗的目标。其实,在我们日常阅读过程中,也容易禁锢在我们熟悉的舒适区中,而难以成长。所以,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读了那么多的书,为何一点长进都没有”。或许,你试着倒逼自己一把,会发现原来不敢啃读不懂的书,竟然能带你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1-你在阅读的舒适区里待太久了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我想是因为:你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可是,真的,不逼自己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难有长进。依照舒适区理论,我们可以将阅读分为舒适区、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千万别信,刘震云。

作者:狸猫太太来源:「作家野史」第149期·刘震云这两年,作家们一再破圈,凭借废话文学、抛梗接梗及批量制造金句,在电视屏幕上口藏刀剑,吐纳英华。刘震云就是其中尤为活跃的一位。上《开拍吧》让陈凯歌吃瘪,进《脱口秀大会》当冷面领笑员,和贾樟柯在《贾乙丙丁》里高手对撞,在《向往的生活》中“三句话让黄磊给我加三道菜”……才情、人情俱佳,全场氛围被他拿捏得死死的。从贫寒农家子弟,到文科状元、北大学生,再到文坛顶流、黄金编剧、大学教授、综艺红人,他的个人奋斗史十分励志。2018年由《手机2》引发的娱圈大地震,牵涉其中的刘震云最终只轻微擦伤,和深陷漩涡的其他人相比,算得上全身而退。关于刘震云,当年王朔有两句评价:“文坛唯一能对我构成威胁的就是刘震云。”“刘震云比冯小刚狡猾一万倍。”治好精神内耗的舅舅们刘震云走上作家之路,他的舅舅们功不可没。关于舅舅的作用,刘震云比B站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早几十年就发现了。1958年,刘震云出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靠5元救济款上了学,一度梦想当厨子,吃白馍。儿时刘震云与母亲、外婆合影但后来他没当厨子,而是在15岁时借身高优势虚报年龄当兵,吃上了白馍。是舅舅在关键时刻点醒了他。舅舅以木匠活远近闻名,去过镇里、县里、市里,全村数他有见识。舅舅说:只有离开村子,才能改变命运。当兵复员后,刘震云又把目标瞄向了1978年恢复的高考。他每天点着煤油灯学习到深夜两点,以河南省文科状元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成名后的公开访谈中,刘震云几乎每次必提家人和乡亲,特别是姥姥、母亲和舅舅,甚至有篇访谈题目就叫《三人行,必有我舅》。刘震云兄妹和姥姥访谈中,另一个赶马车为生的舅舅曾问他:你觉得你是笨人还是聪明人?刘震云回答:不笨也不聪明。舅舅说:世上就怕这种人。要不你聪明,要不你是个傻子,都会生活得幸福。不上不下最难混。记住,不笨也不聪明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刘震云记住舅舅的话,写了一辈子小说。在刘震云的表达中,他的舅舅们堪比洞明世事、口吐真言、足以做人生导师的化外高人。不只是舅舅,不识字的姥姥、母亲,以及表哥、众乡亲,个个都能以通俗幽默的表达,一语道破生活本质。刘震云与姥姥刘震云认为,这些朴素本真的乡土智慧,同样也适用于城市、文学和政治。国外文学评论家说刘震云是“中国最伟大的幽默大师”,但他非说:“我是我们村最不幽默的人。”刘震云言必称“我们村”,说得多了,听者也弄不清这些貌似等闲又不等闲的乡亲们,到底是他刘震云塑造出来的,还是延津这地方确实遍地仁波切、盛产郭德纲。有人分析,刘震云把乡野生存哲学挂在嘴边,可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舅舅们代表的贩夫走卒,就是刘震云所说的作家背后的蓄水池——生活。央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第五集主角是刘震云。纪录片《文学的故乡》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尼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我们整理了尼采的精彩语录。分享给大家:▌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天赋的才能而悲观:要是觉得自己没有才能,就去学习一种。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即便你现在学习的东西看起来毫无用处,它也会成为能好好生活的基础。与杰出之人交谈、读书、学习能提高语言的质与量,还能令自己的思维与内心自然而然地充实起来。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当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路还会把他引向何方的时候,他已经攀登得比任何时候更高了。▌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获得真正自由的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控制。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也正是擅长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何为恶?侮辱他人便是恶。何为人性?不让任何人蒙羞便是人性。何为人所能得到的自由?那便是无论采取何种行为,都不会令自己蒙羞。没有任何东西比怨恨的情绪更能耗尽人的精力了。抑郁烦闷,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刘震云:我不幽默,真正幽默的是生活

“我是我们村最不幽默的人。”——刘震云“刘氏幽默”已是中国文坛的一个标签。大洋彼岸的美国《柯克斯评论》则说:读刘震云作品,即使在你绝望时,也会笑出声来。刘震云,河南新乡农村长大,血液里流淌着胡辣汤的芬芳,和故乡黄土地的“黑色幽默”。如果没有1978年高考,刘震云会和表哥一样,去工地搬砖。但是,刘震云没有搬砖,而是拿下河南文科状元,考入北大中文系。黄磊问:你当时怎么想的考了北大?刘震云还“凡尔赛”了一把:“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一不留神,就考个河南状元。”他还开玩笑说愧对老师教诲,因为那时候的北大老先生们说,北大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如今,刘震云已是拿过茅盾文学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严肃文学作家。他被王朔称为“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读他的小说,如同听一个高水平的人在唠嗑。能把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过日子,用最鸡毛蒜皮的事儿,讲得通透无比。他对中国人的人性有着深刻洞察力,就如《一地鸡毛》的房子、票子、妻子、孩子、职场、官场的是是非非中,每个人似乎都能看到身边影子,看到那些曾经的人生困惑、扎心真相。有人喜欢刘震云的幽默,称他是“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但他说“我是我们村最不幽默的人”,“我不幽默,真正幽默的是生活”:《温故一九四二》——幽默的严肃悲剧:当年逃荒路上,老李饿死前,没有责怪世界,也没有责怪其他。老李想起好朋友老张,3天前饿死了。他觉得自己比老张多活3天,值了。《我不是潘金莲》——用荒诞解说荒诞现实:普通妇女李雪莲,为纠正一句话,从镇里到县里、市里、省里……打了十年交道,没有纠正过来,李雪莲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中国人行为大赏:每一句都是戏,一句话后面憋着一万句别的话。嘴里说的是东,心里想的是西。还有各种官场关系……忽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以至看他的故事,总是既舒适又难受,舒坦的是文字,难受的是他描写的太真实了。王朔:刘震云是当代小说家里对我真正能构成威胁的人。张旭东:把活人写活了,把死人也写活了,写到神和鬼,动物也开口说话了。冯小刚: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刀光剑影;一切不露声色,于无形中势不可挡。自从有了刘老师,我们都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先知书店推荐的这套《刘震云作品选》,尽收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一地鸡毛》《我不是潘金莲》等经典作品,装帧精美,更得其亲笔签名,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延伸阅读刘震云:从虞姬到潘金莲,中国女性故事为什么总是反常识?用恐慌控制人心,是一大发明刘震云:从虞姬到潘金莲,中国女性故事为什么总是反常识?秦晖:有些事情,对我一生影响非常大撒切尔夫人逝世10周年:她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研究党史的人为什么会怕杨奎松?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夏志清:这个日本人汉学造诣之深厚,只有钱钟书可以比拟
2023年4月9日
其他

夏志清:这个日本人汉学造诣之深厚,只有钱钟书可以比拟

中国没有产生莎士比亚,但西洋也似乎没有出现司马迁与杜甫。非常人总有非常之处。比如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简直将人性丑恶美,揭了个底朝天。而且极善写恶人,也不宣扬好人得好报。在非常之处上,中国的司马迁与杜甫似乎也不遑多让。平庸史学家总是屈从于时代“常识”的强制力量,但司马迁不仅写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传记,还反时代“常识”,写下刺客、侠士、商人等三教九流的传记。更亮出鲜明写史态度:记叙人类历史中虚妄不实的东西,对于人类的过去和将来都毫无益处。杜甫抱负是想将自己诚实人格奉献给政治,并使全社会都诚实,这番抱负在两方面都落空。他的性格不适宜搞政治。但作为依靠自己力量开创新的文学真实,这种性格极为合适。杜甫诗歌之伟大,正是由此而生。以上观点同样来自一位有点儿非常之处的人。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日本人。吉川幸次郎。1928年到北京大学留学,在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与民国大家们朝夕相处。此后数十年潜心中国经典,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汉学家,在其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中国诗史》中尤有体现。吉川先生研究功力深厚,但每遇到不懂之处,每每大方承认,不作曲解,可见大家风范。作为世界汉学泰斗,吉川文字不繁琐、不刻板、不枯燥。既有多次感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有要言不烦综述中国文化特色:《诗经》与《楚辞》共同初现人定胜天意志;西方某教教人做一个好人,儒教教人做一个好臣民……吉川先生不把中国文化当作异域文化,而当作自己国家文化。但对事物精微感受力,也使得他看问题,会在国人疏忽处有特别发现:·
2023年4月8日
其他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一部送给孩子的人生答案之书

如果你要问任何一位对青少年哲学读物略有所知的朋友,想到的是哪本书?答案一定是《苏菲的世界》。也许他不一定看过此书,但一定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卡尔维诺说
2023年4月7日
其他

理解现代文明的三个密码

我们对国际形势、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的世界史观,而且关系到现代文明中的常识。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正确的世界史观,清醒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却极为困难——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机极为不幸,看到的都是西方国家一次次走弯路的历史,学到的都是让西方文明陷入危机的思想。在西学东渐开始之后,中国就一直试图从西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寻找文明的密码。从而找到了读懂现代文明的三个关键门径:近代史中的社会变革;科学的兴起与流变;以及资本主义的拓展。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对于现代文明,我们认准了门径,却拿到了错误的开启密码。由此,我们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误区,甚至让这种谬误主导了对世界的理解,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谬误:·
2023年4月6日
其他

九位先哲的死亡观

九位先哲的死亡观01公元前469-前399苏格拉底“它或者是一种湮灭,死者不会再有任何意识;或者如有人所说,它是一种真正的转变:灵魂从此地迁徙到彼地。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传统上认为,哲学肇始于苏格拉底的受审和死亡,苏格拉底受到梅雷多、安虞多与吕贡的诬告而被判处死刑。他同时受到了两项指控:腐蚀雅典青年,不敬城邦所敬之神。02出生年代不详,死于公元前320年第欧根尼与惯常认识不同,cynicism(犬儒主义)并不等于该词在现代意义上的cynical(愤世嫉俗的)。犬儒第欧根尼曾经被称为“疯掉的苏格拉底”,但是,这种称呼忽略了他那明智的生活方式,也忽视了他与雅典城邦牛氓苏格拉底真正的类同之处。当被问到何为世上最美之物的时候,第欧根尼回答说“言说的自由”。他的言行显示出了对腐化、奢侈和伪善的坚定不移、永不休止的反对。他住在一只木桶中,夏天时就在炽热的沙滩上滚来滚去。在冬天,他通过拥抱落满雪的雕像来习惯寒冷。据说,第欧根尼死的时候已近95岁。一种说法认为他死于生吃章鱼,另一种说法是他憋了一口气而将自己憋死了。03121-180马可·奥勒留“你为什么要为生命的长度担心呢?”生命之要义乃是遵从理性和神圣精神,接受自然赐予你的任何东西。以这种方式来生活并非是害怕死亡,而是用一种轻蔑的方式来看待它。只有对那些无能活在当下的人来说,死亡才是恐怖的。“在命令你前进的死神的微笑中,带着你的笑脸,继续走下去吧。”马可·奥勒留从公元161年起直到在文多波纳去世,一直是罗马人的皇帝。他的《沉思录》创作于戎马倥偬之中,那是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04370-415希帕提娅“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把迷信当作真理来教授。”希帕提娅是一位柏拉图主义者,她得研究和著作涉及数学和天文学的广阔领域。她的一个学生爱上了她,她就让他看了一块沾着月经血的布,并说道:“这就是你所爱的东西,年轻人,你爱的不是美本身。”在希帕提娅去往讲堂的路上,她被一帮基督徒流氓从马车中推了出来,拖到了凯撒里昂教堂中。她先是被剥光了衣服,然后被用花盆碎片杀死了。051533-1592蒙田“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我出生在1533年2月最后一天的十一点到正午之间。两周之前,我刚刚度过了39岁生日,我至少还需要再活三十九年”遗憾的是,蒙田的愿望并没有得到上帝的同意。刚过60岁生日之后六个月他就死了。他曾经有过一次濒死的体验。那时他正在离家一里路的地方骑行,他的一位仆人正骑着马全速奔跑,突然就像一个巨人般绊倒了般与蒙田面对面地撞到了一起。“我感觉一团闪亮的火焰正在震动撞击着我的灵魂,在那一刹那,我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了。”061561-1626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之死是他做实验造成的。那是在伦敦的一个特别冷的冬天,培根产生了一个肉类在雪中是不是也可以像在盐里那样保存的想法。于是,他从一位妇女手中买了一只母鸡,并埋在雪中,然后就马上生病了,浑身发冷。两三天内,他就因窒息而死了。071711-1776休谟一个无神论者能快乐的死去吗?问:想到湮灭是否会恐惧。休谟回答:“一点也不,我甚至从未想过它。”又问:来生是否存在。休谟回答:“如果有来生,那么一片木炭放到火上就无法燃烧。”在审视那些推崇灵魂不朽的言说时,休谟保持了怀疑态度:“通过什么样的论据或推论,我们才能证明那些根本没有人见过的东西的存在呢?人们甚至连与之类似的东西都不曾见过。”因此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灵魂并非不朽,而是会在人死之时随肉体一同消逝。081889-1976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于1926年完成《存在与时间》一书。这本书很厚,也出了名的晦涩,但它的基本思想极其简单:存在就是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存在就意味着暂时生存于从生到死之间。存在就是时间,而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我们死去,时间便结束了。只有通过面对死亡,从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挖掘出意义来,自我才能真正成为自我。1975年冬天,海德格尔已是86岁高龄,他的朋友海因里希·佩泽特最后一次拜访他。当佩泽特离开的时候,海德格尔扬起手说道:“没错,佩泽特,我大限将至。”来年5月26日,经过一晚质量很高的睡眠之后,海德格尔再次睡着了,接着便去世了。091889-1951维特根斯坦“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情:我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如果我们把永恒解释为不朽而非无限的时间,那么永恒的生命属于那些活在当下的人。我们的生命没有终点就像我们的视野没有界限。”维特根斯坦死于职守(哲学的讨论中)。他和贝文(他的医生)夫人建立了友情,每天晚上六点钟他们会一起去酒吧。贝文夫人在他生日那天送给他一个电热毯,对他说“祝你长寿”。维特根斯坦回头凝视她,说:“活不成了。”贝文夫人陪伴维特根斯坦度过了最后一个夜晚,她告诉他,朋友们明天要来看他。维特根斯坦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来源:摘自《哲学家死亡录》作者:[英]西蒙·克里切利死亡是跟随每个人的巨大阴影,但恐惧反而使我们对它视而不见。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能坦然的生,也要从容的接受死,生命尽头这场渐渐远去的目送,便是我们对自己,最好的告别。为此,先知书店诚挚为您推荐《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算得上是医生中最会写书的作家之一了,不仅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也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用了8个故事,来记录临终老人和家人、养老院和医生们之间的心路变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到底是该努力医治,还是应该放弃治疗。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的活到生命的终点。这是一本每个人50岁之前都值得一读的书,从中可以体悟人生的意义,建立起对生命清晰的观念。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延伸阅读逃避对死亡的教育,就是逃避对生的思考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面子”与“圈子”的背后,是荒芜的个性和“他制他律”的人格看明白有限和无限游戏的差别,你的世界观将彻底改变不要靠谎言过日子张鸣:他是我见过啃档案,啃的最多最认真的人名副其实的文化熔炉,世界主要文明在这里交汇逻辑缺失,是进入现代文明的最大阻碍创新的先知:ChatGPT“笔”下的“创新之父”熊彼特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观念为救敦煌,妻子私奔,他孤守大漠50年,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2023年4月6日
其他

创新的先知:ChatGPT“笔”下的“创新之父”熊彼特

题记:当下创新界的“第一成果”,遇上创新理论的“创新之父”,将会发生什么?人工智能ChatGPT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革命性仅次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而被称为“创新之父”的熊彼特,作为经济学家,他的“创新理论”对于我们的影响,也仅次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因此,这一次独家书上新的荐书,我们决定交给ChatGPT。以下是它为“创新之父”经典传记撰写的推荐语:有人说如果贯穿整个20世纪历史的是“计划与市场”之争,是“凯恩斯与哈耶克”的时代,那么,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加速、知识经济的崛起、企业管理的变革,21世纪或许会成为“熊彼特的时代”:自经济学产生以来,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们,都在研究总结前人的经济思想,并凭借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观察与思考,探索着人类社会和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经济规律。作为创新理论和经济学之父,熊彼特凭借着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洞察和理论贡献,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之一。而《创新的先知:熊彼特传》则是一部以熊彼特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为主线,全方位展现这位经济学巨匠的传记体著作。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熊彼特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创新理论的奠基人和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的。他的经历、思想、行动和贡献都被详细地呈现出来,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伟大学者的内心和思考方式。《创新的先知:熊彼特传》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大师的传记作品,更是一部引领思想革命的佳作。不但能从中了解熊彼特对创新和创造性破坏的定义和理解,更能掌握创新的本质和方法。正如熊彼特曾说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无论把多少辆马车相加,也绝不能造出一辆火车”。《创新的先知:熊彼特传》为我们深入理解并学习熊彼特的思想提供了珍贵的机会,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创造价值,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除了能够深入了解熊彼特对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看法与解释,学习熊彼特对于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与贡献,更能都从中感悟一个卓越学者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深度。全书的细节更是让人体验着一种人文关怀和深度思考,以此更好地理解熊彼特对于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独特见解。如果您渴望挖掘知识的深度,认同价值的高度,那么《熊彼特传》就是您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编者按:先知书店深知此书价值,特别从出版社争取到此书独家授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好书(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掌握创新思维五书”):▍延伸阅读创新难题的三种解法:乔布斯为什么那么“神”?马斯克:ChatGPT后,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缺失,是进入现代文明的最大阻碍书写难度极大!很难再版……历史,是从何时开始走入死胡同的?不要靠谎言过日子对于自由,我们知之甚少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透视:正因为人不是天使,所以……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你眼里的惊世骇俗,原本不过是常识!推动着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少数聪明人,为什么总是犯下最愚蠢的错误?为救敦煌,妻子私奔,他孤守大漠50年,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2023年4月5日
其他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观念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观念。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而三观不合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时间和代际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彼此学历、地位差异,而是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等级、专制、集体主义等传统观念的狂热,以及对自由、民主、个人主义等现代观念的蔑视。在这个价值撕裂的年代,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脱离充满混乱价值观的环境。但现实却是逃无可逃,好在我们还可多读书、勤思考,从人类几百年来文明沉淀的成果中汲取智慧,与伟大的思想家同行。尤其是洛克、孟德斯鸠、亚当·斯密、大卫·休谟、托克维尔、凯恩斯、哈耶克、维特根斯坦等人。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观念的奠基者:西方思想家传记典藏系列”。对于每个热爱自由、热爱思考,忧思人类命运的人来说,这些思想家的传记无疑是书架上值得反复阅读的“镇架经典”。过去200多年,人类思想的天空中群星璀璨,正是他们为我们奠定了今天的观念地层——我们使用的概念,思考的范式,都受惠于他们:洛克划出了现代文明的底线;孟德斯鸠为国家政治和法律奠基;大卫·休谟确立了文明基石,树立知行合一典范;亚当·斯密影响世界经济200多年,被称为经济学之父;托克维尔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民主先知,一面想象世界的镜子;维特根斯坦则是20世纪的哲学“路标”;凯恩斯堪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塑者;哈耶克有自由的斗士、观念的囚徒之称……正是这样一群伟大的思想家,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观念的种子有着无穷的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不同寻常的,他们的思想终将会影响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还会影响那些“正常人”群体的思想地位。“观念的奠基者”系列选取的传记,均来自权威作者和权威译本,兼顾他们的思想和生平,是有关几位思想家最好的传记。同时也是通过阅读、以最轻松的方式走进先知的思想世界的最好方式。这些传记所记述的先知们的人生道路,可以让我们更轻易地发现和捕捉到他们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洞见价值,并对今天的读者带去极为重要的意义。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佳作,与伟大的思想家同行。▍延伸阅读比三观不和更可怕的,是认知缺陷导致的价值观自我撕裂伟大的思想者,总是与孤独为伍逻辑缺失,是进入现代文明的最大阻碍书写难度极大!很难再版……历史,是从何时开始走入死胡同的?不要靠谎言过日子对于自由,我们知之甚少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透视:正因为人不是天使,所以……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你眼里的惊世骇俗,原本不过是常识!推动着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少数聪明人,为什么总是犯下最愚蠢的错误?为救敦煌,妻子私奔,他孤守大漠50年,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2023年4月5日
其他

少数聪明人,为什么总是犯下最愚蠢的错误?

世界上存在两种看似相反的愚蠢:一种是“无知之愚”。所谓“无知者无畏”:一个人知道得太少,便会对世间万物缺少敬畏,结果自然就容易犯蠢。就像庄子笔下的井底之蛙,以方寸天空自夸,殊不知井外世界之无限。另一种是“聪明的愚蠢”。最典型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少数人聪明过了头,变成了“自我催眠”的高手。他们对自己的智力、判断坚信不疑,无视一切相反观点和事实,一意孤行之下,反而弄巧成拙,酿成灾祸。一般来说,“无知之愚”的危害范围比较有限。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制定游戏规则、掌控公共资源、有社会影响力的聪明人,他们的愚蠢,将会通过各种机制,自上而下地传递到整个社会,将每一个普通人卷入其中。▌“骑虎难下的聪明人”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太多聪明人的“犯蠢记录”。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东晋时期,军队叛乱,晋成帝命大臣温峤率联军讨伐。温峤认为自己以多敌少,可快速击溃叛军,因而只带了不多的粮草。随后,战争连连失利,士兵食不果腹、怨声载道。将军陶侃对温峤说:“你找我来时,说一切尽在掌握。如今军中粮草消耗殆尽,士兵屡战屡败、士气低沉,形势已然不同,不如撤军后从长计议。”
2023年4月4日
其他

为救敦煌,妻子私奔,他孤守大漠50年,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我的理想,是将来要让全世界的人像知道巴黎一样知道敦煌,让全世界的人像喜欢巴黎一样喜欢敦煌。
2023年4月4日
其他

独立思考,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世界上教育理念纷繁多样,但若不求细节,大致归类的话,则可概括为两类:1)机械的填鸭式教育;2)启发式的自由教育。前者重背诵、记忆、单向式的灌输,后者重启发、思考、双向度的沟通;后者多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前者则是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煎熬的现实。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识本身是死的,是人的思考让它变得有用。独立思考就是孩子最需要的“渔”的能力。那么,怎样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呢?这就需要多训练,从小训练。我们经常能在生活中看到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研究生甚至博士时期,还不一定具备研究素养、独立思考与辨析的能力。这就是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独立思考训练的原因。一味的依赖分数过关斩将混到了很高的学位,拥有了很多的知识,却不懂得如何把这些知识有效的组合起来创造新的价值,那会是对青春的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我们通常的教育,总是在重蹈这样的覆辙。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
2023年4月3日
其他

李永晶:“变态”的日本文化

它只需要模仿,并以自己独特的“编辑”方式将这些成果化为己有,
2023年4月3日
其他

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苏格拉底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然而苏格拉底却只是冷冷地回应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我们把苏格拉底式的智慧称为“自知无知”的智慧。苏格拉底一生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求教,对各色人物穷根究底地发问,他一生不倦的求知活动仿佛就是为了证明: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的知识往往是靠不住的。张维迎说过:“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少数人的无耻和多数人的无知造成的”。只有通过哲学,才能走出无知,进入良知的天堂。人们在潜意识里把人类知识的积累视为一个圆圈(已知域)在一个更大的闭合圆圈(未知域)内不断扩张的过程。根据这种观念,自然形成一种认识:所知越多,未知越少。但实际上,人类未知领域并不是一个闭合的圆圈,而是一个在水平方向和纵向深度上、甚至可能是无限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的空间的延伸。无论对人类整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不仅意味着所知更多,也意味着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这样,人类的认识活动便不断把人推向一个尴尬的处境:所知越多,越觉无知。所以,如果用“未知更多”或许比用“所知更多”能更准确地衡量人类整体或某一个体的知识层次。进一步说,人类的已知领域也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一个圆。因为,人们尽管积累着实在的知识,但并未得到一个实心的、令人信赖和封闭的已知世界之圆。在我们假定的这个已知之圆内,大部分内容仍是不确定的。俯瞰人类认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人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常识常常被证明是谬误和偏见;多数人的见解常常是错的;人类常误入歧途;而时代也常为谬见所统治。人类知识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时时警醒。我们已有的知识,是我们为探索未知领域而预设的前提。没有这些预设的前提,我们便无法摸索前行,但这些前提大部分仍属于半真理、假说、勉强的解释或是某种方便之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检讨:我们假定为已知的出发点可靠吗?我们援以为依据的知识不需要修正吗?时时保持这种警觉,才使我们不至于在摸索中误入歧途或陷入泥淖。
2023年4月2日
其他

有限游戏只是为了赢,而无限游戏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以上摘选詹姆斯·卡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那么是谁设定了这些边界,限制了我们?分享视频,供参考: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就拿我们切身的生活举例。
2023年4月2日
其他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影响5000万读者的智慧之书,比原著更惊艳

一部“无用”的哲学启蒙书,为何能影响全球5000万读者成长,成为“中小学生推荐必读”,更是中国70、80、90后三代人的青春回忆?它自1991年问世,便风靡世界。无数读者说,自己在初中、高中时读了这本书,快30年过去了,却还记得它。它就是《苏菲的世界》。作者担任高中教师多年,以本书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而本书是他为14岁女儿写的哲学启蒙书。特级教师张祖庆:最好的教育一定有青少年哲学。看似“无用”的哲学,却正是锻炼孩子判断力、思辨力、学习力等核心能力的杠杆——可谓一语中的。当然,《苏菲的世界》风行于世,也颠覆了许多人的哲学认知。“读书时总觉得哲学神秘且晦涩难懂,直到打开《苏菲的世界》,惊呼哲学竟变得如此‘可爱’”。而且,它不仅小孩可看,大人也可看。陈嘉映:无论你对哲学了解多少,都能从中有收获。而今,由官方唯一授权,法国TOP3出版社出版,全球超强班底改编的《苏菲的世界·漫画版》,以更生动姿态,与中国读者见面了。原著光环固不可少,新版漫画则更惊艳——◎
2023年4月1日
其他

傅佩荣:影响我这一生最大的一本书

各位好学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傅佩荣。我今天要特别介绍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叫做《四大圣哲》。影响我这一生最大的一本书,就是这一本。一本“小蓝书”,蕴含深刻哲理我在念大学的时候有个习惯,看那些英文书,只要觉得材料内容不错的,我就想把它翻译出来,翻译成中文。一方面可以了解得更深刻,同时也可以让自己英文变得更好。《四大圣哲》就是我当时找到的一本小书,后来我才知道它原来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写的一大套书里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最难的就是翻译,翻译有很多问题,你看翻译的书,你翻译得懂的往往是不太重要的,重要的都看不太懂。我因为年轻的时候从事翻译工作,很有经验。当时我翻译《四大圣哲》,哪四位圣哲呢?按照他原书的顺序,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可以想象,我年轻的时候,才20岁上下,看到这样一本英文版的小书,原文是德文的,我多么兴奋啊,里面有我们的孔子。我因为大学本科就念哲学系,看到苏格拉底就觉得很亲切。我从小家里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看到耶稣也觉得很熟悉。佛陀我是比较陌生的。所以这《四大圣哲》每翻译一位,从苏格拉底开始,我都要休息很长的时间才能消化。消化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消化文字,是消化他的思想。雅斯贝尔斯怎么写苏格拉底,他写的角度、重点,跟其他的一般哲学史的专家不一样。他从人的角度来写,这样的一个人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生命经验,有什么样核心的价值,个人的信念,他一生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所以特别让我从不同的眼光来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苏格拉底。我必须说,我学到太多太多了,等于是了解了这个人最深刻的层次,也知道他对生命最高的向往。就是翻译佛陀,那真是超出我能力范围之外,想尽办法把它翻译出来。翻到孔子的时候,我反而最为惊讶了。为什么?外国人看孔子有两个特色。第一个,他未必懂中文,就是他会从已经翻译成西方文字的材料去寻找,去整理,去了解孔子。这个文字不是第一手的,是第二手的,经过翻译。第二个,他很客观,完全就事论事,就思想论思想。不像我们从小被灌输,孔子讲的一定对,至圣先师,等等。这两点特色使他写的孔子让我看了以后大开眼界,说原来孔子可以这样去理解他,一生充满使命感,要克服人生的各种困难、突破时代的限制。四位圣哲诠释“轴心时代”观念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陈丹青:越是先进国家,越重视保存常识与记忆的“文明殿堂”

我们一天到晚说“世界”、“世界”,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道?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

胡适先生二三事文:梁实秋胡先生尽管是圣人,也有他轻松活泼的一面。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民国十七八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或是源出于徽州。他问过汪精卫、叶恭绰,都承认他们祖上是在徽州。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吾妻季淑是绩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这样的介绍我:“这是梁某某,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不会忘记提起我的岳家早年在北京开设的程五峰斋,那是一家在北京与胡开文齐名的笔墨店。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Temperance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不质疑动机,不人身攻击,我们需要罗伯特议事规则

社会进步,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要掌握实现权利的方法,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罗规)就是这样的方法——这是我们实际演练后的最大体会。本文不讲罗规的具体细则,仅谈谈我们接触罗规后,所体会到背后的文化基因,与国人传统文化基因的区别。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朱学勤:罗素在中国不受欢迎的三大原因

伯特兰·罗素的名字,对今天的大陆读书人来说,已经耳熟能详。这个人的一生,令很多人羡慕,不仅仅因为他寿命长,情人多,更重要的是,在学术成就与社会责任两方面,罗素都未偏废,而且达到了两个高峰。读罗素的学术著作,冰清玉洁,如不食人间烟火;读罗素的时评政论,则道义滂湃,每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都能听到罗素不畏权势的激越抗议。几乎难以设想,罗素这样的纯粹学者竟也会因为不同意见,两次入狱,最后一次是一九六一年,当时已达九十高龄。百年人生,他始终将知识关怀与社会关怀这两个似乎水火不容的极端,相融于一身,肯定很不容易。但是有罗素这一成例,也许有助于说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个知识分子可以坚持至少可以向往的境界。可惜,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等邀请,来华讲学,没有取得相应成功。相比他的辉煌一生,这是一次令人遗憾的思想旅行。▌罗素在中国:令人遗憾的思想旅行当时,正是中国五四运动的第二年。炎黄青年如火如荼,翘首以待,可以想象。无论是激进、保守,对他都是满怀期望。结果罗素不激不慢,不温不火,既劝中国人走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又对正在试验这一模式的布尔什维克持严肃批评,使得当时的中国人大惑不解,始而期望,继而失望,最后是讥评四起。在华讲学期未满,主客双方都觉得尴尬起来,以至罗素后来是带着遗憾,带着不满,离开了中国。▲1920年《新青年》为罗素特别设立的专刊先说两国政府的态度。◎英国政府监视他英国当局因为罗素在一次大战期间参加反战运动被监禁过半年,对他始终心怀猜忌。罗素在沪、宁、杭、京讲学十个月,始终处在英国情报机构的“内控”监视之下。◎北洋政府试图驱逐他北洋政府方面,1921年3月间,因其在华宣传“危险思想”,也曾考虑过要将罗素驱逐出境。所谓罗素的“危险思想”,可能是指一篇被上海共产党组织印为传单的《共产主义理想》。◎李大钊没接触,陈独秀很失望李大钊与罗素似乎没有接触。陈独秀给罗素写过一封信:“近来中国有些资本家的政党的机关报屡次称赞你主张中国……不必提倡‘社会主义’……你最好是声明一下,免得贻误中国人,并免得进步的中国人对你失望。”(《陈独秀致罗素先生底信》,《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胡适对他十分冷淡胡适对罗素访华十分冷淡,并不热情。当时赵元任准备应聘为罗素作翻译,胡适即警告赵不要上梁启超“进步党”的当,力阻他为罗素效力。以后,始终也不见罗素与胡适交往的记载。◎张东荪对他期望最高,失望也最深张东荪期望最高,失望也最深。罗素来华之初,张东荪表示对他“崇拜到了十二分”。意外的是,罗素在中国时间越久,与他的思想距离便拉得越大。罗素离华半个月后,张东荪终于发表了一篇《后言》,抱怨罗素“自己的思想还未确定,如何能知道我们呢?”张东荪奚落罗素是说“梦话”,并断言罗素“对于中国情形毫无所得”。◎毛说他不切实际毛的态度也有点意思。罗素在长沙讲演《布尔什维克与世界政治》,润之先生当时在场。有些史籍还说罗素讲演时,他担任过那次会议的秘书,不可谓不热情,题目也非常配他的胃口。但是听完讲演,毛泽东给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友人写信,冷冷说道:“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毛泽东致蔡和森信,1920年12月,《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页)◎北大师生很失望,且无兴趣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最能看出一个人品味和修养的,不是知识,而是审美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吴冠中先生说,“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么多大家都如此重视审美的力量,审美究竟有多重要?▲电影《隐入尘烟》画面犹如经典油画一样美◎美对人有种天生的吸引力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只要你主动地去接近它们,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听古人的雅乐,泛读书籍,欣赏大师的绘画,学习大师的摄影,哪怕只是认真品味一部电影,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罗素与他的书房◎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马斯克:ChatGPT后,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目前,人们不是针对问题开展教学,而是针对工具进行教学。”最近在阿联酋召开的2023年世界政府峰会上,埃隆·马斯克接受了远程访谈。当ChatGPT到来,人工智能对人类替代风险暴增,这位有7个娃、创办过新学校的老父亲,如何看待教育的转型之路,以及最近的“UFO被击落新闻”背后的“费米悖论”?教育的基本原则:批判性思维主持人:对于教育,你有自己的哲学。有了人工智能,教育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你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下你的教育哲学吗?第二,我们是否需要12年的学校教育和4年的大学教育?马斯克:关于教育,我认为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做些事让它更有吸引力,比如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要教一门特定的科目。马斯克曾在加州家中为孩子们开设学堂,并亲自教学人类的大脑已经进化到可以忘记任何它认为不重要的东西。事实上,相对于你手机的内存,人类的记忆力真的很糟糕。你的手机可以记住一部百科全书的完整内容,从头到尾,而相比之下,人类的记忆力却很糟糕。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地试图忘记一些东西。但是,如果你解释为什么要教一门科目,那么这将建立起相关性,而这能更有可能提升孩子们的积极性。此外,如果把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教,就会更有效。比方说,你在努力了解内燃机,那么,实际上更好的做法是把它拆开,然后说:我们需要用什么工具来拆开它?我们需要一个扳手,螺丝刀以及其他各种东西来拆开它。然后你就会明白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因。对于数学来说,它们就像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工具。但如果你针对问题进行教学,那么你就能理解,那么你就能确定这些工具的相关性,那么,记住数学和物理学的内容就会容易得多。因为它们有助于解释这个世界如何运作,而不是在不解释原因的情况下,纯粹的教授内容。而目前,人们不是针对问题开展教学,而是针对工具进行教学。这就像开设了一门螺丝刀课程或扳手课程,但不理解为什么你要有一门课程,学习螺丝刀和扳手。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基本的原则,应该在教育中加以应用。而且我认为,有时我们确实在教一些孩子们认为没有用的课程,而且,对于“为什么”的提问并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回答。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不认为高等数学有用,不太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碰到有用的场景,或者说,他们认为有用的内容,可以作为一般性原则很快地进行教授。我还认为,应该在相对年轻的时候,教给孩子们批判性思维。它就像一堵精神防火墙,当有人告诉你一些事情时,你要真正思考,这些事是否有说服力,是否真实,或者说,它为真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可以学习拒绝那些不真实,或更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事情,并寻求那些更有可能是真实的事情。我认为,批判性思维对人们的学习很有帮助。主持人:那么,你支持12年的学校教育吗,还是不支持?马斯克:12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我想。我是说,人类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熟。随着教育的进行,同时会产生情感的成熟,身体的成熟,以及心理的成熟。我想,这些可以在10年内完成,也许并不需要12年。但是,如果有人16岁时就成熟了,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可以在18岁时变得成熟。我想,12年可能还不错。我们可能并不需要额外再花四年或五年或六年上大学,这看起来可能有点过了。我想我们可能可以减少几年,也没问题。2023世界政府峰会现场主持人:但是,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在某些国家,在社交媒体上的平均花费时间是三、四个小时。有时,当我们去找我们的孩子时,我们看到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花了很长时间。你有给你的孩子们制订什么规则吗,他们可以花多少时间在社交媒体上?马斯克:一般来说,我并不努力限制我的孩子们使用社交媒体,虽然这可能是一个错误。取决于具体哪一位孩子,我想说,他们真的已经深受Reddit和油管的影响。Reddit和油管的影响,远胜其他。我想,我可能会比过去更多的限制使用社交媒体,并关注他们在看些什么。因为我认为,目前,他们已经深受社交媒体的算法影响,而对此,你并不一定同意。我认为,可能需要监督儿童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并警惕他们被硅谷所编写的某些算法影响,那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外星人真的存在吗?主持人:有三个不明飞行物被击落,分别在阿拉斯加,休伦湖和加拿大上空,这是外星人吗,还是不是?马斯克:不,我不认为是外星人。我的确觉得,在所有关于外星人的问题中,有意思的是通常所说的“费米悖论”。也就是,如果宇宙真的像科学界认为的那样古老的话,那么外星人在哪里呢?我们真的已经存在了138亿年吗?如果是的话,不应该到处都是外星人吗?而疯狂的是,我根本没有看到过任何关于外星技术或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而且,在SpaceX,我们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我认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太空,或者至少说是太空技术。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外星人,这实际上也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因为这就相当于说,文明和意识就像广袤黑暗中的一支小蜡烛,而且是一支非常脆弱的小蜡烛,很容易熄灭。我认为,我们应当细心呵护这支广袤黑暗中的小蜡烛,确保它不会熄灭。并且,我们要把意识之光延伸到地球之外,并尽我们所能,确保意识之光不会熄灭。现实中,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诸多人士都对批判性思维推崇备至——秋叶商学院创始人秋叶:熟练利用批判性思维永远是少数人的武器。俞敏洪:懂得批判性思维,你才会从容不迫。只因批判性思维不但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这些人能从裹挟一切的信息逆流中保持自我并通向成功的彼岸,往往是因为他们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由此,市面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然而,多即是少,面对种类繁多的同类书,哪些作品最值得一读,成为广大学习者最挠头的问题。为此,先知书店精挑细选出一套,解读批判性思维的系统书单,“批判性思维七书”,并在此诚挚推荐:这套书由殷海光,理查德•帕克、徐贲等中外权威作者凝结多年研究心血而写。堪称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标杆之作。◎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的《学会提问》《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让读者轻松入门。◎详解大众常见的思维陷阱及谬误的《逻辑新引》《批判性思维》,对症下药指导读者正确进阶。◎帮助读者把握批判性思维原则和方法的《思辨与立场》《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提升读者思维,辨识日常生活中大事小事的真伪是非。无论单拎出任何一本,都是广受好评、经久不衰的批判性思维经典之作。帮助读者成为顶尖思维高手,避免随波逐流,做独立思考的人。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延伸阅读逻辑的利剑: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永远是少数人的武器诸多常识性谬误,其实都能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如此真实,中文版竟然没有删改(且看且珍惜)残骸与启示:一战从未结束,时刻准备着卷土重来中美相遇:200多年的误解与想象法家:愚蠢的智慧思维检验:为什么学校不开逻辑课?经典电影《一九八四》,跟原著一样震撼和秦晖同一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表达克尔凯郭尔:我的生活是一场伟大的、别人不知道也不理解的痛苦尼采:没有自我意识觉醒,人就会自愿沦为奴隶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表达

▲1957年,为了写《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和胡适(坐者)在纽约东城的小馆子吃了60多顿饭。《胡适口述自传》对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知识人来说,引起的震撼是巨大的。一是胡适并不是像过去所批判的那样仅是糟粕,胡适的温情、柔和,不偏执,善说理,在那时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读者群。另一方面,《胡适口述自传》带给中国历史学界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天地,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表达,人物传记还可以这样去写。对于我来说,这部口述自传,厘清了胡适毕生的事功与思想,让我对胡适思想的理解更深入、更便捷。从这部自传,尤其是唐先生喧宾夺主式的大量注释,风趣、幽默,不失庄重,又显得极为亲切,仿佛胡夫子就在我们面前聊天。胡适经历中的许多疑案,诸如博士学位问题、女朋友问题,唐先生也都举重若轻地提起放下,成为那时知识人茶余饭后的话头之一。胡适之是现代中国了不起的大学者,但是如果没有他这个晚年门生唐德刚为他写的口述自传,没有唐先生的《胡适杂忆》,胡适可能就像朱熹、王阳明那样的理学家或道学家,可敬而不可爱。有了唐德刚的描述,胡适之既可敬又可爱,民国人爱说“我的朋友胡适之”,也就在这里找到了例证。周策纵先生在为唐德刚《胡适杂忆》写序时说,“唐德刚教授在这里把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人物”;“读了德刚的胡适,你也可以和他(胡适)握手寒暄,笑语谈辩,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也在胡适里找得到唐德刚。”唐德刚写的历史多是像这样,根据历史亲历者的口述编写而成。只有唐德刚能在他的历史著作中将活的史料信手拈来,将往事写得鲜活生动。他写自己的老师胡适,如张鸣所言,“好看的是注释。有解释,更有点评,恣肆汪洋,好看煞人。”史学界甚至风行“先看德刚,后看胡适”之说。
202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