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娱乐至死:赫胥黎的警告

先知书店 少数派悦读 2022-08-23


娱乐至死:赫胥黎的警告
文:尼尔·波兹曼  编:R先生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我们无需别人提醒就能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已经深受各种监狱文化的残害,奥威尔在他的寓言中已经对这些监狱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准确的描写。

如果你读一读他的《一九八四年》和《动物农庄》,以及亚瑟•科斯勒的《正午的黑暗》,你就会非常清楚地看清目前在数十个国家几百万人民身上发挥作用的控制思想的机器是个什么样子。

当然,奥威尔不是第一个警告我们专制会带来精神毁灭的人。

但他的作品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一再强调,不管我们的看守人接受的是左翼思想还是右翼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差别,监狱的大门一样是坚不可摧的,管制一样是森严的,偶像崇拜一样是深入人心的。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

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电视时代”的美国,让世界看见了赫胥黎预见的未来

在美国,奥威尔的预言似乎和我们无关,而赫胥黎的预言却正在实现。

美国正进行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实验,其目的是让人们投身于电源插头带来的各种娱乐消遣中。

这个实验在19世纪中期进行得缓慢而谨慎,到了现在,20世纪的后半叶,已经通过美国和电视之间产生的亲密关系进入了成熟阶段。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家美国人看电视节目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美国人已经明确地为缓慢发展的铅字时代画上了句号,并且赋予电视在各个领域的统治权力。

通过引入“电视时代”,美国让世界看见了赫胥黎预见的那个未来。

那些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必须常常提高他们的嗓门才能引起注意,甚至达到声嘶力竭的程度,因此他们被人斥为“懦夫”、“社会公害”或“悲观主义者”。他们之所以遭人误解,是因为他们想要别人关注的东西看上去是丝毫无害的。

奥威尔预言的世界比赫胥黎预言的世界更容易辨认,也更有理由去反对。我们的生活经历已经能够让我们认识监狱,并且知道在监狱大门即将关上的时候要奋力反抗。

在弥尔顿、培根、伏尔泰、歌德和杰弗逊这些前辈的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一定会拿起武器保卫和平。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我担心我们的哲学家在这方面没有给过我们任何指导。

▲民主斗士:约翰·弥尔顿

他们往往针对众人皆知的人性恶习提出一些明确的思想,而目前出现在美国的问题却无法归入任何思想体系,它的产生源自我们的大众会话模式发生的巨变。

但它确实是一种思想体系,因为它带给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系列新的关系和观点。对于这一切我们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我们没有进行任何讨论,我们只能顺从。

虽然在过去的80年里,我们已经亲眼目睹技术改变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民众的意识中,技术还没有被看作是一种思想体系。

1905年的人们不能预见汽车将会带来怎样的文化变更,这无可厚非。那时的人们谁会料到汽车将决定他们怎样安排社会生活和性生活,将改变人们利用森林和城市的看法,将创造出表达我们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新方式?

但现在这个游戏已经进行了很久,如果还不能意识到游戏的结果,就不可原谅了。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能意识到技术必然会带来社会变迁,还在坚持技术是中性的,仍然认为技术始终是文化的朋友,那么你实在是太愚蠢了。


▌通讯模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

从很多例子我们已经看出,通讯模式中的技术变化比交通模式中的技术变化更能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

把字母带入一种文化,会改变这种文化的认知习惯、社会关系、社会概念、历史和宗教。

▲苏美尔文明字母

把活字印刷机带入一种文化,你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如果把光年速度的图像传送引入文化,你就会发动一场文化革命。

没有投票,没有辩证法,没有游击队的反抗,就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是一种没有文字的意识形态,而且它因为没有文字而显得更加强大。

只要人们虔诚地相信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它就可以长久地存在下去。

所以,对于任何像我这样著书讨论这个问题并且想在书的最后提出解决方法的人来说,眼前的困难简直无法逾越。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需要什么解决方法;其次,也许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解决方法。

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我深信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方法,所以我想以下面的几个建议结束本书。

我想指出的第一点是,我们不能用诸如杰里•曼德在《消灭电视的四个论点》提出的卢德分子【卢德分子:1811年至1816年英国手工业工人中参加捣毁机器运动的人,该运动据说由工人卢德发动。——译注】立场来欺骗自己,这是完全荒谬的观点。

▲卢德分子正在破坏工厂机器

美国人不会停止使用任何技术设备,让他们这样做等于什么也没说。同样不现实的是干涉人们对于媒介的使用。

很多文明国家通过立法限制电视播出的时间,以此来弱化电视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但我相信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一旦电视这种快乐媒介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绝不会同意让它离开片刻。

当然,还是有些美国人作过尝试,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期间,《纽约时报》(1984年9月27日)上出现了一篇关于康涅狄格州一个图书馆倡导“关掉电视”的文章。

这次活动发生在去年,主题是让人们在一个月里不看电视。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次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文章引用了埃伦•巴布科克夫人的话,她的一家参加了这个活动。她说:“去年电视对这个活动进行过很多精彩的报道,我很想知道今年这个活动是否会产生和去年一样的影响力。”

简单地说,巴布科克夫人希望人们通过看电视认识到他们应该停止看电视。我们很难想像巴布科克夫人没有看出自己立场中表现出来的讽刺性。


有很多次,有人让我到电视上去宣传我写的关于反对电视的书,这也是同样的讽刺。这些就是电视文化的矛盾。

一个月不看电视到底有什么意义?充其量这是一种苦行。

当这个地方的人们结束这种苦行回到他们日常的消遣时,他们会感到多么舒畅啊!但是,我们应该为他们的努力鼓掌,就像我们为那些限制电视中某些内容——例如,过多的暴力、儿童节目中播放的商业广告——的努力鼓掌一样。

我特别欣赏约翰•林赛关于禁止在电视上播放政治广告的建议,就像我们现在禁止烟酒广告一样。我会很乐意在联邦通讯委员会面前证明这个建议的众多好处。

如果有人认为这个建议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我愿意提出一个两全之策: 在播放所有政治广告之前应该先播一条小小的声明,即,根据常识,观看政治广告有碍思想健康。

我对是否有人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不持乐观态度,我也不相信那些旨在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提议能有什么成效。

我前面提到过,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是电视最大的好处,它最糟糕的用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如果电视节目变得糟糕起来,我们倒是应该庆幸了。《喝彩》之类的节目不会威胁大众思想健康,但《新闻60分》、《目击新闻》和《芝麻街》之类无疑是一种威胁。

▲图片来源 迈克尔·哈内克电影《第七大陆》

问题不在于我们看什么电视,问题在于我们在看电视。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我们怎样看电视的方法。

我相信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对于什么是电视还不甚了解,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怎样影响文化”这两个问题还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更不要说达成共识了。

想到人们如此频繁而热切地使用“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和 “信息社会”之类的词语,我们不难感觉其中的一丝可笑。


▌真正的痛苦,是不知道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我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信息的形式、容量、速度和背景发生的变化意味着某种东西,但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想得更多。

什么是信息?它有哪些不同形式?

不同的形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同的知识、智慧和学习方法?

每一种形式会产生怎样的精神作用?

信息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样的信息最有利于思维?

不同的信息形式是否有不同的道德倾向?

信息过剩是什么意思?

我们怎么知道存在信息过剩?

崭新的信息来源、传播速度、背景和形式要求怎样重新定义重要的文化意义?

例如,电视会不会赋予“虔诚”、“爱国主义”和“隐私”一个新的意义?

报纸所指的“大众”和电视所指的“大众”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信息形式如何决定它要表达的内容?

通过这些问题,以及更多的类似问题,美国人才可能和他们的电视机进行对话。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如果某种媒介的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

那些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是得出和我一样的答案还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一样的答案并不重要(顺便提一句,我们的答案差别很大),能够提出问题就够了。提出了问题就是破除了禁忌。

我想补充一句,这些有关信息的精神、政治和社会作用的问题对于电脑和电视机一样适用。

虽然我相信人们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我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因为很明显,美国人对于电脑的态度也是盲目的,别人告诉他们怎样就是怎样,没有一句异议。

对于电脑技术的中心命题——我们解决问题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数据不足——没有人表示过怀疑。

直到多年以后,我们发现大量收集和快速检索的数据对于大规模的组织和机构确实很有价值,但没有为大多数普通人解决什么重要问题,它们带来的问题至少和它们能解决的问题一样多。

总之,我想指出的是,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

但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这种媒介意识呢?

我脑子里只有两个答案:一个纯属无稽之谈,我们马上可以否决掉;另一个成功的希望渺茫,但这是我们仅有的办法。

那个已遭否决的答案是要创作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其目的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看电视,向人们展示电视怎样重新定义和改变我们对新闻、政治辩论和宗教思想等方面的看法,而不是让人们停止看电视。

我想,这样的展示应该模仿《星期六夜生活》这样的形式,其结果是让全国人民在一片大笑中认识到电视对公众话语的控制。

▲《周六夜现场》第一季海报

但是,很自然,笑到最后的还是电视。

为了争取到足够的观众,这些模仿节目也必须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也就是说,对于电视的批评最后还是要依赖电视自身的力量。那些节目中的模仿者可能会成为名人,会出现在电影里,最后再回到电视上效力于商业广告。

那个希望渺茫的方法是依靠从理论上来说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大众传媒:我们的学校。

这是美国人解决一切危险社会问题时采用的传统方法,当然这要取决于人们对教育的效力是否保持一种天真而神化的信仰。

这种方法很少起作用。对于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我们更没有理由指望学校能帮助我们解决。毕竟,对于铅字在塑造文化中起过的作用,我们的学校还没来得及思考。

确实,哪怕你允许有500年的误差,你也不可能在100个高中生中找到两个人可以回答“字母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怀疑,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字母是人发明出来的。我发现,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后会一脸茫然,就好像他们听到的问题是“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或“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一样。

▲法国作家、思想家 罗兰·巴特

这正是神话的原则,正如罗兰•巴特指出的,神话把历史转变成自然。让学校去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勉为其难了。

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不失去信心。教育家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到电视对学生们产生的影响。由于电脑的到来,他们开始产生了某种“媒介意识”。

但是,他们的这种意识往往集中在“我们怎样利用电视(或电脑,或文字处理机)来控制教育”这个问题上,而不是“我们怎样利用教育来控制电视(或电脑,或文字处理机)”上。

但是,我们提出解决措施应该具有超前的意识,否则还要什么梦想呢?

而且,帮助年轻人学习解读文化中的象征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应该学会怎样疏远某些信息形式。

我们希望学校应该把这样的任务纳入课程之中,甚至成为教育的中心。

我这里建议的解决方法也正是赫胥黎提出的,我无法超越他的智慧。

他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样相信,我们正处于教育和灾难的竞赛之中,他不懈地著书强调理解媒介政治和媒介认识论的必要性。

最后,他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赫胥黎担心人类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现在看来赫胥黎警告的不仅仅是针对于美国,而是全世界当下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波兹曼所担忧的电视时代对人的影响,与此刻我们所生存的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相比,更是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当下,短视频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教育、体育、商业和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以一种短平快和粗俗浅薄的方式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而我们无声无息地成为了这娱乐的附庸,逐渐失去深度思考和理性判断,却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


最终变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情绪化物种。


为此,先知书店为书友们强力推荐尼尔·波兹曼“媒介批判三部曲”,不要让我们成为娱乐产物的牺牲品。

《娱乐至死》:本书是当代社会必读的一本书,配的上经典的地位。它比任何书都贴近我们生活的当下。周国平说: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童年的消逝》:本书运用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释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具独创的论题。这本书让我们思考技术对童年的影响,不可不读。

《技术垄断》:本书讲的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在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警告:技术革命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失控、碎片化,在此背景下,人们需要坚守人文价值,坚决拒绝文化向技术投降。

在这个人们为数字媒体万众欢腾的时代,让我们静下来心来听一听尼尔·波兹曼刺耳的声音,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