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是过去的事,但对未来有意义...

中科文化 少数派悦读 2021-09-29



近日,拼多多一名23岁员工离世的消息和知乎的相关回应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事件在舆论风波中不断翻转,大厂优秀青年的打工命运,996加班文化下沉的趋势,牵动着人们的心。

在大城市奔波还是回家奋斗?跟随大流还是另辟蹊径?混乱与争吵,交替和变化,种种问题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也有突出表现。

《剧变:英国工业革命》一书中,记录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真实生活的切片,这其中不仅记录了当时人们对新兴事物的着迷,也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写照。
 
曾在舞台上扮演过朱丽叶的演员范尼这样记录了她第一次乘坐火车的心情:

“这头哼哼叫的小兽,让我有种轻轻爱抚的欲望。她(设计者认为这些小火马都是母马)拉着我们,每小时跑10英里。斯蒂芬森先生还让我和他一起坐了发动机室中的板凳。”

那时候的打工人面临着这样的工作环境:

“一天下来,棉厂的工人就变成了雪人,身上沾满了空气中飘着的棉花纤维。梳棉车间的工人,还容易染‘梳棉哮喘’病,呼吸上气不接下气,往往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严重的噪音,使许多人丧失了听力,也催生了一整套车间里专用的手语。未经工头允许,机器操作人员不能离开岗位,上厕所也不行。即便是孕妇,孕期里也都在上班,而且产后第二周就又回厂,以免工作不保。”

在治疗曼彻斯特首例霍乱患者的过程中,詹姆斯大夫在一份手稿里记下了当时一例病情的发展过程:

“来到这所有两个居室的房子后,我看到一个爱尔兰人,躺在靠窗的床上。他的体温有点低,脉搏虽快,但很弱。他脸色苍白,神情沮丧,不过没有呻吟。在他身上,到看不出霍乱的任何典型症状,不过照料他的人告诉我,这一天里,他越来越没力气,而又找不到什么原因,他于是怀疑自己得了传染病。我在他床边坐了一个多小时,感到他的脉搏越来越弱。一小时后,已几乎感觉不到跳动。显然,他不行了。他妻子和三个孩子也都在,我们告诉她,要做最坏的思想准备。黄昏时,我让我年轻的外科助手去把停在附近的霍乱病人专用车叫来。这时,房子周围聚集了一群爱尔兰人,情绪激动。很明显,尸体越早运走越好,他家人也越早离开越好,这样我们就能封上房子,免得别人再进。夜幕降临后,病人好像没受什么罪,也没出现其他什么症状,便离世了”。“回来后,我发现还在妈妈怀里的婴儿已经发病。午夜前,他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之后便死了。这位妈妈一下子紧张起来,害怕孩子是和他父亲死于同样的病因,因为除了母乳,他没吃任何东西,没服任何药”。“清晨六点,我回到病房时,另一个孩子已开始剧烈地抽搐,没过一会儿就死了。之后,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孩子开始出现霍乱各种典型症状,一两个小时后也死了。白天里,这位妈妈也出现了霍乱的典型症状,未能幸免于难。这样,在24小时的时间之内,这一家人都没了。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在曼彻斯特及其近郊,还有没有其他病例”。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20年末,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北大国发院发展论坛的演讲中提到,英国工业革命值得我们重新认知,并在会上总结了工业革命对今日中国创新和发展的四点启示。
 
一般认为,“工业革命”是在1760-1850年的90年间,由技术创新与进步促成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不过学者们对此还有比较大的争议
 
历史课本中一般这样描述:“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人们因此把“工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等同起来。但瓦特只是集前人的技术和经验进行了改良,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罗伯特·艾伦认为,工业革命的真正起因和技术进步、科学创新关联性很弱。
 
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认为,工业革命之谜的确存在。英国华威大学历史学教授则称,许多历史学家过于关注发明者及其发明,而对发明的需求关注不够。消费者需求向商品的转化,这一工业革命的关键环节往往被忽略。
 
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高级讲师克里斯托弗·卡伦则认为,研究工业革命的起因,如果只是关注欧洲方面,那我们就会忽略一个基本事实:1800年,世界经济中心是在东亚,而且那里已经初步具备了产生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
 
那为什么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剧变系列》(3本)图书,从历史进程、工程创新、人物角度等多视角、多方位讲述英国工业革命,分析了工业革命的成因、过程、影响,以期启迪当代社会发展。

《剧变系列》(3册)

  • 《剧变:英国工业革命》/ISBN:978-7-5046-8123-2/[英] 萨莉·杜根,戴维·杜根

  • 《钢铁巨人——世界因之而改变》/ISBN:978-7-5046-8421-9/[英] 萨莉·杜根

  • 《突破 :工业革命之道 1700—1860年》/ISBN:978-7-5046-8789-0/[英] 西蒙·富迪



《剧变》一书由5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通过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一手资料,吸纳最新研究成果而完成。在书中,创作者们借用大量往来信件、真人日记、史料图片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切片,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重大历史节点的真实原貌。全书从1830年的一天开始,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顶峰时期,之后分别回溯100年、250年、500年、1000年,到最后是1万年来探究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根源。
 
(参与创作《剧变: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学家)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当时人们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信心。杰出的英国工程师伊桑巴德· 金德姆·布鲁内尔是这一时代的工程伟人。他主持修建了第一条水下隧道(泰晤士河隧道) 、最长的吊桥 (克利夫顿吊桥) 、最好的铁路系统 (大西部铁路)、最快的火车、最大的战船和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轮船,至今都为世人所赞叹。

(斯蒂芬森设计的高架桥,《钢铁巨人》插图)

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罗伯特·斯蒂芬森,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横跨北威尔士梅奈海峡的大不列颠桥,参与英国铁路系统建设,成功的让铁路穿过沼泽之地。他们和当时其他先驱工程师们的发明为英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依靠这种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创新,使得制造业大规模地组织起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钢铁巨人》以工程图纸、版画、信件和日记等诸多形式,在呈现了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工程壮举的同时,又帮助我们深度了解了世界工程史上杰出工程师的人生轨迹。
 
从家用照明、取暖方式到高速和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从轧棉机、液压机到液压鼓风机、脱粒机,工业革命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和生活的方式。《突破》一书选择了1700—1860年间最重要的100项科技发明创造,从这些创新和突破来帮助我们审视这个波澜壮阔的变革时代。

(查尔斯·巴比奇的拆分机局部,《突破:工业革命之道1700—1860年》)

《剧变系列》(3本)采用精装工艺,铜版纸全彩印刷,珍贵史料搭配高清大图,堪称工业革命的解剖刀和放大镜,是重温英国工业革命的佳作。

(《剧变系列》实拍图)

阅读《剧变系列》(3本),我们不仅能从资本、人口、经济方面了解工业革命的真正起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程师、医生、演员、记者等不同岗位的人身上,从具体的科技发明创造上,看到更接近真实的英国工业革命。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尽管历史是过去的事,但对未来有意义,因为人性基本不会改变。正如张宇燕所说,今天研讨技术进步以及对外开放和创新这个题目,回顾历史也是一个重要角度。英国工业革命对今日中国创新和发展有重要启示,值得我们重新认知。







——EN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