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文道:读书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



读书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

作者丨梁文道


01


书会让人变化,会不会变得更好呢?我非常有疑问。

 

前几个月我在报纸上看到墨西哥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警察过去是出了名的“混帐”,聚赌、喝酒、不干事,贪污汇款等等,不像话。当地的政府就要改革警察,怎么改革?

 

就搞了一个警察阅读计划,指定了一批书。每个警察都要领几本书回去,要好好看书。墨西哥讲西班牙文,当然是看一些西班牙文学的经典,比如《唐吉柯德》等。据报纸说,当地的政府表示这个计划非常成功。

 

这些警察原来都是大老粗,但看了一年的书之后,都变得气质高雅,而且执行公务的时候不偏不倚,非常优秀。

 

比如说一个交警,过去在路上拦你车的时候就直接说:“把证件拿出来。”现在就会这样说:“这位先生,打扰您一下,我知道你赶时间,但是您能给我看一看你的证件吗?”——读书之后就会有这样的效果。

 

因此我们常常鼓励人读书,因为我们相信读书会让一个人变好。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非常怀疑,因为我们看过更多的人是越读书越坏。但是读书的确会转化人,可以让你变得更加邪恶,也说不定会让你变得更善良,所以不一定。

 

一些作品在思想上、灵性上的深度使得读书变得很危险,因为它让一个读书人可能比一个不读书的人更邪恶。

 

鼓励大家读书还有个原因就是希望读书让大家更有文化、人变得更好、社会更和谐,但是我觉得这个不一定会发生,这种愿望往往会落空的,因此我很讨厌开书单。




02


在香港我有一些写书评的朋友每年都被媒体要求:开书单吧,暑假了,给学生一点好建议。我觉得书单是不能开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真正的好书、严肃的书、都能起到改变人的作用。一份书单其实是在规划你成长的目标,你的人生变化的方向,所以它也是人生的计划。你想想,我们凭什么就将一份人生的计划、人生的进程,给一些我不认识的读者?


我觉得那是不负责的。我凭什么告诉一些年轻人你应该怎么做人?你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能介绍一些我喜欢的书,但是我一定会强调我喜欢的书绝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人生的方向、我的规划绝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列一些书单出去推广是很霸道的行为,我是反对开书单的。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大家平时很容易有的俗见,就是认为读书应该读一些引人向上的书、励志的书籍。

 

例如推荐看一些名人的传记,看看这些人怎么奋发向上、努力向前,最后成为一代伟人等等——我很反对年轻人看太多这种书。为什么?

 

我发现一个人读励志的书籍多了都会变成傻子,就是立志立过头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问题,他就想到要勇往直前、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他没有考虑到,是不是自己错了,是不是一开始自己的决定就有些问题。他不管,反正他从头到尾就是立志,志气高昂。

 

一个志气太过高昂、太过自信、人生观非常正面的人其实都有一点傻,他会变得对世界的看法很单向、单调,对人生的看法也很单一,就是只从正面看问题。他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复杂,人生的阴暗。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就要看一些“邪恶”的书。我心目中最伟大的邪恶作品就有几本。《金瓶梅》也有这种效果,但是《金瓶梅》还不够邪恶。




03


法国萨德侯爵写的书充满着各种不堪入目的情节:人吃人、吃排泄物、轮奸、虐杀,种种你能想象到的最黑暗、可怕的东西他的书里全部都有了,所以他被判精神病,后来死在监狱里。


但是20世纪中期之后,有很多世界级的思想家都非常关注这个人,有很多著名的导演拍他的电影,有人研究他的作品。

 

这个萨德侯爵写书的年代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就是全社会都很讲理性,大家知道当时最激进的革命派讲理性讲到什么地步么?

 

他们认为月份的划分应该是十进制的,即十天是一个礼拜,因为七天作为一个礼拜显得不够理性、不科学,十天才是科学的。他们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应该是理性的。

 

就在这样一个力求理性的年代里面,法国大革命血流成河,人间能够想到的残酷和暴力都在这个最理性的时代同时发生了。

这个时代有伏尔泰、卢梭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强调理性的作品流传,但是同时也有萨德侯爵写的那么可怕的书出来,这表明什么呢?理性是有它的黑暗面的,崇高的理想背后往往就是无尽的血和肉组成的深渊——欲望的深渊。

 

所以,你如果读完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再去看萨德侯爵,你将看到启蒙的黑暗面。如同站在一个悬崖边上,旁边是光芒灿烂的日出,但是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而且充满着诱惑。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深不见底的东西会很害怕,但是你又很想知道下面到底有什么?你觉得它在把你拉下去,那是罪恶的。




04


如果一个人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性里面的阴暗、邪恶,知道自己控制不了那种欲望、那种动力,你就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很复杂,世界很可怕、有很多意外、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然后你有可能变成性格比较平和的人,至少你不会再犯傻。


所以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阅读能够改变我们自己,读书不是让人变坏,而是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去读困难的东西;我们应该不计较、不避讳一些所谓可怕的书;我们不要去认为精神操练就是让人变好的东西,这不一定。

 

精神操练只是让我们有所变化,让你成为另外一种人,每个人一生的阅读过程都是应该不断变化的。有人说读书防老,我觉得说得很对。读书真的可以养老。什么意思呢?

 

老人最可怕的就是他没有什么机会改变自己,变化自己。如果一个人上了年纪依然很开放、而且是以严肃的态度去阅读、容纳一个作品,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扭曲自己的话,他就还有变化的可能。

 

每天睡眠之前的最后一刻,是一本书在陪伴我,今天的最后一刻和我对话的就是这本书,它在不断地改变我,直到临睡前我都在被改变。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是一个新的人,和昨天不一样,就因为昨天晚上的阅读。

 

有一个很有名的意大利作家,患了癌症,很痛苦。在临死前,他要求护士念书给他听,直到他咽气。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可能会死、会咽气,但是在这一刻我仍然不放弃。

 

所以我们大家请开放自己,让阅读、读书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人。我们随时随地都还有这种可能:尽管我们未必会变成更好的人,但是改变本身就已是人生的目标。


梁文道|著,文章选自《常识》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俯拾即是,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在阅读,无论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有的人仅仅只是在浏览文字,看完即过;有的人能够形成一些知识记忆点,在社交场合以充“谈资”,但也就仅此而已;还有的人边读边想,希望辨明模糊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获得更多触及问题本质的解读,从而脱离简单信息的附庸,变成独立思考的个体。
 
叔本华说:“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是思想上的君主。”要站在这样的思想高地上理解世界,需要长期的训练,或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快节奏急行的现代人来说,其实并不容易。
 

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指点迷津,让我们茅塞顿开的前辈老师,和他们作为资深读书人用一生经验所提炼总结出来的读书心法。


为此,少数派悦读&先知书店诚挚为您推荐“书之基本系列”+《如何阅读一本书》,汲取中外两种文化视角下卓越的读书方法。

“书之基本系列”精选了四位大家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多篇文章,可一窥学术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就书籍而言,总有一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书籍如何取舍?什么样的书是我们必须要读的?本套书会告诉我们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更侧重读书技巧,提高读书效率。什么书应该快读,什么书应该慢读?阅读的四个层次是什么?文学书阅读技巧是什么,历史书呢?怎样按照一个主题,同时阅读两三本书?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一点阅读技巧,只会事半功倍。想要读书读得更轻松,提升效率,收获更多,推荐一定要读一读这套指导阅读的工具书,发现读书这件“重要的小事”的技巧和门道,实现阅读境界的层层递进。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书之基本”赠品:书签+帆布书袋)


▍延伸阅读

书架上的神明:138位学术大家的读书心法

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

羽戈:读书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读书是一种对抗诱惑我们向下的力量

止庵:读书,还是想在世界上见一点高人

为什么有些人读书无数,思想水平却很低?

梁文道: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都那么厉害?

梁文道:哲学的微笑

梁文道:我为什么不太用社交软件

梁文道:悲剧照常发生

梁文道:一个人的书,就是这个人的全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