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句话概括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的思想要义




三句话概括

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的思想要义

文:孙周兴

(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些年来若要数出几位对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排在前三名的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了,都是来自德国的哲学家。


我们一直都在读着三位哲人的书,且争论不断。


我个人原先是专读马克思的(硕士阶段),后来翻译和研究海德格尔,最近几年来则转向了尼采。


想想也算幸运,这三位大哲都让我沾了一点边。这三大哲人在中国的命运是不一样的,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各不一样。


大致可以说,在我们这儿,在现代/当代的中国,马克思的影响偏重于政治意识形态,尼采的影响偏重于文化(文化批判),而海德格尔的影响偏重于思想(学术)。


三者相比较,政治的马克思被说(被争论)得最多,文化的尼采被读(被自然地传播)得最多,思想(学术)的海德格尔被写(被研究)得最多。


这当然是一个猜度性的、相对的说法,不可完全当真,但应该也能反映和传达一点事情的本相。


01


第一位是马克思(1818-1883年)。上面讲了,马克思在中文世界被说得最多,曾经被歌颂得最多,在文革中被神化,被独一化了。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我小时候在十分偏僻的农村里,也经常能看到老马的大胡子头像,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谁,只担心这老头胡子如此发达,怎么吃饭呀?怎么喝汤呀?


现在我们得知,当年中国举一国之力,把马克思的著作都译成了中文,别的哲人包括尼采和海德格尔,却是不允许被译、读和写的。


马克思老人家根本不可能想到,一个世纪后在东方中国竟然出了这么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假的和仿真的居多。


哲人被神化不是好事。被神化后难免被厌倦。今天的青年学子们对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漠视和反感令人悲哀,虽然与旧政治有关,但显然也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有关。


其实呢,马克思是真正的哲人,真正的哲人是把现实与理想统一起来的人物。


若要简单说,我认为马克思要告诉我们的是无非三点:


1、历史是生动的;


2、现实是残酷的;


3、人是要有理想的。



能统一起来把这三点说个清楚,做出论证,谈何容易呢?不信你来试试看!

02

第二个人物是尼采(1844-1900年)。尼采出生那一年,马克思刚好完成其思想的奠基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与马克思相比较,尼采对中国的影响恐怕更多地在精神文化层面。

在中国的两次“启蒙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和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尼采都被当作一个关键人物,其实是被用作一个工具。

在我们这里,因为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缘故,尼采与马克思曾经相互敌对,被弄得势不两立。

其实呢,尽管马克思更重视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条件,而尼采更重视在他看来日益平庸和颓废的精神生活。

但两者在反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批判)、强调现实关怀等方面,却是有着共同的旨趣的。

若要简单表述,我认为尼采思想的要义也可以概括为三点:
1、人生是虚无的;
2、文化是虚假的;
3、生命是刚强的。


这三点从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就开始说了,到后期也一直在说。能说清楚这三点,哪怕是说个大概,哪怕没有完全说清楚,我认为就是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了。

03

最后一位是海德格尔(1889-1976年)。海德格尔出生在尼采发疯那一年。

马丁·海德格尔

1889年初,尼采在意大利都灵街上发疯了,随即被送进医院,最后死于世纪之交。

就在尼采发疯那一年,又一个将在新世纪成为世界大哲的德国人马丁·海德格尔出生了。

与马克思、尼采相比,海德格尔真正进入中国要晚得多,差不多要到所谓新时期,即20世纪80年代。

虽然之前有过零星的翻译和介绍,但直到1987年,我上研究生那一年,《存在与时间》中译本出版,中文世界才有可能切实地了解海德格尔。所以说,海德格尔是“后起之秀”。

在国际上,海德格尔的影响巨大,作为20世纪的思想家,居然已成为人类历史上被研究得最多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编

同样地,最近一项统计表明,中国哲学论文引用外国学术著作排名前二名都是海德格尔的东西,第一名为我主持编译的《海德格尔选集》,第二名为陈嘉映、王庆节翻译的《存在与时间》。

哲学当然不可统计,但引证数据终归也能说明一点问题。可以见出,海德格尔在哲学人文学术上的影响超出了马克思和尼采。

现在,对于海德格尔在思想和学术上最为复杂的海德格尔,我也愿意用三句话来概括:
1、存在是灵动的;
2、理论是僵化的;
3、思想是开放的。
比较前面对马克思和尼采的概括,我对海德格尔的三句话概括显然要笨拙得多,但目前还没想出更好的说法,先就放着吧——只是难免有失败的感觉了。
 

三位大哲,每位三句。但思想能这样简单化吗?当然不能。把丰富鲜活的思想和学理简化为干瘪的口号,这是思想研究和传播的大忌。

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太多的教训,特别是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通过简单化而把它庸俗化和教条化,终于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不过,我们上面对于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三位大哲精神要义的简单提炼,意图不在形成方便流传的标语,而是要显示宏大的动机和动因。

细细体会我们给出的三位大哲的三句话逻辑,竟也可以发现: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探寻。杜兰特说:“若能寻求真理,我们的生命将不再盲目,它无法帮助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
 
探寻真理的过程,可以是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还有哲学的。一代代哲学家前赴后继,经过审慎思考提炼的理论精华,让哲学不再是漂浮在云端的抽象概念,为我们留下了“真理”的足迹。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威尔·杜兰特的哲学作品集,杜兰特的作品宏大而通透,他有一种特别的才能,能将深奥复杂的思想浓缩为简洁的语言,他写的哲学书特别适合初学者,且能帮助启迪每个读者有关爱、理解、反思、和生命的智慧。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倾情推荐:“杜兰特是位大学者,曾写下皇皇十数册巨著《世界文明史》。近年来,坊间出版了不少通俗的哲学类导论,其中不乏佳作,但若只让选一套,我还是选杜兰特。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人生的样子,取决于看世界的角度

习得智慧,避免愚蠢:求知的三级阶梯

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

周濂:脑子坏了,还是良心坏了?

康德: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威尔·杜兰特:“进步”的观念本身就是可疑的

罗素:卡尔·马克思

尼采: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海德格尔:如何学会思想

观念的奠基者:九位西方思想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