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史看上去很火,但却折射当下人的思想虚无




思想史看上去很火

但却折射当下人的思想虚无

文:读书杂志  编:荞麦


提起思想史,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古板、枯燥、严肃、艰深……会认为这是一个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涉足的冷门领域。然而,最近几年,我们却越来越多地看到它的身影。

人们不仅愿意在忙碌的工作之外付费学习相关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文史素养,还开始对思想史产生了兴趣。

看到逐渐升温的思想史热潮,大家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冷门的思想史研究开始走进大众世界了吗?答案其实并非如此。思想史研究在全球一直是个大冷门,甚至还呈现出唱衰之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思想史研究在全球都是大冷门,却逐渐在我国掀起了巨大的热潮呢?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对“尘封已久”的古代思想感兴趣了呢?


▌民族的思想文化基因

首先是我国对思想文化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当代著名学者林毓生教授曾经谈到,中国习惯于最终在思想文化层面来解决问题”。我国古人常爱谈论“本末”、“道术”,作为思想文化的“道”,在他们看来攸关生死,它不仅是理解事物的命脉,还是解决问题的根源。因此,当个人、社会面对新的困惑时,士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思想中寻找答案。
此外,这也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一直是一个非常注重历史经验的国家,对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借鉴更是极为重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学说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此后,随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其对中国士人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的影响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人们对道家、法家等思想学说的探究与发展,又使之与儒家学说这一正统思想不断发生碰撞、融合,逐渐成为我国文化的根基,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指导着我们的生活。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曾说:一种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如今,随着西方思想、现代思潮的冲击,我们的社会与以往相比,似乎充满了更多不同的观念和意见。


在这种嘈杂的世界中,独自去探索生命的答案,难免会陷入重重迷惑。而这时候,回溯传统,去聆听古圣先哲的思考和看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毕竟,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也曾认真深入地思考着自己和生活,他们所作的一些重要的抉择,甚至还深远地影响着我们。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时代都过去这么久了,你确定古人那里会有我们当下问题的解答吗?跨过这么远的距离,去一个几千年前的古人那里寻求智慧是否显得愚蠢呢?对此,英国作家、思想家C.S.路易斯就曾经做出过解答: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视角。每个时代都会特别看清某些真理,也特别易于犯某些错误。所以,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阅读那些能够校正我们的特有错误的书。这样的书当然非古典著作莫属了……

我们可以确知,20 世纪必有它所特有的盲点,存在于我们无法意识到的领域……没有人能完全避免这种盲点,但如果我们只读当代著作,则无疑会加剧这种盲目性,削弱我们对它的警觉。

如果当代作品阐释了真理,我们对其已经有所认识;如果这些作品中存在谬误,则会使我们在原本已经很危险的错谬中越陷越深。唯一能缓解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让以往时代的清爽海风吹拂我们的头脑,而要想如此,只能通过阅读过去的典籍。

当然并非往昔就有什么特别的魔力。以前的人并不比我们更聪明。他们和我们一样犯了很多错误。但他们所犯的错误与我们的不同。对我们在犯的错误,他们不会恭维;而他们的错谬,如今既已昭然若揭,也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危害。

或许,古圣先哲的故事和话语不能够完全解答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但是,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哲思,我们未尝不能获得某种新鲜的启示,能够去更深刻地看待自己的人生,更智慧地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而这或许也是不同时代的中国人需要不断回归古代思想、继续文化传承的根源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历史事件都是由思想塑造的历史;洞悉历史背后的思想根源,才能真正理解历史。

越了解历史,越有可能知道未来如何展开。思想史是作为现代人理解自身所处时代的位置,在现实中寻找意义、做出决策的强大工具。思想史作者不断提醒我们:思想生活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毁灭或丢弃。

碎片化的阅读,给予我们的常常是知识的幻觉,唯一能与之对抗的,就是对历史和思想史的深度阅读: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把思想史研究的视野横着放大到文化史、知识史、法律史等各方面。在不同研究视域中,思想史将呈现出不同的图景。这正是“无边的思想史”的题中之义。


本书是葛老师招牌研究领域的招牌作品,葛老师众多思想在三本讲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由于是课堂讲录,因此互动性强,可读性高,不仅是文、史、哲、人类学、社会学的入门经典,也是最好的思想史入门。
 
同时,这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思想史百科全书。葛老师与余英时、沟口雄三等优秀学者的对话,既有全球视野,谈论的问题又始终不脱离实际中国,并且能给读者生发方法论的启示。

借助葛兆光的思想史,我们可以扩大自身视野,将思想指向整个人类:

彼得沃森思想史,这套书被赞誉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思想史,写作视野堪称后来者的楷模:

彼得沃森的思想史写作在学术日趋成熟的时代,他的多学科的视角——汲取各学科的最新学术成就,通过增添古生物学、科学史等最新的视角,不仅保证写作的完整、还借助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增进思想的真实。其细致编织的思想之“结”与“环”,手笔令人惊叹。

彼得沃森被学者称赞为“吉本、司马迁”一样的思想英雄:他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各种人类创造,还将不同文明相互勾连,通过“历史”为纲,思想为“要”,连结人类的智慧与永恒。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二十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以思想史的大视角,洞察一切历史的思想根源。值得一提的是,沃森思想史还为独家定制,识图扫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警惕思想偏食症:真正的无知,是思维方式的贫穷

思想不需要肉体的形骸

思想的“未成年”与“成年”,中间的距离只相差一位康德

有一种人宁死也不愿隐藏自己的思想

贯穿历史的三条思想之链: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人类史上19位“第一流的头脑”,在如何反思和洞察这个时代?

在一切皆可简化的年代,唯有思想不可简化

行为逻辑的混乱,无不是来自思想的混乱

消失的真实:当今的种种危机,实质都是思想的危机

我们生活于思想牢狱之中,但并非无法逃脱

思想史与哲学史的四大区别

离开思想观念,就无法真正理解现实

警惕那些伪装成真理的有毒思想

思想者往往是孤独的,思想的力量却无比强大

观念的奠基者:九位西方思想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