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与焦虑:被误解的蒙克的一生

先知书店 少数派悦读 2022-03-19


爱与焦虑:被误解的蒙克的一生
 编:R先生

-1-

蒙克自述


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我一生。


我们想要创作的不是那种给人们挂在客厅墙上的漂亮图画,而是捕捉人性的作品,可以扣动心弦最深处的艺术。


▲《生病的孩子》


他们是不会去理解这些绘画是在竭诚和痛苦中创作的,它们是不眠之夜的作品,它们耗费了我的血液和消磨了我的神经。

▲《窗口》


如果你想要画的是情绪,那么带上它所有的力量。否则你就不能坐视和凝望对象,确切地描绘你所见到的每一个细节。你要去画它所必须展示的,那刚好是在你对主题的情绪反射之中产生的那一个。

现在对多年前看我们的绘画的那些人进行说教已经变成一桩相当可笑的事了。


当时他们的态度要么是嘲笑,要么是责备地摇着他们的头。他们不相信,这些印象,这些瞬间的感觉,能包含最细微的精神健全。如果树是红色或蓝色的,或面孔是蓝色或绿色的,他们肯定会说,这家伙是疯子。


▲《哭泣的裸体》 1913-1914年


我的一生是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缘行走,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

有时我想离开我狭窄的小径加入晕眩的生活的主流,但我总是发现自己被冷酷无情地拖回悬崖边缘,走到直到有一天我终於掉入那深渊。

从我开始记事时,我就受到这种深刻的焦虑感的折磨,我一直设法用我的艺术来表现这种感觉。

没有焦虑和疾病我应该是象一艘没有舵的船。


▲《对眼相望》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漫步,夕阳西下,我感到一丝淡淡的忧郁。

突然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止住脚步,斜倚栏杆,精疲力尽。我望着燃烧的云,血染般的红,象一把剑,垂悬在蓝黑色的深谷峡湾和城市的上方。

朋友继续走着,我却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我忽然感到一声强烈的、永无止境的尖叫穿过宇宙。

▲ 《呐喊》 1893年


他们是不会去理解这些绘画是在竭诚和痛苦中创作的,它们是不眠之夜的作品,它们耗费了我的血液和消磨了我的神经。

当我画画的时候,我从未想到出售。


人们只是不了解,我们绘画是做实验,是为了开拓自身以力求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2-

蒙克的成长与创作之路

1863年12月12日,爱德华·蒙克出生于挪威雷登在奥斯陆长大。

他的父亲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父亲一再告诉他们, 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

之后,蒙克为成为一名工程师而进工学院念书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


1885年,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期印象派,然后是新艺术造型。

爱德华·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后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的,他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后来,他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博纳。

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并彼此的相爱。


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次年,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

在纳粹统治期间,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撤了下来。对于反纳粹主义的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为他的第二祖国。

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与世长辞。


他向奥斯陆捐赠了1000幅油画,15400张版画,4500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后来为纪念蒙克,建造了爱德华·蒙克美术馆。


▲ 《卡尔约翰街上的春日》 油画 1890 年


▲ 《病室里的死亡》 1890年


-3-

艺术的蒙克

爱与灵魂上的感知方可永恒


尽管蒙克的心理感受是独特的,但是,能具有不衰竭的活力,离不开象征主义文学家、戏剧家马拉美、斯特林堡(1849—1912)的思想滋养,尤其是后者无时间地点、无连贯情节、无完整人物形象的荒诞戏剧,给蒙克探视神秘的心理现实増加了勇气。


而他的朋友易卜生(1828—1906),尽管是现实主义的问题剧大师,但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对蒙克突破可视的现实,通过精神生活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 《呐喊》前身之《日落下的黯然:绝望》,1892年

▲ 《分离》  1896 年


由于疾病的现实和死亡的悲剧,在画家心中必然要唤起对死亡的恐惧,但更重要的是,“并非因此要使我的艺术非表现丑恶不可。相反,我感到我的艺术要发挥健康的反作用”。


所以,“爱”这个主题,才是蒙克追求的最终目的。


▲ 《夏夜》 1893 年


▲ 《焦虑》 油画 1894 年


他不是画模样,他在画心灵,一个嫉妒、悔恨、绝望、颓废的心灵。

▲《吻》 油画 1897 年


他曾说过:“我们应该停止画有看书的男人和结毛线的女人的室内画。我们必须画呼吸、感觉、痛苦、恋爱的人们。我将要画一系列这样的画。在这些画中最为突出的是神圣的上帝。”


▲《生命之舞》1899—1900 年



▲《红与白》 1900 年

蒙克的绘画语言既是象征的,更是表现的,因此,他被视为表现主义先驱。


▲《蒸汽火车》 油画  1900 年

▲《墓地》 油画 1900 年

▲《临终床边》 油画 1915 年

▲《自画像》



在蒙克生活的时代,再没有别的艺术能够像他那样深入到人的灵魂之中,把心灵的美与丑一并展现给世人。


也没有人敢于像他那样赤裸裸地描写人类本能的丑恶,使善良与罪恶并存,让美丽与丑陋共生。


他爱世人,爱这个世界,但自幼丧母、姐姐去世、父亲精神抑郁失控、感情的坎坷和对家族遗传疾病的恐惧,让他终生焦虑和不安。他将自身的力量和对世界的感知全部融入创作,融进画作之中。


他曾说:“印象主义已不能让我酣畅地表达,我必须寻求表现内心的感受、表现触动我灵魂的东西。”


因此他的画作是在追求表现内心的情感,他的画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另类的疗愈之力,他的画是焦虑的现代人宣泄焦虑的一个窗口。


当下,碎片化的信息与繁重的生存压力让人焦虑和无所适从,而蒙克的艺术却时刻提醒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他的作品依然有着震人心魄的力量,强烈地唤起人类共同的情绪和回忆。


蒙克的生平经历看似离我们很远,但是又似曾相识。他创造了一种通用性的情绪语言,几乎能让任何人看到画作都能感同身受。


在这个被称为“贩卖焦虑”的时代,我们不妨看看这位伟大的表现主义艺术家的经历和他的艺术杰作,通过了解他的生平故事和作品,找到自己的所爱,对抗时代的焦虑。


为此,先知书店挑选了一本了解“真实”蒙克的首选之作——《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


▲内页展示 | 随书附赠4张独家定制书签


本书包含蒙克150幅代表作、草图、生活照,完整收录2019年大英博物馆同名特展展品,包含罕见私人收藏家未曾面世的珍贵藏品,由当时策展人歌莉娅·巴特鲁姆主编,汇集了目前对蒙克艺术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图像阐释、材料使用、艺术市场等不同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级蒙克读本。



这本书收录有未面世的罕见私藏作品,是大英博物馆同名特展的展览实录。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群像,并以身临其境的“观展”级体验,给予我们对抗焦虑的强健心灵。无论自己珍藏阅读,还是馈赠朋友都是很好的选择。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随书附赠4张“爱与焦虑”独家定制书签)



▍延伸阅读

加缪:论信念、命运与生活之爱

爱的极致是信仰,美的尽头是艺术

木心:所谓智者,就是看清世界的荒谬而依然爱它

王尔德: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威尔·杜兰特:你只有热爱生命,才有权利去抱怨死亡

阎连科:没有焦虑,没有烦恼,就没有写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